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你大的問題就是覺得自己有問題

2023年10月01日

- txt下載

現在社會上的心理諮詢真的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很多人更是譁眾取寵,給自己冠以各種名頭吸引眼球,因此,心理諮詢行業如同一灘渾水,裡面充斥著各色人物,這樣也讓人們對一個新的方法或者一個新的技術充滿了懷疑,你知道ATC嗎,自己剛聽說ACT時也是充滿了懷疑,但是自己更喜歡以科學的角度看待事物,認為任何一個沒有經過哲學思考和科學驗證的事物都是不可靠的,你的心理之所以不好,更重要的是你最大的問題就是覺得自己有問題!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那ACT立足於何處呢?它從哪裡來的呢?但凡一個新的療法出來,需要做很多的工作驗證它的有效性,去研究哲學、基礎理論、測量工具和應用等等。ACT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證據來證明它的有效性。ACT相當於一座三層大廈的頂層,中間層是關係框架理論(RFT, Relational Frame Theory),它是關於人類語言和行為的認知理論,最下面一層是應用行為分析(ABA,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它是一個強大的預測和影響行為的模型。這整座大廈的基礎是功能性語境主義(FC,Functional Contextualism),它是大廈的哲學基礎。
機械論有什麼問題?
自從西方的文藝復興以來,科學與理性一直主導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對於確定性的追求,對於理性的偏執無以復加。以至於,牛頓曾提到只要給他一個起始狀態,他能預測整個宇宙的將來,愛因斯坦都宣稱「上帝不會擲骰子」,以反對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和用機率來認知世界。
在大多數科學的領域,機械主義一直是最成功的科學哲學,因此,大多數心理學模型都或多或少基於機械主義。機械論(Mechanism)是一種對於自然界的信念,認為自然界整體就是一個複雜的機器或工藝品,其不同組成部分間並沒有內在聯繫。在此觀點看來,物體或生物的行為可以從其組成部分和外界影響上來解釋。按照機械論的觀點,人本身就會存在一些壞了的零件,這些零件就是那些「功能失調的」、「不適應的」或者「病態的」記憶、思想、感受、情感、衝動、計劃、敘述、自我狀態、核心信念等等。如果人「有問題」,那就是人的哪個組成部分出了問題,那麼,我們需要做的是去修理、更換或者移除這個有問題的零件就可以了。
因此,很多的來訪者都是從機械論的角度來看待自己,自己覺得自己「有問題」,需要被維修。而且,不斷的自我強化,一方面通過暗示,比如用「功能失調的」、「不適應的」、「非理性的」、「消極的」語言給自己貼標籤,一方面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和技術去試圖直接減少、更換或移除自己不想要的想法和感受。最後發現自己越陷越深,如同深陷沼澤,越是努力擺脫,越是無法自拔。
功能性語境主義是什麼?
功能性語境主義著眼於特殊語境下事物的功能。從功能性語境主義的角度來看,沒有與生俱來有問題的、功能失調的或者病理的想法或感受。在一個認知融合和經驗性迴避的語境下,很多行為都是有毒的,它會讓我們偏離價值的方向,而在一個認知解離和接納的語境下,雖然痛苦依然存在,但是,同樣的行為就不再是有毒的了,它會讓我們朝著自己價值的方向前進,過上充實、圓滿而有意義的生活。舉個例子,如果你看見一個成年人打小孩這種行為,你能想到什麼?在不同的語境下,這個行為的功能是不一樣,我相信在正常情況下,人們看到這種行為都是憤怒的,那如果我說這是在拍電視劇呢?或者,這個孩子本身有過分的行為,而且屢教不改,父母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正在施以必要的懲罰呢?或者,這個成年人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呢?或者,如果他不打孩子,孩子會面臨嚴重得多的後果呢?如此種種,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語境之下,行為有著完全不同的功能,因此,行為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這種行為是在什麼語境下做出的,也就是說要看這個行為的功能是什麼。
行為主義是什麼?
行為主義的主要觀點是,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主張採用客觀的實驗方法,而不使用內省法。行為主義的發展可以被區分為早期行為主義,新行為主義和新的新行為主義。早期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以華生為首,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則為斯金納等,新的新行為主義則以班杜拉為代表。
激進行為主義(radical behaviorism)認為有機體做的一切都是行為,因此,思考、感受和回憶的過程都被當做行為的形式,而且所有這一切都被認為對於行為研究來說非常重要。激進的行為主義學家認為行為有兩大領域,一個是「公開」的行為,也就是可以被直接觀察到的行為,我們通常稱之為「動作」,一個是「私人」的行為,這類行為只能由行為的執行者直接觀察,比如思考、感受、記憶、幻想、擔憂、色、聲、想、味、觸等等。
行為主義對臨床心理學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經過嚴格的科學實證研究,行為主義學家發現了很多可以穩定且有效的影響人類行為的方法,無論是「公開」的行為,還是「私人」的行為,都能使用強大的行為主義原理來改變。
行為主義治療方法經歷了「三大浪潮」。「第一浪潮」主要聚焦於外顯的行為改變,立足於操作性條件發射和經典條件發射,不重視想法和感受。「第二浪潮」把認知干預作為行為改變的關鍵策略,著重強調挑戰或質疑不合理的、功能失調的、消極或錯誤的想法,用更加合理的、有用的、積極的或現實的想法代替。「認知行為療法」(CBT,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以及「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就是脫胎於此。「第三浪潮」除了包括傳統的行為干預外,也非常強調正念和接納,這其中有ACT、「辯證行為療法」(DBT,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正念認知療法」(MBCT,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和功能分析心理療法(FAP,Functional Analytic Psychotherapy)等等。
ACT的基礎
ACT既來自於功能性語境主義,又來自於行為主義的「第三浪潮」,而且還屬於激進行為主義。
從功能性語境主義的角度上來說,ACT不認為人的行為是有問題的,更不認為人有受損的部件,所以,ACT並不打算減輕或消除來訪者所謂的症狀,相反,ACT的目的在於改變來訪者跟他的想法和感受之間的關係,讓來訪者不認為自己是有問題的,不認為自己有受損的部件。而「正念」正是一個重構這種關係的強有力的工具,它把痛苦的想法和感受從「阻礙充實、圓滿而有意義生活的異常病理症狀」的舊框架中轉移到「這是正常的人類體驗,是充實、圓滿而有意義生活的自然組成部分」的新框架中,從關注人類的行為改變,到將目光轉移到思考行為的功能上來。
同時,ACT還是屬於行為主義的,因此,一些行為主義的治療方法,比如暴露、強化、塑造、消退、經典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等等,都可以很好的應用在ACT的治療裡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