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大班科學教案(合集15篇)

2023年11月12日

- txt下載

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小動物的耳朵,激發幼兒對探索耳朵的興趣。
  2、在觀察過程中培養幼兒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ppt課件:動物的耳朵
  活動過程
  一、猜猜它是誰
  1、出示小兔的圖片,猜猜是誰來了?
  (1)請小朋友看看小兔子的耳朵長在什麼地方?
  (小兔的長長的半圓形的耳朵是長在頭頂上的。)
  (2)還有誰明白哪些小動物的耳朵也是長在頭頂上的?
  2、課件演示:出示大象
  你們看這是誰?
  看看大象的耳朵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的?
  (大象的耳朵長在頭的兩邊,大大的像扇子)
  小朋友想想還有什麼動物,它的耳朵也是長在頭的兩邊的?
  3、出示正面的小熊,看此刻誰來了?
  看看小熊的耳朵和大象小兔的耳朵有什麼不一樣?
  小熊的耳朵是什麼形狀的,長在哪裡?
  (小熊的耳朵是半圓形的,長在頭角上)
  還有哪些小動物的`耳朵也是長在頭角上的?
  小結:原先小動物的耳朵它們除開形狀不一樣,長的地方也有不一樣,
  可是它們有十分敏銳的聽覺。
  二、探索其它動物的耳朵
  1、看!雞媽媽帶著小雞也來了,
  小雞有沒有耳朵?它的耳朵長在哪裡呢?
  (幼兒討論)
  小結:原先小雞是有耳朵的,小雞是沒有外耳,僅有內耳,但它們同樣都能夠聽到聲音。
  2、還有什麼小動物和小雞一樣,僅有內耳,沒有外耳?
  三、觀看動畫片:讓我們一齊玩
  1、這天,還有一些小動物要來一齊玩呢?我們一齊來看看是誰?
  幼兒觀看動畫片,提示:重點看動物的耳朵。
  2、又來了哪些動物?
  有小豬,小老鼠,有猴子,還有老虎。
  3、說說這些動物的耳朵長在什麼地方?
  4、它們都玩了什麼遊戲?
  引導幼兒討論:哪些遊戲能夠玩?哪些遊戲不能夠玩?
  四、動手製作:搞笑的耳朵
  用橡皮泥捏動物
  提醒:你想做什麼小動物的耳朵?它的耳朵長在什麼位置?形狀又是怎樣的?

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爬行動物,初步了解爬行動物的各種爬行方式。
  2、透過觀察圖片了解爬行類動物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我真幸運
  2、ppt課件:會爬的動物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幼兒的興趣。
  1、你們喜歡小動物嗎?想不想看小動物的動畫片?
  2、播放動畫片:我真幸運
  教師:你們在動畫片里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樣行走的?
  誰是會爬的動物?
  二、認識爬行動物
  課件:會爬的動物
  引導幼兒看圖感知爬行動物,豐富幼兒對爬行類動物的認識。
  1、觀察認識蜥蜴。
  (1)你認識這些蜥蜴嗎?他們身上有什麼?他是怎樣爬行的?
  你還明白他們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2)小結:壁虎、變色龍都是蜥蜴。壁虎有兩隻大大的眼睛,可是沒有眼皮,
  所以他的眼睛一向睜著的。壁虎有四條腿,腳趾上長著洗盤,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
  壁虎受了驚嚇,尾巴會掉下來。可是,她還會再長出一條尾巴來。
  壁虎捉蚊子、蒼蠅吃,他是有益的。
  2、觀察認識蛇。
  (1)蛇是怎樣爬行的?蛇有腳嗎?他是怎樣爬行的?
  請你學一學蛇爬行,你還明白關於蛇的其他事情嗎?
  (2)小結:蛇的種類很多,蛇沒有腳,但他能依靠聖體向前爬行遊動。
  蛇分有毒和無毒的兩種類型。大多數無毒蛇的頭是橢圓形的,絕大多數有毒蛇的頭是三角形的。
  毒蛇有毒囊和毒牙。蛇肉能夠吃,毒蛇能夠做藥。
  3、觀察認識鱷魚。
  (1)鱷魚是什麼樣貌的?你明白鱷魚是怎樣爬的?請你學一學。
  (2)小結:鱷魚有扁扁的腦袋和扁扁的身體,鱷魚背朝天,肚皮貼著地,粗壯的尾巴像鋼鞭。
  他的皮膚很厚,皮膚里還埋著一塊塊排列整齊的骨塊。
  如果他張開血紅的大嘴巴,會露出74顆牙齒,看了真叫人害怕。
  4、觀察認識烏龜
  (1)烏龜是什麼樣貌的?在水裡和陸地上他是怎樣行走的?
  你還明白烏龜有哪些奇特的本領?
  (2)小結:烏龜有一個堅硬的殼,當其他動物傷害他的時候,烏龜的頭和四肢立刻會縮進殼裡去。
  烏龜四肢的腳趾間都有蹼,所以,烏龜也能在水裡遊動。
  烏龜的行動很慢,小花也比較慢,很長時間不吃不喝也能活下去。
  三、爬行動物的`特徵
  1、身體表面覆有鱗片或角質板;
  2、運動時採用的爬行方式,四肢向外側延伸,腹部著地,匍匐前進。
  3、都用肺呼吸,體溫不恆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
  所以在嚴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熱的夏季要夏眠。
  4、爬行動物為有脊椎的冷血動物,它們的身體表面覆蓋著鱗片。
  5、爬行動物的心臟僅有三個心室,不象其他動物有四個。
  6、絕大多數爬行動物為卵生,但也有的種類卵在母體中先孵化再出生。
  四、遊戲《爬一爬,猜一猜》。
  啟發幼兒扮演自我喜歡的動物到前面來爬一爬,其他幼兒猜一猜是什麼動物,
  怎樣爬更像動物爬,學習模仿爬行的動作。

大班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桃樹在四季的不同變化,對季節變化給樹木帶來的影響感興趣。
  2、激發幼兒探索季節變化的慾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幼兒操作底板、圖片(春、夏、秋、冬的桃樹、蘋果樹、梨樹)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吃過桃子嗎?娃娃家門前也有一棵桃樹。有一天,媽媽對娃娃說:「娃娃,等桃樹結了桃子,媽媽就摘給你吃。」娃娃整天等啊等啊……可是桃樹又發生了什麼變化了呢?我們一起開看一下吧!
  二、運用課件,了解桃樹四季的不同變化。
  1、完整欣賞,感知桃樹的生長過程。
  提問:在不同的季節里,桃樹發生了什麼變化?
  2、分段欣賞,了解桃樹在四季的不同變化。
  1)桃樹在什麼季節開花?它是先長葉還是先開花?
  2)什麼時候桃子成熟?
  3)秋天到了,桃樹有什麼變化?桃樹的葉子可以不凋落嗎?為什麼?
  4)冬天的時候,桃樹是什麼樣子的.?
  3、通過圖解,讓幼兒懂得四季的輪換。
  師:冬天,桃樹的葉子掉光了,還會再結桃子嗎?
  三、操作活動:排排隊
  1、幼兒四人一組,每人拿一張圖片,按春、夏、秋、冬的順序排列。
  師:現在,我們來玩個遊戲,四個小朋友一組,每個小朋友拿一張圖片,請小朋友把圖片貼在底上,按春、夏、秋、冬的順序進行排列。貼的時候,還要說說:它們是怎麼變化的?
  2、幼兒操作活動,師巡迴指導。
  3、引導幼兒發現蘋果、梨等樹木在不同季節發生的變化及與桃樹的不同。
  師:你是給什麼樹排隊的?有沒有排到不一樣的?
  4、師小結:
  1)桃樹:春天先開花再長葉—夏天桃子成熟—秋天葉子變黃、樹葉飄落—冬天剩光禿禿的樹幹。
  2)蘋果樹:春天發芽—夏天開花—秋天蘋果成熟、葉子變黃、樹葉飄落—冬天剩光禿禿的樹幹。
  3)梨樹:春天發芽—夏天開花—秋天梨子成熟、葉子變黃、樹葉飄落—冬天剩光禿禿的樹幹。
  師小結:像桃樹、蘋果樹、梨樹這樣秋天會落葉的樹,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落葉樹」,而一年四季都是綠油油的樹叫「常綠樹」如:塔柏、松樹、棕櫚樹……
  四、活動延伸:引導幼兒繼續探索季節變化的秘密。
  師:還有很多樹也是「落葉樹」和「常綠樹」。小朋友回家的時候可以看一看,找一找好嗎?季節不僅對樹木產生變化,而且對我們人類也會產生影響,小朋友回家可以跟爸爸媽媽查一查資料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4


  一、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探究的過程,使幼兒了解物質的溶解現象。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異議,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
  3、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幼兒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二、準備:
  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小石頭塊苦幹,鹽、奶粉和方糖若干、筷子和小勺,人手一份記錄表
  三、過程:
  (一)直接引題:教師提出「溶解」現象:
  1、出示方糖,請小朋友猜一猜,方糖放到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2、幼兒操作(1):請小朋友把方糖放到水裡用力攪拌,會有什麼變化?能夠從水裡取出來嗎?(老師出示記錄表並示範做記錄)
  3、請幼兒品嘗糖水
  4、老師解釋「溶解」現象:糖放到水裡能取出來嗎?
  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幼兒自己探索「溶解」現象:
  1、師:老師準備了三樣材料,認識它們嗎?請一幼兒幫忙介紹這三份材料。老師今天要請小朋友用它們來做一個實驗。在做實驗之前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三樣材料放到水中,經過攪拌,它們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2、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表並講解記錄方法:如果能從水中取出來的我們用(↑)符號表示,不能取出來的用(↓)表示。
  3、幼兒操作(2)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自己猜想的結果記在記錄格中。
  (幼兒活動,教師觀察):老師發現小朋友的記錄有不一樣,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誰猜的是對的呢?
  幼:做實驗試一試。
  4、師:請小朋友分別把這三份材料放到杯子中,並且用筷子攪拌攪拌,看看會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
  幼兒活動,教師指導。石頭會化嗎?鹽和奶粉會怎麼樣呢?(請幼兒把看到的現象講述出來)
  交流:
  1、請小朋友說說實驗結果和你猜想的結果是一樣嗎?哪個不一樣?
  2、小朋友之間的實驗結果有沒有不一樣的呢?哪個實驗不一樣?
  (五)教師小結:
  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入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石頭放進水中會沉下去;奶粉放進水中,會改變水的顏色;鹽放進水中最後不見了。鹽和奶粉放進水中經過充分攪拌之後,能用工具取出來嗎?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六)延伸活動: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醬油、味精、醋去試試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為什麼?

大班科學教案5


  教材簡析:
  本活動是大班主題活動「秋天的暢想」中「好吃的種子」生成的子活動。開展本主題活動我帶領小朋友走進田野,去認識多彩的秋天。他們看到了紅紅的野枸杞,飄飛的蒲公英……小朋友們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老師,枸杞為什麼會長在這裡?」「蒲公英要飛到哪裡去呢,是飛到很遠的地方去玩嗎?」「明年它們會在長出來嗎?」……可見幼兒對種子傳播產生了探索的興趣,《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知識是在幼兒的探究之後,在幼兒交流討論中形成的。所以教師應通過提供交流的平台,促進有效的互動,鼓勵幼兒交流發現。由此我設計了《種子寶寶有辦法》這一活動,讓幼兒探究種子是如何進行傳播的。
  活動預設:
  1、使幼兒了解種子的不同傳播方式,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能與同伴共同探究,用適當的方式和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3、培養幼兒喜愛大自然的感情,產生繼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了解種子不同的傳播方式,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難點:引導幼兒在提問質疑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討論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我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搜集關於種子的各種圖片和資料,帶領幼兒到野外實地觀察體驗,收集種子,豐富幼兒的前期經驗。
  2。實物準備:蒲公英,蒼耳,蓮蓬、放大鏡,臉盆,水,這些實物可以讓幼兒形象直觀的了解探究的對象3。課件準備:自己提前製作設計理念:
  《綱要》指出: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並積極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本活動來源於幼兒興趣發現,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發展特點,我引導幼兒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和討論交流來進行學習的`,為幼兒提供鄉土生活的活動材料,讓幼兒動手擺弄,去操作去尋找種子的各種傳播途徑。三個平行的小實驗也將不斷擴展幼兒對種子傳播的認識,教師在引導幼兒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採用觀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討論法,進一步幫幼兒梳理思路,提升經驗。
  設計思路
  兒歌導入,激發興趣——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式——蒼耳的傳播方式——蓮子的傳播方式——經驗升華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興趣活動開始
  以《蒲公英》這首歌曲導入,歌詞和優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點,同時聲像結合也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開始活動。教師引導,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們,請你輕輕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二、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式
  1、外形:仔細觀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麼樣子的?目的是讓幼兒對蒲公英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然後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種子特點:取一粒種子觀察、討論:蒲公英的種子有幾部分組成?上半部分是什麼顏色的?捏一捏,什麼感覺?吹一吹這粒種子,想一想為什麼它可以隨風飄揚?師生一起交流總結出,種子長著白色的羽翼,這是它飛翔的工具。
  3、風力與遠近:做實驗,請一部分小朋友靜靜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當風的角色,分兩次吹動蒲公英,第吹的時候,用力小一點,第二次吹的時候,用力使勁大一點,讓幼兒觀察蒲公英兩次飄落的位置,在遠近上的差別。教師在充分引導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風越小,種子飛的越近。風越大,種子飛的越遠。幼兒在實驗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種子是靠風傳播的,並且傳播的遠近與風力有關。
  三、蒼耳的傳播方式
  1、蒼耳的形態: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為幼兒分發一些蒼耳種子實物,讓幼兒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蒼耳,教師提問,當你摸蒼耳時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發現「有好多刺」。
  2、蒼耳的刺: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蒼耳的刺。放大鏡下,蒼耳的刺是什麼樣子?引導幼兒主動交流,對蒼耳的刺能做關鍵性性的描述——有個彎彎的鈎。在看清楚小鈎鈎後,讓幼兒快快動手,「把蒼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別讓它掉下來呀。」接下來問問幼兒「它們為什麼能夠牢牢得黏在你們的衣服上呀?」從而總結出:蒼耳的刺像彎彎的小鈎子一樣緊緊抓在動物的毛上。
  3、蒼耳的傳播:以此為基礎,思維拓展,種子依靠動物傳播需要的條件。
  四、蓮子的傳播方式
  1、漂浮的蓮蓬:教師設疑:你見過蓮蓬嗎,它生活在什麼地方?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小朋友動手進行操作和觀察,將蓮蓬放到水盆里,看看它是怎樣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裡,當你的手指再次離開的時候,它還在水底嗎?在試驗中得出結論:蓮蓬能漂浮在水中。
  2、蓮子的傳播:教師與幼兒一同想像蓮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裡就在那裡安家。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發言,積極與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後啟發幼兒思考:還有哪些植物生長在水中或水邊,種子靠水傳播。可以出示課件,也可以根據幼兒經驗幫助幼兒提取知識。
  五、經驗升華
  《蒲公英的種子》這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易懂,語言凝練,節奏明快,讀來朗朗上口,不僅可以豐富幼兒關於種子傳播途徑的知識,而且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更重要的是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延伸活動:
  遊戲:超級大變身(變蒲公英、蒼耳、蓮蓬。。。。。。)幼兒扮成種子去旅行,聽音樂做相應的動作(如教師出示蒲公英幼兒根據蒲公英的傳播方式做飄的動作)讓幼兒想像還可以變什麼?

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觀察、感知氣溫情況變化的興趣。
  2、引導幼兒感受冬天氣溫的變化,探索水的形態變化與氣溫的關係。
  3、引導幼兒學習動手製作冰花、欣賞冰花,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礦泉水瓶、清水、細繩、花瓣、樹葉、小石頭等。
  2、溫度計若干。
  活動過程:
  1.在天氣不是很冷的時候布置幼兒回家製作冰花後,請帶來冰花的幼兒講講怎樣做的冰花,請沒帶冰花的幼兒講講為什麼沒帶。讓幼兒知道天氣不太冷的時候室外是凍不出冰花的。
  「你的冰花在哪裡做成的?」(冰箱裡)
  「你為什麼不放在院子裡或房間裡凍冰花」?
  「為什麼院子裡、房間裡凍不成冰花」?
  (註:第一步先讓幼兒感知氣溫是否適合凍冰花,不急於關注冰花的造型欣賞。)
  2、請幼兒帶溫度計到幼兒園,認識溫度計後分別放在室內和室外,每天觀察、記錄氣溫的變化。
  3、在天氣寒冷時再布置幼兒凍一次冰花,要求幼兒在室外凍。請幼兒觀察室外溫度到多少度時水會結冰。
  4、觀看冰燈、冰雕的錄像、圖片,向幼兒介紹哈爾濱冰燈,為下一活動《不同地方的冬季》做知識鋪墊。
  幼兒園科學、健康領域生成活動:捲起報紙做運動
  生成原因:
  「追、趕、跑、跳、碰」這一課程單元進行了剛一周,發現幼兒對於運動性的遊戲十分感興趣,孩子常常信手拈來,隨意物件在他們的手中就能玩出許多新花樣。上周結合海嘯賑災活動請幼兒收集相關資料,一張帶來的報紙在林海韜小朋友的手中被捲成了小棒,海韜小朋友一邊揮動著一邊念念有詞:「接球、過網……」,其他的幼兒似乎也來勁了,紛紛搶過報紙耍弄起來。緣於對「魔法繩」活動的思考,我設想,一張簡單的報紙是否也可以象一根簡單的繩子一樣成為孩子既動手動腦又快樂學習的好素材呢?於是,我大膽地嘗試了將報紙與運動主題結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動,試圖通過有趣的活動設計將運動與學習巧妙地融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在折、卷活動中感知報紙承受力的變化。
  2、發揮幼兒創造力,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運動。
  活動準備:
  1、用皺紋紙在地面布置成小河的`情景。(4條小河)
  2、報紙足量,玩具小動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師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小動物到了河邊沒法過河,哎,有張報紙,我們用它搭座橋讓小動物過河吧!
  觀察:立即有幼兒提出:「報紙那麼軟那麼輕,小動物怎麼過河呢?
  師:那你們想想辦法吧!
  二、幼兒操作探索:如何幫助小動物過河。
  觀察:幼兒兩人一組積極地行動了起來。大部分幼兒都能很快地將報紙進行摺疊,讓其變得牢固,讓小動物安全過河,並激動地跳起來:「我們成功了!」也有部分幼兒兩張椅子的間距太近,不用折報紙就能讓小動物安全過橋,經教師引導後才又做嘗試。
  三、為了讓幼兒摺疊報紙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狀),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獨木橋小動物很害怕,怎樣才能讓橋變寬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兒再度探索操作。
  觀察:經過反覆的嘗試、引導,有幼兒折出了瓦楞狀的橋、有欄杆的橋。
  四、嘗試用報紙做運動。
  1、師提議:「不如我們用報紙來做操吧!」
  觀察:拿著又大又輕的報紙做操,幼兒有些不滿意,很快有幼兒將報紙捲成棒,於是大家都高興地這樣做,然後大家一起高興地做棒操。
  2、師又提議:「既然報紙又可折又可卷,我們用它做材料,開個小小運動會吧!
  觀察:孩子們很興奮,回顧了暑期剛結束的雅典奧運會比賽項目後,幼兒很快創造性地用手中的報紙玩起了這些項目:
  1、用報紙捲成棒,兩頭摺疊讓其站立,反覆多個,當成跨欄的欄杆,幼兒學百米跨欄冠軍劉翔越過欄杆,比賽跨欄。
  2、簡永川小朋友用捲成的小棒當成槓鈴,學石智勇練舉重。
  3、洪屹威、郭正霖等四位小朋友將報紙團成球,用報紙小棒擊球玩棒球遊戲。
  4、還有幼兒將報紙折成一個面當成羽毛球拍、桌球拍玩球類遊戲,另有幼兒玩起了擊劍、跳高、跳水等項目。小小的紙棒在他們的手中妙用無窮,孩子們開心極了。有幼兒問:「紙棒可以帶回家嗎?」戶外活動時他們又把紙棒帶了去。
  備註:
  反思:
  這是一個科學與健康領域相結合的活動,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非常地積極和興奮。只是在前半部分的「造橋」活動中,教師的要求不夠仔細明確,如椅子的間距、怎樣叫安全過河等,以及教師對科學探索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沒有明確的度的把握,因此活動效果有些不盡人意。在後半部分的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令教師十分欣喜,小小紙棒在幼兒手中玩出的花樣讓教師也感受了無窮的樂趣。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時不愛動、年齡小的幼兒也非常投入地參與了這些遊戲。這個活動非常符合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看來,無論再小再簡單的物品,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加以巧妙的利用和設計,就一定能成為孩子快樂學習的好素材。

大班科學教案7


  美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處處瀰漫著美的氣息,如美麗的風景、圖畫、音樂等。本次活動選用的材料都來來源於如錢幣,有凹凸面的字、畫、樹葉等物品,對幼兒來說並不陌生,幼兒在園裡經常做些美工活動,但利用這些物品來進行美工活動,對幼兒來說卻充滿了新奇,因為興趣是幼兒探索問題的根源,我利用幼兒熟知的事物,在探索操作中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節中班科學課《拓印》,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於:
  1、知識目標: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探索拓印的奧秘。
  2、技能目標:讓幼兒運用多種材料進行拓印。
  3、情感目標:讓幼兒對拓印產生興趣。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
  讓幼兒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嘗試、再操作,加上教師的指導,對拓印的方法有所了解。
  難點是:
  引導幼兒探索拓印的奧秘,讓幼兒觀察,發現,引起興趣。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進行操作,引導幼兒互相交流、發現問題,為什麼會印在紙上畫,想辦法知道。教師作為引導者及支持者,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幼兒探索拓印的奧秘。因此我為本次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樹葉,硬幣,有凹凸面的字畫若干。
  2、教師範例畫一幅。
  3、膠棒、紙、鉛筆人手一份。
  根據《綱要》中對科學所定的目標、內容等要求,結合本次活動的重點及難點,我為本次教學活動設計的流程是:
  激發興趣——探索討論——動手操作——互相交流——繼續操作——展示作品
  一、激發興趣
  教師出示範畫,讓幼兒欣賞,發現其中的秘密,引出興趣。「小朋友看看這幅畫和你平時畫的畫有什麼不一樣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
  二、探索討論
  幼兒發現問題,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討論,並探索其中的秘密。「小朋友想想這是怎麼畫上去的,你們可以和小夥伴一起討論一下再告訴老師」。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大膽發言。
  三、動手操作
  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討論結果來進行拓印示範,然後請幼兒自己選擇材料進行操作。「每個盤裡都有許多材料,你喜歡什麼,就拿什麼來進行拓印,看看你們選擇的材料拓印出來的是什麼樣子的。」在操作的過程,教師要注意幼兒發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可進行個別指導,為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的體驗,多注意幼兒操作過程。
  四、互相交流
  幼兒自選材料後,與其他幼兒交流自己選的材料是否能拓印,拓印不成功的原因是什麼。「你的畫拓印好了嗎?如果印不出來,為什麼呢?看看你旁邊的小朋友有沒有印出來?為什麼?」
  五、繼續操作幼兒失敗後,發現問題,引導幼兒不斷嘗試、探索來解決問題。只有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才能再創新。掌握了拓印的方法及什麼樣的物品才能進行拓印。小朋友發現有的物品可以拓印而有的物品沒法拓印,為什麼呢?原來只有表面產生凹凸不平的才能拓印,較薄的可以拓印,過厚的物品不易拓印,在拓印時還要把上下兩張紙固定好。
  六、展示作品
  幼兒拓印完,請每位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區,進行展示。一起分享探索拓印畫帶來的快樂。
  本次教學活動按照新《綱要》的要求,以幼兒為主,創造輕鬆自由的環境。讓幼兒主動參與探索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也鍛鍊了動手操作能力。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法:
  1.觀察法:教師出示範例畫,引導幼兒欣賞,觀察。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了解事物的特點及獲取一些感性經驗。教師要引導幼兒全面、系統、有序的觀察,即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事物的整體,又要引導觀察其細節。以保證幼兒觀察的全面性,同時要為幼兒創設自由的.觀察空間,以免造成幼兒被動學習。
  2、討論法:教師通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學習在「碰撞」中對不同觀點進行相互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教師要給予鼓勵和支持,培養幼兒樂於探究和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態度和品質,接納、尊重同伴的觀點和經驗。這種方法能滿足幼兒的求知慾,並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思維社會化。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帶幼兒選擇材料進行拓印時,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不怕失敗,在失敗中吸取經驗,享受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其探索的興趣,鼓勵幼兒進行猜想並對其驗證,讓幼兒親歷科學知識的獲取過程及成功的體驗。此法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發展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
  新《綱要》指出:
  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此外我還運用加入了操作法、審美薰陶法、激勵法,使整節課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和諧統一。同時促進了幼兒身體的、認知的、社會性的發展。
  效果:
  本節活動我們打破了以往教師教授,幼兒學習的舊觀念,讓幼兒自主參與活動,探索問題,操作解決,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保持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慾望,讓他們喜歡參與。我預想本節活動的效果應該不錯。
  教學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後,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設計:
  夏季各種各樣的花朵都競相開放,青蛙也呱呱的叫了起來好像在說「熱死了,熱死了」,蟬也在樹上知了知了的叫個沒完沒了,仿佛在說「真熱啊,真熱啊」。通過此活動可以讓小朋友認識到更多夏季的昆蟲!
  活動目的:
  1、在理解的基礎上,主動學習兒歌,並積極開動腦筋,用恰當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
  2、培養仔細聽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對夏天的特徵有一定的了解。
  2、挂圖、磁帶
  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理解詩歌→討論仿編→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夏季)你怎麼知道現在是夏天了?(自由回答)夏天有好多秘密你們想不想知道?(想)請你仔細的聽一聽,誰知道夏天的秘密。(教師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二、理解詩歌
  1、(出示圖片,聽第一遍)t:誰知道夏天的秘密?(小青蛙)還有誰知道夏天的秘密?(荷花)還有誰知道夏天的秘密?(知了)
  2、請你聽一聽他們是怎麼做、怎麼說的?(聽第二遍)他們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幼兒複述)青蛙為什麼知道夏天的秘密?(因為他是夏天出來的)我們一起來象小青蛙一樣來說一說。(幼兒集體朗誦第一段)荷花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幼兒複述)他為什麼知道夏天的秘密?(因為他也是夏天出來的)
  師:誰想來象荷花一樣做一做,說一說?(請幾位小朋友複述)知了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誰能說完整(幼兒複述)
  3、師:我們一起來再來聽一聽夏天的秘密,好不好?(先聽錄音)
  師t: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夏天的秘密,好不好?(跟念)
  三、討論仿編
  1、夏天的秘密這麼多,我們小朋友再來找一找夏天還有那些秘密?(幼兒自由回答)
  2、那麼除了圖上的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夏天的秘密?
  3、你們怎麼用好聽的話來說一說呢?請你和好朋友商量一下。(幼兒討論)
  4、請你來說一說。(幼兒上來朗誦)
  四、延伸活動
  1、老師在小櫥上準備了許多紙和筆,請你把你知道的夏天的秘密畫一畫、講一講。
  2、幼兒操作:
  夏天的秘密
  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夏天在哪兒呢?
  青蛙從一張荷葉跳到另一張荷葉上,呱呱的叫著,
  小聲的說:「夏天在這兒,夏天在這兒。」
  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夏天在哪兒呢?
  池塘里荷花抬起頭,露出笑臉,
  小聲的說:「夏天在這兒,夏天在這兒。」
  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夏天在哪兒呢?
  知了在樹上曬著太陽,
  小聲的說:「夏天在這兒,夏天在這兒。」
  我看見了夏天的秘密,夏天真的來了!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讓孩子們知道夏天在哪裡?夏天的秘密都有哪些呢?
  2、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自主學習探究。
  3、夏季不僅僅只是炎熱,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眼睛去觀察,就可以發現更多有關夏季的小趣事,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夏天吧!

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認識、了解牙齒的名稱,正確對待換牙現象。
  2、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學習保護牙齒的方法。
  3、發展幼兒嘴巴動作的靈活性。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牙齒模型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牙齒
  1、小朋友,平時我們是用什麼來吃食物的呀?為什麼我們是用嘴巴吃食物呀?請你們張開嘴巴,互相看看旁邊小朋友的牙齒,說說牙齒是怎樣的?(請幼兒先互相觀察,自己先說說牙齒是怎樣的)
  2、(教師出示牙齒模型)小朋友,看這是什麼?(牙齒模型)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牙齒都是什麼樣的?(牙齒有上下兩部分,上下兩部分是一樣的)
  ①認識門牙:我們來看最前面的這些牙齒,它們是扁扁的',這些叫做門牙。扁扁的門牙可以切斷食物。
  ②認識尖牙:旁邊的這些牙齒更尖一些,尖尖的這些牙齒叫做尖牙,尖尖的牙齒可以撕拉食物。
  ③認識磨牙:裡面這些方方的牙齒力量最大,可以壓碎食物,叫做磨牙。
  二、丁丁的故事
  一)丁丁擔心啥
  1、有一個小朋友叫丁丁一天早上他的牙齒搖動了。他的牙齒怎麼會搖動了呢?我們來聽聽故事,聽完故事我們就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
  2、播放課件前半部分(開頭至「....就用手輕輕地碰碰牙齒」)
  3、提問:丁丁的牙齒搖動了,他以為牙齒怎麼樣了?(爛掉了)丁丁為什麼以外牙齒爛掉了?丁丁為啥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張大嘴吃飯,還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換牙了
  1、丁丁的牙齒真的爛掉了嗎?讓我們來繼續聽故事吧!
  2、播放課件後半部分(從「這時,老師看見了...」至結束)
  3、老師為什麼讓丁丁別害怕?
  4、新的牙齒是怎樣長出來的?要讓新牙不長得歪歪扭扭,應該怎麼辦?(請班上一些已經換牙的幼兒出來,引導幼兒正確對待換牙現象,記住一些注意事項,使牙齒能長得漂亮)
  三)乳牙與恆牙
  1、教師以乳牙的口吻講述《老朋友和新朋友》
  2、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牙齒和老師的牙齒:告訴幼兒老師和爸爸、媽媽是大人了,現在的牙齒就是恆牙,恆牙一般有28——32顆。而小朋友還沒換牙的都是乳牙,乳牙有20顆。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恆牙要來替換乳牙?恆牙長出來的時候,乳牙會怎麼樣?(搖動、脫落)
  3、恆牙會永遠和我們在一起,幫助我們吃東西。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

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課件-螞蟻
  2、餅乾屑、糖、調味品、飯粒等
  3、記錄用的紙、筆
  活動過程
  一、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到屋外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二、觀察螞蟻的動態並記錄
  1、觀察什麼地方螞蟻最多?螞蟻在幹什麼?
  2、記錄各自的發現。
  三、交流各自的發現。
  1、交流各自發現螞蟻的情形。
  2、討論螞蟻各自有沒有家,他們會把找到的食物怎樣搬運?他們怎樣通知朋友?
  四、觀看課件後了解,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五、小實驗「螞蟻造家」。
  將幾隻螞蟻放在裝土的瓶子中,先觀察瓶中的土是怎樣的?
  然後用黑紙將瓶包住,數天後觀察土裡的變化?

大班科學教案1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通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鈴、響板、碰鈴等樂器。
  2、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聲音的產生
  ①請幼兒閉眼,老師自我介紹。你們聽見老師的聲音了嗎?,用什麼聽見的?敲鼓,什麼聲音,耳朵真能幹。
  ②聲音是從哪裡發出的?
  喉部經聲帶,嘴巴變形後發出的
  ③出示鼓?聽見了聲音,鼓面振動,產生聲音。
  幼兒手摸喉部,不發出聲音(沒有什麼感覺)手模喉部,問客人老師好:喉部聲帶振動發出聲音,豐富詞彙:振動
  (二)小實驗
  1、讓6組孩子分別用不同的物品進行實驗,並讓物品發出聲音。讓幼兒動腦用什麼方法使物品發出好聽聲音的?來;自.大;考吧;幼.師網;(敲、碰、敲擊、打等)讓幼兒自己總結並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
  2、情境表演
  大米:「小朋友們,我是大米,我可是個舞蹈家,你們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樂<<拔根芦柴花>>,敲擊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跳動是因為鼓棒敲擊鼓面,使鼓面振動才讓大米跳起來的.。
  (三)分辨聲音
  1、教師分別播放好聽的音樂及雜亂的音樂,請幼兒聽聽有什麼感覺。樂音:好聽舒服愉快……噪音:難聽刺耳……
  2、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樂音?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噪音對人身體有害?教育幼兒不要大聲說話,要保護聲帶,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通過不同的感知途徑來觀察比較幾種茶葉的異同。
  學習簡易的統計方法。
  活動準備:
  紅茶、烏龍茶、綠茶、花茶
  茶壺茶杯數個,茶的參考彩圖,茶葉種類統計表。
  活動過程:
  老師講「故事:《茶葉的聚會》」,看看有哪些吃的東西跟茶有關。
  問問幼兒,茶葉有許多不同的種類,你聽說過哪些茶?
  幼兒小組活動
  將不同的茶葉分別裝在盤中,請幼兒觀察它們之間的異同。
  老師將參考彩圖展示出來,鼓勵幼兒找一找,它們各是圖片中的`哪一種茶?名字是什麼?還有哪些有趣的發現?
  將觀察到的情況記錄在統計表中。
  延伸活動
  將各種茶葉分別裝入透明袋中,並將幼兒討論的結果粘貼在袋旁,以利幼兒繼續觀察、研究。
  家長帶幼兒上茶葉店認識其它品種的茶。

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地嘗試在不同情況下選擇適宜於運水的工具和材料,解決運水中遇到的.問題。
  2、初步掌握統計的方法。
  3、了解有趣的科學現象,激發幼兒對水的探索慾望,在動手中動腦。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各種運水工具(瓶子、杯子、漏斗、有孔的瓶子、勺子、碗、湯匙、茶葉罐、海綿、洗碗巾、毛巾),人手一塊圍裙、雨鞋、袖套。
  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運水工具,對水的流動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徒手練習,激發興趣
  1、師以問題引入活動,提出第一次的運水要求:
  (1)運水時要很小心,儘量不讓水漏出來,看誰最棒。
  (2)不要把水潑到小朋友的身上和腳上。
  2、幼兒嘗試徒手練習,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
  3、教師提問:剛才你們用手運水的時候發現了什麼?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捧起來的水能不能全部運到森林裡去呢?

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樂意參與探索風的遊戲。
  2、讓幼兒初步了解風是怎樣形成的,並認識風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重點難點
  初步了解風的形成,認識風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活動準備
  1、紙箱、塑料袋、氣球、扇子、書本、硬紙片、吸管、羽毛等。
  2、風類玩具。
  3、有關風的用途及危害圖片
  活動過程
  1、初步認識風是由空氣流動形成的。
  (1)運用魔術箱和塑料袋證明空氣的存在,並且就在我們的周圍。
  (2)出示2個充滿氣的氣球,把其中1個鬆開口後吹到一幼兒的頭髮上,請幼兒說說觀察到了什麼,引出「風」。通過對比,引導幼兒說出: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
  (3)教師小結:空氣流動形成風。
  2、嘗試製造人造風。
  (1)出示風車,告訴幼兒它們都想和風做遊戲,但是教室沒有風,怎麼辦?
  (2)幼兒自由選擇製造風的材料,嘗試用各種材料製造風。
  (3)教師小結人造風的方法,並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兒觀看圖片,了解風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
  4、遊戲:羽毛飛起來了。讓幼兒運用人造風的一些方法製造風,人雞毛飄得又高又遠。
  教學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我設計的這節科學探究活動,一開始就利用魔術箱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慾望。
  活動中,教師首先緊緊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具有觀察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提問,如在活動的對於環節中,把塑料袋變鼓,使幼兒感知到我們的周圍有空氣,把充滿氣的氣球鬆口吹到幼兒的頭髮上,讓幼兒通過觀察,對比,知道了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活動就這樣把幼兒引入到科學的氛圍之中誘發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其次,《綱要》中強調:「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活動中,幼兒通過 「做中學」活動的`重要環節,選擇材料製造人造風,讓風車轉起來,在動手、交流與表達中獲取知識,並在此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最後,生成新的問題:怎樣讓羽毛飛起來?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 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幼兒始終是主體,他們通過觀察、動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識經驗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幹。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傾聽,操作,使幼兒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2、通過活動使幼兒懂得要保護蚯蚓。
  3、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及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六隻盆:盆里有泥和蚯蚓
  2、每人一隻小盆子,一雙筷子;
  3、每組一盆水,抹布;
  4、蚯蚓示範圖,錄音,圖書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徵
  1、觀察泥土,尋找蚯蚓。
  盆子裡的泥土是怎麼樣的?(泥土上面有一個個小洞洞)這是怎麼回事呢?泥里藏著什麼呢?我們一起把它找出來。
  2、觀察蚯蚓的外形特徵。
  (1)蚯蚓長得怎麼樣的呢?它與其它動物不一樣在哪裡?
  (2)幼兒觀察蚯蚓「走路」時的動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時一伸一縮的現象。
  小結:蚯蚓的身體圓又長,象細細的管子,而且身體滑滑的`,軟軟的,有許多節組成。它與其它動物不一樣,它沒有眼睛,鼻子,耳朵,身體下面也沒有腳,它是靠身體一伸一縮向前蠕動的,有些時候還會把身體捲起來。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
  1、小實驗:將蚯蚓放入水中,觀察蚯蚓會怎麼樣?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乾濕兩種泥,讓幼兒觀察,泥有什麼不一樣呢?(一邊干一邊濕)
  3、找一找蚯蚓在什麼地方呢?想一想蚯蚓為什麼在這個地方呢?
  小結:蚯蚓喜歡在潮濕的泥土中生活。
  三、了解蚯蚓與人類的關係
  1、蚯蚓生活在泥里吃什麼呢?(幼兒自由討論,並自己在教室里尋找圖書,圖片等答案。)
  2、蚯蚓有什麼作用?
  小結:蚯蚓吃的是泥里腐爛的東西,有時鑽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爛的樹葉,它在泥里生活,使土壤變得鬆散,莊稼,植物就長得好了,它的糞便還可以作肥料,蚯蚓還可以做中藥,它也是家禽,家畜,魚最喜歡吃的飼料。
  3、蚯蚓的本領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們人類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蚯蚓養起來,然後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為人類服務。
  四、延伸活動:
  1、和幼兒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飼養蚯蚓,讓幼兒觀察蚯蚓鬆土的現象。
  3、做蚯蚓再生的實驗,讓幼兒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領。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