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你的營養夠嗎?

2023年08月21日

- txt下載

簡要內容:我的營養夠嗎?是否需要進補?又該補什麼呢……每一個重視健康的人都可能冒出這樣的疑問來。現在好了,國家有關研究機構通過對百姓三餐膳食結構的調查分析,大體上弄清了國人的營養狀況:哪些營養素已經充足,不再需要額外補充;哪些營養素不夠,需要調整膳食結構加以強化。
   我的營養夠嗎?是否需要進補?又該補什麼呢……每一個重視健康的人都可能冒出這樣的疑問來。現在好了,國家有關研究機構通過對百姓三餐膳食結構的調查分析,大體上弄清了國人的營養狀況:哪些營養素已經充足,不再需要額外補充;哪些營養素不夠,需要調整膳食結構加以強化。你不妨來個「對號入座」,安排食譜時就能胸中有數了。
   調查資料顯示,國人嚴重缺乏的營養素中,鈣元素名列榜首,人均每天攝入量大約為405毫克,僅達到生理需求量(800毫克)的一半,這也是不少國人的骨骼處於亞健康狀態的奧妙所在。
   其次是維生素B2,每天人均攝入量為0.8毫克,僅達到生理需求量(1.3毫克)的58%。而B2缺乏容易引起嘴唇脫皮、皮膚發癢,甚至出現爛嘴角等徵候。
   再次是維生素A,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為維生素A,319微克來自β-胡蘿蔔素的轉化),僅為生理需求量(800微克)的61%。一些人皮膚乾燥、粗糙,眼睛乾澀、怕光,甚至患上夜盲症,即源於此種養分的缺乏。
   一般缺乏的營養素中,一是鋅,人均每天攝入量約12毫克,比生理需求量少20%,兒童、青少年缺鋅尤其突出,已累及到他們中部分人的身高與智力發育。
   二是維生素B1,人均每天攝入量為1.2毫克,離生理需求量差11%。其中城裡人比農村人更嚴重,癥結在於城市居民過分追求精米白面之故(此種養分主要含在大米、小麥的表皮中)。
   三是硒,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2微克,離生理需求量相差12%。
   四是鐵。從表面看,國人每天的鐵攝入量已接近或達到生理需求,實際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其奧妙有二:一是國人攝取鐵質的主渠道是大米、堅果與蔬菜等植物類食物,這類食物所含的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與利用率都低於動物性食物中的血紅素鐵;二是植物類食物含有大量的植酸,植酸有一定的抑制鐵吸收的消極作用。因此,儘管你每天攝取的鐵不少,但真正進入體內發揮生理作用的卻遠遠不夠,故貧血的發病率依然居高不下。
   五是維生素C,人均每天攝入量為100毫克,與生理需求量基本持平。但問題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是蔬菜,而國人多習慣於吃熟而怯生,加上烹調溫度又高,導致維生素在入口之前就已經大量流失了。
   至於磷、銅等礦物元素,國人多已攝取足夠,有的甚至有所超出。而磷超量會加劇鈣的排泄,銅過量則會導致鋅的丟失增多,且有一定毒性,故不要再盲目補充了。另外,胞的維生素D攝取量已達標(因為女性的生理需求量較低,約為5微克,僅為兒童和老人的一半);兒童、青少年也不缺維生素E ,得益於國人偏愛豆油、菜油等植物油的膳食習慣。
   維生素B12如何呢?由於它能儲存於肝內,且較持久(可供3~6年之需),與維生素C不同(在人體內僅能呆短短的4小時),故一般不會缺乏。而且補充過量,可能導致另一種維生素葉酸的缺乏。

   當然,上述調查只是一個平均數,應該承認個體差異。比如,磷、銅一般不缺,但你如果有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拒絕豆類、動物肝、畜肉等食品,則有可能缺銅。再如,鎂的攝取一般也是足夠的,但若出現嘔吐、腹瀉或大量輸液,缺鎂的症狀也很可能出現。明智之舉是諮詢醫生,由醫生幫助你判斷缺什麼,並擬訂補充方案,切忌自個兒盲目施行,避免發生偏差。
   補充的方法也有講究,務必堅持均衡、合理的原則。遺憾的是相當數量的人不諳此道,陷入了種種誤區。下面列舉常見的幾種,並予以剖析——
   誤區之一:單一補充
   醫學研究表明,各種營養素在人體內是相互依賴、相互協調的,關係十分複雜。如維生素A需要得到維生素E的保護;維生素A能防止維生素C的氧化;維生素C促進鐵的吸收;維生素A增強鐵抗貧血的效果;鐵促進維生素B族的代謝;維生素B1、B2、B6必須符合1∶1∶1的比例;鈣與磷要符合2 :1的比例;磷過量,鈣會被耗損;銅過量,鋅會損失;鋅要與維生素B6同步增加等。因此,單一補充的辦法往往難以達到均衡之目的。比如只補鐵不補維生素C,鐵的吸收率將會大打折扣。再如,同時服用幾種單一的補充品,極有可能造成某種營養素過量。例如:某補鈣產品含有5毫克維生素D,某補血產品也含有5毫克維生素D,將兩者同時服用,攝取的維生素D很可能超量而產生影響,如慢性中毒等。
   總之,補充營養素要有全局、統籌意識,最好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案。
   誤區之二:效法洋人
   不少人以為歐美科技發達,醫學先進,他們的生活方式肯定科學,因而盲目效法。洋人補什麼,也就跟著補什麼,洋人吃的補品,在國內往往成為暢銷貨。你得注意了,很可能犯下東施效顰的錯誤。
   首先,洋人與國人種族不同,在體質上存在著某些差異,因而對某些食物的反應不一樣。以牛奶為例,70%的中國人對牛奶中所含的乳糖酶不耐受,而不耐受的美國人只有20%。換言之,適合洋人的補品未必就適合國人。
   其次,洋人與國人的飲食模式也有差別。歐美諸國多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食,諸如肉類、牛排、漢堡包等;而國人的餐桌上則是植物性食物唱主角,穀物、蔬菜較多。因此,國人缺乏的營養素與洋人大不一樣:洋人缺的,我們未必就缺,甚至可能綽綽有餘;同樣,我們缺的,洋人也不一定缺。而歐美等國生產的補品,是根據他們的身體與膳食情況配方的,如果國人盲目補充,不僅無益,反可能有害。比如一些國外產品配方中根本不含鋅,而鋅恰恰是我國孩子迫切需要補充的。再如,一些產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磷、銅,如果國人貿然服用之,豈不是使本來就已超量的磷、銅更高,進而招致鈣質進一步缺乏嗎?
   記住一句上世紀頗為流行的話吧,這就是「洋為中用」。對於洋人的東西一定要結合我們的具體情況,加以修正或變通,囫圇吞棗式地照搬有害無益。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