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簡述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經濟主權

2023年08月26日

- txt下載

【論文關鍵詞】 經濟 全球化 國家經濟主權 維護國家經濟主權
【論文摘要】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國家經濟主權的衝擊。同時理論界也 出現 了一些 「弱化」甚至 「廢棄」國家主權的觀點,對此我們應有正確認識。在此情勢下,發展中國家應從幾個方面作出努力來維護自身的經濟主權。
在跨人21世紀之際,人類 社會 已進入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而所謂經濟全球化,對其內涵的理解,有不同的觀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專家認為經濟全球化即 「跨國商品與服務交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 傳播 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同時,有學者主張經濟全球化是一種發展趨勢,有學者認為它是一種發展狀態,是一場以已開發國家為主導, 跨國公司 為主要動力的世界範圍內的產業機構調整。在這裡,筆者較為贊同以下這種理解,即經濟全球化不僅是指商品、貨幣、資本、資源等要素在國際 市場 的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動,而且是世界各國的利益在整體磨合的過程中,所達成的能夠最大程度上體現各 國之間協調意志並且可以彌補市場缺陷的原則、規則 、機構和程序的國際性的制度安排,它不僅是一種現實狀態,而且是一種不斷深化的過程。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本、資源 、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流動並進行優化配置,可以說是世界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經濟全球化有助於擴大全球經濟規模 ,推動世界經濟的增長。但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對人類的影響既廣泛又複雜。經濟全球化在提升世界經濟發展的效率和效益,給世界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很難避免會帶來一些消極、負面的影響。本文試圖探討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維護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這一問題。
一、 國家經濟主權的基本涵義
主權原則一直是 國際法 中最基本的原則,主權是國家最重要的屬性,是其固有的權利。根據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條文及對條文的解釋 ,國家是不從屬於人世間所有上級權威的完全獨立的單位。國家享有的主權即國家獨立自主地處理內外事務的權利。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對內的最高權,即國家對其領土內的一切人和物以及領土外的本國人享有屬地優越權和屬人優越權;二是對外的獨立權 ,在國際關係中,享有獨立 自主地、不受任何外來干涉地處理 國內外一切事務的權利。可以說,國家主權概念的涵義相當廣泛,既包括 政治 主權,也包括經濟主權以及 文化 主權等。 國家經濟主權是國家主權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主權這一概念的應有之義。但發展中國家多年來卻不斷強調自己擁有的經濟主權 ,是有其原因的。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二站前都處於殖民地地位,境內的各種自然資源以及有關的經濟命脈都直接或間接地為殖 民主 義國家所控制。這些國家在政治上取得獨立後的相當長時期內,在經濟上往往還處於受西方已開發國家剝削和掠奪的地位,自然資源掌握在外國跨國公司手中,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廣大發展中國家逐漸認識到 :政治主權是經濟主權的前提,經濟主權是政治主權的保障。為了維護國家的經濟主權,發展自己的 民族 經濟,廣大發展中國家進行了長期的鬥爭,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三、國家 經濟 主權受衝擊的原因
(一)舊的 國際經濟 秩序尚未根本改變
多年來 ,廣大發展中國家為了改變單方面有利於已開發國家而對其不利的國際經濟舊秩序而不懈努力。但我們不得不承認 ,這種經濟秩序並未根本改變。在當前的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已開發國家居於主導和優勢地位。而國家之間在經濟交往過程中,既有互利的一面,更有相互競爭對立的一面。已開發國家憑藉其既有的強大實力,對國際經濟事實的主導決策權和壓倒性的發言權 ,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不惜干預、侵犯別國經濟主權。因此,準確地說,在經濟全球化中經濟主權受衝擊的往往是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
(二)國際經濟組織數量的增多尤其是其職能的擴展使國家經濟主權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些西方學者認為,冷戰後國家主權面臨著兩方面的壓力 ,一是極端 民族 主義思潮導致主權國家的分裂;二是國際組織在不斷地侵蝕國家的主權。在經濟領域 ,世界性區域性經濟組織不斷出現,同時其職權不斷擴大。然而,國際經濟組織數量的增加,職權的擴大和其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展,並不當然構成對國家主權的損害。因為各國不可能通過達成有關協議來建立一個會處處損害其主權的國際組織。那麼這種國家經濟主權受限制的現象又是如何發生的呢?一方面,有關國家在參加某些國際經濟組織時,自願地將部分經濟主權轉讓給該國際經濟組織。如歐洲國家在參加歐盟時便將本國的部分經濟主權持久地轉讓給歐盟涉及關稅、貿易甚至商業政策。還有一些經濟勢力薄弱的國家對實力強大的國際組織存在著資金、技術或 管理 上的依賴性 ,為該組織介入國家職能提供了機會,使得如世界 銀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越來越廣泛地介入或影響某個國家的經濟事務。另一方面,如果一個國際經濟組織行使超越其章程的職權 ,這就很可能對國家的經濟主權造成損害。
(三) 跨國公司 的活動也可能影響國家經濟主權
當今跨國公司已發展成為左右和控制世界經濟實力的強大的經濟實體,它們的經濟實力甚至超過一些中小國家。一些發展中國家急需跨國公司的資金、技術與管理經驗。但跨國公司往往奉行唯利是圖的經營方針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損害了東道國的經濟主權。如它的 投資 方 向經營策略往往不符合東道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它對某些產業部門的控制,往往嚴重影響東道國該部門的發展,它對其擁有的大量短期流動資金的調度 ,使東道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受到破壞等。跨國公司甚至可以通過其在 國際貿易 投資和高新技術中的壟斷地位對東道國國家經濟政策施加一定影響,從而對東道國的經濟主權形成干預。
(四)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性經濟事務決策權力中沒有平等的發言權
全球性經濟事務決策權力的國際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弱國經濟主權是否能得到應有的保護,進而決定全球財富的國際分配是否公平合理。而已開發國家利用自己所擁有的優勢不僅在經濟資源配置方面居於主導,而且在國際經濟體制和 「遊戲規則」的制定方面也具有決定性影響。如 50多年前按照「布雷頓森林體制」組建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兩大全球性經濟組織,至今仍實施著當年美國主持推行的以「繳資」多少為基礎的「加權表決制」,從而使美國等西方已開發國家在有關的國際經濟事務中一直具有主導性的決策權而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國際經濟過程中,很難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制定經濟政策 ,不得不被動地遵守主要體現已開發國家利益的「遊戲規則」。
四、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如何維護國家經濟主權
上文已述,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人的過程 中,既出現了一些衝擊、限制國家經濟主權的事例、現象,又出現了一些 「弱化」、「淡化」國家經濟主權的理論。面對這種形勢如何堅持國家的經濟主權原則?如何協調處理維護國家經濟主權與加強國際相互合作的關係?這些都是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把握。
(一)對國家 經濟 主權原則涵義的理解
理論對實踐有 指導 意義,在經濟全球化已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的情況下,對國家經濟主權原則應該有一個正確、客觀的理解與認識。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個發展的問題 ,發展中國家不可能置身事外,不加入到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如果擔心本國的經濟主權會受損,經濟上受已開發國家的控制和剝削而顧慮重重,就會失去發展的機遇,經濟發展只會更加落後。但同時,如不注意對本國經濟主權的保護,則可能會使來之不易的經濟主權不斷受損甚至得而復失。因此 ,發展中國家既要堅持 自己國家的經濟主權,又要以發展的觀點對待國家經濟主權。在理解經濟主權時,應將其理解為 「權利」的具體體現,而避免理解為抽象的國家 「權力」。國家經濟主權權利,可分為核心經濟主權權利和可讓與的經濟主權權利。核心的經濟主權權利要牢牢掌握在 自己手中,始終予以堅持,如國家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國家對其境內的外國 投資 以及 跨國公司 的活動進行 管理 和監督的權利。而對於那些可以讓與的經濟主權權利,在符合本國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適當開放。事實上 ,許多國家在參加某些 國際經濟 組織時已經這樣做了。如生態問題 、人 口問題等,在有利於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適當限制本國在這些領域的經濟管轄權利 ,使本國在這些問題的管制上儘量符合國際 社會 的主流規則。
(二)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規則和制度的制定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現階段已開發國家占有主導地位但發展中國家並不能因此就無所事事,無所作為。發展中國家首先應該努力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 ,積極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同時注意避免和化解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消極因素和負面影響,這才是面對問題的正確態度。目前,發展中國家已不是是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問題 ,而是如何參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參與的問題。在關係到發展中國家經濟主權的安全和有效實現對 金融 領域及跨國公司的管制方面,不僅要加強自身的制度建設,而且要制定相關的 法律 法規。發展中國家只有參與到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才有機會參與國際經濟貿易「遊戲規則」的制定才有可能打破西方已開發國家對國際經濟事務決策上的壟斷局面。
(三)加強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二戰之後,廣大發展中國家曾經緊密團結為打破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而共同奮鬥,並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上文所提及的國家經濟主權的最終確立即是第三世界國家共同鬥爭的結果。但近些年來,這種聯合鬥爭的局面則逐漸轉向低潮。有人曾指出,世界貿易組織制定規則是通過一致意見來作出決定的,烏拉圭回合談判的最終結果有利於西方 ,部分原因是發展中國家沒有作出足夠的努力來推進 自己的利益。鑒於已開發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實力方面的差距 ,發展中國家只有凝聚集體的力量,加強彼此間的聯繫與合作,才能使世界經濟兩極的力量對比趨於平衡。發展中國家唯有聯合起來,才能提高整體生存能力,以集體的力量改善自己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最終才有可能實現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目標。但目前,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有時缺乏足夠的合作與溝通。這種局面必須加以改變。
(四)抓住機遇,加陝發展,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和競爭力
世界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意味著挑戰和風險,也意味著機遇和希望。經濟全球化可以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以及非關稅壁壘不斷降低的優惠;可以使發展中國家在一體化過程中享有比世貿組織框架內更多的優惠。經濟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已開發國家的部分勞動密集性、低附加值的產業轉移的機會,加速自己 工業 化的進程使本國的產業結構不斷改善。國際資本流動的頻繁和跨國公司投資的發展 ,使發展中國家能夠更好的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一方面可以引進更多的資金、技術,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更廣泛的途徑利用境外資源。總之,發展中國家要抓住 歷史 的機遇,融人到 國際貿易 、投資、金融等領域內的資本流動、產業和技術轉移,實現本國的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和國內經濟制定的創新,增強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國家的經濟主權。
參考文獻: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1997.
[2]慕亞平,代中現.經濟全球化:中國的現實選擇及法律對策.學術研究,2001(1).
[3]汪堯田,周漢民.世界貿易組織總論[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
[4]陳安.國際 經濟法 學(第二版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
[5]賈都強.全球化與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J].當代亞太。2001(4).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