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2002-2012年司法考試法制史歷年真題解析——單項選擇題

2023年07月29日

- txt下載

(2012年)
16.宋承唐律,仍實行唐制「七出」、「三不去」的離婚制度,但在離婚或改嫁方面也有變通。下列哪一選項不屬於變通規定?()
A.「夫外出三年不歸,六年不通問」的,准妻改嫁或離婚
B.「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減一等」
C.夫亡,妻「若改適(嫁),其見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費用」
D.凡「夫亡而妻在」,立繼從妻
【答案】:D
【考點】宋朝的婚姻家庭制度
【解析】:本題考核宋朝的婚姻家庭制度。選項A、B、C說法正確正確。宋承唐律,仍實行唐制「七出」、「三不去」的離婚制度,但在離婚或改嫁方面也有變通。例如《宋刑統》規定,「夫外出三年不歸,六年不通問」的,准妻改嫁或離婚;但是「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減一等」。如果夫亡,妻「若改適(嫁),其見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費用」。嚴格維護家族財產不得轉移的固有傳統。
選項D說法不屬於錯誤,。凡「夫亡而妻在」,立繼從妻,稱「立繼」,。其和「命繼」均屬於「戶絕」情形下確立繼承人的方法,是宋代的繼承相關的法律制度,和婚姻方面沒有關係,不屬於變通規定。
17.《折獄龜鑑》載一案例:張泳尚書鎮蜀日,因出過委巷,聞人哭,懼而不哀,遂使訊之。云:「夫暴卒。」乃付吏窮治。吏往熟視,略不見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頂發,當有驗。乃往視之,果有大釘陷其腦中。吏喜,輒矜妻能,悉以告泳。泳使呼出,厚加賞方,問所知之由,並令鞫其事,蓋嘗害夫,亦用此謀。發棺視屍,其釘尚在,遂與哭婦俱刑於市。關於本案,張泳運用了下列哪一斷案方法?()
A.《春秋》決獄
B.「聽訟」、「斷獄」
C.「據狀斷之」
D.九卿會審
答案:【答案】C
【考點】刑訊的條件與證據
解析:【解析】本題考核刑訊的條件與證據。本題中,張泳在聽到「懼而不哀」的哭聲後發現了犯罪的線索,而且從吏妻的「能事」入手,查明了其殺害前夫的犯罪事實。
選項A錯誤。《春秋》決獄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領域的反映,其特點是依據如家經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則審判案件,而不僅僅依據漢律審案。
選項B錯誤。西周時期、民事案件稱為「訴」,刑事案件稱為「獄」,審理民事案件稱為「聽訟」,審理刑事案件稱為「斷獄」。據此可知,「聽訟」和「斷獄」並非斷案方法。
選項C正確。唐律規定,對於證據確鑿,人贓俱獲,經拷訊仍拒不認罪的,也可「據狀斷之」,即根據證據定罪。本題正是證據確鑿而定罪的例證。
選項D錯誤。九卿會審屬於明代的會審制度,由六部尚書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九人會審回身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決但囚犯仍翻供返工不服的案件。
18.關於中國古代法律歷史地位的表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成文法典
B.《北魏律》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起著承先啟後的作用
C.《宋刑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刊印頒行的僅含刑事內容的法典
D.《大明會典》以《元典章》為淵源,為《大清會典》所承繼
答案:【答案】A
【考點】中國古代法律及其歷史地位
解析:【解析】本題考核中國古代法律及其歷史地位。
選項B錯誤。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齊律》在法典體例(將刑名和法例律合為名例律)、法律形式和法律內容(如「重罪十條」等)上均有重大發展變化,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起著承先啟後的作用,對後世的立法影響深遠。
選項C錯誤。《宋刑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刊印頒行的法典,在具體編纂上,其以傳統刑律為主,同時將有關敕、令、格、式和朝廷禁令、州縣常科等條文,都分類編附於後,使其成為一部具有統括性和綜合性的法典。
選項D錯誤。《大明會典》基本仿照《唐六典》,以六部官制為綱,分述各行政機關職掌和事例,後為《大清會典》所仿效。
19.18至20世紀,英美法德等國在憲法和法律中,分別對公民選舉權作出規定,其中影響深遠的是一些國家在法律上確立了男女平等權利。分析西方法律制度,下列哪一情形可以成立?()
A.1791年,法國某地區身無分文流浪漢以「特別公民」身份當選為國民議會代表
B.1932年,英國某地區一女店主參加了該區下院議員選舉的投票
C.1936年,德國某些地區仍有少量共產黨人當選為聯邦議會議員
D.1975年,美國某地區一女職員要求根據國會參眾兩院通過的修正案取得男女平等權利
答案:【答案】B
【考點】英美法德有關「男女平等」權利的規定
解析:【解析】本題考核英美法德有關「男女平等」權利的規定。
選項A錯誤。1791憲法把公民分為「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每年繳納直接稅未能達三天工資以上)」。據此,流浪漢,因為身無分文,其不可能參加納稅,故不能成為議會代表。其情形不成立。
選項B正確。兩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很大變化,與此相適應,法律制度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其中就包括了卷選舉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基本確立了普遍、秘密、平等、公正的選舉制度。故據此,選項B的情形是成立的。
選項C錯誤。1933年希特勒出任總理,在同年2月通過「國會縱火案」解散了德國共產黨。開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並頒布《禁止組織新黨法》等法律,取締了所有非納粹黨派,建立了納粹獨裁政權。所以據此,此情形是不成立的。
選項D錯誤。1975年男女平等權利修正案獲得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但因在規定時間內未獲得四分之三以上州通過成為廢案。所以其情形不成立。
(2011年)
16.據史書載,以下均為秦朝刑事罪名。下列哪一選項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專制特色?()(2011年卷一單選第16題)
A.「偶語詩書」
B.「以古非今」
C.「非所宜言」
D.「失刑」
【答案】D
【考點】秦代的罪名與法律
【解析】選項A、B、C錯誤。秦代以法家思想為治國指導思想,實行嚴刑峻法,在危害皇權類犯罪中規定了謀反;泄露機密;偶語詩書、以古非今;誹謗、妖言;詛咒、妄言;非所宜言;投書;不行君令等。秦亡以後,在漢代出現法律儒家化,偶語詩書,以古非今,非所宜言等罪名被取消,因此,「偶語詩書」,「以古非今」,「非所宜言」都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專制特色。
選項D正確。「凡因過失使判決量刑不當的,構成失刑罪」。這是中國古代官吏職務犯罪的罪名,並非秦代特有,沒有反映秦朝法律文化的專制特色。
17.關於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2011年卷一單選第17題)
A.明朱元璋認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B.明律確立「重其所重,輕其所輕」刑罰原則
C.《大明會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為綱
D.明會審制度為九卿會審、朝審、大審
【答案】C
【考點】明代法律制度
【解析】選項A說法正確。鑒於元末法制敗壞的教育,朱元璋曾說,「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選項B說法正確。明代對於賊盜及有關錢糧等事,明律較唐律處刑為重。唐律一般根據情節輕重作出不同處理,牽連範圍相對較狹;而明律則不分情節,一律處以重刑,且擴大株連範圍,此即「重其所重」原則。對於「典禮及風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處罰輕於唐律,此即「輕其所輕」的原則。對某些危害不大的「輕罪」從輕處罰是為了突出「重其所重」的原則。
選項C說法錯誤。《大明會典》基本仿製《唐六典》,以六部官制為綱,分述各行政機關執掌與事例。這裡說仿照《元六典》錯誤。
選項D說法正確。明代的會審制度為九卿會審、朝審、大審。
18.清乾隆律學家、名幕王又槐對謀殺和故殺的有關論述:
①「謀殺者,蓄念於未殺之先;故殺者,起意於毆殺之時。」
②「謀殺則定計而行,死者猝不及防、勢不能敵,或以金刃,或以毒藥,或以他物,或驅赴水火,或伺於隱蔽處所,即時致死,並無爭鬥情形,方為謀殺。」
③「故殺乃因鬥毆、謀毆而起,或因憶及夙嫌,或因畏其報復,或慮其控官難制,或惡其無恥滋事,或恐其遺禍受害。在兄弟,或利其貲財肥己;在夫妻,或恨其妒悍不遜。臨時起意,故打重傷、多傷,傷多及致死處所而死者是也。」
據此,下列最可能被認定為謀殺者的是哪一選項?()(2011年卷一單選第18題)
A.張某將浦某拖倒在地,騎於身將其打傷。浦某胞弟見狀,情急之下用木耙擊中張某頂心,張某立時斃命
B.洪某因父為趙某所殺,立志復仇。後,洪某趁趙某獨自上山之機,將其殺死
C.盧某欲拉林某入伙盜竊,林某不允並聲稱將其送官。盧某恐其敗露欲殺之,當即將林某推倒在地,揢傷其咽喉並用腰帶套其脖頸,林某窒息而死
D.僱主李朱氏責罵劉某幹活不勤,劉某愧忿不甘,拿起菜刀將李朱氏砍倒。劉某逃跑之際,被李朱氏4歲的外孫韓某拉住衣服並大聲呼救,劉某將其推倒在地並連砍數刀,致其立時斃命
【答案】B
【考點】「謀殺」與「故殺」
【解析】根據王又槐對謀殺和故殺的有關論述,謀殺是有預謀的故意殺人;故殺是沒有預謀、突然起意的故意殺人。
選項A錯誤。浦某胞弟見浦某被張某毆打,為解救浦某而上前攻擊張某,過失造成其死亡,這裡並無事先預謀,故不成立謀殺。
選項B正確。「洪某因父為趙某所殺,立志復仇」,屬於事先有預謀的故意殺人,應認定為「謀殺」。
選項C錯誤。「盧某恐其敗露欲殺之」,屬於臨時起意的故意殺人,應認定為「故殺」,不能成立「謀殺」。
選項D錯誤。劉某為逃匿而故意殺人,並無事先預謀,應認定為「故殺」。
【提示】六殺:
《唐律》賊盜、斗訟篇中依犯罪人主觀意圖區分了「六殺」,即所謂的「謂殺」、「故殺」、「斗殺」、「誤殺」、「過失殺」、「戲殺」等。唐律的「謀殺」指預謀殺人:「故殺」指事先雖無預謀,但情急殺人時已有殺人的意念:「斗殺」指由於種種原因錯置了殺人對象:「過失殺」指「耳目所不及,思慮所不至」,即出於過失殺人:「戲殺」指「以力共戲」而導致殺人。
故殺:明清都繼承了唐律對故殺的定義,並進一步闡釋,將謀殺與故殺相區別。
謀殺:明代繼承了唐律的做法,將謀殺認定為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到了清代,我國傳統社會謀殺的概念已經定型。即謀殺是有預謀的故意殺人,而故殺是沒有預謀、臨時起意的故意殺人。有無事先預謀是區分謀殺和故殺的根本標準。
19.關於中外法律制度的發展演變,下列哪一表述是錯誤的?()(2011年卷一單選第19題)
A.西周「七出」、「三不去」、「六禮」等婚姻法律的原則和制度,多為後世法律所繼承和採用
B.漢代「秋冬行刑」的死刑執行制度,對唐、明、清的法律制度有著深遠影響
C.清末規定的法官和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監獄及獄政管理的改良制度,是清末司法體制上的重大變化
D.法國國民會議於1787年8月26日通過《獨立宣言》,這一划時代的歷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確而系統地提出了資產階級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則
【答案】D
【考點】中外法律制度的發展演變
【解析】選項A說法正確。西周「七出」、「三不去」、「六禮」制度是宗法制度下夫權專制的典型反映,西周婚姻立法的原則和制度多為後世法律所繼承和採用,成為中國傳統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
選項B說法正確。漢代確立的「秋冬行刑」的死刑執行制度,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唐律規定「立春後不決死刑」,明清律中的「秋審」制度亦溯源於此。
選項C說法正確。清末新政時期,參照西方法律制度,改革了法官和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監獄及獄政管理的制度,這是清末司法體制上的重大變化。
選項D說法錯誤。法國國民會議於1787年8月26日通過《人權宣言》,第一次明確而系統地提出了資產階級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則。《獨立宣言》是一份於1776年7月4日由托瑪斯·傑斐遜起草,並由其它13個殖民地代表簽署的最初聲明美國從英國獨立的文件。
(2010年)
13.漢宣帝地節四年下詔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孫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孫,罪殊死,皆上請廷尉以聞,親親得相首匿正式成為中國封建法律原則和制度。對此,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2010年卷一單選第13題)
A.近親屬之間相互首謀隱匿一般犯罪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B.近親屬之間相互首謀隱匿所有犯罪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C.親親得相首匿的本意在於尊崇倫理親情
D.親親得相首匿的法旨在於寬宥緣自親情發生的隱匿犯罪親屬的行為
「答案」B
「考點」親親得相首匿
「解析」本題考核親親得相首匿。
親親得相首匿原則,是漢宣帝時期確立的,主張親屬間首謀藏匿犯罪可以不負刑事責任。
14.中國法制近代化經歷了曲折的漸進過程,貫穿著西方法律精神與中國法律傳統的交匯與碰撞。關於中國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點,下列哪一選項是不正確的?()(2010年卷一單選第14題)
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後,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陳奏進民律前三編草案折,認為民律修訂仍然沒有超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格局
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為中國第一部近代意義的專門刑法典,在吸納近代資產階級罪刑法定等原則的同時,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條款
C.1910年頒行的《法院編制法》規定,國家司法審判實行四級三審制
D.1947年頒行的《中華民國憲法》,所列各項民主自由權利比以往任何憲法性文件都充分
「答案」B
「考點」清末主要修律內容
「解析」《大清新刑律》拋棄了舊律諸法合體的編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罰等專屬刑法範疇的條文作為法典的唯一內容。
15.關於中國古代刑罰制度的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2010年卷一單選第15題)
A.八議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淵源為《周禮。秋官》的八辟麗邦法之說
B.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論淵源為《禮記。月令》關於秋冬季節戮有罪,嚴斷刑之述
C.大誥是明初的一種特別刑事法規,其法律形式源自《尚書。大誥》周公對臣民之訓誡
D.明刑弼教作為明清推行重典治國政策的思想基礎,其理論依據源自《尚書。大禹謨》明於五刑,以弼五教之語
「答案」B
「考點」秦漢、魏晉時期的法律、司法制度、大誥、明刑弼教的立法思想
「解析」
選項A正確。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時,以《周禮》八闢為依據,正式規定了八議制度。
選項B錯誤。漢代對死刑的執行,實行秋冬行刑制度。
選項C正確。大誥是明初的一種特別刑事法規。大誥之名來自儒家經典《尚書。大誥》,原為周公東征殷遺民時對臣民的訓誡。
選項D正確。明刑弼教一詞,最早見於《尚書。大禹謨》。明刑弼教思想,完全是借弼教之口實,為推行重典治國政策提供思想理論依據。
16.關於中外法律制度中的習慣法,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確的?()(2010年卷一單選第16題)
A.中國西周時期的禮是對社會生活起著調整作用的習慣法
B.英國法的源頭是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的習慣法
C.法國公元九世紀至十三世紀是以習慣法為主的時期
D.德國學者薩維尼認為法律是分階段發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學術法階段,接下來便形成了習慣法階段
「答案」D
「考點」中外法律制度中的習慣法
「解析」
德國學者薩維尼認為法律是分階段發展的,最初習慣法階段,接下來是自然法或學術法階段,選項D顛倒了二者的順序。
(2009年)
13.杜甫有詩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對詩歌涉及的典當制度,下列哪一選項可以成立?()
A.唐代的典當形成了明確的債權債務關係
B.唐代的典當契約稱為「質劑」
C.唐代的典當稱為「活賣」
D.唐代法律規定開典當行者構成「坐贓」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西周、唐宋時期的法制。
選項A正確。唐末開始用「典」或「典當」一詞。宋承唐制,規定了更加具體的制度。
選項B錯誤。西周的買賣契約成為「質劑」。
選項C錯誤。宋代典賣又稱「活賣」。
選項D錯誤。《唐律》中的「坐贓」,指官吏或常人非因職權之便非法收受財物的行為。
14.關於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宋刑統》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刊印頒行的法典
B.宋代法律因襲唐制,對借與貸作了區分
C.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載者,一斷於敕、例」
D.宋建隆四年頒行「折杖法」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宋代的法律。
選項A正確。《宋刑統》由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修訂,成為歷史上第一部刊印頒行的法典,全稱《宋建隆重詳定刑統》,簡稱《宋刑統》。
選項B正確。宋代法律因襲唐制,對借與貸作了區分。借指使用借貸,而貸則指消費借貸。當時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貸稱為負債,把付息的消費借貸稱為出舉。
選項C錯誤。宋神宗朝敕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載者,一斷於敕」,敕已到足以破律、代律的地步。
選項D正確。宋建隆四年頒行「折杖法」,意在籠絡人心,改變五代以來刑罰嚴苛的弊端。
15.1903年5月1日,在上海英租界發行的《蘇報》刊載鄒容的《革命軍》自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開倡導革命,排斥滿人。5月14日,《蘇報》又指出:《革命軍》宗旨專在驅除滿族,光復中國。清廷諭令兩江總督照會租界當局嚴加查辦,於6月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鄒容自動投案。由讞員孫建臣、上海知縣汪瑤庭、英國副領事三人組成的審判庭對鄒容等人進行審理,最後判處章炳麟徒刑三年,鄒容徒刑兩年。對這一案件的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這表明清廷實行公開審判原則
B.這表明外國人在租界內對中國司法裁判權的直接干涉
C.這表明外國人在租界內的領事裁判權受到了限制
D.這表明清廷變法修律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領事裁判權。
選項A錯誤。與本題題干無關,是干擾項。
選項B正確,選項D錯誤。領事裁判權體現的是外國侵略者在強迫中國訂立的不平等條約中所規定的司法特權,是對我國司法裁判權的直接干涉。
選項C錯誤。限制的是我國的司法審判權。
16.關於德國法律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確的?()
A.德國統一前普魯士曾制定過《禁止組織新黨法》
B.德國1877年《民事訴訟法》確認了司法獨立原則
C.德國1900年《民法典》被譽為19世紀「德國法律科學之大成」
D.希特勒統治時期頒布了以種族主義和恐怖主義為指導的《加洛林納法典》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德國的法律制度。
選項A錯誤。《禁止組織新黨法》是希特勒統治時期頒布的。
選項B錯誤。德意志帝國建立後,於1877年1月27日頒布《法院組織法》,確認了司法獨立原則。
選項C正確。英國法學家梅特蘭評價說:「從未有過如此豐富的一流智慧被投放到一次立法行為當中。」
選項D錯誤。《加洛林納法典》是封建時代後期出現的一部以帝國名義頒布的刑法典。
(2008年)
8.西周時,格伯以良馬四匹折價,購買倗生三十田。雙方簽訂買賣契約,刻寫竹簡之上,中破為兩半,雙方各執一半。依西周禮法,該契約的稱謂是下列哪一種?
A.傅別
B.質劑
C.券書
D.書券
答案:B
解析:西周的買賣契約稱為「質劑」,這種契約寫在簡牘上,一分為二,雙方各執一份。實際上「質」和「劑」是有區別的,「質」是買賣奴隸、牛馬所用的較長的契券:「劑」是買賣兵器、珍異之物所適用的較短的契券。「質」「劑」由官府製作,並由「質人」專門管理。所以本題B為正確選項。
9.關於中國古代社會幾部法典的結構體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法經》中相當於近代刑法典總則部分的「具法」被置於六篇中的最後一篇
B.《魏律》對秦漢舊律有較大改革,如將「具律」改為「刑名」,並將其置於律首
C.《晉律》將刑名與法例律合為「名例律」一篇,並將法典篇章數定為二十篇
D.《永徽律疏》將疏議分附於律文之後頒行,分為十二篇三十卷
答案:C
解析:《法經》共六篇:《盜法》、《賊法》、《網法》、《捕法》、《雜法》、《具法》。「具法」是放在最後一篇,故A正確。《魏律》共18篇,《法經》中的「具律」改為刑名置於律首,B項正確。《晉律》,又稱《泰始律》,共20篇620條。與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後增加「法例律」,而《北齊律》將刑名與法例律合為「名例律」。故C錯誤。D項說法正確。
10.鄭國執政子產於公元前536年「鑄刑書」,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動。對此,晉國大夫叔向曾寫信痛斥子產:「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之有爭心也……民知有辟,則不忌於上,並有爭心,以征於書,而徼幸以成之,弗可為矣。」關於「不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不制定法律
B.不規定刑罰種類
C.不需要判例法
D.不公布成文法
答案:D
解析:所謂「刑辟」就是刑法、刑律,「不為刑辟」就是不公布成文刑法。所以本題應選D.
11.關於羅馬法的法律分類,下列哪一類是以法律的適用範圍為根據劃分的?
A.公法和私法
B.人法、物法和訴訟法
C.自然法、市民法和萬民法
D.市民法與長官法
答案:C
解析:羅馬法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根據法律所調整的不同對象可劃分為公法與私法。依照法律的表現形式可劃分為成文法與不成文法。根據羅馬法的適用範圍可劃分為自然法、市民法和萬民法。根據立法方式不同可劃分為市民法與長官法。按照權利主體、客體和私權保護為內容可劃分為人法、物法、訴訟法。所以本題選C是正確的。
13.下列哪一個法律文件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文件?
A.《重大信條十九條》
B.《欽定憲法大綱》
C.《中華民國約法》
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
答案:B
解析:清廷憲政編查館於1908年8月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憲法性文件。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2008年·四川)
8.關於《大清新刑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大清新刑律》是中國刑法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義的法典
B.《大清新刑律》規定刑罰分主刑、從刑
C.《大清新刑律》的內容完全屬於資本主義刑法性質的內容
D.《大清新刑律》於1911年公布,但沒有實施
答案:C
解析:《大清新刑律》是清廷與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專門刑法典,但仍然保持著舊律維護專制制度和封建倫理的傳統,可見《大清新刑律》並不是完全屬於資本主義刑法性質的內容。該刑律公布後並沒有真正施行。《大清新刑律》拋棄了舊律諸法合體的編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罰等專屬刑罰範疇的條文作為法典的唯一內容。在體例上拋棄了舊律的結構,將法典分為總則和分則。確立了新的刑罰制度,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從刑。採用了一些諸如罪刑法定原則和緩刑制度等近代西方資產階級的刑法原則和刑罰制度。所以ABD三項是正確的,C項的說法是錯誤的。
9.南宋時,富人甲去世,妻已亡,家中有繼子乙及在室女丙。關於甲的遺產繼承,依當時法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乙享有全部財產繼承權,丙沒有繼承權
B.丙享有全部財產繼承權,乙沒有繼承權
C.乙享有1/4財產的繼承權,丙享有3/4財產的繼承權
D.乙、丙都沒有繼承權,財產收為官府所有
答案:C
解析:本題考察的是南宋法律對絕戶財產繼承的規定。根據南宋法律的規定,對於無男子承繼的家庭,確立繼承人有兩種方式:一是「夫亡而妻在」,立繼從妻,稱為「立繼」;凡「夫妻俱亡」,立繼從其尊長親屬,稱為「命繼」。繼子與絕戶之女均享有繼承權,但只有在室女的,在室女享有3/4的財產繼承權,繼子享有1/4的財產繼承權;只有出嫁女的,出嫁女享有1/3的財產繼承權,繼子享有1/3的財產繼承權,另外1/3收為官府所有。所以在有繼子和在室女的情況下,作為繼子的乙有1/4的財產繼承權,而作為在室女的丙有3/4的財產繼承權。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10.關於羅馬法,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在公元前450年以前,成文法律是羅馬法的一個主要淵源
B.關於法定繼承人的順序以及遺囑繼承的方式,羅馬法的規定不完備
C.羅馬法上的人格僅由自由權和市民權構成
D.評論法學派在復興羅馬法的運動中起了開創作用,為人們運用羅馬法奠定了基礎
答案:D
解析:在公元前450年以前,羅馬國家法律的基本淵源是習慣法,而不是成文法。到公元前451年,《十二表法》中的前「十表」才頒布,那時才正式出現了成文法,所以不能認為成文法是主要淵源。因此,A項說法錯誤。
在羅馬法中,繼承分為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遺囑繼承由於法定繼承。早期採用的是「概括繼承」的原則,後來逐步確立了「限定繼承」的原則。關於法定繼承人的順序及遺囑繼承的方式等問題,羅馬法上均有比較完備的規定。因此,B項說法錯誤。
羅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權、市民權和家庭權三種身份權構成,只有同時具備上述三種身份權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權利能力。因此,C項說法錯誤。
14世紀,在義大利形成了評論法學派,該學派的宗旨是致力於羅馬法與中世紀西歐社會司法實踐的結合,以改造落後的封建地方習慣法,使羅馬法的研究與適用有了新的發展。羅馬法在義大利復興以後,很快擴展到西歐各主要國家。這就是評論法學派與羅馬法研究、適用的新發展。因此,D項說法正確。
11.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公民安娜認為,其州議會頒布的關於禁止黑人進入白人學校學習的法律違反憲法的「平等保護」條款。根據美國法律,安娜應該向下列哪一法院起訴?
A.聯邦最高法院
B.位於亞特蘭大的聯邦地區法院
C.喬治亞州地區法院
D.聯邦權利申訴法院
答案:B
解析:美國有兩套法院組織系統:聯邦法院組織系統和州法院組織系統。聯邦法院系統包括聯邦最高法院、聯邦上訴法院和聯邦地區法院。聯邦法院負責審查和裁決立法和行政是否違憲。因為安娜認為喬治亞州頒布的法律違反憲法,因此她應該到聯邦法院起訴,而針對州議會的法律的訴訟,要到聯邦地方法院起訴。所以本題應該選B項。
(2007年)
8.關於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國變法,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商鞅取消郡縣制,實行分封制,剝奪了舊貴族對地方政權的壟斷權
B.商鞅「改法為律」,突出了法律規範的倫理基礎
C.商鞅推行「連坐」制度,鼓勵臣民相互告發奸謀
D.商鞅提出「輕罪重刑」,反對赦免罪犯,認為凡有罪者皆應受罰
答案:D
解析:商鞅變法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改法為律」,擴充法律內容;二是運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國強兵」的措施;三是用法律手段剝奪舊貴族的特權;四是全面貫徹法家「以法治國」和「明法重刑」的主張,包括三個方面:其一,強調「以法治國」。要求全體臣民特別是國家官吏學法、「明法」,百姓學習者,「以吏為師」;其二,「輕罪重刑」。加大量刑幅度,對輕罪也施以重刑;其三,不赦不宥,反對赦宥,主張凡有罪者皆應受罰;其四,鼓勵告奸。其五,實行連坐。A項,商鞅建立了郡縣制,而在西漢時取消了郡縣制,實行分封制。B項,商鞅改法為律,擴充了法律的內容。強調法律規範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歸於一」的功能。是在法律觀念上的又進一步。強調法律規範的論理基礎是西周的法制思想。C項,在商鞅在變法過程中「實行」了連坐制度而不是「推行」了連坐制度,要注意「實行」與「推行」的區別。
9.關於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經濟刑、死刑
B.笞刑、徒刑、流放刑、株連刑、死刑
C.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D.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
答案:C
解析:唐律中的五刑包括: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因此正確答案是C.
10.關於中國古代婚姻家庭與繼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西周時期「七出」、「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為宗法制度下夫權專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著眼於保護妻子權益
B.西周的身份繼承實行嫡長子繼承制,而財產繼承則實行諸子平分制
C.宋承唐律,但也有變通,如《宋刑統》規定,夫外出3年不歸、6年不通問,准妻改嫁或離婚
D.宋代法律規定遺產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許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財產繼承權
答案:B
解析:西周時期的「三不去」規定的是:女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夫家即不能離異休棄。「三不去」是對妻子權利的保護。所以A項正確。西周時期,在宗法制下形成嫡長子繼承制。這種繼承主要是王、貴族政治身份的繼承,土地、財產的繼承是其次。在本題B項中,「財產的繼承是諸子平分制」是錯誤的,西周時期的財產繼承仍然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只不過這是次要的。在離婚方面,宋仍然實行唐制「七出」與「三不去」制度,但是也有少許變通。例如《宋刑統》規定:夫外出3年不歸,6年不通問,准妻改嫁或離婚。所以C項正確。宋代法律在繼承關係上,有較大的靈活性。除沿襲以往遺產兄弟均分制外,允許在室女享有部分繼承財產權。所以D項正確。
11.關於清末「預備立憲」,下列哪一選項可以成立?
A.1908年頒布的《欽定憲法大綱》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文件,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國家制度
B.《十九信條》取消了皇權至上,大大縮小了皇帝的權力,擴大了國會與內閣總理的權力
C.清末成立的資政院是中國近代第一屆國家議會
D.清末各省成立了諮議局作為地方督撫的諮詢機關,權限包括討論本省興革事宜、預決算等
答案:D
解析:1908年頒布的《欽定憲法大綱》其實質是給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披上「憲法」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確認君主的絕對權力。所以A項《欽定憲法大綱》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國家制度是錯誤的,不能選;《十九信條》其內容,在形式上被迫縮小了皇帝的權力,相對擴大了議會和總理的權力,但仍強調皇權至上。所以B項錯誤,不能選;清末的資政院其性質是承旨辦事的御用機構,與近代社會的國家議會有根本性的不同。所以C項錯誤。清末的諮議局是清政府在「預備立憲」期間設立的各省督撫控制的地方諮詢機關。其權限包括討論本省興革事宜、決算預算、選舉資政院議員、申復資政院或本省督撫的諮詢等。所以D項是正確的。
12.關於古羅馬法與近代歐洲大陸法律制度的關係,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在羅馬法復興運動中成長起來的法學家階層,為近代民法的形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B.大陸法系國家民法中的法人制度和民商分立制度發源於古代羅馬法時代
C.近現代法律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之規定沒有受到羅馬私法精神的影響
D.《德國民法典》採用了潘德克頓法學派按照《十二銅表法》闡發的民法體例
答案:A
解析:在羅馬法的發展中,法學家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推動了羅馬法和羅馬法學的發達,經過羅馬法的復興,以研究《國法大全》為突破口和中心,法學蓬勃發展起來,形成了一個世俗的法學家階層,改變了教會僧侶掌握法律知識的情況。這就為把羅馬法運用於實踐準備了條件,從而為正在成長中的資本主義關係提供了現成的法律形式。所以A正確。
13.關於英國陪審制度,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陪審制度是民主原則在英國司法中的具體體現
B.陪審團既可以就案件事實部分進行判決,又可以對法律的適用提出意見
C.陪審團的裁決一般不能上訴,但當法官認為陪審團的裁決存在重大錯誤時,可以撤銷該陪審團,重新組織陪審團審判
D.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由於對司法效率的日益重視,陪審制度的運用逐漸受到了限制
答案:B
解析:英國是現代陪審制度的發源地。這種制度在英國歷史上被長期作為一種民主的象徵廣泛運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審判節奏也要求效率化,逐漸限制了陪審制度的運用。陪審團的職責是就案件事實部分進行裁決,法官則在陪審團裁決的基礎上就法律問題進行判決。陪審團的裁決一般不允許上訴,但當法官認為陪審團的裁決存在重大錯誤的時,可以加以撤銷,重新組織陪審團審判。所以ACD是正確的,B項是錯誤的,應選。
(2006年)
15.秦始皇時期,某地有甲乙兩家相鄰而居,但積怨甚深。有一天,該地發生了一起搶劫殺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發系甲所為。甲遭逮捕並被定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獲,始知甲無辜系被乙誣告。依據秦律,誣告者乙應獲下列哪種刑罰?
A.死刑
B.遷刑
C.城旦舂
D.笞一百
答案:A
解析:秦律規定,故意捏造事實與罪名誣告他人,即構成誣告罪。誣告者實行反坐原則,即以被誣告人所受的處罰,反過來制裁誣告者。本題案例中甲被乙誣告而被定為死罪,根據秦代誣告反坐的刑罰適用原則,對乙應以甲被判處的刑罰加以制裁,即乙應當被判處死刑。故本題選A.
16.漢武帝時,有甲、乙二人爭言相鬥,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擊乙,卻誤傷甲。有人認為丙「毆父也,當梟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張「論心定罪」,認為丙「非律所謂毆父,不當坐」。關於此案的下列哪種評論是錯誤的?
A.「論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領域的運用
B.以《春秋》經義決獄的主張是旨在建立一種司法原則
C.「論心定罪」僅為一家之言,歷史上不曾被採用
D.「論心定罪」有可能導致官吏審判案件的隨意性
答案:C
解析:漢代的《春秋》決獄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領域的體現。其特點是根據儒家的經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則審判案件,而不僅僅依據漢律審案。《春秋》決獄實行「論心定罪」原則,其要旨是必須根據案情事實,追究行為人的動機,如犯罪人主觀動機符合「忠」、「孝」精神,即使其行為構成社會危害,也可以減免刑事處罰。相反,犯罪人主觀動機嚴重違背儒家倡導的精神,即使沒有造成嚴重危害後果,也要認定犯罪給予嚴懲。以《春秋》經義決獄為司法原則,對傳統的司法和審判是一種積極的補充。但如果僅以主觀動機的善、惡判斷有罪無罪或者罪行輕重,也會為司法官吏主觀判斷提供依據。綜上可知,本題選C.
17.唐朝開元年間,旅居長安的突某(來自甲國)將和某(來自乙國)毆打致死。根據唐律關於「化外人」犯罪適用法律的原則,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
A.適用當時甲國的法律
B.適用當時乙國的法律
C.當時甲國或乙國的法律任選其一
D.適用唐朝的法律
答案:D
解析:《唐律·明例律》規定:「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即同國籍外國僑民在中國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屬本國法律處理,實行屬人主義原則;不同國籍僑民在中國犯罪的,按唐律處罰,實行屬地主義原則。故本題答案為D.
18.乾隆年間,四川重慶府某甲「因戲而誤殺旁人」,被判處絞監候。依據清代的會審制度,對某甲戲殺案的處理,適用下列哪一項程序?
A.上報中央列入朝審覆核定案
B.上報中央列入秋審覆核定案
C.移送京師列入熱審覆核定案
D.上報中央列入三司會審覆核定案
答案:B
解析:清代會審制度包括秋審、朝審和熱審。秋審是最重要的死刑複審制度,因在每年秋天(農曆八月)舉行得名。秋審審理對象是全國上報的斬、絞監候案件。朝審是對刑部判決的重案及京師附近的斬、絞監候案件進行的複審,於每年霜降後十日舉行。法律教育^網熱審是對發生在京師的笞杖刑案件進行重審的制度,於每年小滿後十日至立秋前一日舉行而得名。三司會審是指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組成的中央三大司法機關(稱為三司)對重大疑難案件的共同會審。故本題答案為B.
19.下列關於德國法律制度形成與發展的哪一表述是錯誤的?
A.1532年頒布的《加洛林納法典》是一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方面的法律,對德國封建法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B.「潘德克頓學派」的思想構成《德國民法典》的理論基礎
C.希特勒當政期間的德國法堅持維護資產階級議會制和聯邦制
D.魏瑪共和國時期的法律強調「社會本位」
答案:C
解析:德國封建時代後期(1532年)出現了一部以帝國名義頒布的刑法典——《加洛林納法典》。該法典主要包括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方面的內容,被多數邦國長期援用,對德國封建法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故選項A是正確的。《德國民法典》的起草者最終採取了「潘德克頓學派」的主張,按照羅馬法《學說彙纂》闡發的民法五編制體例制定了民法典,相對19世紀其他大陸法系國家而言,結構更加嚴謹,邏輯更加嚴密,概念更加準確。故選項B是正確的。希特勒當政期間,德國頒布了一系列法西斯法令,廢除了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和聯邦制,維護希特勒個人獨裁和納粹一黨專政。故選項C是錯誤的。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加快了民主政治的進程,在沿用原有法律的同時,頒布了大量的「社會化」法律,開始強調「社會本位」。故選項D的表述是正確的。綜上,本題答案為C.
20.下列關於羅馬私法的哪一表述是錯誤的?
A.羅馬法有市民法和長官法之分,其中長官法的內容多為私法
B.在羅馬,早期採取「限定繼承」的原則,後來逐步確立「概括繼承」的原則
C.在羅馬私法上,自然人的人格由自由權、市民權和家庭權三種身份權構成
D.羅馬法的婚姻包括「有夫權婚姻」和「無夫權婚姻」兩種
答案:B
解析:羅馬法有市民法和長官法之分,市民法是適用於羅馬市民的法律。長官法是古羅馬的高級官吏或者長官(執政官、大法官、監察官、市政官和總督等)在其職權範圍內頒布的諭令。這些諭令積累而形成的法規,總稱長官法或榮譽法。一般而言,大法官的諭令構成羅馬私法的重要淵源。故選項A正確。在繼承方面,羅馬法早期採取「概括繼承」的原則,後來逐步確立了「限定繼承」的原則。故選項B的表述不正確。在羅馬私法上,自然人的人格由自由權、市民權和家庭權三種身份權構成。只有同時具備上述三種身份權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權利能力。上述三種身份權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人格即發生變化,羅馬法稱之為「人格減等」。故選項C正確。在婚姻家庭法方面,羅馬法上的婚姻包括「有夫權婚姻」和「無夫權婚姻」兩種。故選項D正確。故本題答案為B.
(2005年)
15.西漢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盜他人一頭牛並販賣到外鄉,回家後將此事告訴了妻子。其妻隱瞞未向官府舉報。案發後,該男子受到懲處。依照漢代法律,其妻的行為應如何處理?
A.完全不負刑事責任
B.按包庇罪論處
C.與其丈夫同罪
D.按其丈夫之罪減一等處罰
答案:A
解析:漢宣帝時,正式確立「親親得相首匿」原則。根據「親親得相首匿」原則,親屬之間可以相互首謀隱匿犯罪行為,不予告發和作證;親屬間首謀隱匿犯罪,可以不負刑事責任。據此,選項A正確。
16.南宋慶元年間,某地發生一樁「殺妻案」。死者丈夫甲被當地州府逮捕,受盡拷掠,只得招認「殺妻事實」。但在該案提交本路(路為宋代設置的地位高於州縣的地方行政區域)提刑司審核時,甲推翻原口供,斷然否認殺妻指控。提刑司對本案可能做出的下列處置中,哪一種做法符合當時「翻異別勘」制度的規定?
A.發回原審州府重審
B.指定本路管轄的另一州級官府重審
C.直接上報中央刑部審理
D.直接上報中央御史台審理
答案:B
解析:「翻異別勘」,是指犯人否認其口供,且「所翻情節,實礙重罪」時,案件則改由平級的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機關審理。本案原由州府審理,因此選項A正確。
17.漢代曾發生這樣一件事情:齊太倉令獲罪當處墨刑,其女緹縈上書請求將自己沒為官奴,替父贖罪。這一事件導致了下列哪一項法律制度改革?
A.漢高祖規定「上請」制度
B.漢文帝廢除肉刑
C.漢文帝確立「官當」制度
D.漢景帝規定「八議」制度
答案:B
解析:選項B明顯正確。另外,確立「官當」制度是北魏律和南朝陳律,選項C本身錯誤;八議制定由曹魏律首次入律,選項D本身錯誤。
18.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世界近代法制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是大陸法系的核心和基礎。下列關於《法國民法典》的哪一項表述不正確?
A.該法典體現了「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這一立法精神
B.該法典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時代性
C.該法典的影響後來傳播到美洲、非洲和亞洲廣大地區
D.該法典首次全面規定了法人制度
答案:D
解析:首次全面規定了法人制度的是《德國民法典》。
(2004年)
15.下列哪一選項不屬於我國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締結的原則?
A.一夫一妻制
B.同姓不婚
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D.「七出」、「三不去」
答案:D
解析:本題考點為西周的婚姻制度。西周婚姻締結的三大原則是:一夫一妻、同姓不婚、父母之命。本題的命制為考生設了一個陷阱,即D項,D項雖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內容之一,但卻是婚姻的解除制度。因此,本題既是送分題,又是絆腳石。
16.下列有關清末變法修律和司法體制變革的表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清末修律在法典編纂形式上改變了傳統的「諸法合體」形式,明確了實體法之間、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間的差別
B.清末修律使延續了幾千年的中華法系開始解體,同時也為中國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C.在司法機關改革方面,清末將大理寺改為大理院,作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改刑部為法部,掌管全國檢察和司法行政事務,實行審檢分立
D.清末初步規定了法官及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
答案:C
解析:A、B、D均正確表達了清末變法修律和司法體制變革的內容,C項錯在清末在司法機關的改革方面,改刑部為法部,掌管全國司法行政事務;改大理寺為大理院,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實行審檢合署。
17.衡平法是判例法的一種形式。下列有關衡平法的表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衡平法是通過大法官法院的審判活動,以法官的「良心」和「正義」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B.英國15世紀正式形成了衡平法院,並逐漸發展為一個獨立於普通法的衡平法體系
C.衡平法程序簡便、靈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
D.衡平法對普通法來說是一種「補償性」的制度,所以當二者的規則發生衝突時,普通法優先
答案:D
解析:本題考點為英美法淵源。現代意義上的衡平法指的是英美法淵源中獨立於普通法的另一種形式的判例法,它通過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審判活動,以法官的「良心」和「正義」為基礎發展起來。其程序簡便、靈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因此,衡平法被稱為「大法官的腳」,可大可小,具有很大的伸縮性。與普通法相比,它只是一種「補償性」的制度,但當二者的規則發生衝突時,衡平法優先。所以D項表述錯誤。
18.下列有關德國法和法國法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德國封建時代最著名的習慣法彙編是1220年的《加洛林納法典》
B.在拿破崙統治時期,法國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訴訟法典》和《刑事訴訟法典》,但尚未形成「六法」體系
C.魏瑪共和國時期頒布了大量的「社會化」法律,如《消除人民和國家痛苦法》、《德國改造法》等
D.由於德國民法具有「潘德克頓學派」的理論基礎,相對於19世紀大陸法系其他國家而言,其結構更加嚴謹,概念更加準確
答案:D
解析:本題考點為大陸法系。A項,德國封建時代最著名的習慣法彙編是1220年的《薩克森法典》;B項,在拿破崙統治時期,法國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訴訟法典》和《刑事訴訟法典》五部重要法典,再加上《憲法》,構成了法國「六法」體系。C項,1919年,戰敗的德國進入魏瑪共和國時期。由於政體的變化和社會化思潮的影響,德國加快了民主政治的進程,在沿用原有法律的同時,頒布了大量的「社會化」法律,如調整社會經濟的法律和保障勞工利益的法律,使德國成為經濟立法和勞工立法的先導,而《清除人民和國家痛苦法》、《德國改造法》表明的是法西斯專政時期德國法的蛻變。
(2003年)
6.《法經》在中國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關《法經》的表述哪一項是不準確的?
A.《法經》為李悝所制定
B.《盜法》、《賊法》兩篇列為《法經》之首,體現了「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的思想
C.《法經》的篇目為秦漢律及以後封建法律所繼承並不斷發展
D.《法經》系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答案:D
解析:《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故D不準確。它是戰國時期魏國李悝在總結春秋以來各國公布成文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的。故A是準確的。《法經》共六篇:《盜法》,《賊法》,《網法》,《捕法》,《雜法》,《具法》。其中《盜法》、《賊法》是關於懲罰危害國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財產的法律規定。李悝認為「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所以將此兩篇列為法典之首。故B準確。《法經》的體例和內容,為後世封建成文法典的進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故C準確。
7.中國清末修訂法律館於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下列有關該草案的表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大清民律草案》的結構順序是:總則、債、物權、親屬、繼承
B.日本法學家參與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
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體現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精神
D.《大清民律草案》經正式公布,但未及實施,清王朝即告崩潰
答案:D
解析:《大清民律草案》共分總則、債、物權、親屬、繼承等五編,故A正確。其中,總則、債、物權三編由松岡正義等人仿照德、日民法典的體例和內容草擬而成,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資產階級民法的理論、制度和原則。故B正確。而親屬、繼承兩編則由修訂法律館會同保守的禮學館起草,其制度、風格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保留了許多封建法律的精神。修訂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沒有超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格局。故C正確。在《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後僅2個多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清王朝的腐敗統治隨即迅速崩潰。因此,這部民律草案並未正式頒布與施行。故D錯誤,選D.
8.下列有關羅馬法復興運動的表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義大利的波倫亞是羅馬法復興運動的發源地
B.14世紀的評論法學派在羅馬法復興運動中起了開創性的作用
C.經過羅馬法復興運動,在中世紀後期形成了一個世俗的法學家階層
D.羅馬法的復興構成近代自然法學說的思想來源之一
答案:B
解析:義大利波倫亞大學最先開始了對羅馬法的研究。故A正確。注釋法學派在復興羅馬法的運動中,起了開創作用。故B錯誤,選B.經過羅馬法復興,法學蓬勃發展起來,形成了一個世俗的法學家階層,改變了教會僧侶掌握法律知識的情況,故C正確。近代自然法學說的思想淵源正是羅馬時代的自然法思想及自由人在私法關係上地位平等原則。故D正確。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