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世界範圍經濟發展的各種思路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馬克思主義理論關於世界 經濟 發展 問題的一個基本觀點是,世界經濟之所以出現不平衡發展,根本原因是資本擴張,正是由於資本擴張造成了一方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另一方是不發達的經濟落後國家的世界經濟結構。而新古典理論則認為,競爭和資本運動是縮小 企業 間、區域間和國家間差別的均衡力量。當然,新古典理論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世界經濟不平衡發展的事實,但該理論認為,這是由於世界上存在著妨礙競爭和資本運動的因素造成的,只要消除了這些妨礙的因素,世界就將走上平衡發展的坦途。毫無疑問,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抓住了問題的本質,而新古典理論觀點則是非常淺薄的。本文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提供的 文獻 ,對兩種理論關於世界經濟發展問題的觀點做一比較分析。
  
  一、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關於世界經濟發展趨同論
  
  按照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的看法,世界範圍資本主義發展水平的分布是一個簡單現象,是從各國的內部性質、貿易和資本流動派生出來的現象。由於經濟現象受普遍的個體經濟活動者行為 規律 的支配,便沒有理由預期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將快於另一些國家。外部因素,就性質而言將對各國發揮一視同仁的作用,趨向於消除全部的、然而是次要的發展水平的差別。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強調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同過程。他們認為,國家之間的交換,甚至在缺乏國家之間資本和勞動要素任何流動的情況下,將造成各國工資和利潤均等化的趨勢。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的這個結論主要基於這樣一些假設:所有的國家都將採用同樣的生產技術(意味著每個國家按照相同的成本生產同樣的產品);由資本和勞動形成產出,在生產過程總資本和勞動可以相互替代;每個國家的需求結構是相同的;如果資本同勞動的比率(即馬克總所說的資本有機構成)測量產品的要素密度尺度,而且所有產品都按照這個比率排序,這個順序不受工資率和利潤率變化的影響;每個國家內部分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
  在這些假設前提下,令一個國家從封閉經濟(自給自足)走向自由貿易,每個國家都將出口大量應用其豐富的生產要素生產的商品,進口稀缺的、瓶頸要素所能生產的商品。作為這種應用要素變動的結果,對豐富要素的需求將提高(從而提高其價格),對稀缺的要素需求下降(從而降低其價格)。當完成一切調整的時候,所有參與自由貿易國家的工資率和利潤率便相同。
  美國經濟學家珀里切特在一篇論述經濟增長的文章中按照新古典經濟理論的思路把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理論的任務概括為:「任何尋求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統一的世界經驗的理論,必須至少提出四個不同的問題:一是如何認識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和技術進步?二是如何認識少數能夠走進和持續快速增長階段的國家,在增長中它們富有意義地博得了大國的讚許?三是如何認識某些國家的衰敗和失去快速增長的機遇?四是如何認識某些國家在很長的時期內維持低速增長?」
  正如美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維克斯指出的那樣,珀里切特提出這些問題時沒有說明資本主義積累的性質。從分析的角度說,首先應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世界具有不平衡發展的性質?與此相聯繫,還有一個 歷史 的問題:人們應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發展相對集中於西歐及西歐的早期殖民地開拓者?當然,作為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的珀里切特不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因為作為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根源的資本擴張和資本主義積累性質的問題,作為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她是諱莫如深的,只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才真正關注並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說新古典主義理論有其合理性的話,那麼,這種合理性無非是在所有國家都採用相同的技術要素時,將不存在發展水平重大差別的基礎。其完全競爭假設意味著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有效運作。為此,有必要按照資本主義關係組織生產。如果所有的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了,應用同樣的技術,要素價格就將趨向於均等化,雖然這個過程將是不平衡發展的。但由於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排除了不平衡發展原因的分析,勢必為經驗事實所摒棄。
  如果把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的上述趨同的分析加以引申,允許資本流動,那麼,靜態趨同論便變成動態趨同論了:按照比較優勢的專業化組合,資本從勞動稀缺的國家(已開發國家)向勞動豐富的國家(欠已開發國家)流動,將產生剷除不平衡發展的效應。但像靜態趨同理論為經驗所摒棄一樣,經驗也不支持新古典的動態趨同理論。現實嚴酷地表明,無論是在資本和勞動不流動的靜態條件下,還是在允許資本流動的動態條件下,都沒有出現趨同的跡象。對此,新古典經濟學家把罪責推到政府實行壞的政策上。這種看法是沒有說服力的,因為它並沒說明已開發國家是如何走上發達地位的,為什麼在如此長的時間裡如此眾多的欠已開發國家政府竟如此的愚鈍,以至不能制定好的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
  美國發展經濟學家傑爾岑克蘭提出一個落後國家可以趕超已開發國家的論點,認為「落後」國家有從現今的已開發國家的技術存量中抽取技術的優勢,因此,落後國家的生產者可以超越無效的技術,應用最發達的技術。把這種技術同適當的制度安排結合起來,便可能使「後發者」產生顯著高於已開發國家的增長率。這個分析有某種見地,但不具有普遍性。經驗證明,除極少數國家(和地區)外,大多數欠已開發國家並沒表現出後發趨勢,它們並沒拉近同已開發國家的發展距離。傑爾岑克蘭的分析可能對後發者確認了較快增長的可能性,但他的分析沒有解釋何以眾多的欠已開發國家沒有出現這種「後發」優勢的原因。
  
  二、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論世界範圍的不平衡發展
  
  (一)競爭和不平衡發展。按照美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維克斯的看法,可從兩個方面來解釋發展水平:一是積累過程,二是生產方式的聯結和相互作用。維克斯指出,資本主義社會關係及商品生產中僱傭勞動的歷史形成,產生了一級不平衡發展現象,這種不平衡發展把世界劃分為已開發國家和不已開發國家;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技術變化和競爭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二級不平衡發展,即資本主義國家的跨產業和跨區域的不平衡發展。維克斯從資本主義發展和資本積累過程的視角解釋了他的論點。按照維克斯的分析,規定資本主義性質的商品一般生產是從剝奪直接生產者(通過僱傭勞動)派生出來的。僱傭勞動的發展造成了並繼續造成勞動者同其生產資料的分離。這種分離的最明顯形式是把農業生產者(農民)從土地上趕走,並迫使手 工業 者破產。由於被趕走或破產,這些生產者便經由資本的代理人重新同生產資料結合。實際上,他們變成了資本主義生產工具。這種社會關係的變化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動態學的基礎。由於勞動者被剝奪了生產資料,貨幣形式的資本便可以有彈性地安排資源。資本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時代是以資本流動為特徵的,正如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資源在產業間和區域間流動一樣。在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世界被劃分為先進國家和落後國家,殖民主義者和殖民地,資本主義關係崛起了。這種劃分代表了世界範圍不平衡發展的首要(一級)方面:一方面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已開發國家,另一方面是無數的殖民地(例如印度)和半殖民地(拉美國家)。
  維克斯把馬克思的方法與其同時代的激進經濟學家的方法和觀點做了比較。他指出,在進行深刻的理論分析時,馬克思的理論創新使自己完全同其他資本主義的批判家區別開來。其他人,如普魯東和西斯蒙第由於壟斷權力引起生產過剩而批判資本主義。據稱這些產生了不平等交換,資本家從中占有了小商品生產者和工人的價值。相反,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出現的過剩是競爭過程的系統結果。競爭是不穩定性、危機和不平衡發展的根源。維克斯認為,馬克思的這種對競爭的分析也完全不同於新古典方法,因為按照新古典方法競爭是均衡和平衡發展的根源。維克斯批判了新古典競爭產生和諧的理論觀點。他指出,在新古典世界,市場在短期可以使企業賺取額外利潤。新企業的進入消除這些新古典經濟學家有時稱之為「租金」的額外利潤。由於新企業的進入迫使價格下降,最終將實現利潤的均等化。最終的價格是社會最優化的價格,它們反映每種產品的社會成本和收益。由於新古典經濟學家認為競爭同資本主義性質無關,也由於他們忽略了生產領域中資本家間為降低成本而獲得有利的競爭地位的關係,因此必然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