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資產減值會計信息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 要: 企業 的大部分資產都是會減值的,因此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是 會計 核算的一項重要 內容 。通過對資產減值會計的實質內涵的確認與計量的 分析 ,應針對資產減值會計信息中存在的 問題 ,採取完善和規範資產減值會計信息的對策。
  關鍵詞:資產減值;減值準備;會計信息
  一、資產減值會計內涵之我解
  自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規定計提壞賬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四項準備後,2001年開始實施的《企業會計制度》又新增加了四項資產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委託貸款減值準備,簡稱「八項準備」。為進一步搞好這項業務,深刻體會資產減值的實質內涵,準確把握其確認與計量的原則及其賬務處理的 方法 ,積極 研究 與探索資產減值會計信息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是必要的。
  資產是會計的重要要素之一,幾乎所有的會計要素都直接或間接與其相關。我國《企業會計制度》採用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中的概念,並對其進行了界定:「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 經濟 利益」。按照資產這一特徵,不具備可望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流入的資源,則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也不能作為資產繼續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其實,會計學意義上的資產,與經濟學意義的「財富」、「資源」等概念有著極深的淵源,其真正的價值在於 目前 及未來利益。將資產定義為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就把財務會計的重心由利潤錶轉向了資產負債表。雖然,這一定義是否完全適用於「會計學」,仍然存在爭議,但是它概括了資產的本質,應該說比較符合企業持有資產的目的。因為,從一個持續經營的企業來說,它持有資產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獲得未來的經濟利益。從 理論 的角度講,如果將資產定義為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那麼,當企業的賬面成本高於該資產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時,會計記錄一筆資產減值損失是合理的、恰當的,這就是資產減值會計的實質內涵。
  二、資產減值會計的確認與計量
  (一)資產減值會計的確認標準選擇
  是否確認資產減值,這涉及到確認標準的選擇問題。目前主要有三種標準,即永久性標準、可能性標準和經濟性標準。
  永久性標準。是只對永久性(即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可能恢復)的資產減值損失進行確認的標準。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永久性標準可以避免確認暫時性減值損失。反對者認為,永久性標準不符合「資產是能產生未來經濟利益的資源」這一定義,且暫時性減值和永久性減值難以界定,有可能促使管理者故意遞延減值損失的確認。筆者更傾向於後者,因為,會計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充滿了判斷和估計,要想在會計報告中剔除不確定性是不可能的,而主要立足於未來的減值會計尤其如此。因此,永久性標準不適用資產減值會計的確認。
  可能性標準。是對可能的資產減值損失予以確認。其目的在於與 歷史 成本框架保持一致,並避免確認不必要的減值損失。美國等一些國家的做法是,確認與計量的基礎不一樣,確認時使用未來現金流量的不貼現值, 計算 時使用公允價值。因此,如果未來現金流量的不貼現值大於賬麵價值,那麼,即使公允價值小於其賬麵價值,也不確認資產減值損失,由此可能導致資產價值的高估。
  經濟性標準。是對資產負債表日發生的任何資產減值進行確認,即只要發生減值(如當可收回金額小於賬麵價值時)就予以確認,確認與計量採用相同的基礎。由於經濟性標準在估算在用價值、確定可收回金額時已考慮各種「可能性」因素,因而不再要求對可收回金額小於賬麵價值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值》廣泛採用了這一標準。
  我國《企業會計制度》未明確規定 應用 的標準,但從相關條文中可以看出,三種確認標準都有,只是不同種類的資產確認標準有所側重而已。如《企業會計準則———投資》使用了可能性與經濟性相結合的標準,一方面將確認基礎與計量基礎統一,都使用可收回金額,另一方面又不要求對可收回金額進行貼現。筆者認為,如果將資產定義為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資產減值如果可以可靠地計量,並且提供相關的信息,那麼,資產減值確認的最佳標準應是經濟性標準。同時筆者認為,在確認資產減值時還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即折現因素。因為當企業確認資產已經發生減值時,企業將決定是繼續使用該項資產還是將其予以處置,從理性的角度出發,企業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如果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那麼,現金流量相等但分布時間不一致的兩項資產,將在資產負債表中以相同的金額反映。但事實上它們的市場價值是不同的,因為市場上所有的理性交易都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當然,按照成本效益原則,可能性標準較經濟性標準更節約,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性標準也是可供選擇的一種標準。
  (二)資產減值會計的計量
  會計理論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會計計量,而會計計量的關鍵在於計量屬性的選擇,目前有關資產減值計量的屬性主要有:現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現行市價、銷售凈價、可變現凈值、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在用價值)、公允價值、可收回金額。與歷史成本不同,現行市價、銷售凈價、可變現凈值、在用價值、公允價值都屬於「貼現值」的範疇。具體地講,即:現行市價反映了市場對該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預期;而在用價值則反映了企業對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估計;公允價值主要指現行市價,如果該資產沒有市場價值,則用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或期權定價模型等方法確定的價值代替;銷售凈價和可變現凈值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相似的,主要指現行市價扣除處置費用後的餘額,有時候,可變現凈值還可表示為預計售價減去必要的處置費用。對於可收回金額,不同的國家給予了不同的解釋,美國認可收回金額就是指公允價值;英國把它定義為可變現凈值與在用價值孰高;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將其解釋為銷售凈價與在用價值孰高;而在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中,可收回金額的實際含義為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
  從純理論的角度來說,「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是最理想化的計量標準。但其計算相當困難,或者說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因此,目前資產減值會計實務中會計計量主要採用上述中的其他計量標準,且分別按不同資產進行選擇。
  三、資產減值會計信息中存在的問題
  儘管大部分企業已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根據《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準則」)要求開始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但是由於準則對具體情況界定得不明晰,在具體操作上缺乏明確的計算程序,因此留給企業的調節空間很大。因此,出現了兩個極端問題:第一,一些企業年終決算粉飾報表、虛增利潤或少報虧損,對已經或即將發生的大額損失,不提或少提資產減值準備;第二,另有一些企業為留足儲備,以防下年經營不順,則對沒有減值跡象、或可能發生少量損失的資產計提了數額很大的減值準備。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