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在線維權節目的問題

2023年10月15日

- txt下載


維權節目柳暗花明的遇到了一個嶄新的契機,電視維權節目正在跨入一個新的時代。綜合維權節目如今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不難發現,維權節目的節目形式隨著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思想觀念的變化正朝著在線維權的方向迅速發展。可以說,在線維權將是維權節目發展的一個走向。
1.節目雷同化和同質化傾向明顯
電視維權節目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題材重複化、內容市井化的問題,並且大多數的維權節目都以瑣碎的“民生”為焦點,內容題材相似。張家長李家短,使得維權節目從一開始的先鋒和光輝淪落到庸俗的境地,從而使維權節目的發展一度走向瓶頸。
許多欄目在創辦之初,運作過程中由於受諸多條件的限制,開始一味的對一些先進優秀的維權節目進行模仿和抄襲,從主持人形象到選題,從製作到播出,都存在明顯的雷同化和同質化傾向。這在我國電視節目行業發展過程中並不罕見,收視率高的節目必會遭到同業的模仿,衍生出一系列“四不像”節目,這是電視行業的詬病。在線維權節目必須從自身方面進行創新,尋求突破。
2.流於形式
在線維權不能流於形式,為追隨在線維權的大潮而維權。在線維權的載體不僅僅是維權網站,也可以利用很多新媒體如微博、博客和其他一些私人媒體。在線維權媒體若不能轉化成公眾媒體,那就只是一場維權秀。
3.假在線維權
同時,在線維權節目出現一些“假”維權。節目內容認為捏造,安排一個“託兒”,或者一個網站假裝維權。這不僅違反了媒體人的職業道德,更是對受眾的不負責。在線維權應做到真實、誠信、透明和公開。
4.媒體與司法執法的關係
一旦在線維權成為維權的主流,那麼維權節目與法律法治的關係總會存在介入超前或者滯後的現象,超前可能干擾司法公正,而過於滯後則無法引起觀眾收視興趣。這關鍵在於介入的一個“度”的把握,什麼時機介入,介入到什麼程度,介入方式如何表現等。因此媒體要協調與司法執法的關係,不越權,不犯法。
四、在線維權,應告別網絡維權秀
1.培養公民網上維權習慣
長期以來,公民習慣於傳統的維權方式,告別維權秀,需要培養公民的網上維權習慣,掌握公民的上網習慣,引導公民進行網上維權。
2.針對受眾心理,務實維權,不要變成口水秀
維權節目的受眾在觀看節目的時候,往往是按照以下三種心理動機的先後順序進行選擇的:
1)滿足刺激心理。一些受眾看維權節目就是追求娛樂,案例越複雜,其興趣就越大;
2)利益攸關心理。一些受眾看節目播出案例,心裡就想這個案例與我有沒有關係,比如治安案件、房產糾紛、交通事故,都會引起一些人的注意。
3)社會責任心理。很多人看法制節目,既不是求身心刺激,也不是直接為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是關心國家、社會的穩定,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趨勢。
電視維權節目應做好受眾分析,細分受眾,精心選題。把好節目選題關,做到真實、務實,真正為公民維權做實事,而不是變成一場口水秀。
3.媒體人應當儘量新媒體化,應進行個性化的輿論引導
媒體人應時刻熟悉和關注新媒體動態,打造維權人氣網站,培養粉絲群,了解新媒體受眾和用戶的在線習慣及使用習慣,進行個性化的輿論引導。
因為媒體的第一職責就是傳播信息,而媒體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方向決定了這個媒體所能達到的影響力範圍。在信息化時代,傳統媒體的傳播影響力有限的主要原因是由傳播渠道的窄化所引起的,而“三網融合”是一個網絡逐級推進的過程,從一網、二網再到三網,每個層級的推進都將意味著新的傳播渠道的拓寬與整合。傳播渠道的多樣意味著傳播內容將會越來越豐富,受眾的分眾化服務和個性化產品需求將會越來越顯著,媒體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正確引導公眾輿論可謂算是媒體在“三網融合”背景下“三屏時代”的挑戰與機遇。 在三網融合背景下的網際網路、廣電網、信息通訊網與傳統的廣播電視傳播具有完全不同的傳播理念和信息流通渠道。未來的電視可以提供用戶上網、語音通話的功能;網絡也可以轉播電視內容,提供語音通話服務;甚至在其它電子終端設備上也可以實現接入和定製廣電和電信的相關服務。公眾的信息交流和輿論表達的載體變得更為豐富。因此,任何違背公平競爭原則,背離公眾意願的惡性競爭都將最終遭到市場的淘汰。作為內容提供商的中國媒體在巨大機遇面前也將承擔起更大的風險和責任。能否提供有尊嚴、有見地、有市場的媒介產品,搭建起保障公共利益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國媒體轉變傳播功能的思考之一。
個性化的輿論引導與傳統輿論引導的不同之處在於改變過去採用媒體議題的“櫥窗式”陳列報道的引導方式,面面俱到,事無巨細。個性化的輿論引導要求從受眾的角度進行分眾化的個性服務。即採取一對一的個體或群集表達方式。面對不同受眾群體的不同需求,結合不同傳播渠道的自身特點,分別配以個性化的語言文字、圖片、視頻等,謹防語言、語氣、語速、語式上的過猶不及,要時刻考慮不同受眾的容納程度和接受限制。
五、結語:中國在線維權,任重道遠
在線維權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有著無限的生命力。無論是從法制和和諧社會的發展需要、還是從消費者利益,或是從維權產業本身的利益出發,它都能帶來積極的效應,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行業管理體制等多種原因,其發展還是任重道遠,且待其慢慢與外部環境磨合。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