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貨幣政策刺激需求的局限性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要]近幾年的經濟運行狀況表明,貨幣政策在拉動內需、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的實際效果不太理想。為什麼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在治理通貨膨脹、抑制社會需求時政策效應非常顯著,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在治理通貨緊縮時卻效果欠佳呢?筆者認為其內在原因在於貨幣政策在刺激需求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國當前宏觀調控中存在的問題相當程度上正是這些局限性的必然體現。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指貨幣政策是狹義的,即指中央銀行為達到一定的貨幣政策目標,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控制貨幣供給、影響貨幣需求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和。
回顧20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是1993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的走向及其調控,我們發現:在1993年開始的以抑制經濟過熱和反通貨膨脹為主要目標的宏觀經濟調控中,在缺乏財政政策有效配合的情況下,貨幣政策起到了主導作用且政策效果非常顯著。1997年以後,我國宏觀經濟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由長期的社會供給不足和有效需求相對旺盛轉向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給的相對過剩。這種轉變在貨幣層面上表現為周期性通貨膨脹轉向持續性通貨緊縮趨勢。由此也帶來了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的根本性轉變,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如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增發國債、增加離退休及行政事業單位工資等的配合下,實施了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自1996年起先後七次調低存貸款利率;1998年1月1日起,取消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長期實行的貸款規模限額控制;1998年3月大幅降低存款準備金率;1999年將消費信貸業務放寬到所有商業銀行,消費信貸種類放寬到所有大件消費品並先後頒布了一系列支持農業、投資、消費、進出口的信貸指導意見……。然而,近幾年的經濟運行狀況表明,貨幣政策在拉動內需、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的實際效果不太理想。為什麼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在治理通貨膨脹、抑制社會需求時政策效應非常顯著,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在治理通貨緊縮時卻效果欠佳呢?筆者認為其內在原因在於貨幣政策在刺激需求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國當前宏觀調控中存在的問題相當程度上正是這些局限性的必然體現。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指貨幣政策是狹義的,即指中央銀行為達到一定的貨幣政策目標,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控制貨幣供給、影響貨幣需求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和。
一、從貨幣結構看擴張性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筆者認為: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建立在擴張貨幣供給總量和提高貨幣流動性的基礎之上的。而一般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所實現的貨幣供給量的增長是僅就廣義貨幣而言的,在消費及投資需求不振,市場低迷的社會經濟環境中,企業和居民會減少現金及活期存款持有量而更多地以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及外幣存款等廣義貨幣的形式持有其資產,由此在貨幣總量增長的同時卻引起貨幣流動性的減弱,如1994年底M1占M2的比率為43.8%,1999年則降為35%,致使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政策效應大打折扣。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1997年以來擴張性貨幣政策對有效需求的拉動作用效微力乏的原因了。
政策建議:(1)在繼續執行積極財政政策的基礎上,要緩解通貨緊縮、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貨幣政策方面必須改變一味增加貨幣供應總量的做法,在維持廣義貨幣M2增長率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將工作重點轉向調控貨幣供給結構即提高貨幣流動性方面,鼓勵儲蓄存款、定期存款等準貨幣轉化為現金及活期存款,使M1的增長率相對高於M2的增長率。(2)通過鼓勵消費和投資,對高達6億多的儲蓄存款進行分流,而鼓勵消費的基礎性工作在於建立穩定的社會保障機制和社會化的個人信用評估體系。而鼓勵投資,一方面要加強我國的金融工具創新以增加金融投資的渠道,另一方面必須進一步降低投資限制以鼓勵實業投資。
二、從貨幣供給的影響因素看擴張性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當中央銀行為刺激社會需求而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時,主要是通過基礎貨幣的投放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辦法來實現的。但是,在微觀經濟主體消費和投資意願低下的經濟背景中:(1) 由於物價水平持續下跌情況下「買漲不買跌」的消費心理及名義利率水平尤其是名義儲蓄存款利率水平相對低下,居民的經濟行為往往表現為持幣待購 ,由此導致社會現金流通量的增加和現金漏損率的提高,客觀上起到了降低貨幣乘數和抵消中央銀行貨幣供給的作用。(2) 因為銷售不暢和生產經營的萎縮,企業對於活期存款的交易性需求減少,加上其投資行為受到遏制,企業活期存款在一定程度上會轉化為定期存款,如上所述,定期存款比率的上升同樣起到降低貨幣乘數、抵消中央銀行貨幣供給的作用。(3)商業銀行在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和中央銀行基礎貨幣投放增加的情況下,可用資金大量增加,與此同時其貸放規模並未隨之相應增長,原因有二:第一,企業和居民貸款意願低下使得全社會貸款需求不振;第二,貸放風險尤其是信用風險增加,商業銀行出於風險控制和資產安全性的需要嚴格控制資金貸放,出現銀行「惜貸」現象。最終體現出商業銀行資產結構的變化,即超額存款準備金的超常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降低貨幣乘數,抵消中央銀行貨幣供給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中央銀行為刺激社會需求而試圖擴張貨幣供給的過程中,其他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在客觀上卻與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背道而馳,進而在相當程度上抑制了貨幣政策效應的實現。
政策建議:(1)在擴張性貨幣政策中的制定和實施中注重中央銀行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必須將調控重點放在引導商業銀行、工商企業及居民的經濟行為上,使之「順對貨幣政策的風向」,從而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擴張性貨幣政策刺激需求,推動經濟增長的效應。(2) 在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注重諸多經濟政策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投資政策及產業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等的綜合協調運用,過度依賴於少數經濟政策如貨幣及財政政策的做法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不可行的。(3) 加快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這是走出通貨緊縮,推動經濟增長所必不可少的。
三、從貨幣政策的傳導看擴張性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貨幣政策的主要目的在於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貨幣供給,影響經濟主體的貨幣需求,從而對全社會的投資水平和消費支出規模產生影響,並最終影響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使之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由此,從中央銀行具體制定和實施貨幣調控到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之間,必然有一個相關的傳導過程。以擴張性貨幣政策的傳導為例,這一過程可分為三個層次:
1、中央銀行根據刺激社會需求,推動經濟增長的既定貨幣政策目標,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增加基礎貨幣投放,提高商業銀行派生存款創造能力,並降低利率水平。這是擴張性貨幣政策是否有效的基礎。但是,在現階段中央銀行投放的基礎貨幣有相當一部分並未進入多倍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其原因在於銀行資金的內部短路現象,它是指銀行體系增加的準備金沒有最終用於向工商企業和居民的放款,而是滯留在了銀行體系內部,或是用於銀行之間的資金拆借和證券買賣,或是以超額存款準備金的形式存在。這種現象在客觀上起到了減少基礎貨幣的作用,基礎貨幣的減少又通過多倍存款貨幣的緊縮進一步縮減了貨幣的實際供給,導致社會資金相對減少。
2、商業銀行在接受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超額存款準備金大量增加的基礎上,對中央銀行的具體調控做出反應,即根據中央銀行擴大貨幣供給的意向相應調整其業務,動用超額準備金擴大向工商企業和居民個人放款的規模並調低放款的利率水平,同時通過派生存款創造機制影響貨幣供應總量的增加。作為在中央銀行和工商企業及居民之間充當傳導媒介的商業銀行,在利益驅動的基礎上,能否對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意圖做出「順對政策風向」的迅速反應,是貨幣政策順利傳導的基本保證。但是,由於現階段商業銀行資產的單一化以及現存的銀行信貸配給機制自身抑制需求和減少流通中貨幣的作用,加上銀行出於風險控制的目的,在中央銀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放鬆銀根時,出現了日益普遍的「惜貸」和前文提及的銀行資金內部短路現象,大量資金滯留於銀行體系內部而未形成對投資和消費的拉動效應。
3、工商企業和居民個人根據中央銀行發出的放鬆銀根的政策意向,在商業銀行擴大放款規模,金融市場上資金供給充裕、利率水平下降的情況下,相應擴大其投資和消費支出,最終實現貨幣政策刺激社會需求,推動經濟增長的目標。這一層次是貨幣政策傳導的關鍵,近年我國宏觀金融調控的實際效應業已證明,現階段,即使在積極財政政策的配合下,無論是社會消費支出,還是投資支出,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均無法有效拉動。應該說,當前我國出現的通貨緊縮趨勢其實質是體制性的,是我國現行經濟包括金融體制中諸多深層次矛盾的集中反映。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到我國現行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存在嚴重的阻塞現象,它不僅存在於對實質經濟有著最終影響的第三層次上,也存在於貨幣傳導的前兩個層次上,使得擴張性貨幣政策對經濟的有限拉動作用又打折扣。
政策建議:(1) 改變當前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過度依賴於再貸款渠道的局面,中央銀行應在更大的規模和範圍內運用再貼現及公開市場業務,以此拓展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手段和途徑,增強宏觀金融調控的有效性。(2) 必須加快我國金融市場,尤其是貨幣市場的建設,改變當前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發展的不均衡狀態。只有這樣,才能為建立順暢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創造良好的基礎。其中,完善票據市場、拆借市場和短期國債市場是當務之急。(3) 充分利用當前有利的經濟環境,加快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以消除對消費和投資的體制性約束。就金融體制改革而言,必須儘快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根本性改造,以消除現行銀行體制抑制需求,減少流通中貨幣的作用。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