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農業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專業課程改革方向的思考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張蓉1,2 儲茵1 李學德1,2 花日茂1 馬友華1
(1.安徽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2.農業部農業環境科學觀察實驗站〈合肥〉,
安徽 合肥 230036)
【摘要】農村和農業環境保護是我國建設美好鄉村及現代農村生態文明的首要任務,農村急需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人才。文章分析了農業高等院校環境工程類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建設具有農業院校特色課程的觀點出發,提出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 農業;高校;環境工程;課程
環境工程專業在我國設置初期主要以工科院校為主,教學課程要求通過理論和實踐等教學環節,使學生系統地了解和掌握環境保護的基本理論、原理和方法,培養學生具備環境污染控制及其治理等方面的知識、技術和能力。環境工程學科是一個交叉學科,不同高校設立該專業的基礎條件不同,部分高校是在化學學科的基礎上成立的,有些在水利學科基礎、市政工程、或機械等學科的基礎上成立的,還有以生物工程學科為基礎而建立[1]。傳統工科院校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以數學、力學、材料學和工程學等專業為主,主要集中於市政工程建設和工業污染防治[2]。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多數以生物和化學學科為基礎[1]。
農業污染控制已經成為我國現代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領域[3-4]。服務「三農」是農業院校的目標,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類課程應為農村環境保護技術人才培養發揮作用,引領農村環境保護科學的發展,使農業高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具有更大的發展前途[5]。我國多數農業類高校環境工程專業設立時間較工科類院校晚[1,6],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課程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
1 農業院校環境工程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沒有突出農業院校的特色
面向農村服務農業是我國高等農業院校發展的目標和方向[7],但農業院校環境工程課程設置目前仍然沿用以城市與工業污染處理為重點的的教學內容。雖然有些優秀教材包括了部分適合農村環境保護的理論內容,但限於課時,許多被大綱規定為自學內容,或只占極少的課時。多數環境污染控制工程類課程教學內容以大中型污水處理工藝為主,不適應我國農村大量個體家庭使用的小型沼氣池、畜禽、水產養殖業等有機質含量高、水量相對小的特點。課程教學涉及農村環境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內容較少,沒能突出農村和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的應用教學特色。
1.2 教學體系不完善,不利於人才培養要求
跟蹤調查顯示,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實習、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對工作後幫助很大[8],學生沒有得到適當的實踐鍛鍊和工程意識的教育,這已經是我國包括工科院校在內的工科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9]。環境工程是工科類專業,課程理論內容和工程意識培養,需要通過實踐類課程來加強和提高。受到學校類型、專業發展時間和實驗、實踐課程教學方式等影響,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實踐教學通常開設一些簡單的驗證性實驗和短期認知性實踐教學,如一周的教學實習,缺乏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較長時間的實踐鍛鍊,不設置設計課程,考核制度也不完善。
1.3 實踐教學內容脫離農村污水防治現實,教學效果不明顯
工科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相對完善和穩定實踐教學體系,如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合作單位有專門的實踐教學指導人員、與企業有合作科研項目等。農林院校與農業企業和農村地方管理機構聯繫緊密,與實力強的環保和工業企業等單位合作關係較弱。我國農村環境保護體系尚不完善,實踐指導技術人員更加缺乏。這些因素造成針對農村和農業環境保護內容的實踐教學力量不足,而城鎮或工業環境保護內容實踐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效果不明顯。如許多農業院校雖然與部分工業企業、市政環保企業和省市級環境監測部門建立教學實踐合作關係,但實習內容與農村農業污水處理和控制有一定差距,學生對農村農業污水處理和控制領域仍然感到陌生,今後難以儘快進入農業環境保護工作。
2 農業院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改革方向
農村和農業環境保護具有自身的特點,如農業污水性質沒有工業廢水性質複雜,也不像城市污水處理和控制技術工藝路線相對穩定。雖然多數為生物處理工藝,農村和農業污水處理通常會結合地理、生產、以及居住條件等因地制宜。因此農村污水處理應用技術相對單一,但處理形式多種多樣。因此環境工程課程改革可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
2.1 調整課程建設目標,形成適合農村農業環境工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
依據目前我國農村和農業對環境保護人才的市場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側重對農村和農業環境保護實際能力的培養。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實踐和設計課程的教學,形成面向農村和農業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學內容體系。建設具有專業院校特色的實踐基地,完善實踐課程體系。加強課程設計的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果。
2.2 建設具有農業院校特色的污染控制課程教學內容
我國農村水環境保護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發展緩慢。近年來,國家從路線、政策和基金等方面,對農村和農業環境保護都進行了大量的改革和投入,農業院校有責任義務為農村和農業環境保護培養工程性人才。課程改革中,在突出基本知識與原理的基礎上,設置農村和農業處理教學的大綱和內容。如:將《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污水的穩定塘和污水土地處理及適用於小型污染水的技術內容規定為一定課時必講內容;由於農村和農業環境污染控制往往與農村地理狀況、居住和生產緊密聯繫,增設應用案例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多種處理方式的聯合應用;在處理固廢尤其是沼氣工程中的固廢等,還要考慮後續沼渣和污水綜合處理等。因為農村和農業環境工程保護技術發展迅速,應補充相關新技術及應用內容,甚至專設講座;配套與農業水環境治理相關的前修課程,如農用化學品污染,面源污染控制等,為課程學習打下基礎。
2.3 建立完整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
環境工程的教學體系應該包括理論、實驗、實踐、課程設計和工程意識教育等環節,農業院校在完善實踐課程體系上應做出更大努力。
理論教學基礎上可以設置驗證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等不同類型的實驗性。因為環境工程實驗的綜合性強,普通意義上的驗證性實驗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如《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實驗中《污泥性能測定實驗》是污水生物處理的一項重要指標,但不同來源的污泥其性能不同,實驗過程中還必須測定多項指標,是綜合性強且時間持續時間也非常長(通常需要一周)的實驗,應該設置綜合性實驗來完成;污水處理效果根據污水來源、工藝等不同而不同,設計完整創新性實驗,包括污水來源選擇、不同工藝設計、實驗設備綜合應用、檢測指標與檢測手段選擇等。可以較好的鍛鍊學生從整體上系統解決實際工作中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建立農村和農業企業為主的生產實習基地。實踐類教學被證明是對學生今後工作幫助最大的課程類型之一[8]。僅靠短期的如參觀城市環保企業等的認知性教學實習難以達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也無法讓學生了解農業環境工程保護的實際內容。設置2個月以上完全進駐實習單位的生產實習,聘請合作單位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實地指導老師,跟隨實習點的工作節奏鍛鍊學習,實習期間要求撰寫實習的工作日記、調研報告和實習專題報告,作為考核實習的依據之一。教師定期到實習單位檢查實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作出總結。
實習合作單位的選擇是建設農業院校特色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的關鍵。合作單位應該是農村環境保護企事業單位如鄉鎮級的環保單位;擁有農村和農業環保處理設施的農業生產單位,如大型或家庭式畜禽和水產養殖場;新農村美好鄉村居民居住和旅遊地的環保處理設施單位等;大型或家庭式沼氣單元等。我國正在大力發展農村和農業環境保護事業,這些單位其實非常缺乏有專業理論知識人員,期望與相關科研與高校建立合作關係,也期望有理論知識的人員指導。在校的大學生已具備相當的書本知識,可以應用甚至幫助實習單位的工作,在實習中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與學校老師聯繫,幫助或協調問題解決。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包括行政管理、專業技術、協調能力等都會得到極大提高。相反,城市環保事業單位組織機構相對成熟,企業技術穩定、生產運轉順利。學生即便是蹲點實習,但基本就是每天例行上下班,如,一個成熟氧化溝工藝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基本是全自動化控制,正常生產運轉中,參數短期內不會也不可能調整,學生感性認識收穫不大。
依靠科研項目,通過大學生進行科技創新項目,引導學生在農村污水控制方面進行實驗,如畜禽污水處理、農產品安全生產等,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4 完善教學體系,加強課程設計
學習24小時後的知識保持率統計顯示,講授5%,閱讀 10%,視聽結合20%,示範30%,討論組50%,實踐練習75%,向他人講授/即時應用90%[10]。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工程設計是最有效的學習手段,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應用課程是目前大學教育難以取代的優勢[10]。課程設計是將已經學習的知識進行實際應用的教學方式之一。農業院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課程設計往往被忽略,完成理論、實驗和實踐教學後,加強課程設計教學,突出理論應用,訓練大學生工程整體設計能力。並將課程設計開設在實踐教學的後期,設計的內容可結合實踐課程中發現的問題,更利於學生的創新。
2.5 制定合理的實踐課程考核制度
實踐課程考核因為指導人員、地點和單位性質的不同,相對理論和實驗類課程難度更大,往往流於形式,不能積極促進教學。制定合理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實踐課程考核體系,可以針對不同的實習內容綜合考察。學生實踐中的表現由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和校內指導老師聯合評判,並以實習單位老師為主,考察學生的實習主觀能動性,如到勤率、工作表現等。第二項考核內容依據學生的書面報告,如工作日記、調查報告和專題報告等是否完整,質量水平如何。設置不同權重,實習是否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提出問題等都是考核的重要內容。因此,可以將現場考核的權重加大,充分體現現場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另外,考慮實習的難易,對不同實習單位加不同的權重分。
3 結語
教學需要根據課程特點,結合社會的需求不斷改進。農業院校在生物及農業專業較工科院校有較大優勢,我國生態農村建設需要大量水環境保護人才。因此,農業院校應堅持為農村和農業服務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和競爭力,培養出具有農業院校自身特色的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沈連峰,王婷,張發文,等.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辦學特色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11(01):61-63.
[2]辛言君,馬東,崔德傑.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改革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0(11):53-55.
[3]祝春水.「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建設與改革探討[J].甘肅科技,2009,25(5):142-143.
[4]吳棉國.生態農業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中國發展,2013,13(5):12-16.
[5]李潔,周應恆.農村環境教育在控制農村面源污染中的作用[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3):89-93.
[6]陳滿榮.和諧社會建設和發展高校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關係的思考[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7,1(16):1841-1849.
[7]呂淼.「三農」問題與高等農業教育——科學發展觀指導下農業院校的改革發展[J].高等農業教育,2005(3):86-88.
[8]馬小娥.提高工科大學生畢業實習質量的思考和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3):207-209.
[9]張學洪,張軍,曾鴻鵠.工程教育認證制度背景下的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學改革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1(6):37-39.
[10]陸昉.推進課程共享與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大學教學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14(1):8-11.
[責任編輯:薛俊歌]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