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修建問題之渠,引來創新之水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文/呂微潤
著名人本主義教育家羅傑斯曾經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己發現、探究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這句話正暗合了新課改的要求。在新課改推行的過程中,喊出了「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呼聲,這就要求教師打破過去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要學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學習。尤其對於初中學生來講,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教師更應該引導其進行自主創新學習。筆者是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問題教學法對於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學習有著積極的意義。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分析一下初中歷史教學如何用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學習,重點圍繞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後複習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課前設問,啟發學生進行創新性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相應的課本知識點,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過去,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存在錯誤的觀念,單純的認為學生只要把握好課堂45分鐘就足夠了,因此一直不重視課前預習這一環節,基本不布置預習任務,即使布置也是告訴學生回家讀一下課本,簡單了解即可。這種目的不明、方向不明,任務不明的預習,意義不大,根本無法啟發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學習,學生往往也是敷衍了事,隨便翻閱一下課本即宣告預習完成。筆者認為,作為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可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渠道,查找資料,對問題給出一個答案,這種預習方式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提煉能力,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性的預習方式。在教學中,筆者經常結合即將所學的教材進行課前設問,要求學生回家通過各種方式查閱資料,做出解答,鍛鍊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比如在學習「夏、商、西周的興亡」一課前,筆者布置預習,設下疑問——「夏、商、西周的開國之君和亡國之君分別是誰?每個同學回去搜集五個發生在夏、商、西周時期的歷史典故,此外,你們認為這三個朝代滅亡的原因有何共同點呢?」。通過課前設問,學生帶著疑問去預習,通過課本、課外書籍、網絡等媒介,主動的搜集素材,解答問題。在第二天的課堂上,筆者點了幾名同學進行發言,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正因為通過問題啟發學生進行了充分的創新性課前預習,才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的事半功倍。
二、課中提問,激勵學生進行創新性課堂學習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直接互動的場所,也是學生學習知識最集中的地方,因此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開展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學習,是決定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初中歷史本身是一門充滿人文性和趣味性的學科,有很多知識點具有濃郁的歷史色彩,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可以給學生以激勵、啟發和引導。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單純追求知識點的死記硬背,課堂變成了教師的「滿堂灌」,失去了應有的藝術色彩,導致課堂沉悶無趣,學生沒有學習興趣。這種課堂教學從根本上與新課改的要求是相對立的,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進行學習,何談自主,何談創新。筆者認為,要想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激勵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
新課改要求,課堂應該是一個開放式的課堂,不能成為老師的「一言堂」,作為教師,在如今的初中歷史課堂上,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辯論,從而明晰各種知識點,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而討論或辯論首先還是要提出「問題」,比如在學習「三國鼎立」一課時,筆者提問:「為什麼西晉能最終結束三國紛爭的局面?大家可以相互討論一下,然後主動站起來告訴我答案」學生們積極進行討論,紛紛踴躍發言,有的說:「諸葛亮病逝,劉禪無能」,有的說:「吳蜀兩國本來就弱,地域小」,還有的說「吳蜀不和,被分而擊破」,通過討論,引導學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和把握三國的形勢。在進行課堂討論的同時,筆者還會選擇一些有爭議的問題,鼓勵學生分組進行辯論。比如當今歷史界對隋煬帝的功過意見不一,因此在學習完「繁榮一時的隋朝後」,筆者選取兩組同學,圍繞「隋煬帝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進行辯論,同學們紛紛圍繞自身的論點,進行材料搜集,進行陳述,課堂氛圍熱烈,不僅深化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同時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課後留問,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課後複習
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後複習,是緊密銜接,環環相扣的三個環節。孔子曾言:「溫故而知新」,因此加強課後複習,不僅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學過知識的掌握,同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的知識。所以說複習這一個環節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那麼作為教師該如何布置課後複習作業呢?筆者發現很多教師並不會布置複習作業,很多教師簡單的讓學生背誦人名、地名、事件名,學生課後的複習就是死記硬背,當然讓學生記住基本的知識點是應該的,但是課後複習的形式絕不應該僅僅是死記硬背,教師應該巧妙留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學習。比如在學習「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一課時,筆者給學生留下課後作業——「同學們,明清時代奉行閉關鎖國,我們現在倡導改革開放,請結合所學知識,結合現實生活,分析一下兩種政策的優點和缺點,分別舉例說明?並回答為什麼我們現在要實行改革開放?」,通過這個問題,既引導學生加深對閉關鎖國政策的理解,同時又引導學生思考我國當下的「改革開放」政策。圍繞這些問題,學生可以自主的查閱相關材料,進行匯總分析,從而實現了一種自主創新性的複習。
教學的創新,學習的創新已經成了一種必然的趨勢,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原有學習模式的打破就是一種創新。對於初中歷史教師來講,要想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學習,就必須從課前、課中、課後三個環節著手,在教學實踐中採用問題教學法。只有修建起問題之渠,才能引入創新之水,灌溉出一片豐收的教學沃土。
參考文獻
[1]谷曉東.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02)
[2]劉春生.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J].教師.2011(12)
(作者單位:廈門市國祺中學)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