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會計獨立性原則之分析與思考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2005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了修訂後的公司法,新的公司法將從2006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該法自1993年12月29日經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後,我國立法機關第三次對這部 法律 作出的修改,也是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對我國的市場 經濟 的 發展 將產生深遠的意義。
  眾所周知,公司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主要的 企業 形式。公司制企業在所有類型的企業中所占的比例不是最多,但是聚集的資本和對整個經濟的貢獻卻遠遠超過其它類型的企業。同時,公司又是 現代 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載體。 目前 我國正在進行的國有企業改制,主要就是通過採用公司制度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造。因此,修訂公司法,進一步健全我國的公司法律制度,對於我國建立和完善 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強有力的制度支持。此次公司法的修改涉及到了二十個方面,其中首次在我國公司法的層面上引入並確立了「 會計 獨立性原則」。會計獨立性是註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的靈魂,是客觀、公正的前提。各類公司醜聞事件中所暴露的會計和審計方面的嚴重 問題 ,不僅使會計師公司名譽掃地,更為嚴重的是它導致了一場資本市場範圍內的投資者對整個會計業的信任危機,因此,這次公司法增加第一百七十條指出:公司聘用、解聘承辦公司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決定。公司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就解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表決時,應當允許會計師事務所陳述意見。第一百七十一條指出:公司應當向聘用的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及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拒絕、隱匿、謊報。
  由於最近幾年在國外、國內企業公司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操縱會計人員、會計師事務所做假賬, 影響 了外部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的現象屢屢出現,以及大型跨國公司會計醜聞相繼曝光,致使會計界和法律界所共同 研究 提出「會計獨立性原則」,其旨在保證會計真實性。而針對我國會計業的現狀,並且隨著公司治理機構的要求日益完善和保障小股東利益制度的健全,為了保證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真正發揮外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在剛性法律制度中給予會計獨立性原則相應的地位已經是迫在眉睫,新公司法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
  在安然事件發生之後,各國、各相關的國際組織都在採取措施,希望通過法律制度設計解決會計師獨立性問題。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技術委員會起草了《關於會計師獨立性以及公司治理對監督會計師獨立性的作用的基本原則》,提出該組織對監管上市公司會計師獨立性的原則的觀點。IOSCO技術委員會認為,雖然有些國家已制定了關於會計師獨立性的規定,但這些原則和指南仍將適用於各國。該基本原則詳細闡速了影響會計獨立性的各類現象,並提出證券發行者充分、準確並及時地向投資者披露影響決策的重大財務信息和其他信息是證監會國際組織(IOSCO)確立的證券監管目標和原則。同時,該原則還確認,高質量、國際通行的會計、審計準則能提高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從而為更多投資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該原則特別提到,監管者工作要求。
  在國內,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按照我國的《會計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實際上這就是「會計獨立性的原則」在我國法律上的最早的表現。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而會計的質量卻沒有隨著GDP的提高而提高,會計獨立性問題也日趨嚴重,致使會計信息的質量的「水分」不斷擴大,以致我國大量的國有資產和國家稅收流失,導致國家宏觀經濟決策失誤,給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障礙,為了杜絕這些會計問題國家特地設立三大會計學院,旨在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但是近年來證券市場接連不斷的醜聞已經說明會計的問題並不是單純的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問題。「江西紙業」、「天津銀廣夏」、「德隆國際」等事件中都有會計人員、會計公司違反會計獨立性原則的操作背景。在本文中筆者想從會計獨立性的角度剖析我國現行經濟生活中產生這一問題深層原因。
  多年來,我國的會計獨立性原則不斷地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挑戰,縱觀這些產生原因不外乎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兩個方面,在內部方面原因主要是經濟利益對會計師的驅動,會計師是企業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其工作成效直接影響著整個會計信息的質量。因此,會計師應本著特有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謹慎,勤勉地發揮自己的技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客觀公正、廉潔自律、誠實守信。然而,當他們的工資福利、職務晉升等都受到管理當局控制的情況下,在造假預期成本小於造假預期收益的情況下,與企業管理當局合謀進行會計造假的機率就很大。如美國安然公司的財務長通過複雜的關聯方交易獲取高額的利潤。天津的「銀廣夏」1999年和2000年虛構利潤7.45億元,但其停牌時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億,「變臉」現象從另一角度證明了會計造假的收益效益,也就是說會計造假的收益大於成本,「剛通報了張家界,又冒出了麥科特,剛處罰了ST黎明,又驚爆銀廣夏」。只要存在不被發現的可能,就會有會計人員或機構鋌而走險。在外部方面表現在會計的獨立性原則還受到管理部門甚至地方政府的利益誘惑,雖然各個會計公司已經在上個世紀9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脫鈎改制的工作,但是由於會計公司業務的蓬勃發展需要有關部門的支持,在這些年來所曝光出來的上市公司的問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偽造會計資料和會計數據騙取上市資格的案例,如原鄭百文,為了造假上市專門組建做假賬班子,通過做假賬騙取上市資格,把各種指標做得天衣無縫,這種專業造假顯而易見具有濃厚的官方色彩。原紅光實業為了騙取上市資格,在上市申報材料中虛報利潤(實際上當時公司已虧損1億元),1997年6月上市時,其招股說明書預測當年每股贏利0.3元等等。而這些促使會計公司和會計人員偽造的原因除了前面所闡述的內部原因外,很大一部分的動力來源於地方政府和地方領導人及部門領導人,有一段時間我們可以在地方政府首長的經濟工作的報告中發現促使本地公司的上市是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的一大任務,上市公司的數量成為考核經濟工作成敗的另一大指標,在這種大氣候下,不難想像會計公司被要求和准上市公司密切配合,以至會計公司從自身利益出發違背會計獨立性原則,偽造會計數據、會計資料以及相關資料。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