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三農問題與城鎮化發展思索

2023年08月22日

- txt下載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解決「三農」問題,但由於各種複雜的原因,「三農」問題至今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因此,要切實解決「三農」問題,首先就必須對「三農狀況」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措施並積極實施,從而實現城鄉的協調發展。
一、當前「三農」存在問題
(一)「三農」存在的突出問題
1.農民負擔仍然很重
國家從2000年開始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農民除交納農業稅和農業稅附加外,不再承擔其他任何收費。2004年,國家又宣布5年內取消農業稅,2006年全部取消農業稅。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但並不意味著農民負擔重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農業稅減免後,地方政府還面臨著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縣鄉財政減少,財政收入與支出的差距變大;農民收入增加存在不確定因素;農村公益事業建設面臨衝擊。減免農業稅極大地減輕了農民負擔,但在鄉鎮財政無法充分滿足公益事業建設資金需求的情況下,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將舉步維艱。除此以外,國家財政支出歷來向城市傾斜,而忽視了農村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提供,忽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致使本來應該由國家財政負擔的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費用由農民承擔。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如果國家不調整財政支出政策,不把該由國家財政負擔的項目承擔起來,農民的負擔依然很重。
2.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
在我國,農村人口占據總人口的絕大多數。我國農村人口多,但可耕地面積少,且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可耕地面積還在不斷減少。一家一戶的自然經濟的耕作方式,加之農業科技含量、現代化程度低,導致農業生產的效益不高,農民僅從事農業生產很難養活全家老小。因此,從事其他行業、外出打工也就成了農民的必然選擇。二、「三農」問題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而農業勞動生產率又低,導致農民人均收入水平低,受教育程度低,而這些反過來又造成農業技術水平低,生產率低,這樣就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兩大支柱,如果農業長期滯後於工業的發展,整個國民經濟就不可能協調發展。
2.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三農」問題的出現如不及時得到解決,必然會使城鄉差距拉大。這種城鄉差距會引起越來越強烈的不公平感,而這種不公平感積聚起來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影響全社會的安定。同時,也會影響「四個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三、「三農」問題與城市化發展
(一)積極推進城市化進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
城鎮化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農村人口比重逐漸減少,城鎮人口逐步增加,這是城鎮化的一般表現形式;二是鄉村文化向城市文化發展,城市文化在全社會的主導地位日益提高,鄉村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小,這是城市化的文化特徵;三是社會從業人員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第一產業從業人員逐漸減少,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逐漸增多,這是城市化的最本質特徵,也是城市化發展的動力和決定性因素。
1.大力發展工業和服務業,城市化的前提和關鍵是必須發展工業和第三產業。農民工進城務工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就業,否則即使進城,也會因為無法生存而被迫離開城市。城市要大力發展工業及第三產業,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同時,也要鼓勵鄉鎮企業創造條件往中小城市集中,充分利用城市的各種資源條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積極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到企業就業,提高農民收入,推進城市化進程。
2.徹底改革現行的戶籍管理制度。取消以往「農轉非」式的戶籍遷移方式,實行按屬地和職業劃分戶口類別,以身份證為唯一合法有效證件的自由遷移、登記制度,即由戶籍出生地的申報、批准制改為屬地的登記制,允許居民在城鄉之間、鄉村之間、城市之間自由流動,只要在某地能夠謀生髮展,就給予戶口登記。一些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待遇逐步取消,或者與外來工一樣享有,這樣才能逐步實現戶籍的自由流動和自由登記。
3.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發展小城鎮。通過撤鄉並鎮,選擇具有地區優勢、資源條件好、人口規模大的中心城鎮作為小城鎮建設的重點,強化小城鎮的管理權,擴大小城鎮的管理範圍。對發達地區的小城鎮帶,採取擴建和並鎮的方式,發展成為中小城市,發揮城市的帶動和輻射功能。各級政府及規劃部門要充分發揮行政管理職能,科學而合理地進行城市規劃,擴大城市規模,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
(二)加強城鎮化建設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強「三農」工作,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化的目標是把城鎮化率從47.5%提高到51.5%,並要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態,不斷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
1.要大力發展二、三產業,為城鎮化提供產業支撐。從根本上講,城鎮化是非農產業集聚和發展的結果,必須有產業、能就業,使進入城鎮的農村居民真正轉為非農產業勞動者,這樣他們才能在城鎮長期、穩定地生活下去。
2.做好城鎮建設和發展規劃。在總體規劃基礎上,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以「緊湊型」、「復合型」理念規劃建設城鎮,加快公共運輸、供水、供熱、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把公共資源更多地投向農村,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產業布局一體化。推進城鎮化,必須打破城鄉之間二元分割的體制,除了搞好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外,更重要的是在突出以產業為基礎、就業為根本的前提下,努力增強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承載能力。加快發展新型社區,促進小城鎮產業和人口集聚。
(三)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大戰略。目前,城鄉分割對立突出地表現為城鄉差距過分懸殊。改革開放一個時期內,雖然部分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就業,但公共資源分配嚴重傾斜於城市,導致城鄉差距越來越大。這種差距的不斷擴大,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越來越明顯。實行城鄉統籌發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儘快遏制並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是歷史發展的要求,也是與時俱進的時代特點決定的。
總之,實施城鎮化發展戰略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實施城鎮化戰略,促進城鄉共同進步,是我國優化和調整路線結構的一項重要任務。城鄉一體化戰略不僅可以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轉移農村剩作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更有利於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保障農民利益,縮小城鄉差距;同時有利於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