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幾個問題(1)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為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使我們必須對傳統的課堂重新進行審視、認識,去架構一種充滿靈性的新課堂。它不再是靜止的跑道,而是提煉生活、展示風采、體驗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歡愉、發展生命的過程。在這活潑,充滿活力的課堂中,孩子們可以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揮灑獨到的見解,暢想美好的未來!讓孩子們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體會到語文深遠的內涵,品味著語文課本散發著的清新而悠長的馨香!
但是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語文課堂出現了一些令人尷尬的教學局面,繁多的問題,淹沒了課堂的中心目標;張揚的個性,掩蓋了閱讀審美的客觀標準;學生的頻繁活動,取代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上看似熱熱鬧鬧,課下卻收益頗淺:既不像傳統教學中那樣紮實地講授基礎,又沒有落實新課程的精神實質,一味反舊,只求「形似」!課堂教學在誤區里越走越偏,越偏越遠……
一、新課程要會用多媒體,但多媒體教學不等於就是新課程
現在,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場景:上課時,在教室里擺上一台電腦,弄上幾張圖片,從網上下載一點兒相關資料,就美其名曰「新課程」了!
的確,在語文教學中,電腦的作用主要在於:從時間上,課堂的容量上,課程的資源上,為課堂呈現了一片廣闊的視野天地,豐富而又多彩。但是我們也不能拋棄傳統教學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否則,現代信息技術的過度應用將大大削弱了語文的魅力!
新課程就是用課件教學,其結果是課件成了板書的複製,滑鼠取代了粉筆,老師所要展示的東西全部輸入電腦。由於課件的內容都是事先設計好的,先做什麼,再做什麼都是程式化的,面對靈活多變的語文課堂,卻處處束縛了學生們的手腳。為了完成任務,老師只有用「請君入甕」式的引導下,依次將課件展示出來。拋棄了黑板的老師成了微機操作員!這從根本上違背了新課程的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
圖片取代了語言文字。老師在課堂中將優美的語言文字轉化成了圖片,一味追求對學生的感官刺激,禁錮了學生的思考,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致使學生體會不到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
錄音代替了老師的朗讀。課堂中,再也聽不到老師抑揚頓挫,朗讀課文的聲音,再也看不到學生聽朗讀時的如醉如痴的眼神,「機器人」的聲音拉開了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從始至終,圖片、文字交替著在學生的眼前晃動,冰冷的錄音充斥了學生的耳朵。取消了老師和學生們動筆,動口的權利。講台成了舞台,老師在台上表演,學生成了觀看錶演的觀眾,而不是學習的參與者。
倘若多媒體的製作粗糙則更是給課堂添堵。多媒體的運用,一定要和文本很好的結合起來,決不能為了使用而使用,這樣只能讓教學遭遇尷尬。
真正的多媒體運用,應當是有選擇的運用,少而精,還要結合文本。只要用得好,門前的積水,窗外的飛花,一隻無意間闖進教室的甲殼蟲都可以是媒體,也絕對多!我們要記住的是:電腦的運用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決不能舍本求末。
二、「自主、合作、探究」不是新課程的唯一方式,更不能流於形式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人就開始在每一課堂上運用了,每提出一個問題必然要分組討論一番,認為這就是合作了,這就是探究了,純屬牽強附會。
新課程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極為關注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小組學習為這種合作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渠道。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實現了信息與資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擴展自己的認識,還學會了參與、傾聽、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願望下伴隨而來的是小組討論運用的不當,導致討論形式化,為討論而討論,往往得不償失。常見現象有如下幾點:
一是討論內容不合理。討論的內容沒有什麼含金量,沒有思維的價值。學生一聽就明白,但是為了老師的要求,在不值得討論的地方開始了討論,造成時間的浪費。或者是,討論的範圍太廣,題目太活,學生無從下手,你從東邊說,我從西邊扯,都找不著北。
二是討論時間不合理。一種情況是討論時間過少,學生還沒有充分展開,只是蜻蜓點水,討論只是擺設,變成了走過場。另一種情況是討論時間過多,造成時間過剩,學生無事可做,課堂鬆散,討論成了休閒,課堂變成了茶館。
三是討論分工不明確。小組成員之內沒有具體的分工,討論沒有組織,沒有紀律,小組成了開小會的場所。或者是,小組內成了優秀者的舞台,落後者永遠是聽眾。
四是老師成了旁觀者。教師是課堂的主持者和引領者,是學生合作討論的「管理者」、「促進者」、「諮詢者」和「參與者」,要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使學生與新知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教師就應該及時進入角色,而不只是在教室里轉上幾圈等時間而已。
五是討論的形式太單一。不管是任何課堂,任何時候,只要是老師一宣布討論,學生便湊在一塊,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時間長了,學生產生厭倦情緒,降低了興趣與參與熱情。每到討論時候,便會看見一些學生我行我素,對討論的情況擺出一副與已無關的樣子。老師應當結合現實的教學情景,研究並選用最為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人物分工式討論、案例式討論、辯論式討論等。
其實,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習方式既要與時俱進,又要批判地繼承,而不是簡單、刻板地換一種教學方式。教學方式的運用,是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的。一堂語文課能不能體現新課程的精神,關鍵在於能不能把學生現有的知識和所學的新內容以及情感態度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於能不能營造出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積極的心態中進行學習,而不是對某種教學方式的生搬硬套。而且,合作討論應該是有其前提和條件的,即討論應該在學生進行了充分的獨立思考後展開。
三、課堂活動體驗不是新課程的標誌
滲透在新課程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強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建構,在活動中發展」。用「以活動促學生髮展」的指導思想來設計與組織活動,使活動真正具有教育價值並適合於學生,使活動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但如果使用不當,就會起到喧賓奪主、不知所云、畫蛇添足的反作用。主要表現有:
活動變成搞笑。比如,讓學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沒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課堂中的不是思想的火花,而是滑稽的醜態,只能是搏取一笑。偶一為之活躍氣氛尚可,否則,這樣的老師真搞笑!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