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基於CiteSpace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分析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魏家豪 金傑
摘 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的研究已經持續十餘年,為了宏觀把握其演變進程,充分了解各階段的研究熱點,探索未來發展方向,該研究應用CiteSpace軟體,對相關文獻進行了可視化處理。在中國知網中,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為主題詞進行檢索,並對結果進行初步篩選,再將文獻導入CiteSpace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表明:(1)我國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經過長時間發展已經趨於成熟,現階段已經進入轉型跨越式發展,拆舊建新同扶貧助農相關聯;(2)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於制度探討和拆舊區治理方面;(3)高等院校是增減掛研究的主力軍,尤其是農業類院校,主要研究人員同主要研究機構相耦合,各機構之間合作關係不緊密。
關鍵詞:增減掛鈎;CiteSpace;城鄉建設用地;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 F301.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7-0105-05
Based on CiteSpace Analysis of Linking Increase and Decrease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WEI Jiahao et al
(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grasp the evolution process, ful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hot spots at various stages and explo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CiteSpace was used for visual analy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1)After a long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increase and decrease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 China has become mature, and now it has entered into a transitional and leapfrog development. Demolition of old land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land are related to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agricultural assistance.(2)The research focus is mainly on the system discussion and the governance of the old areas.(3)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re the main force of increase and decrease research, especially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where the main researchers are coupled with the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institutions is not close.
Key words: Increase or decrease connection; CiteSpace; Land for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Clustering analysis
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用地不斷擴張,為緩解城市用地壓力,切實保護耕地,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推動城鄉經濟社會共同進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應運而生(以下簡稱「增減掛」)。利用陳超美博士研發的CiteSpace軟體,可以將文獻進行計量可視化分析,繪製行業領域發展圖譜,進行聚類分析,發掘研究的熱點和前沿,並發現關鍵文獻和節點[1]。經過十餘年發展演變,「增減掛」的研究重點在不斷的轉變。試點階段,研究集中與各種掛鈎模式的探索[2],各地區各種掛鈎形式層出不窮大有「百花齊放」之勢,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重慶「地票」模式[3];中期研究重點關注拆舊過程中的農民權益保護,以及失地農民安置問題[4-5];當前研究將「增減掛」同「脫貧攻堅」相結合[6-7],易地扶貧搬遷成為扶貧助農的新抓手。本研究通過CiteSpace軟體對2007—2019年的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了解「增減掛」研究整體發展情況,探索未來發展方向。
1 數據來源及處理
選取的文獻來源於中國知網(CNKI),在知網中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為主題詞搜索2009—2019年的文獻(即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文獻,通過按「主題」進行檢索(模糊匹配),具體數量如表1所示。根據文獻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密切程度進行篩選,將篩選後的文獻以Refworks格式導出,並轉換格式,然後導入至CiteSpace,適當調整參數,進行聚類可視化分析。
2 文獻聚類分析
針對從CNKI中遴選出的1022篇「增減掛」文獻,按照關鍵詞、機構和作者分別進行可視化分析,利用聚類圖譜,分析研究的演變過程,以及研究過程中的熱點和重要轉折點。將「增減掛」的研究,立體直觀地呈現出來以供進一步剖析[8]。
2.1 關鍵詞 首先選擇關鍵詞(keywords)進行聚類分析,生成時間線(timeline)圖(見圖1)。利用時間線圖,將「增減掛」發展過程中的研究熱點直觀展現出來。
最大的聚類點分別為「周轉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增減掛鈎」,其次為「農村建設用地」「建設用地」「農村土地項目整治」等。共計生成9個聚類,分別為「周轉指標」「增減掛鈎」「城鄉建設用地」「耕地占補平衡」「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宅基地復墾」「武漢城市圈」「農村居民點」「礦業用地」。黃錦東將增減掛鈎的研究劃分為發端(1997—2008)、初步試點(2004—2007)、正式出台(2008)和調整完善(2009至今)4個階段[9]。白楊將研究劃分為政策提出(2004)、試點開展(2005—2009)和政策反思完善階段(2010至今)[10]。根據自動聚類結果和熱點關鍵詞內容,結合相關政策發布的時間節點,細化研究過程,將2009—2019年的研究劃分為以下4個階段:2009年—2010年的試點探索階段;2010—2013年的發展完善階段;2013—2016年的轉型發展階段;2016—2019年的成熟階段。通過生成魚眼(fish-eye)圖,對各階段進行具體分析解讀。
2.1.1 試點探索階段(2009—2010年) 如圖2所示,圖件中最大的聚類節點都集中分布在2009年,充分證明了2009年是「增減掛」相關研究的知識基礎和開端,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後續研究皆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
通過讀圖發現,2009—2010年主要研究熱點集中在周轉指標、居民點、增減掛鈎、土地利用規劃、土地整理整治以及國家頒布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管理辦法》。密集的連線集中在土地整治、耕地質量專項規劃、農地整理以及用地指標上。
初期的研究基於國家發布的試點管理辦法,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家為「保增長,擴內需」從而鼓勵城市建設,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置換城鄉建設用地土地,供應城市需求即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就業,當務之急便是農村土地整理整治,為城市建設供應用地「指標」。
2.1.2 發展完善階段(2010—2013年) 如圖3所示,在此階段,連線密集圍繞這部分關鍵詞,分別是增減掛鈎政策、項目及試點、土地發展權、耕地、地票以及農村宅基地和耕地保護等。其中,農村宅基地是連接研究始末的關鍵節點。在這一階段中,出現了部分縣市,譬如崇仁縣、欽州市、武漢城市圈等,研究已經在各地區廣泛開展,研究重點集中在供地層面和相關土地制度的完善。這一階段也是關鍵詞最為密集的一個階段。
通過大規模的實踐,問題也逐漸顯露。由於我國城鄉土地的二元結構,農民的宅基地屬於受限制的用益物權,因而在拆舊復墾過程中,對失地農民的補償便極具爭議。保護農民土地發展權,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已成為學者們新的關注點。
2.1.3 轉型發展階段(2013—2016年) 經過了試點探索和發展完善,此時的「增減掛」研究進入了轉型發展階段。如圖4所示,2013—2016年期間研究熱點集中於:土地復墾,農戶,城鄉一體化,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宅基地置換,綜合效益,以及農戶利益等。研究已經不再局限於供地問題上,而是注重解決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拆舊過程中農民權益的保障和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更加注重政策實施帶來的綜合效益,供地和拆舊都變得更加理性,隨著國家扶貧工作的深入,學者們探索將增減掛鈎同扶貧助農相結合,在促進城市發展的同時,拉動「三農」進步,其中的主要著力點在於整村移民搬遷,開展拆村並點工作,提升農村土地利用集約度。
2.1.4 成熟推廣階段(2016—2019年) 如圖5所示,相較於2016年之前,這一階段研究熱度明顯下降,相關理論制度研究也已趨於成熟。
在這一階段內,主要關鍵詞為《政府主導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結餘指標跨省域調劑實施辦法》、易地扶貧搬遷、深度貧困地區、耕地後備資源、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農業農村發展。關鍵詞更加趨向於農業和農村發展,同時將「增減掛鈎」同扶貧攻堅相結合,將移民搬遷和失地補助成為扶貧助農的新抓手。
通過易地搬遷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農村零散居民點和耕地得到整合,改善了農村風貌和農民的生活環境,有利於農業規模利用,從而實現促生產、提產量、增收入。同時,在農地整治的過程中,僱傭當地勞動力,促進居民就業和增收,為脫貧攻堅增添動力。
2.2 研究熱點和前沿分析 通過CiteSpace軟體,生成熱點突現詞圖(見圖6),發掘研究熱點和前沿,進一步對增減掛鈎研究的整體脈絡進行分析,從而對今後的發展方向進行預測和探索。
在引用量前15的關鍵詞中,根據影響強度排序可以發現,強度最高的是「農村土地整治」和「周轉指標」;強度最低的是「國土資源」和「農村居民點整治」。具體劃分,可將關鍵詞分為幾大類,分別是拆舊區治理、建設用地問題和制度研究(見表2)。三大類中,綜合研究強度最高的是制度研究,其次為拆舊區治理,最後是建設用地問題。
制度是「增減掛」研究的出發點,只有完善的制度,才可以在保證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各方的利益。在制度研究中,試點的探索又是關鍵內容,研究集中於2011—2012年,雖時間不長,但卻是研究的熱潮和核心,試點地區的研究是後續的推廣基石。朱琳圍繞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剖析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內涵,從可行性和社會滿意度兩方面建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合理性評價模型,以指導試點的推廣[11]。王君等對「增減掛鈎」的模式進行了分析,分別探討了政府主導、市場主導和集體主導下掛鈎模式的模式和利弊[12]。買曉森、楊慶媛和馬寅華等以重慶市沙坪壩為例,分析了該區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的迫切性和有利條件,並對研究區域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的潛力進行了測算,提出了促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的對策和建議[13]。
突現詞「農村土地整治」的強度最高,針對增減掛鈎的農村土地整治研究熱潮始於2010年,農村土地整治是供地的基礎。劉永志認為「增減掛」施行的關鍵就在於農村拆舊區與城市建新區的配合與協調,而農村的整理供地又是關鍵中的關鍵[14]。地方政府為獲得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通過增減掛鈎來拆舊,從而讓農民退出宅基地,同時給予農民補償[15]。只有整理復墾農村閒置建設用地,歸併零散地塊,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率,才能為城市建設「挪移」空間。但是在農村的供地方面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一些項目因產業發展等配套措施未跟進,農戶除居住環境有改善外,收入與就業狀況並未改善,出現了「富廟窮和尚」現象;大山深處,交通不便,地塊零散該地區農民易地搬遷後,將宅基地復墾為耕地,質量有限,且難以實現集中連片,復墾成本高,復墾後的耕地可能會無人耕種[16]。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不斷推進扶貧工作,而貧困的重點地區集中在農村,尤其是自然條件較差的農村地區,交通不便,缺乏脫貧的抓手,易地扶貧搬遷便成為了改善貧困村民生活的重要措施。部分地區將整村搬遷與增減掛鈎相結合,將遷出村整村復墾,從而換取建設用地指標。整村搬遷改善了貧困地區民眾的生活環境,改善了基礎設施,但針對遷出的居民需要加大職業培訓和就業幫扶,不能「一刀切」從而導致出現「富廟窮和尚」的現象。陳猛超針對阜平縣整村搬遷項目進行了調查研究,認為整村搬遷後村民生活水平改善,但生產狀況下滑,保障狀況沒有改善[17]。由於地方資金有限,整村搬遷存在「被上樓」的問題。地方政府單純以尋求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為目的,農民「被上樓」、耕地「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城鄉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問題表現較為突出[18]。
總體來看,對農村居住區整治研究的變化較大,在2011—2012年研究熱點是農村居民點整理,而2017—2019年研究的熱點轉向了整村搬遷。從基於小村內部的整治改造,發展到區域的整理合併,從單純的土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向宏觀的區域協調整治改變。提升土地集約利用度,發揮集聚效應,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人均效用水平,通過整村搬遷,農村風貌得到有效的改善,農村環境質量提升,宜居感增強,同時也為農業農村向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增添了動力。針對存在的問題,地方政府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切實保護農民權益,決不能將工作都集中在拆建之前,必須要保障農民搬遷後的生活。
2.3 我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的主要研究機構 根據聚類疊加圖(圖7)發現,主要研究機構和作者基本耦合,在高等院校中,集中分布在農業類院校和部分綜合類院校。研究較多的院校是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系,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土地管理學院,西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貴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其次為東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瀋陽農業大學土地與環境學院、東華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綜合來看,高校研究集中在土地和環境類院系以及部分公共管理學院、經濟學院和測繪工程學院,充分證明了土地科學研究的綜合性和交叉學科性。但各大高校之間未共同研究,呈現各自為戰的狀態。
研究院所主要有2個,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研究中心。參與研究的公司有陝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其餘節點為地方國土資源局,如江蘇省新沂市國土資源局、菏澤市國土資源局、遼寧省國土資源調查規劃局、欽州市國土資源局等。
3 結論與展望
3.1 結論 (1)自「增減掛」試點研究開始後,各地區積極探索不同的掛鈎模式,2009—2013年是我國「增減掛」研究百花競開的階段。現階段,「增減掛」的研究已經基本趨於成熟,研究熱度下降,研究主要是針對具體問題進行修補和改進,譬如農民權益的保護,助力脫貧攻堅,新開墾土地的質量等問題。
(2)通過對熱點前沿進行分析,發現在整個「增減掛」研究過程中,學者研究的重點是拆舊區治理和制度研究方面,而對建設區的研究相對較少。對拆舊區及制度本身的深入研究,有助於保護農民權益,改善農村面貌,提升農業農村水平,同時在嚴格的拆舊條件約束下,也促進了城市建設更加理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地方政府大肆建新,與民爭利的行為。
(3)「增減掛」的主要研究機構為農業類高校和土地研究院所,其次為地方管理機構。文獻數量較多的高校及地方管理機構與高頻研究人員基本耦合,各研究機構之間聯繫程度一般,基本呈「各自為戰」的研究狀態,並無深入合作研究。
3.2 展望 (1)「增減掛」的扶貧助農作用研究是今後研究的重點,探討農村土地整治過程中農民權益的保護和政策實施過程中及實施後所給農民帶來的收益及其對農民生活的負面影響。從自然資源的角度去審視切實保障農民權益,為失去土地的村民提供社會保障,不能簡單地用「上樓」來解決問題,應保障農村居民「上樓」後的生活問題[19]。
(2)從單純的土地的整治向區域綜合整治轉變,研究的視角從土地向自然資源轉變,以更加綜合全面的角度去研究。從農村居民點整治變為整村移民,從國土資源部變為自然資源部,其核心是要將自然和社會科學研究從單一對象,向多目標綜合作用改變,重點關注自然資源的綜合作用。
(3)利用CiteSpace分析CNKI文獻存在部分缺陷。由於開發基礎服務對象的問題,CiteSpace基於外文文獻進行研發,對於中文文獻的對接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使用中文文獻在CiteSpace中可視化分析必須進行格式轉換,否則無法進行可視化分析[20]。中文文獻詞條格式與國際不同,缺少引用文獻詞條,無法在CiteSpace中進行引文共現分析,對於掌握關鍵節點文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今後應將文獻資料庫格式進行改進,或努力開發我國自己的可視化分析軟體。
參考文獻
[1]ChenC .CiteSpace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2]王宏亮,王鑫.遼寧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模式分析[J].國土資源,2009(06):48-49.
[3]郭振傑.「地票」的創新價值及制度突破[J].重慶社會科學,2009(04):71-75.
[4]上官彩霞.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實施中宅基地置換的模式選擇及其對農民福利的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5.
[5]上官彩霞,馮淑怡,陸華良,曲福田.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實施對農民福利的影響研究——以江蘇省「萬頃良田建設」項目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6,37(11):42-51,110-111.
[6]秦博.「增減掛鈎」如何實現易地扶貧[J].中國土地,2015(07):42-43.
[7]戴瓊瑤,張啟文.共享發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與精準扶貧[J].甘肅社會科學,2018(03):90-95.
[8]Chaomei Chen,Zhigang Hu,Shengbo Liu & Hung Tseng. Emerging trend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J].Expert Opinionon Biological Therapy,2012,12(5): 593-608.
[9]黃錦東.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制度的演進及機理——基於制度變遷理論的分析[J].國土資源情報,2019(01):40-46.
[10]白楊.我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研究[D].吉林:吉林財經大學,2017.
[11]朱琳.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12]王君,朱玉碧,鄭財貴.對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運作模式的探討[J].農村經濟,2007(08):29-31.
[13]買曉森,楊慶媛,馬寅華,等.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分析——以重慶市沙坪壩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7(08):2377-2379.
[14]劉永志.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背景下農村建設用地挖潛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1.
[15]賀雪峰.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的邏輯與謬誤[J].學術月刊,2019,51(01):96-104.
[16]姚樹榮,龍婷玉.基於精準扶貧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創新[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37(11):124-129.
[17]陳猛超.阜平縣樓房村整村搬遷後農戶權益變化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8.
[18]任平,吳濤,周介銘.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制度實施績效分析與評價[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4,35(06):25-31.
[19]王善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背景下農民被上樓問題分析[J].戰略決策研究,2013,4(03):90-96.
[20]肖明,陳嘉勇,李國俊.基於CiteSpace研究科學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06):91-95.
(責編:張宏民)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