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新經濟理論與財務報表的改進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 要] 進入21世紀,以 網絡 、信息、知識和高新技術為主要特徵的新 經濟 運行模式開始形成。在新經濟條件下,傳統 會計 信息系統開始暴露出其陳舊、低效和不適應的 問題 ,財務報表作為會計信息系統的輸出結果更是集中反映了這些問題。 因此,新經濟條件下的財務報表應進行改進,不應再局限於為傳統的資源配置服務,財務報 表的目標也應轉向為知識所有者提供信息。
  [關鍵詞] 傳統經濟 理論 ; 新經濟理論; 財務報表
  進入21世紀以後,一種嶄新的經濟運行模式開始呈現在人們面前,這就是以網絡、信息、知識和高新技術為主要特徵的所謂「新經濟」。新經濟給傳統經濟理論帶來很大的衝擊,比如,描述失業率和通脹率反向關係的「菲利浦斯曲線」 已不再適用,資源要素已不再局限於勞動力、土地和資本,邊際成本遞增和邊際效益遞減的供求 規律 也受到質疑。在新經濟條件下,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暴露出陳舊、低效和不適應的缺陷,作為會計信息系統輸出結果的財務報表更是集中反映了這一問題。本 文擬從對新經濟理論的 分析 著手,試圖找到新經濟條件下財務報表改進的突破口。
  一、傳統財務報表的經濟學理論基礎
  眾所周知,財務會計的主要目標在於提供一個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現金流動等信息,以幫助各類使用者評估管理當局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並進行經濟決策。財務會計提供信息的主要手段是財務報表。財務報表通常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這也是國際流行的會計慣例。然而,長期以來,財務報表一直受到會計理論界、實務界以及政府管理部門的指責和批評。儘管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在不斷地改進財務報表,但始終未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我們認為,人們在改進財務報表時,將注意力過於集中在財務會計自身的理論及 方法 上,而未從經濟學理論方面進行 研究 ,是制約財務報表改進的主要原因。
  那麼,傳統財務報表與經濟學理論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一,傳統經濟學理論把資源定義為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三類要素,並以資源的稀缺性為基本前提。資源的稀缺性要求 社會 通過制度安排(市場機制或經濟計劃),使每種資源能夠有效地配置於最適宜的地方,從而達到「帕累托最優」。傳統的財務報表正是以這一理論為根本出發點,以土地和勞動力資源相對不變為假設,披露資本在各 企業 間的流動和配置。在資本的流動中, 財務報表正是擔當了信息載體的角色,它通過向外部提供財務信息,使資本所有者通過閱讀和分析報表,了解資本的投入產出率,然後作出趨利避害的決策,即把資本投放到有盈利或 發展 前景的企業,或是將資本從財務狀況惡化的企業里撤出,最終實現社會資本的有效流動和最佳配置。在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中,資本是資源的核心要素,土地和勞動力只能藉助於資本發揮作用,這就決定了資本所有者是財務報表信息使用者的主體,從而財務報表的目標也定位於向資本所有者提供有關「資本流轉」的信息。
  其二,經濟學中的信息不對稱理論是企業編制財務報表的基本理論依據。不對稱信息是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核心 內容 之一。會計信息作為一種特殊的專業化信息,存在著信息的供給和需求。編制財務報表的目的是為使社會資源達到合理、有效配置,而信息的不對稱又會導致市場失靈和資源配置效率下降。在傳統經濟 時代 ,信息產業不發達,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落後,資本所有者獲取相關財務信息的來源渠道較少,這就必然要求使用資本的企業(經營者)定期地向資本所有者提供財務報表 ,這也是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主要手段。
  其三,邊際成本遞增、邊際效益遞減的供求法則決定了企業財務報表反映的物質資源是屬於企業獨占的、排他的。如企業的一項固定資產是屬於企業獨自使用和控制的,在同一時間內,別的企業就不能與其共享,而且此項資源是逐漸消耗的。也就是說,如果一項資源正在被別人使用,那麼你就無法得到使用它的收益,即資源的邊際收益遞減。這一法則為財務報表反映的信息提供了一種基本前提,即企業的資源狀況是屬於企業獨有的,不能與別的企業共享。邊際成本遞增的供給規律還是企業產品定價、確定銷售收入乃至確定利潤及利潤分配的理論依據。
  綜上所述,傳統財務報表無論從其組成內容上,還是從其目標、編制時間和信息含量上看,都與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密切相關。由於傳統經濟學是建立在資源稀缺性定理基礎之上的理論體系,那麼毫無疑問,財務報表正是這一理論推演的結果。
  二、新經濟理論與傳統經濟理論的區別
  新經濟的主要特點是:以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創新、 應用 和擴散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經濟發展的高增長、高收入、低通脹和低失業率的目標。雖然 目前 尚無法給新經濟下一個準確、 科學 的定義,但大多數人認為,新經濟的實質是以知識經濟為核心的經濟形態,其運行規律和發展模式都與傳統經濟迥異。
  新經濟對傳統經濟學構成了現實挑戰。
  其一,資源的構成要素具有了新的內容。新經濟所用的資源與傳統經濟不同,傳統經濟強調的是物質資源,並把資本作為推動企業成長與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而在依靠知識經濟的生產、交換、分配而發展的新經濟中,知識無疑成了傳統三要素以外的第四要素。在新經濟條件下,所使用的資源主要是信息,物質資源僅是輔助部分。資本儘管仍然還是重要資源,但其重要性趨於降低。資源的差異導致企業生產對象的不同,新經濟下生產的產品主要是信息價值含量高的產品,這就決定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與以往有很大不同。
  其二,資源的稀缺性被賦予了新的涵義。傳統生產函數的三要素(土地、勞動、資本)都有數量的硬約束,不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新經濟中,知識和信息取代了傳統的勞動力與資本而成為經濟發展的要素,這一生產要素的最大特點便是其充裕性,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的資源,因為 知識與信息的使用具有外溢性、可重複性,而且在使用中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因使用時間的持續而累計相加。 資源的這一新特性,使得新經濟條件下的資源配置擴大到了全球範圍,配置效率也更趨於有效和合理。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