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合集15篇

2023年11月06日

- txt下載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


  《藍色的樹葉》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找了很多藉口,最後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文章的旨意在於讓學生明白:當別人有困難時我們應該熱情相助。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以後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學生。但是,在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要圍繞文章的旨意,否則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課。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時,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設計了新課的導入。課開始,我出示最常見的綠色的樹葉,並讓學生說說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樹葉?學生回答:金黃的、紅色的等,就是沒有藍色的,此時我板書課題。在揭題後,我問學生,讀完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自然就問了「樹葉怎麼會是藍色的呢?」於是我們就帶著這個疑問,開始了這篇課文的學習。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學生從中找到了答案:原來是林園園不願意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李麗,李麗只好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課文結尾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為什麼臉紅了?」有的學生回答:「因為她覺得自己太小氣了。」有的說:「她覺得沒有把綠鉛筆借給李麗,有點不好意思。」我又問:「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林園園還會這樣做嗎?你從哪裡
  看出來?」這個問題設計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相信林園園能知錯就改,不要把她當成批判的對象。「如果是你,你願意把綠鉛筆借給李麗嗎?」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角色互換:當我遇上困難沒人來幫助我的時候,那是怎樣的一種感受。使他們深刻地體會到:他人有困難時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並使之成為一種習慣。「那你們想對林園園說些什麼呢?」這一說話訓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本課教學,識字環節較紮實,通過多種形式反覆朗讀,如:小老師領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較好。但也存在了許多不足之處:
  1、導入新課時,老師問:「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樹葉?」學生說見過黃色的、紅色的樹葉,此時還應引導學生聯繫季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春天有綠色的樹葉,秋天有黃色的樹葉語文課,就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2、整節課之中,讓學生自由讀文過多,要在讀書的形式方面多變化。低年級的孩子,不太適合這種集體的自由讀文,教師也不便於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
  3、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教師的引導要進一步細化。在幾名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教師要分析其原因。「小聲地說」「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詞,是訓練低年級的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機會,可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後再讀。通過分角色讀或者教師範讀,就很容易讀出味來。
  4、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生讀書時拖音、低著頭讀書、不認真聽別人發言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改掉。
  5、進行品讀環節的教學,應注意找准切入點,以切入點的突破來貫穿全文。如本課的切入點就是「林園園看著主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引導學生抓住林園園的表情、心理變化特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在深入理解人物對話、心理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的內心體驗,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2


  《藍色的樹葉》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一節美術課上,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林園園沒有借的一件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後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
  在課文的教學中,我由「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為什麼不由得臉紅了?」為突破口,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對話,通過反覆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後我進行了拓展練習,為了防止孩子們一味的批判林園園,我將文中的泡泡語「我想對林園園說……」換成了「如果你是林園園,看到李麗沒帶綠鉛筆,你會怎樣做?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認識到同學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本課的教學,我感覺識字教學比較到位,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如:小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的比較紮實,書寫美觀、格式正確。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1、在引導學生讀好對話時,引導還要細緻一點。在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聲的說」「吞吞吐吐」等詞,是訓練低年級學生通過語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機會,可以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後再讀。通過教師範讀或讀得好的學生的朗讀,很容易就能讀得準確。
  2、在設計「讀讀說說」這一環節有些脫節,如課後練習的「讀讀說說」我若是放到學生在理解了人物對話後直接引出「讀讀說說」效果會更好一些,也順理成章的進行了語言提升這一訓練。
  3、有些環節我忽略了課堂的生成,流於形式。如在處理人物對話時,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
  4、在讀人物對話時,教師雖然注重了提示語的指導,但學生讀的並不是很到位,教師應進行必要的范讀,才能讓學生掌握方法、技巧。
  總之,這節課在我自己看來上的很失敗,我還應積極向其他教師學習,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地鑽研教材,學習新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用新的理念來豐富自己,不斷地進步,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3


  本課需要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生自學生字詞,熟讀課文, 對課文大致了解,為第二課時感情課文打下基礎。
  第一課時重點是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通過自由讀文把生字劃出來,然後自己藉助課文中的拼音識記一遍,然後找「小教師」領學生字,進行鞏固。在指導朗讀時,先是讓學生自讀課文,因為他們剛學完生字,自己讀可以把生字融到課文中讀,體會字意。
  然後,找同學讀課文,生生、師生互評,對於林園園與李麗的對話進行重點指導,過程中安排了挑戰讀,對讀的好的給予鼓勵,讀對話時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提示應讀出相應語氣。
  本節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師重在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師生合作較融洽,不足之處,朗讀的參與面小,鼓勵性的語言和物質獎勵,沒有發揮較好的作用,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學習中,處於一種被動狀態,以後在教學過程中在這方面應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4


  本課需要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生自學生字詞,熟讀課文,對課文大致了解,為第二課時感情課文打下基礎。
  第一課時重點是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了「聽辯質疑」的方法導入課文。這種導入方法,能較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很快進入學習狀態。首先通過自由讀文把生字劃出來,然後自己藉助課文中的拼音識記一遍,然後通過開火車讀,生生互相讀進行鞏固。在指導朗讀時,先是讓學生自讀課文,因為他們剛學完生字,自己讀可以把生字融到課文中讀,體會字意。然後,找同學讀課文,生生、師生互評,
  本節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師重在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師生合作較融洽,不足之處,朗讀的參與面小,鼓勵性的語言和物質獎勵,沒有發揮較好的作用,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學習中,處於一種被動狀態,以後在教學過程中在這方面應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5


  《藍色的樹葉》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林園園沒有借的一件事。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以後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學生。整體感覺上得還不錯。
  本課教學,識字環節較紮實,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如:小老師領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較好。不僅讀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並能在此基礎上,運用詞語說句子。教學時,注意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指導學生朗讀。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思考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也存在了許多不足之處:
  1、導入新課時,老師問:「你見過什麼顏色的樹葉?」學生說見過綠色的、黃色的、紅色的樹葉,此時還應引導學生聯繫季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春天有綠色的樹葉,秋天有黃色的樹葉,半綠半黃的樹葉……語文課,就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2、整節課之中,讓學生自由讀文過多,要在讀書的形式方面多變化。低年級的孩子,不太適合這種集體的自由讀文,教師也不便於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
  3、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教師的引導要進一步細化。在幾名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教師要分析其原因。「小聲的說」「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詞,是訓練低年級的孩子通過語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機會,可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後再讀。通過分角色讀或者教師範讀,就很容易讀出味來。
  4、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生讀書時拖音、低著頭讀書、不認真聽別人發言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改掉。
  5、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學習,善於發現問題,體會課文蘊含的道理。如指導:李麗小聲對林園園說:「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這句話時,我只是讓學生抓住「小聲地」這個詞,讓學生用小聲的語氣去讀,忽視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可以這樣設計:老師大聲地讀這句話,讓學生聽一聽老師讀得行嗎?學生如果說行,讓學生再去讀這句話,細細理解到底該怎麼去讀,通過反覆讀,學生髮現應用小聲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學生自己發現了問題,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學習興趣被極大調動,更加樂於學習。
  6、進行品讀環節的教學,應注意找准切入點,以切入點的突破來貫穿全文。如本課的切入點就是「林園園看著主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引導學生抓住林園園的表情、心理變化特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在深入理解人物對話、心理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的內心體驗,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6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的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課文結尾這樣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課文內容真實、生動,貼近兒童生活,有著較強的生活氣息。
  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這是《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
  本課中的林園園,捨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鬆易懂。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懂得要有助人為樂的好品德。執教這課時,我是這樣做的:
  採用多種方法教學生字後,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讓學生準備好自己製作的生字卡片,然後聽老師讀字,學生迅速舉起聽到的生字。這遊戲既考查了學生掌握生字正確讀音的情況,尤其是翹舌音的字「術、惹、皺」,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舉兩得。
  學習課文內容時,我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並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由於這篇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學手段上,我注意以讀為本,抓住李麗和林園園的四次對話作為指導的重點,鼓勵學生反覆朗讀,揣摩人物內心世界,豐富內心的感受。如: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找出林園園的話中有幾個「不要」?自己嘗試讀一讀,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在朗讀中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反思,通過初讀、再讀、品讀、選讀、分角色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感悟出李麗自始至終都非常有禮貌,林園園則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藉口不願把綠鉛筆借給李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圖像並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學生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導學生認識林園園的做法是錯誤時,我也很注意防治學生把林園園作為批判對象,使學生認識到林園園雖然有錯,但她最後還是能認識自己的錯誤,並改正的。最後,我還相機進行了說話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進行溝通和交流,還鼓勵他們寫下來,初步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認識到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尤其是當別人有需要時,更應該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學生能領會到課文傳達的教育信息,這是我在本課教學中覺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仍比較欠缺,學生朗讀的參與面較小,鼓勵性的語言沒有發揮較好的作用,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學習中,處於一種被動狀態,以後在教學過程中在這方面應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7


  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這是《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
  本課中的林園園,捨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鬆易懂。所以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感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並著重指導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通過反覆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後我進行了拓展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進行說話訓練。整堂課,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挺高的,但有些環節我忽略了課堂的生成,流於形式,讓學生生硬的理解字詞,學習效果不大好。沒有達到教學目的。
  課後,我對自己在備課中所欠缺的環節重新梳理了一遍,再次上這篇課文時,我覺得學生學得更主動更積極了,學習效果明顯的有所改觀。是的,學生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一個「激勵、喚醒、鼓舞」,飽含了多少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8


  《藍色的樹葉》,主要講李麗的綠鉛筆找不到了,向林園園借,而林園園找了許多藉口,並不樂意借:先是以自己沒有畫完為藉口,接著以怕弄斷為託詞,後來又嫌李麗畫的內容太多而不樂意。讀到這裡,一個活生生的小氣鬼出現在孩子的眼前,這與我們平時所倡導的團結協作、助人為樂的思想大相逕庭,這就是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義所在。文中的林園園無疑是個反面典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感悟到:同學間應該互相幫助,團結協作。
  王燕驊老師舉到過這麼一個例子,整堂課,按照老師課前的預設順利地開展著教學活動。就在學習第五自然段即將順利揭示中心的時候,意外發生了。老師提的一個問題「看著李麗畫的這些藍樹葉,你想說什麼?」打亂了這堂課的和諧。按照課前預設,學生會對林園園說:「你應該把綠鉛筆借給李麗。」可沒想到,第一個學生站起來就說:「我想對李麗說,你可以用紅鉛筆來畫呀!楓葉是紅的!」
  頓時,教室里議論紛紛:「是呀!為什麼一定要畫樹葉呢?」「可以畫白雲、藍天、高山嘛!」……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開了:「李麗真笨啊!」「她不動腦筋。」……我並沒有預料到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看著學生七嘴八舌的樣子,老師只能委婉解釋道:「你們真聰明,能自己解決困難!可現在李麗沒有想到這些辦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會怎麼辦呢?」儘管在老師的努力下,有的學生又回到了主題: 「我應該幫助她。」
  其實,反思以下這堂課和這篇課文,我們完全可以從這兩個角度去處理文本:一是站在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園園的角度上。作為林園園,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主動去幫助別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即李麗的角度上。這也就是學生所議論的:當碰到困難時,首先應該自己先想辦法解決困難;實在解決不了,再去尋找幫助。換言之,也就是拋棄了李麗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9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是: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本課中的林園園,捨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鬆易懂。所以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進行反思,通過讀和討論以及對自己現實生活的回憶來體會人物內心豐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從中受到啟迪。
  其中在學習課文,整體感知課文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透徹的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我採取先讓學生理清故事頭緒,再通過朗讀、默讀、討論和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走入兩個人物的內心世界。讓學生明白,林園園通過這次的事情一定會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會成為一個樂於助人的孩子。不要因為一件事情全盤否定一個人。要知道林園園臉紅正是因為她知錯了。同時也讓所有的學生記住藍色的樹葉,學會關心和幫助別人。通過先說清故事,再體會人物心理的辦法,學生很容易的理解到為什麼會有藍色的樹葉,林園園又為什麼會慚愧的臉紅,而且在拓展部分,也通過自己的實例解說了相互幫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後自己該怎樣做。但在廣泛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時,只有大多數同學說到,有少數同學還是未能明白。可見,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廣泛發言這一點,我做的還不夠,還需要多注意。
  另外,因為講述課文走的是故事情節和人物感情兩條路線,因此,在時間和內容安排上有些繁瑣,層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多探索如何有機的將兩者融合在一起,以起到過渡順暢,升華自然的境界。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0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課文結尾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為什麼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說: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沒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預設中也想孩子們一定能夠回答這樣的問題的;他們也都能說: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要團結友愛。可是,在這樣的一句話後面又有多少孩子能夠真正體會了、感受著友愛呢?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在網上找了一個感人的有關友愛的故事,希望通過故事讓他們感受什麼是真正的友愛。
  故事講的是一個越南孤兒院裡一個小女孩受了重傷,而她的好朋友一個小男孩以為獻血會死,在猶豫了一會兒之後毅然決定放棄自己的生命也要獻血給小女孩,而理由只是「因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對這個長長的故事稍稍處理,用適合2年級的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講述,同時配上悠悠的音樂。第一小節講玩了,孩子們聽著,他們不再躁動,第二小節講完了他們靜了,第三小節他們更靜了,第四小節,孩子們眼裡冒著淚花,故事講完了,只有悠悠的音樂,孩子們沉浸著,我沒有提問,讓音樂繼續流淌,我想此時無聲勝有聲,孩子們的神情告訴我他們懂得友愛了,因為他們被感動成那樣了。於是,我換上另一種音樂朗誦起事先搜好的《友情》詩篇:
  在你憂傷的時候我在一旁悄悄地注視著,
  在你苦惱的時候我在一旁靜靜地聆聽著,
  在你無奈的時候我在一旁默默地思考著,
  因為,我是你的朋友。
  朋友是在最需要的時候出現的,
  朋友是在最危機的時候來臨的,
  把一切最真誠的祝福留給朋友,
  把一切最幸福的時刻送給朋友。
  「小朋友們,同桌是我們在學校里最親密的朋友,我們要好好珍惜跟同桌在一起的時光。」
  老師也相信你們現在也有一些話要跟自己的同桌說是嗎?
  小手舉起來了,他們說得很好,在每一個孩子起來說完之後,我都讓他們正對同桌說聲謝謝,並和同桌握握手。甚至顧孜晗和王佳怡這對「小冤家」也握手了,孩子們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1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
  教學時,抓題眼。本篇課文我抓住課題中的"藍色"這一詞語入手,先出示一些美麗的樹葉,讓學生欣賞。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板書課題,抓住時機你見過藍色的樹葉嗎?大螢幕出示一個藍色的樹葉,此刻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林園園的言行,明顯不對。在學習課文中,我緊緊注重了林園園和李麗的對話,深入理解說話的內容,明白每一次對話中林園園的不願意。教學時結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加深對此問題的體驗。
  課文結尾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你們有問題嗎?學生紛紛舉手,"林園園為什麼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說: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沒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不同的理由。隨機我就說:"你們在學習生活中有過這樣的事嗎?你是怎樣做的?"此刻課堂很活躍。接下來我就進行隨文練筆,把生活中的事動筆寫下來。這樣把課堂上的收穫也充分運用其中。本節課效果很好。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2


  我讀過一本書,書上說,有一位大學教師,在學生讀文的時候,如果讀不出什麼感覺來,那麼就請學生們再讀,再讀,再讀。直到讀出點什麼為止。我在預習的時候要學生讀文三遍,課上在問學生讀出了什麼時,可是學生們不知道怎麼回。我就他們再讀,舉手的不多,那麼再讀,舉手不多,那麼再讀。反正到最後學生們舉手的越來越多了。在學習本課的時候,我沒有學字,只是不停的讓學生讀,感覺人物的心情和語氣,然後讀出感覺來。一生在讀「把綠鉛筆借我用一用行麼?」這句話時,提示語是「小聲的」可是他沒有小聲,反而更大聲了。其他學生哈哈大笑,都說他讀得錯了,這麼大聲,老師一定不讓這麼大聲的說話的。看來孩子們已經能夠注意到提示語的作用。可是大部分學生要在教師的暗示之下才能領悟。這方面要再加訓練。為了達到多讀的目的,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加強預習的指導和檢測。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3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藍色的樹葉》,結束時,我問:大家學這篇課文有什?感受呀?他們都揚起一張張笑臉,大聲的說:「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要團結友愛」。對呀,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個人心中都裝著自己和他人這兩樣東西,在許多情況下,這兩樣東西都在進行著鬥爭,鬥爭的結果,要是自私,要是無私。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從課文內容看,李麗從頭到β都非常有禮ò,林園園則表現得比較自私,不肯借綠鉛筆又不好明說,找了一個又一個的藉口推託,林園園的行為明顯不對,但生活中這樣的事是很多的。課文結β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為什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說: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從這些話中我感受到了這篇文章的帶給他們心靈的觸動這也許就是文學的魅力。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在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堂上我一直將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作為指導重點,通過朗讀對話中人物的語氣、神態、動作讓學生自主體會,並努力讓學生走進故事中,對具體的事例進行溝通和交流,組織學生對三次對話進行分析,讓學生走進語言,加深對語言的感悟,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4


  這篇課文位於本冊第五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後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讓同學們明白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道理。
  「李麗為什麼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教學的重點;「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我在教學時著重體現如下思想:1.詞句訓練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2.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點符號讀出停頓和語氣,還要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3.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
  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這是《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本課中的林園園,捨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鬆易懂。所以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感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並著重指導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通過反覆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後我進行了拓展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進行說話訓練。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15


  優點:
  1.問題式的談話導入,引起學生去課文里找答案的好奇心。優美的朗讀錄音把學生深深地吸引到課文當中,引起學生也學著朗讀的興趣。要想朗讀的好就要先掃除生字的障礙,激發學生學好生字。
  2.識字環節方法靈活,圈生字指名讀,檢查預習情況。歸類學生字,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和字理識字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生字。在多音字學習環節運用字理識字的方法,幫助孩子區分讀音。通過讀開片、走迷宮、開火車爬高山等遊戲環節復現生字,進行鞏固練習。生字學習比較紮實。而且在學習過程中不平均用力突出重點。
  3.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克服了背教案的毛病,比較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能夠及時糾正出現的錯誤。課堂學習效率較高。
  缺點:
  1.識字環節缺少擴詞訓練。在歸類學習後,學生對生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加入擴詞訓練,然後再以卡片、開火車遊戲等呈現詞語。
  2.在字理識字環節,字的意思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方法呈現,這樣記憶更深刻,讓學生養成遇到不懂的字去的習慣。
  3.第一課時指導朗讀目標不明確,設計時考慮要指導學生讀准字音、讀好停頓(尤其標點符號處的停頓)、讀好問句,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沒有把握好尺度,在指明讀的時候過於拖沓,讀的遍數稍多,側重點有點偏向體會說話人的語氣,用時太長。
  4.課堂把控能力差:當個別學生小動作較多,屢次提醒沒有改善的時候,有點措手不及。試圖通過讓他回答問題來提醒,但是在回答完問題坐下後還是照樣有小動作。還通過站在他旁邊以及一些身體接觸來提醒,仍然效果不太明顯。在誇獎他旁邊學生坐的好的時候,稍微觸動到他,但是持續時間也不是很長。這讓我有點不知所措,影響到了情緒。課堂把控能力不強還表現在張老師提醒我時間快到時,沒有想到辦法迅速結束授課。其實可以用一分鐘時間迅速將最後一段讀完,然後將分角色朗讀作為課後作業,再用兩分鐘時間說一說課文中的藍樹葉是什麼、誰畫的、為什麼畫藍色的樹葉。
  反思: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各個環節都要以提高學生語用能力、語文素養為目標。
  上課過程中,注重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比如本課當中涉及的做批註和。低年級教學設計注重多樣化、有趣性。朗讀指導明確課時目標。在以後的展示活動中,要加強自身的靈活應變能力。課堂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目標的內容要讓學生當堂掌握,提高學習效率。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