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近3年泥鰍人工繁殖和苗種培育技術經驗總結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泥鰍屬於鯉形目、花鰍亞科、泥鰍屬,廣西各地的河川、溝渠、水田等都有分布。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人們喜食的水產品之一,市場價格長年穩中有升。近年來,由於人為過度捕撈和生態環境破壞等原因,廣西的泥鰍資源急劇下降。
鑒於廣西泥鰍資源瀕危和經濟價值的上升等良好的開發利用前景,從 2012 年起,廣西水產引育種中心對泥鰍的人工繁殖和苗種培育技術進行了攻關研究。本文旨在總結近 3a 的泥鰍人工繁殖和苗種培育技術經驗,為廣西保護和開發利用泥鰍提供技術支撐。
1 生物學特性
1.1 形態特徵
泥鰍體呈圓筒形,尾部側扁。口下位,呈馬蹄形,較小,吻端有須 5 對。頭和嘴較小,尾鰭圓形。背部體側為灰黑色,並伴有一些黑色斑點。體被細小圓鱗 ( 埋於皮下 ),側線完全,黏液豐富。
1.2 生活習性
泥鰍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除鰓呼吸外,還可以用皮膚呼呼吸和腸呼吸。水溫在 25 ~ 27℃為最適宜其生長,水溫在5℃以下或 30℃以上時,就會潛入到泥中冬眠或夏眠。
1.3 食性與生長
泥鰍是雜食性魚類,在天然水域中以昆蟲幼蟲、小型甲殼類動物、底棲生物、水草、植物碎屑、有機物質等為食。其食性隨著個體的增長逐步發生變化,幼體以動物性餌料為主,成鰍則以植物性餌料為主。人工養殖時,經馴化可吃食人工配合餌料。
在廣西地區,當年繁殖鰍苗養殖 3 ~ 4 個月可達到 10cm以上,體重可達 15g 以上。
1.4 繁殖習性
泥鰍為雌雄異體,一般 2a 性成熟,1a 可產卵 2 ~ 3 次。
每年 4 月上旬,當水溫達到 18℃以上,性成熟的成鰍便開始繁殖,一直持續到 10 月,其中 5 ~ 6 月為繁殖盛期。產卵場多為水草或石子密集的淺灘區。
2 人工繁殖
2.1 親鰍來源與選擇
親鰍可以從市場或有資質的繁殖場購進,也可以從自然界中捕撈,但必須挑選健壯的、活躍的、沒有傷損的。雄親鰍體重一般要在 15g 以上,雌親鰍體重一般要在 30g 以上。
2.2 親鰍雌雄鑑別
成熟雌鰍個體明顯大於雄鰍,胸鰭寬短、末端鈍圓,呈扇形、腹部明顯突出,身體呈圓柱形、生殖孔外翻,呈紅色。雄鰍體型細小,胸鰭狹長,末端尖而上翹,第 2 鰭條基部有一骨質薄片,鰭條上有追星。
2.3 親鰍強化培育
2.3.1 建立培育池塘池塘一般面積為 300 ~ 1300m2,水質優良無污染,環境幽靜,淤泥深度 10cm 左右,水深 80 ~ 120cm。池塘的進排水口要做好防逃措施,防止親鰍逃跑。
2.3.2 強化培育對購進的雌雄親鰍,分池塘強化培育,一般放養密度為0.5/m2,以利於親鰍快速同步性成熟並避免自然交配。由於泥鰍特別喜歡肥水,在親鰍下池之前要育肥水,像紅蟲等浮遊動物,可以成為泥鰍的輔助餌料。親鰍下池後,每天 7:00、11:00、16:00 投喂配合飼料,飼料喂量為親鰍體重的 7% 左右。
連續培育 30d,對親魚進行檢查和挑選。挑選時,雌鰍要求腹部膨脹,呈現白色沒有斑點,腹部寬度明顯要超過背部。雄鰍要選擇體型健壯的、遊動有力沒有傷病的,用手指擠壓腹部能夠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雄比例為 5:1。挑選後仍然要將雄雌泥鰍分開用密網吊在清水池中,等待人工授精。
2.4 人工催產
當水溫到達 20℃以上,就可以進行人工催產。人工催產採用肌肉注射的形式,每尾雌鰍注射 800 ~ 1000 國際單位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雄鰍注射用量減半。注射時,採用 1mL 注射器和 4 號針頭,選擇背鰭前下方兩側進行注射,針頭朝向頭部方向形成 45°角。一般雌鰍注射 0.2mL,雄鰍注射 0.1mL。
注射後的親鰍分別放入培育池中的網箱內,查看發情情況,適時進行人工授精。
2.5 人工授精
注射後的雌鰍,經過大約 20h,就可以發情產卵。雌鰍產卵前會沿邊來回遊,雄鰍會在後面追逐,因此要注意觀察,一旦發現雌鰍有產卵徵兆,馬上將雌鰍撈出來,用干毛巾擦拭身上體表水後擠壓腹部,使鰍卵流進瓷碗、瓷盆或者塑料盆,再將雄鰍捉起擦拭身上體表水,然後擠精液進盛有鰍卵的瓷碗、瓷盆或者塑料盆,用羽毛攪拌 1 ~ 2min,讓泥鰍精液和卵粒混勻,再均勻撒在魚巢上面。魚巢可以用柳樹根和小草紮成,也可以用 80 目網片製成,使用前用 20ppm 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2.6 人工孵化
孵化池要事先進行消毒處理,一般是在孵化前 3d,用高錳酸鉀對孵化池進行浸泡消毒,隔夜後沖洗乾淨再晾曬 1 ~2d,即可灌注水深至 30cm。當泥鰍人工授精後,就可以把魚巢放進孵化池進行孵化。為避免受到強陽光照射,孵化池上面要蓋遮陽網。當水溫保持在 25 ~ 28℃時,受精卵經 2 ~ 3d即可孵化成苗。剛孵化出來的鰍苗體長只有 2.5 ~ 3.6mm,還不能自由活動,只能用頭部噴射器吸附在水中物體上,3d之後,鰍苗才開始遊動,這時便可以投放餌料飼養。
3 苗種培育
3.1 培育池選擇
鰍苗培育需要建立專門的培育池,可以是水泥池或土泥池。
由於剛孵出的鰍苗非常幼小,沒有鑽泥能力,選擇水泥池較好。
培育池注水時,要用 100 目以上的篩網進行過濾,防止有害生物混入。水深一般保持 40 ~ 50cm。鰍苗喜歡陰暗的環境,可以在培育池上面搭蓋遮陽網,或者在培育池放置一些水葫蘆,給鰍苗吸附在上面躲避強光和熱暑。
3.2 仔魚培育
剛孵出的鰍苗,前 3d 依靠自身卵黃供給營養,不需投喂人工餌料。3d後卵黃消失,幼苗口器形成,尾鰭出現,肌節增多,胸鰭也顯著擴大,此時開始投喂煮熟的蛋黃,由於蛋黃很容易沉降,因此須將蛋黃倒碎,使之懸浮於水中,這樣可以大幅提升鰍苗開口取食的機會。
在培育過程中,由於鰍苗身體很弱小,腸道消化能力也很弱,在選擇適合餌料時,需要滿足一些條件:形態大小要適中,便於仔魚攝食;懸浮於水中的時間要長;餌料要便於消化,餌料營養價值高,對提高仔魚的成活率很有幫助。
選擇適合的餌料,還需要注意投喂的方法。泥鰍仔魚剛孵化出來時,活動範圍很小,不善於在池中奔走覓食。投喂時,不能總是在一個地方投放,多設置投放點,注意分散、均勻,且少量多次。如果能夠培育浮游植物和輪蟲成為泥鰍仔魚的開口餌料,其成活率會大幅度提升。培育 7 ~ 10d 後,泥鰍仔魚體色呈金黃色,體長也可以達到 1cm,體質較為強壯,可以進行轉池開始稚魚培育。
3.3 稚魚培育
稚魚培育池要進行消毒處理。一般池塘水深要保持在40cm 左右,施用一些底肥,培育浮游生物。當仔魚下到池塘時,水中小型浮遊動物數量也會達到頂峰,泥鰍就可獲得充足的生物餌料。鰍苗池塘放養密度一般為 2000 尾 /m2,2 ~ 3d後,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投喂上、下午各投喂 1 次,比例是40:60。經過 30 ~ 40d 的培育,便可分塘培育大規格苗種。
3.4 飼養管理
鰍苗前期培育至關重要,苗種下池後,一般 3d 內不加水,之後每隔 1d 加水 1 次。餌料投喂量也要控制在 3% ~ 5%,每天上、下午各投放 1 次。要注意查看餌料剩餘情況,一般以幼苗 2 ~ 4h 內吃完為宜。每天要注意觀察泥鰍的活動情況,查看有沒有缺氧現象,有沒有病蟲害發生,有沒有發現泥鰍浮在水面上呼吸的情況。當泥鰍長到 5 ~ 8cm,就可以分規格喂養。
苗種後期培育,水深要控制在 60cm 左右,每天上、下午投放 1 次豆漿,用量為 20 萬尾 /15kg,大約用 1kg 黃豆製成。
隨著苗種的長大,注意對餌料台和相關工具進行定期消毒,還要定期投喂預防藥,加強檢查,查看進排水口和池埂,防止敵害侵入。
4 注意問題
泥鰍人工孵化期間,由於水質很容易出現變質,所以要定期向池中加入新水,防止水質惡化,避免胚胎髮育缺氧而死亡。
當仔魚出膜後,及時將魚巢撈出來,避免死卵腐敗影響水質。
泥鰍苗種喜歡肥水,在仔魚培育期要定期向池中投放肥水劑,培育大量浮遊動物,為仔魚生長提供天然生物餌料。
泥鰍屬於晚間活動魚類,為了改變其生活習性,需要每天進行人工馴化,可以每天傍晚投喂一次,投放餌料逐漸增多,投放時間也逐漸提前,直到投喂時間延至到10:00~17:00攝食。
5 結語
泥鰍是廣西水產養殖業非常有潛力的養殖品種,其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的廣泛運用,將極大地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和破壞,從而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參考文獻
[1] 胡廷尖 , 王雨辰 , 等 . 泥鰍規模化人工繁殖與苗種培育技術 [J]. 科學養魚 ,2010(10).
[2] 朱炳全 . 泥鰍的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J]. 齊魯漁業 ,2002(09).
[3] 楊暉 . 泥鰍的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J]. 漁業致富指南 ,2003(04).
[4] 向冰 . 泥鰍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 [J]. 河北漁業 ,2008(12).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