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芙蓉仙子晴雯死前是放不下了還是不甘心?

2023年09月11日

- txt下載

  放不下——紅樓夢
  紅學研究
  從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開始,《紅樓夢》里就一直在死人,到「賈迎春誤嫁
  中山狼」後,重要人物就開始接二連三的死,實在是好看。
  黛玉的死在全書中最引人注目,第98回開首即記,陰司泉路上「那人」對寶玉道:
  「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無魂無魄,何處尋訪!」不過黛玉死前的遺言倒是同
  人不同鬼的——「猛聽黛玉直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可見
  他對寶玉是放不下的。這一點倒和賈瑞差不多,這位登徒子死前忘不了的是「風月寶
  鑒」,他叫道:「讓我拿了鏡子再走。」中國人生前若不能做點事情,留
  個虛名,死時就免不了有許多牽掛,秦始皇還要帶著兵馬俑,賈瑞、黛玉這樣的就只
  能空喊幾聲了。
  芙蓉仙子晴雯死前就不單是放不下了,用他的話說,是不甘心——「……只是一件,
  我死也不甘心的: 我雖生的比別人略好些,並沒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樣,如何一口死
  咬定了我是個狐狸精! 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擔了虛名,而且臨死,不是我說一句後悔
  的話,早知如此,我當日也另有個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說大家橫豎是在一處。不
  想平空里生出這一節話來,有冤無處訴。」最終,他做的「另有道理的
  事」不過是和寶玉交換貼身之物,「……快把你的襖兒脫下來我穿。我將來在棺材內
  獨自躺著,也就象還在怡紅院的一樣了。論理不該如此,只是擔了虛名,我可也是無
  可如何了。」這話前一句是說情,用象徵的方式把她和寶玉的虛名添了實際的東西,
  「論理不該如此」時說理,她畢竟忘不了從禮,「只是擔了虛名,我可也是無可如何
  了」是防禦,合理化之後就順其自然了。
  還有一句異曲同工——「回去他們看見了要問,不必撒謊,就說是我的。既擔了虛
  名,越性如此,也不過這樣了。」
  晴雯、黛玉、賈瑞都放不下情,只不過按第5 回警幻仙子的分類法,前兩者大概是
  「意淫」,而賈瑞應當便是「皮膚淫濫之蠢物耳」。放不下情是一種,
  還有另一種,比如這個仙子秦可卿,放不下的是「權」,第13回一開始就見他老人家
  鬧鬼,你看
  她指導鳳姐齊家之道是縝密,當然,她也是矛盾重重,所以又說,「否極泰來,榮辱
  自古周而復始,豈人力可保常的。」,「盛筵必散」之類的話。
  和上面這些人比起來,賈母可謂死得其時,接近中國人的理想了,享盡富貴,眼見賈
  家要敗落,一死了之。「喉間略一響動,臉變笑容,竟是去了。」笑
  著死應當放下了吧,自己也說:「我到你們家六十多年了,從年輕的時候到老來,福
  也享盡了」。可是她還放不下「家」,對寶玉說:「我的兒,你要爭氣才好!」,是
  要寶玉好學,對賈蘭說:「你母親是要孝順的,將來你成了人,也叫母親風光風
  光。」是說「孝廉」。總之,儒式門風代代傳。佛道的東西也不忘,追問《金剛經》
  送完了沒有。
  作為家族權威的身份更不能放下,「最可惡的是史丫頭,怎麼總不來瞧我。」——死
  要面子!
  賈母放不下面子,尤三姐更放不下。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淫奔無恥之流」,她吻頸而
  亡,死前對賈漣和柳小生說:「你們不必出去再議,還你的定禮。」當然
  面子背後隱藏的還是情感,化仙后說:「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冷心冷麵,妾以
  死報此痴情。」
  自殺向來是社會學家的專利,自Emile Durkheim的《自殺論》開創自殺學後,後來的
  文化偏離學說,奮力學說,習得學說,標記學說,社會契約學說都用不同
  的術語強調同一個事實:社會化程度與自殺的關係。可以說,自殺是社會化失敗後的
  一種應對方式。在注重恥感的社會,尤三被退親後,原有的社會身份必然喪失,除了
  自殺外,只有逃離中國一途了。
  尤三的姐姐尤二同樣是不能融入賈家的亞文化群體才自殺的。秋桐的撒潑耍刁還罷
  了,鳳姐的笑裡藏刀更是殺人不見血——「妹妹的聲名很不好聽,連老太太、太太們
  都知道了,說妹妹在家做女孩兒就不幹凈,又和姐夫有些首尾,『沒人要的東西你揀
  了來,還不休了再尋好的』。我聽見這話,氣了個倒仰,查是誰說的,又查不出來。
  這日久天長,這些個奴才們跟前,怎麼說嘴。我反弄了個魚頭來拆。」,
  再加上流產,她在賈家的地位還比不上有些丫頭。她自殺的方式奇特——吞金。這種
  特別的「呼喊幫助」象徵著其內在言語:我不是淫奔不才之徒,
  我是尊貴如金的。「金」諧「凈」,死前的內心獨白也說明了這點:「況胎已打下,
  無可懸心,何必受這些零氣,不如一死,倒還乾淨。常聽見人說,生金子可以墜死,
  豈不比上吊自刎又乾淨。」注意最後一個「比」字,只有在死法上,能勝人一等了。
  道德體系的暴力性實在不是妄言。
  死了那麼多人,鴛鴦的死也就不足為奇了。一方面,這是一種社會學習的結果,賈家
  的人開始下意識地認識到,死亡是一種逃避現實困境的方式。書中暗示了這一點,事
  前鴛鴦是拿不定死亡方式的,直到看到秦可卿才決定效仿其自殺。她的殉主行為表明
  了對社會身份的過度認同及對身份喪失之後的恐懼和反抗。「如今大老爺雖不在家,
  大太太的這樣行為我也瞧不上。老爺是不管事的人,以後便亂世為王起來了,我們這
  些人不是要叫他們掇弄了麼。誰收在屋子裡,誰配小子,我是受不得這樣折磨的,倒
  不如死了乾淨。但是一時怎麼樣的個死法呢?」。秦可卿的話就更有意思
  了,「世人都把那淫慾之事當作"情"字,所以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還自謂風月多
  情,無關緊要。不知『情"之一字, 喜怒哀樂未發之時便是個性,喜怒哀樂已發便是
  情了。至於你我這個情,正是未發之情,就如那花的含苞一樣,欲待發泄出來,這情
  就不為真情了。」「未發之情」倒很像潛意識中的「情結」,賈母對鴛鴦來說,既是
  外在的權威符號,有時過度內化的超我客體,過度到反客為主了。鴛鴦的精神從來不
  是獨立的、成熟分化的,這還罷了,關鍵是她只能依附於一個人。長大後還移情固然
  會帶來許多問題,但不能移情也不見得就健康。「生活在別處」會有「生命不能承受
  之輕」的痛苦,只能生活在一處也有要承受生命重負的危險。
  津津有味地品鑑別人的死亡顯得殘酷、不人道。即便是因為死者是書中的人物,可使
  這種陰森血腥的氣氛沖淡一些。前死不完,後死之師,自然死亡是誰也避免不了的,
  直面人生最大的恐懼也許可以喚起我們一種「順天知命」的勇氣。至於談到自殺,就
  更讓人樂觀了,既然它只是一種人為選擇的方式,而不是不可抗拒的命運,就一定有
  其他同性質的方式可以讓人避開社會化失敗的困境。寶玉、柳湘蓮的入道是他們避免
  了和主流文化體系的衝突,幸虧中國還有佛家和道家。當然,不嫌累的話,自己開條
  路吧!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