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航空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問題分析

2023年11月12日

- txt下載

摘要:隨著我國「民航強國」戰略的實施和「智慧民航」建設的開展,迫切需要加快培養高素質的民航人才。然而,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著目標定位與行業需求契合度不足、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善、實踐教學綜合性不強、服務保障體系尚不健全等問題。普通高校應建構校企合作協同培養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人才的模式,與企業共同研定貼近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產教融合的課程體系、構建綜合實踐教學體系、共建「雙師型」師資隊伍、協同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加快改革人才培養的思路與措施。
關鍵詞: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雙師型」教師;服務保障
民航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產業〔1〕。當前,在我國民航強國建設從單一的航空運輸強國向多領域民航強國「轉段進階」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教育優化民航人才培養結構,加快培養各類緊缺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民航業高質量發展。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業在教學、科研和生產等方面密切合作的新型教育模式〔2〕。隨著我國「民航強國」戰略的實施和「智慧民航」建設的開展,對民航業的安全管理水平、運營效率、服務品質等標準都提出了新標準、新要求。因此,我國民航服務業對專業人才需求數量增長的同時,對於高素質人才的渴求十分迫切。首先是應用型人才。民航業具有高風險、高技術、高強度的特點,不同於其他一般服務行業,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應用性。面對服務對象的多樣性、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其所需人才不僅是知識、技能的繼承性應用,更需要創造性應用人才,能夠通過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創造性地分析遇到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並將解決方案付諸實施。其次是復合型人才。民航服務業工作崗位分類比較複雜,覆蓋機上服務、機場地勤、機場管理、航空旅遊等,所涉及到的學科領域也越來越寬泛,不但包括民航服務、民航運輸、管理學、藝術學、旅遊學等,也包括心理學、法學、急救醫學和人文科學等,迫切需要以學科交叉、知識融合、「大民航意識」為特徵的復合型民航服務與管理人才。最後是國際化人才。隨著我國「一帶一路」的實施,與全球範圍內的政治、商貿、文化、旅遊等互動交流頻率迅速提升。民航服務業需要具有廣闊的國際化視野和思維的人才,除了掌握對外交流的語言工具,還要了解其他國家的風俗習慣、宗教禮俗、飲食習慣,具有開放、包容的胸襟,能夠主動學習、融入國際先進民航服務與管理的前沿。
一、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與民航業需求契合度不足
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普通院校開設的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上,側重從學校、學生為主體來設計,大部分院校缺乏一定廣度和深度的民航企業調研,沒有充分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以至於不能準確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筆者選取了西北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安徽師範大學、重慶師範大學等十所大學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樣本,分析發現,各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大多表述都包括:掌握紮實的民航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高外語水平、溝通協調能力、靈活應變能力,能在航空公司、機場等民航企事業單位從事民航服務和管理的應用型人才。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民航企業、機場的業務流程和工作流程正在發生全面的改革,對民航從業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顯然滯後於實踐,沒有涉及到數字化思維能力或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缺乏戰略性和前瞻性,會造成專業發展、人才培養與民航產業轉型升級無法實現精準對接,很難適應智慧民航建設形勢下對航空服務與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課程體系建設尚不完善
在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被教育部正式收錄到本科目錄前,我國航空服務本科層次人才的培養是掛靠在其他專業之下,在課程設置上側重歸屬的專業特色。例如,播音與主持藝術(空中乘務方向)課程開設了播音發聲學、主持藝術等;旅遊管理(為航空業培養)開設了中國旅遊地理、旅遊學概論等;音樂表演(空中乘務方向)設置了中外音樂史、樂理、歌劇等課程。由於現階段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教學國家質量標準尚未確定,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缺少系統性、通用性、規範性。各院校課程設置上仍然沿用之前的課程體系,相互間差異較大,同時缺少面向新時代航空服務業需求的課程。例如,智慧機場運行服務與管理、航空市場數字營銷等與智慧民航建設相關的課程,僅是藝術類課程、傳統航空服務類課程和管理學課程的簡單疊加,與民航企業需求之間存在不匹配性。
(三)實踐教學綜合性不強
飛行中航空乘務人員遇到的實際問題紛繁複雜,客艙安全或客艙服務等不同的問題往往需要多種能力或綜合能力的應用才能解決。通過對山西省開設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的五所本科院校調研,筆者發現,現有的實踐教學大多數是針對課程開展單項模擬實訓,且多為理論課程的練習性或驗證性訓練,知識、技能點零碎。而綜合實訓開展課時比重和滲透性不足,學生不能很好地了解專業課程體系間的內在聯繫。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實踐教學手段單一,用於航空實訓的場地、設備不足,很難滿足學生實踐過程中的平台需求,缺乏真實的實踐應用問題與環境。學生多是機械式完成訓練,缺少主動思考,難以融會貫通地運用專業知識去創造性地解決複雜情境下的應急處置等問題。這樣,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便得不到有效培養,入職後職業發展空間也自然會逼仄。
(四)「雙師型」教師相對缺乏
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鮮明的職業特色,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學校教師主要以理論型教師為主,學術傾向明顯,由於沒有航空企業的工作經歷,缺少實踐經驗,難以勝任實踐教學任務。我國航空服務專業高層次人才又很緊缺,引進專業人才充實高校教師隊伍難度較大。鑒於專業的特殊性,只有深化校企合作,引進企業師資,才能有效解決高校師資專業性不足、實踐性不強的問題,但企業擁有飛行經驗的教師大多數只有本科學歷,缺乏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與教學設計能力,教學效果不太理想,更無法開展相關科研工作。企業教師學歷、職稱結構以及教學勝任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對於航空服務教育領域的教師而言,要做到既有高深的理論知識水平,又要具有豐富的行業實踐經驗,在短期內很難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相對缺乏。
(五)服務保障體系尚不健全
人才培養的服務保障體系包括設備和基礎設施,實習和實訓基地,以及就業實踐、創業孵化基地等〔3〕。由於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要求較高的實訓教學設施設備,比如:一個航空模擬艙造價耗資百萬,一旦投入如果招生情況不佳,將會造成很大的浪費。一些非民航系統的普通院校開設此專業時,由於經費不足,加之對招生的擔憂,在實訓基地建設和實踐設施方面配備並不齊全,「紙上談兵」「淺嘗輒止」的教學狀況下,難以保障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此外,學生的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尚在探索,需要高校、政府、行業和民航企業相互支持、配合,通過調動和整合社會就業服務資源,豐富就業服務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就業服務保障的整體水平。
二、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貼合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不能脫離行業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中國民航業發展日新月異,高校人才培養也需要及時隨之轉變。2022年1月,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期間,智慧民航建設作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應當迎合產業發展方向,定位為培養滿足專業化、數字化、國際化需求的現代航空服務與管理人才。此外,合作辦學的校企雙方要廣泛深入地對民航企業開展調研,包括航空公司、民用機場以及民航運輸銷售代理等單位,從而明晰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畢業生面向的特定市場和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真正體現以「應用為本」。
(二)建立產教融合的的課程體系
應用型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主張依託學科、面向應用,使學生在學習學科基礎知識的同時,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強調培養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4〕。校企雙方應聯合開發構建產教融合的課程體系,以新時代航空服務業「行業需求」為切入點,分析畢業生面向的就業崗位群,以學生的通識能力、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創新創業能力遞進發展為鏈條,依託學科,有機融入《民航乘務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嵌入行業規範(見圖1、圖2),突出應用性、針對性和專業課程的模塊化,實現課程體系與民航產業發展相適應,課程內容與民航職業標準相對接。
(三)構建「四個融合」綜合實踐教學體系
1.實踐教學與民航行業、企業實際工作融合。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客艙安全管理與服務、設備操作、應急處置的能力為主。在實踐教學環節,教師應將技能學習與崗位素質要求相結合,學習情境與實際工作過程相結合,採取創設工作場景、模擬崗位工作任務為主的方式,積極探索項目導向、問題導向、行動導向等教學方法。還可依託CBT軟體和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生成全方位機艙內部的三維全景圖,為學生打造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通過教、學、做一體的實訓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內化安全意識、服務意識和規則意識,提升其職業適應能力。2.實踐技能培養與職業資格證書融合。校企雙方統籌與民航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訓練及取證,如普通話證、民航安檢職業資格證、禮儀培訓師資格證、紅十字救護員證等,並將證書訓練內容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通過採取「雙證並舉」的育人措施,學生畢業時在取得畢業證書及學位證書的同時,還擁有行業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持證面試,增加就業機會和就業質量。3.實踐教學與競技比賽融合。「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是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一種方式。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以職業能力發展為導向,校企雙方聯合開展並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專業競技比賽。以各類比賽為契機,將比賽項目、內容及規則融入實踐教學過程中,以賽促學、以賽促踐,使學生由「讓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激發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累實戰經驗,有效促進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4.實踐教學與志願服務融合。根據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發展的特點,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組織學生參加具有專業特色的志願服務活動,如各類大型賽事和會議的禮儀志願服務、機場候機樓問詢、指引等輔助性崗位的志願活動等。通過開展規範化、常態化的專業特色志願服務活動,將專業知識在活動過程中應用、鞏固與內化,逐漸將其轉變為實踐教學的有效載體,充分貫徹實踐育人的精神,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同時提高他們的實踐與就業能力。
(四)共建「雙師型」師資隊伍
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有困難。因此,對高校現有的教師,可通過政策引導、激勵機制,選派青年教師到航空培訓企業或航空公司實習基地進行進修,了解航空運輸業的新發展,增加實踐經驗;鼓勵教師參加「雙師型」教師培訓,取得航空服務類專業教師資格證書,獲得「雙師」資格。企業教師通過企業新教員培訓、高等學校教師崗前培訓等,系統化提升教學理論水平和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積極聯合學校教師組建特色教學團隊,以課程為平台、教學改革與實踐訓練為依託,定期開展教學研討和經驗交流,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人才優勢,不斷提高整體教學業務水平。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工程,因此,校企雙方還應共同探索建立高校、企業、教師、學生等多元參與的「雙師型」教師評價考核體系,將師德師風、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的雙師素質納入考核評價體系,提升校企共育人才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五)協同完善服務保障體系
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作為一個新專業,亟需建設有力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方能持續推進人才高質量培養的進行。校企雙方應集優勢資源創建「全景式模擬」教學實訓中心,建設應急設備實訓室、緊急醫學訓練室、形體訓練室、化妝實訓室以及CBT實訓室,以保障實踐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在就業服務方面,高校、地方政府、行業協會、民航企業需要多方配合,共同搭建多元化就業服務保障體系,優化學生就業前、就業中、就業後各環節的指導服務,採取校園招聘、社會招聘、以訓促就,組織學生參加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產教融合供需對接就業活動等方式,協同推進學生就業工作,實現人才培養、產業需求、就業體系的有效銜接。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於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
〔2〕劉崢.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高教探索,2017(3):41-44.
〔3〕李博,湯會慶,胡大偉等.「網際網路+」視域下交通運輸類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更新改造路徑研究〔J〕.高教學刊,2020(15):14-19.
〔4〕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9-153.
作者:王 雲 崔彩霞 單位:山西師範大學傳媒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