靜網PWA視頻評論

金融資源市場化配置問題分析與思考

2023年09月22日

- txt下載

金融資源市場化配置問題分析與思考
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鍵是要使市場機制在宏觀調控下對資源的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在初期以行政調控為主要特徵的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效果之後,宏觀調控方式向市場化的調節方式轉變是一個必然的方向。如果不及時進行市場化的改革,沒有市場化的價格信號調整配合,宏觀調控的難度會加大,其效果也難以鞏固和持久。因此,金融宏觀調控應更多地放在市場機制的完善上,更多地採用市場化的方法和手段,調動市場的理性,通過市場交易來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這是金融最核心的問題。
一、制約金融資源市場化配置的問題分析
(一)資源的行政性配置。我國龐大的國有經濟,眾多的政府部門,使中央和地方都承擔了大量的經濟管理職能,經濟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政府為主而不是以市場為主進行配置的。由行政手段直接管理具體行業和投資、貸款項目,使本該由眾多消費者、企業等社會各種組成部分分別考慮的問題,集中由政府部門進行決策,有很大的主觀性,扭曲了市場的競爭機制。實踐證明,這種資源配置方式是低效的。
(二)利率管制。一般來說,利率是有效配置資源最有力的調節工具。隨著經濟的逐步市場化發展,除極少數關係國計民生的商品外,大部分要素資源已經或者正在實現市場化的配置,雖然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但到目前為止,還遠遠未能實現市場化的配置,金融市場沒有形成合理的資金定價機制,不依據市場供求關係生成的非市場化利率,不能真實反映資金的稀缺程度,不能成為準確真實的資金價格信號,正確調節貨幣需求,市場對金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沒有有效發揮。
(三)金融市場體系不健全,資金供求不能通過金融市場進行合理的分配。
反映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主要標誌有兩個,一是資金供求能否通過金融市場進行合理的分配,而是通過金融市場配置的資金能否促進資金使用者提高其資金使用效率。我國目前還沒能形成一個能夠高效率配置金融資源、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資金需求者和供給者的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缺少一種能使金融資源自動流向有利於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改善和資金使用效率提高的資源配置機制。
首先,我國市場化程度較低的銀行體系把貨幣市場主要放在信貸融資上,扭曲了貨幣市場的功能。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形成了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經過十多年的金融改革,雖然直接融資比例在不斷上升,但融資結構未發生根本轉變,市場直接配置金融資源功能薄弱,帶來的後果是銀行承擔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體制轉軌的絕大部分成本,信貸資金呈現出向大城市、大企業、大集團集中的趨勢,中小企業發展缺乏有力的支持,農村金融不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表明資金分配的效率不能通過良好的金融體系得到合理體現。
其次,資本市場欠發達,資源配置功能發揮不夠。儘管我國城鄉居民儲蓄率居高不下,但儲蓄轉化投資的效率卻不高,而且成為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的一個重要表現。究其原因,我國的資本市場與成熟的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差較大,缺乏活躍的企業間兼并、收購市場,生產要素通過股權交易進行合理重組渠道較窄,股票市場雖經多年發展,但容量依舊有限,全流通問題未解決,股價容易扭曲,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和優化資源配置功能難以發揮。
此外,我國金融市場分割比較嚴重,各市場之間的資金不能實現良性互動,也影響了金融市場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功能的發揮。與銀行資金過剩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國資本市場資金短缺,長期資金來源嚴重不足,這是資金供求的結構性矛盾,反映的是資金有效配置不足。我國m2占gdp的比重接近200%,這種比例在全世界都罕見,資本初始投入缺乏有效渠道。
(四)微觀基礎不完善,金融配置的資源難以有效促進使用者提高使用效率。
我國高度集中壟斷的金融體制,嚴重落後於我國市場化的進程。四大國有銀行壟斷了整個金融機構存貸款的絕大部分,整個銀行體系又高度「縱向化」,而且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留下的「官本位」特徵,信貸行為的市場理性化水平還有待提高,難以形成在競爭基礎上的高效運營機制,也難以對金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從而有效地滿足各類經濟主體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
同樣,國有企業也沒有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主體。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未盡完善,其行為的非市場化傾向十分突出, 不能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理性的經營活動,市場手段對企業投資和資金需求的調節作用極其有限, 市場通過利益調節調整資源配置的功能難以正常發揮,直接影響了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二、建議和思考
「十一五」時期,我國我國金融業將迎來突破性發展,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性產業。這就要求金融業運作的目標從傳統的單一利潤最大化轉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指標,加快推進各項改革進程,加強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合理配置金融資源,提高資金運作效率,從而有效地促進全社會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
(一)強化有限政府的理念,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市場經濟並不排斥政府的作用,而恰恰是通過發揮政府的作用來創造市場經濟所依託的政治環境。有限政府不再直接參與經濟活動,不控制主要應由市場配置的資源,應更加相信市場的理性。這種理性,表現為市場主體會依據現實和對未來的預期進行資源的最優配置。因此,金融宏觀調控要逐步實現行政性手段淡出,市場化手段跟進,健全市場運行機制,將調控手段更多地轉為市場化間接調控,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在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引入市場機制後,國家應主要通過市場而不是政策來實現國有銀行資源優化配置,要真正把商業銀行當作企業看待,不要直接控制或干預銀行經營活動,而是要求銀行以資本的保值增值作為主要目標。只有這樣,銀行才會在經營行為上根據市場的要求發放貸款,追求銀行經營的安全性和效益。放在更大的範圍看,銀行這種合乎市場理性的微觀經營行為將在市場規律的約束下實現資金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健全市場化利率運行機制,完善間接調控機制
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必須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市場對金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的有效發揮,在於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穩步推進,逐步形成一個可靠的價格形成機制,引導資金流向高效益部門。因此,中央銀行要增加貨幣政策操作的市場化色彩,中央銀行要更加注意研究價格工具,貨幣信貸調控要加快向價格調節方式的轉變,發揮好價格手段在促進總量平衡和結構調整中的作用。當前,比利率調整更為重要的是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主要是形成機制問題。如果只著眼於利率水平的變動,無論是上調還是下調,都仍然是非市場化的。
(三)加強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多層次金融市場的發展
建立有效率的金融資源配置體系,必須拓寬金融發展的渠道,全面推進多層次金融市場的發展,構築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金融衍生市場等多個子市場協調互動的機制,將以銀行信貸融資為主導的金融結構向股權融資、債券融資、資產證券化融資、票據融資等多品種、多渠道、多元化的金融機構演變,加強諸市場的溝通和聯繫,讓資金在市場間流動起來,才能最終實現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要以發展直接融資產品和風險管理為重點,繼續推動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市場制度建設。大力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並根據市場條件逐步加快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如遠期、期貨、期權、互換等。此外,還要發展出各種複雜的組合性、結構化的金融工具。金融工具的品種越多,金融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強。
(四)繼續推進金融企業改革,培育和發展具有生機和活力的金融微觀主體
首先,要培育多元化金融主體。單一的產權結構會阻礙金融資源流動,降低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而多元化的金融主體則能夠適應多類型、多層次金融資源配置的需要。因此,應通過明晰產權主體,完善公司治理,轉換經營機制,把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建設成為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金融企業,努力構建合理的金融產業結構,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資源配置功能。
其次,通過國有商業銀行市場化改革推動我國經濟在資金配置模式上實現以市場為主的變革。對國有商業銀行來講,以市場為主配置資源,是獲得良好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的基礎。因此,商業銀行要更加重視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造和公司機制的建立。只有扎紮實實的公司治理建設、內控機制與風險防範機制的建立,才能按市場規則進行合乎市場理性的經營,形成市場化的經營機制。
(五)進一步推進企業改革,使其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
市場機製作用的發揮必須建立在微觀經濟主體市場化行為的制度基礎之上。各項金融改革措施的出台,為為微觀經濟主體改善經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因此,要加快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步伐,儘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內部約束機制,硬化企業的預算約束,廣泛參與金融市場,不斷拓寬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結構,為高效配置資源創造較好的經濟主體環境。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