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內容 提要:我國 經濟 發展 戰略布局繼20世紀80年代沿海發展戰略、90年代末西部大開發戰略之後, 目前 新的區域發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 工業 基地,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實行東西互動,帶動中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本文對 中國 區域經濟發展現狀作了 分析 ,指出發展中存在的主要 問題 ,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問題/對策
  
  區域經濟是各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大城市為中心、發展水平相近地區的經濟聯繫和合作加強,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經濟區。我國區域經濟按地理位置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從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廈門、深圳、湛江等整個海岸線為快速發展的經濟區域;第二層次是從哈爾濱、瀋陽、石家莊、太原、鄭州、武漢、合肥、南昌、長沙等內陸屬於發展較慢的經濟區域;第三層次是西部地區為發展落後的經濟區域。
  
  一、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1、從東部沿海的經濟發展看
  
  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已進人工業化的起飛階段,走在全國前列。市場經濟體制已基本形成,並在WTO規則下迅速與國際市場接軌。國民經濟以年均10%--11%的速度增長,超過全國平均2個以上百分點,經濟總量占全國經濟總量的65%以上,人均GDP達1700美元。這一地區形成3個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經濟圈和都市圈,即以廣州、深圳和珠海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和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經濟區,這三個區域相繼創造出區域發展的奇蹟。今年以來,特別是長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速賽跑,比翼齊飛,成為我國的製造業中心,占全國經濟的權重愈來愈大。
  
  2、從西部大開發取得的進展看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4年里,國債投資及其帶動的投資達7000億元人民幣,五大標誌性工程:生態環境建設、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南水北調兩線工程進展順利。東部資本、港澳台資本和外資加快了西進步伐。產業結構正在調整,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都出現可喜發展的勢頭。各省市區內的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水利、縣鄉道路、 農村 電網改造等基礎設施推進很快。重慶、成都、西安等城市建設突飛猛進。
  
  3、從東北經濟發展新機遇看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決策的出台,給解決東北問題帶來了一次新機遇。東北地區製造業的基礎優勢和巨大潛力,是東部沿海地區所不具備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現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政策和操作 方法 都與西部開發不同,採取直接面對一個個 企業 的政策和方法,核心內容是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技術,用市場化的先進管理取代傳統管理模式,所需資金採取多渠道籌集方式,包括利用外資和民間資本。
  
  4、從區域經濟發展的比較看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東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生產要素大量地向東部地區流動,但產業由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的梯度轉移並沒有實現,儘管國家在前幾年大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但西部地區受各種條件的限制,發展仍較緩慢。三大地帶經濟發展差距不斷擴大。東部地區已形成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外來資本,民間資本充分,產業結構升級迅速,製造業、服務業和外貿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西部經濟增長主要靠基礎建設投資拉動,國有資本仍占主要地位,外資、民間資本不足,製造業、服務業發展不快,投資效益不高。因此,東西部之間的經濟總量、發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仍在繼續擴大。以西部的GDP增長速度為1相比較,1998年東西部比為1.43:1,2002年擴大為1.57:1。人均GDP,2002年西部約600美元,東部則為1700美元,東部約為西部的3倍。
  
  二、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區域經濟發展的巨大差異致使國家總體改革目標進退維谷。由於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對東南沿海地區實行政策傾斜、資金傾斜,加上其地理位置優勢,目前東南沿海與中西部的發展差距凸顯出來了。向沿海傾斜的區域政策使全國經濟重心總體向東南偏移,中西部地區的經濟類型和產業結構與東部地區也產生了很大差異。東南沿海區域與中西部地區之間在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巨大差異,使以市場為導向的宏觀經濟改革目標與區域經濟發展目標之間發生衝突,使國家總體改革方案難以設計與貫徹落實。
  
  2、中部經濟有「凹陷」之憂。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沿海發展戰略和90年代末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部地區已成為全國的「經濟凹地」,十六大後又提出「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發展和改造」的方針,中部地區經濟地位相對下降。中部地區農業比重很大,農村人口過多,由於靠農業發展的出路越來越窄,而製造業又沒有出現由東部向中部轉移的梯度效應,在東部大發展、西部大開發、東北經濟振興的新形勢下,中部地區經濟結構轉型所面臨的國內與國外的壓力會加大,「經濟凹地」有可能會加深。
  
  3、區域產業結構趨同,重複建設,區域經濟特色不明顯。一是重複建設,這不僅出現在價高利大的產業領域,而且在基礎設施領域尤甚。二是在開放引資上競相出台優惠政策,在外貿出口上競相壓價,導致過度或惡性競爭,甚至區際聯繫還要小於與國際的聯繫。三是存在嚴重的產業同構現象。加速擴大的地帶間經濟發展差距,加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地方政府「興地富民」的客觀壓力,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在項目投資上置全局性資源浪費、生產能力過剩而不顧,低效益、低水平地重複引進、生產、建設,從而導致地區產業結構趨同現象不斷加劇。這不僅抑制了地區經濟比較優勢的發揮,喪失了地區分工效益和規模經濟效益,而且 影響 國民經濟整體效益的提高。
  
  4、地方割據現象仍比較嚴重。在地區差距日漸擴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驅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開的形式,或以隱蔽的形式實行地方保護主義。如區域間為爭奪緊俏資源而展開的資源大戰;構築名目繁多的貿易壁壘和行政壁壘;互相實行資源、技術、人才、商品的壟斷和封鎖等來保護本地區的利益。不僅造成了流通渠道堵塞,各種商品和生產要素不能自由流動,而且使地區、行業、企業間的優勢無法互補,造成資源浪費,並最終導致競爭、開放、統一的國內大市場難以形成。目前,各地區進一步擴張面臨的共同障礙,是行政體制分割,各自為政,行政性區際關係替代了市場性區際關係,難以做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及經濟融合。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