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心理輔導活動課中價值參與問題的思考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在國家心理諮詢師吳劍先生的《心理諮詢師的價值參與》一文中,他寫到:“心理諮詢情境中價值參與是指諮詢師試圖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影響來訪者的價值取向或選擇的行為。價值參與程度,由淺入深劃分為:價值中立,價值澄清,價值引導,價值灌輸四種形式。(1)價值中立,它強調諮詢師對求助者的非指導性,要求諮詢師對求助者提出的問題堅持中立,不給予直接回答,也不給予任何規勸,而是讓求助者自主決策,主張將最基本的責任放在求助者的身上,而諮詢師處於被動地位,只作為跟隨者;(2)價值澄清,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幫助來訪者澄清其價值追求,幫助來訪者了解和體察自身價值觀之間存在的矛盾及其行為的代價與後果;(3)價值引導,是諮詢師在必要的時候引導(而非代替)來訪者做出選擇,有時甚至引導(同樣不是代替)來訪者做出相應的改變;(4)價值灌輸是諮詢師對來訪者的價值觀作好壞、正誤判斷,通過灌輸或者操縱的方式作價值的裁判,甚至代替來訪者做出決定。”
價值中立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咨訪關係,價值引導是在價值澄清的基礎上進行的,與此同時,價值澄清的結果有時也具有價值引導的意義。
華中師範大學的江光榮老師在 《心理諮詢中的價值干預》一文中,通過分析“當事人中心理論”和“理性情緒治療(RET)”這兩個治療理論,論證了心理治療的共同作用機制之一就是改變當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由此不難看出,“大多數心理治療要取得療效,就得有對當事人的價值干預”,在心理諮詢中,價值干預是不可避免的。
結合近幾年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實踐,筆者認為,在心理輔導活動課堂中依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開展不同程度的價值參與同樣無法避免,而關鍵在於如何把握價值參與的度,本文就嘗試對此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心理輔導活動課作為一種團體輔導形式,它有著不同於心理諮詢的重要特徵
(一)心理輔導活動課面對的是學生群體而不是個體
心理輔導活動課以全班學生作為輔導對象,它主要通過班級成員間的互動,對共同關心的成長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相互提供資訊,通過認知功能間接地改變成員的態度和行為,從而促進班級成員的共同成長。在課堂上如果學生分享的觀點存在明顯的價值取向上的偏差,這個時候教師還保持“價值中立”的話,就會給其他同學造成一種困惑,會使其他學生認為教師默認了他的價值觀,從而造成不好的影響。
(二)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效能取決於團體動力
心理輔導活動課是否能達到目標、取得實效,不在於教師施加規範、教導和指令,而在於教師能給學生提供支持、引導和幫助。此時,教師保持“價值中立”的目的是為了由衷地接納每一個班級成員,給全體學生提供足夠的安全感,使大家都能去除防衛心理,營造出平等、安全、尊重、信任的人際氛圍,確保他們能自由表達思想、積極傾聽、分享與互助。但是“價值中立”並不是對學生的價值觀放任自流,而是在各種不同見解的充分爭鳴中,在各種觀點的交錯互動中,激發每個學生的潛力,能夠使他自己去領悟,去察覺去反思自己的價值觀是否合理,是否消極。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再輔以適當的價值澄清和引導,引起學生心靈的真正觸動與感悟,從而使之得到更正和發展,這樣才會有實質意義上的自我成長。
(三)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功能是發展和預防
心理輔導活動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揮其發展性、預防性功能的重要載體,是一種有目標、有系列、操作性較強、相對穩定而又靈活機動的團體輔導形式,它重在解決同一年齡段學生共同關心的自身成長的問題,它注重的是個體的人格發展。雖然課堂上面對的絕大部分學生都有基本積極、正確的價值觀,但難免個別學生身上會存在消極觀點或價值觀的衝突,這對於發展中的學生來說,負面影響會非常大。如果我們能夠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將“引領、防範”工作做在偏差和危機出現之前,那麼某些不良傾向的發展趨勢就能得到及時且較快的扭轉,正所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二、心理輔導活動課堂上的價值參與
(一)如果某些價值觀念隨著學生的成長能自行修正且不會對他人造成負面影響的話,教師宜保持“價值中立”,尊重價值取向多元化
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會完全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獨特的信念系統來處理信息,感受世界的。我們的信念系統是由每個人獨特的生活經歷、社會經驗、道德判斷標準、人格發展水平等構成的。所以我們的信念系統也就是我們的觀念和想法,只要不會給他人和社會帶來危害,都值得他人尊重。而對於成長中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價值觀會隨著閱歷的積累、環境的變遷、思想和情緒的改變和調整等等發生價值重心的轉移,作為教師,只需要俯身聆聽並靜待花開。記得在“萌動的青春情——青春期異性交往團體輔導”一課上,在“臨時家庭”這個活動環節,我要求學生扮演父母的角色,討論“希望兒女將來找一個怎樣的伴侶”。有學生分享:“未來的兒媳婦一定要長得漂亮。”當時,我希望引導學生領悟到“內在勝於外表”。於是又再次提問:“除了‘漂亮’呢?”結果學生回答我:“也可以性感一點。”我一時語塞,匆忙地回應道:“漂亮性感固然重要,還有沒有更重要的呢?你可以再認真地想一想。”課後反思時,我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其實也是學生內心想法的真實表達,而且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確實也很重要。
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人生經歷的積累,學生自然而然就會發現結交異性朋友尤其是擇偶最重要的並不是外貌,而是內在品質。在當時的課堂上,我不應該直接或暗示性地迫使其接受我的觀點,我的價值干預純屬多餘。
(二)當學生拋出一個明顯“不好”的選擇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進行價值澄清並適度引導
例如,在“你最在乎的是什麼”一課上,某學生在競拍“權力”時,他的競拍理由是“當我擁有權力之後,財富、愛情等其他的不全都有了麼?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的”。此時,班級內部呈現出不同的反應,有的學生調侃鼓掌大聲叫好,有的學生嗤之以鼻,有的學生搖頭嘆息……當時,我問這個學生:“我能不能理解為,其實你更想獲得的是財富和愛情,權力只是你追求它們的一個跳板?”那位學生回答道:“是的,如果我想要同時獲得財富和愛情,我可能不具備資金上的優勢,因為每個人手裡都有6000個籌碼,但我傾囊而出拍到了‘權力’,它能幫助我實現這個願望。”接下來,我讓他將拍到的“權力”與大家分享——“匈牙利國徽上的格言‘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這時,全班響起了莊重的掌聲,那位男生也羞澀地笑著說了句:“我明白了!”由此可見,教師有責任與學生討論,幫助其進行價值澄清,促使學生思考其他替代性選擇的可能性,同時,作為教師也可以適當表達自己的價值態度,但這種引入目的在於擴大學生的視野,認識到多種價值選擇的可能性,當然,最後決策的權力還是要留給當事學生。同時也以此引導全體學生對於各種不同價值觀的合理性加以思考和反省,以促進其價值結構的重建。 (三)教師應警惕學生出現顯著偏離社會規範的價值觀,此時比較高的價值參與是必要且必須的
“不能把價值判斷強加給他人”可以說是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活動課堂不容置疑的原則,但是當事人的價值判斷必須建立在有效的社會規範之上,必須符合社會主流文化價值,是社會正常運行所認可的,這其中就包括一些基本的道德觀念和法律法規。試想一下,當學生的價值追求存在明顯的問題時,我們能完全的不干預嗎?尤其在課堂之上,面對成長中的學生,及時的價值參與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在一節主題為“與壓力同行”的心理輔導活動課上,我提出問題:如何減壓?有個學生站起來回答:“最近好幾個明星涉毒被抓了起來,都說是因為壓力太大,看來吸毒也能減壓,還可以發泄出來,找個人揍他一頓。”此言一出,班內鬨堂大笑。不論這個學生是有意調侃,譁眾取寵,還是真的有此類想法,他的言行已經給團體帶來很大的破壞,此種情況下保持“價值中立”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動用禁令:這樣是不對的。但我仍然嘗試著去理解,“他為什麼想這樣做”,仔細審視他的想法。因此,我幫他分析道:“可能你有無法抑制的怒火,‘揍別人一頓’能讓你快速地宣洩你的情緒,但同時你也給他人造成了身心傷害;有時候我們容易被所謂的‘流行’所迷惑,‘吸食毒品’可以讓人暫時忘卻痛苦,但那只是錯覺,而且你把傷害的矛頭又一次指向了自己,這是自傷的行為。我相信理智的人面對壓力時但凡有更好的選擇(對自己和他人都有利)一定不會真的採用上述方法,你可以先坐下來聽聽同伴的意見然後再作選擇。”
在課堂上,簡單直接的價值判斷和價值灌輸會極大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會扼殺學生的價值追求和自我發展,這也違背了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功能和目標。因此,即使在極端的情況下,教師也不宜直接進行價值灌輸。
總而言之,心理輔導活動課不是依靠說教和灌輸,而是依靠班級學生自身的積極參與、平等探討和逐步領悟,來促進他們自身的成長。只有充滿尊重、接納、責任的課堂才能承載並預期價值參與過程中價值引導的成功。
因此,教師在應用“價值參與”時應講究方法和技巧,要保護學生髮言的積極性,儘量減少價值參與過程中學生的心理阻抗。在具體操作時,教師要避免從內容上直接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評判,然後直接地或暗示性地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應該幫助學生澄清其價值追求,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真實需要是什麼,認識價值選擇和自己的需要之間有什麼不一致的地方,等等。教師也可以引入自己和其他學生的價值態度,這樣可以開闊當事學生的視野,讓其了解到更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從而重新構建自己的價值觀。
以上是筆者長期以來在課堂實踐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淺見,在此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討論。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張家港,215600)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