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小寒節氣的傳統習俗及氣候特點

2023年11月01日

- txt下載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從字面上理解,大寒冷於小寒;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可以說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寒節氣的傳統習俗及氣候特點,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小寒節氣的傳統習俗
1、探梅
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2、冰戲
我國北方各省,人冬之後天寒地訴,冰期十分長久,動輒從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間,河面結冰厚實,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馬拉,或由狗牽,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桿如撐船般划動,推動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區,大多設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為冰戲。《宋史》有:「故事齋宿,幸後苑,作冰戲。」《欽定日下舊聞考》中記載有:「西華門之西為西苑,榜曰西苑門,入門為太液池,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倚晴閣雜抄》中關於北平舊時風俗,寫有:「明時,積水潭嘗有好事者,聯十餘床,攜都籃酒具,鋪截銳其上,轟飲冰凌中,亦足樂也。」
3、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由於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漢應劫《風俗通。義》云:「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人們終歲勞苦,此時農事己息,藉此遊樂一番。自周代以後,「臘祭」之俗歷代沿習,從天子、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4、吃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另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古籍記載,臘八粥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點染,這些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5、吃糯米飯
廣東民諺「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傳統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6、畫圖數九
小寒節氣最初起源於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鈎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划,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
7、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小寒的氣候特點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小寒節氣,開始形成最為強大和穩定的東亞大槽,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也到了最為強大且穩定的時期。西風槽脊尺度達至最大,且配合西風的最大強度。雖然在小寒節氣冷空氣降溫過程頻繁,但很多都沒有達到寒潮標準。人們還是要注意氣象台對強冷空氣的預報,以預防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對春運的影響,注意防寒防凍。
小寒時節,我國東北北部地區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後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放眼望去千里冰封,人們仿佛處在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北緯45度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北緯40度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10℃上下,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到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
我國南方地區冬暖顯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凍,最低氣溫在-10℃左右。而華南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於-5℃,華南南部0℃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0℃以下的低溫。一般而言,南方最寒冷的時候是小寒及雨水和驚蟄之間這兩個時段,小寒時是千冷,而雨水後是濕冷。
小寒節氣的飲食保健
在中國北方,小寒時節,一般得人家都要吃涮羊肉。一般的小寒節氣里,天氣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這個季節宜吃的溫補食品有羊肉、牛肉、雞肉等;宜吃的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
腌制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寒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寒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品嘗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小寒時候適當進補可平衡陰陽,但進食過多高熱量的補品,會導致胃、肺火盛,表現為上呼吸道、扁桃腺、口腔黏膜炎症或便秘、痔瘡等。
因此,進補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是否符合進補的條件,虛則補,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範圍,還應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蘿蔔、松花蛋等。
氣虛者的補法
所謂氣虛即氣不夠用,動則氣喘、體倦、懶言、常自汗出、面色眺白、舌淡白、脈虛弱無力。氣虛之人可選用人參進補。
人參性溫、味甘微苦,可大補元氣,是補氣要藥,《本經》謂「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近代研究證明,人參可調節網狀皮膚系統功能,其所含人參皂甙。
確實具有抗衰老作用。使用時。可用人參一味煎湯,名獨參湯,具有益氣固脫之功效,年老體弱之人,長服此湯,可強身體。人參若切成飲片,可補益身體,防禦疾病,增強肌體抗病能力。
血虛者的補法
所謂血虛,即是營養人體的物質不足,不能發揮濡養人體的作用,表現為不耐勞作、面色無華、蒼白、且易健忘、失眠、舌淡、脈細。血虛體質者當選龍眼肉進補。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