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初中語文教案大全

2023年09月27日

- txt下載

語文,是新中國人文教育科學中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以啟迪並發展學生智力為根本目的、以同化現代化的書面語言交際規範和同化現代化的中華民族共同人文心理為任務的基礎學科。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初中語文教案大全5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鑑學習!
初中語文教案大全1
【教學目標】
1.快速瀏覽課文,藉助各部分的小標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度,並感受文章字裡行間蘊含的情感。
3.培養學生對信息進行快速篩選、區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對重要信息進行確認提煉及重組的能力。
4.體會作者對祖國、航天事業、親友的熱愛,樹立為祖國民族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1.運用瀏覽的方法,快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把握本文的結構特點。
2.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度,並感受文章字裡行間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度,並感受文章字裡行間蘊含的情感。
【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點撥法。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相結合。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作者楊利偉、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資料,結合「思考探究」自學課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人們時刻想著遨遊太空,也因此產生了如「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2003年10月15日,中國人實現了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飛船環繞地球14圈後在預定地區著陸。
這次載人太空飛行,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許多人都羨慕航天員成功的那一刻的榮耀,卻不知道航天員背後的驚險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22課《太空一日》。21教育網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展示自我,夯實基礎
1.讀准下面重點詞語的字音
負荷(hè)載人(zài)屏息凝神(bng)無虞(yú)
熾熱(chì)弧度(hú)輪廓(kuò)俯瞰(kàn)
模擬(mó)遨遊(áo)稠密(chóu)燒灼(zhuó)
千鈞重負(jn)(fù)舷窗(xián)赫茲(hèz)
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無虞:不用憂慮。
屏息凝神:全神貫注地看,連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熾熱:溫度極高,極熱;感情和情緒熱烈。
俯瞰:從高處往下看。
千鈞重負: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耐人尋味:形容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味。
驚心動魄:使人神魂震驚。
四、課堂活動過程
活動一:學會瀏覽,把握主要內容
同學們,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易讀好懂,瀏覽後即可把握主要內容,本文每個小節都有小標題,提示了本節的內容,可以根據小標題的提示,抓住每一節的重點。然後回答下面的問題:
1.快速瀏覽全文,藉助各部分的小標題,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點撥:
「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第一部分:起飛時的生死考驗。
我看到了什麼——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實所見。
神秘的敲擊聲——第三部分:飛船上的聲音探究。
歸途如此驚心動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驚險際遇。
2.本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點撥:本文是按照時間順序敘述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達閱讀這篇文章後的感受。
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嚴謹的科學態度。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堅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獻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對祖國、對人民、對戰友、對親人的無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對我國航天事業的熱愛之情。
我感受到祖國的富強與偉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緊張和驚險。
活動二:理解意外情況,感受英雄形象
1.太空一日,充滿緊張和意外。閱讀課文找找看,楊利偉遇到了哪些意外情況?他相應地又有怎樣的心理活動或舉動?填寫下面表格。
意外情況心理活動或舉動
第一次意外共振疊加,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非常痛苦,以為要犧牲了,頑強忍受。
第二次意外產生本末倒置的錯覺,倒著飛很難受,容易誘發空間運動病。靠意志克服,眼睛閉著猛想,最終得以適應。
第三次意外出現神秘的敲擊聲。很緊張,邊聽邊看,冷靜觀察。
第四次意外返程時舷窗出現裂紋。緊張、擔心,通過觀察判斷應該沒事。
第五次意外拋傘開傘時飛船晃動很大,折磨人。讓人不知道怎麼回事,感到緊張,重視這個過程。
2.通過楊利偉在遇到危險時候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優秀品質?
點撥:我們可以看到楊利偉沉著、穩重、堅韌,一絲不苟,心理素質好,不怕犧牲、敢於犧牲的無畏精神和拼搏勇氣。21·世紀_教育網
3.楊利偉在遇到危險時的表現,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點撥:正是這種精神和勇氣,印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與堅毅果敢。在楊利偉身上凸顯出來的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將是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有這種為國家民族的利益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氣和決心。
活動三:品析語句,體會嚴謹科學態度
同學們,楊利偉在文中說「對航天員最基本的要求是嚴謹」。試著在文中找一些例子,體會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
點撥:
(1)那種共振持續26秒鐘後,慢慢減輕。——用準確的數字記錄自己感受不適的時間,體現了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
(2)從載人飛船上看到的地球,並非呈現球狀,而只是一段弧。——體現了航天員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客觀的描述,是科學態度的體現。【出處:】
(4)我幾次努力尋找長城,但沒有結果。「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行時,我曾囑咐航天員們仔細看看,但他們也沒看到長城。在太空,實際上看不到任何單體的人工建築,我詢問過國際上的很多航天員,沒有誰能拿出確鑿的證據說看到了什麼。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時也只是淡淡的紅色。——表現了作者客觀的科學態度。
(5)在太空中,我還看到類似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蓋,聽不到什麼聲音,也感覺不到這些東西的任何撞擊。——細緻的觀察,詳盡的描述。
(6)回到地面後,人們對這個神秘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裡,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對航天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嚴謹,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所以就讓我反覆聽,斷斷續續聽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確認,那個神秘的聲音也沒有在我耳邊準確地再現過。——實事求是、嚴謹、科學的態度。
(7)6時4分,飛船飛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進入稠密的大氣層。——準確地記錄時間、高度,體現了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版權所有:21教育】
總結: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要有嚴謹、科學的態度,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的學習也應該是這樣。
活動四:賞析關鍵語句,理解表達的情感
同學們,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對祖國、航天事業、親友的熱愛,請大家結合課文賞析下面語句,體會下列語句蘊含的情感。原創作品
1.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點撥:楊利偉熬過了艱難的26秒共振階段,讓人鬆了一口氣,發射現場緊張的氣氛得以緩解,因此才會有人「大聲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歡呼。從語言描寫中讓人感受到指揮大廳中緊張的氣氛以及對航天員楊利偉的關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那裡有我的戰友和親人。
點撥:這句話飽含深情,表現了作者對祖國的愛,對親人、戰友的愛。
3.過了幾分鐘,我隱約聽到外面喊叫的聲音,手電的光束從舷窗上模糊地透進來。我知道:他們找到飛船了,外邊來人了!
點撥: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國,喜不自禁,懸在心上的大石頭終於落地。寫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實而又激動的心情。
活動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1.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楊利偉為什麼被稱為「航天英雄」嗎?
點撥:楊利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首飛航天員,圓滿完成了中國的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在充滿不可預料的各種危險和意外情況之下,楊利偉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犧牲、敢於犧牲的無畏精神和拼搏勇氣,所以被稱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為國捐軀者才能成為英雄?
點撥:不是的。楊利偉在中國的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中,遇到許多突發事件,危難考驗不時出現,如果沒有大無畏的精神,沒有為國家民族做貢獻的意識,是不可能臨危不懼、堅持到底的。所以凡是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顧個人安危,並為此奉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們都應該把他們當作英雄。
3.假如楊利偉到我們學校和大家交流,你會向他提什麼問題?
點撥: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認為要上太空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在登上太空後有什麼感想?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還想不想再次進入太空?
……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可以讀到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太空飛船時奇妙的身體感受。他在太空飛行14圈,看見了許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險,經歷了很多驚心動魄的時刻。我們可以了解到,在科學探索的漫漫長路上,人類每前進一小步,都有無數科學家、航天員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正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對科學的熱愛,讓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航天奇蹟。希望我們向他們學習,將來為祖國、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而建功立業。
六、布置作業
1.品讀課文,摘抄並賞析令人感動的句子。
2.課下閱讀《天地九重》整本書,班上組織一次讀書報告會。
【板書設計】
太空一日
楊利偉
起飛時的生死考驗
太空中的真實所見
飛船上的聲音探究
返回途中的驚險際遇
英雄氣概  科學態度
初中語文教案大全2
【導學目標】
1.體會文本伏筆手法運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偉大。
3.找出文中的伏筆和照應之處。
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質,進而體會人性之偉大。
【課時計劃】1課時
教法指導:
1.自主學習讓學生圍繞「自學互研」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學生帶著導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儘量獨立完成步驟二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於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驟二中的答案,同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驟三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後,再點撥引導,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
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管如何,時刻讓你的眼睛探索到這個世界的美好才是選擇,我們就應該時刻帶好自己的眼睛用它們去捕捉每一個美的瞬間。不要讓它們消沉下去,失去對美好世界的探索。回眸2016,中國科幻小說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這部《三體》,說到《三體》,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劉慈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篇有關「眼睛」的文章。
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生難字詞
(1)字音
點綴(zhuì)漫步(màn)遲鈍(dùn)閒暇(xiá)
凸現(tū)拍攝(shè)蔚藍(wèi)合攏(lǒnɡ)
(2)詞義
遲鈍:指反應遲緩;腦子不靈敏。
閒暇:泛指閒空沒有事的時候。
不期而遇:沒有約定而遇見。指意外碰見。
心有靈犀:現多比喻雙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
天涯海角:形容極遠的地方,或相隔極遠。
2.作者名片
劉慈欣,大陸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表科幻作品,曾於1999年至2003年連續五年獲得科幻小說銀河獎,至今發表中短篇科幻小說20餘部,他的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讚譽。
3.文體知識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指導朗讀
聽范讀錄音,小組互讀精彩片段。
2.整體感知
(1)請看標題--《帶上她的眼睛》,你能設計幾個怎樣的問題來考考同學們?
帶上她的眼睛去幹嘛?(帶上她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
【交流點撥】①為什麼要帶上她的眼睛?(帶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後一次領略地球表面的風光。)
②為什麼是最後一次呢?(因為小女孩被困在地心裏面再也無法出來了。)
③為什麼出不來了呢?(因為她是「落日六號」的領航員,飛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
(2)將剛才同學們的回答連貫起來,寫成一段話,來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交流點撥】我覺得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落日六號」地航飛船失事了,領航員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無法看見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讓我帶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步驟三精讀課文探究寫法
1.本文曾獲得1999年第11屆銀河獎一等獎,其能夠獲獎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構思的巧妙。
【交流點撥】第2段:「是一個好像剛畢業的小姑娘」。
第43段:「飛船上的生命循環系統還可以運行50年至80年,她將在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裡度過自己的餘生。」
寫出了剛剛畢業的小姑娘,花季才剛剛開始啊,就被終身囚禁,太慘了!開頭的那句「是一個好像剛畢業的小姑娘」是為後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這樣的表現手法叫伏筆。
2.巧妙地運用伏筆與照應,可以收到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的效果。文中像這樣的伏筆還有不少,它們究竟有什麼作用呢?
運用旁批法來體會其作用。課文中原有一些旁批,找出文中其他地方的伏筆和照應之處,通過旁批的方式,說說這裡的伏筆和照應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每個同學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處旁批,寫出自己獨特的體會或疑惑。寫完之後交換看,精選最棒的一則旁批交流。鄰座的同學互相觀摩,看看別人是怎麼寫的,組長負責組織。
(1)「熱,熱得像--地獄。」小女孩說的這句話非常奇怪,為什麼會熱呢,因為太空中是很寒冷的,這不合常理。而且還說熱得像地獄,這就更加難以理解了。這幾處就是埋下的伏筆。
因為「飛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質中」,「周圍是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鐘內變成金剛石的液態鐵鎳!」當然會熱得像地獄。
(2)小女孩為什麼不想讓大家知道她現在的處境呢?不想讓文中的「我」知道她是一個被囚禁在地心裡再也出不來的人呢?
【交流點撥】小姑娘是想一個人承擔這些生命中巨大的苦難,不想朋友們為她擔心,這是一個懂事的小姑娘。從反面來說,這也說明這個小姑娘處境實在是太慘了,慘得連她自己都不願意向別人提起這個事情。
(3)「呀,真美,能聞聞它嗎?不,別拔下它。」這是一處伏筆,照應後文的「生命算什麼,僅僅能用脆弱來描述它嗎」?
【交流點撥】因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沒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對這些小花產生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她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小花--那麼脆弱,卻又那麼頑強。
3.同樣的脆弱,同樣的悲慘。小花的生命是脆弱的,小姑娘的生命同樣是脆弱的。所以說,文中這麼多的伏筆和照應,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表現出小姑娘的處境。小姑娘的處境怎麼樣?請你設想一下。
【交流點撥】同它對接,在艙門打開的一瞬間,我看到了「落日六號」內整潔的陳設。我走了進去,那個小姑娘同二十年前相比,長高了,這是在失重環境中長期生活的人的通病。她對著我微微一笑,說:「你來了。」這二十年的光陰,就在她的微微一笑中煙消雲散。我帶著她回到了地面,她留下的資料果然起了大作用,人類對地心世界的認識更為充分,一個嶄新的紀元開始了。
步驟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總結課文
文中的伏筆與照應,構思巧妙,引人入勝,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科幻作品的無窮魅力。希望本文的學習能夠為大家打開一扇閱讀科幻作品的大門,領略科幻的神奇。
【交流點撥】今天通過對科幻小說伏筆的旁批與品味,我們不僅讀出了構思的精妙,也讀出了科學及獻身的精神。願同學們課外讀更多的佳作,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能學上一招。
2.拓展延伸
平時我們接觸過不少科幻小說,請展示一下這些科幻小說。
【交流點撥】推薦劉慈欣的《2018》。《2018》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包含了《2018》、《鯨歌》、《詩云》等很多優秀的作品。我最喜歡的就是《鯨歌》,講的是一個海盜訓練鯨魚來運送毒品的故事,可是鯨魚在最後返航的時候卻被捕鯨船捕殺了。這部作品有很強的諷刺意味,抨擊了人類對動物、對同類犯下的累累罪行。雖是科幻作品,鋒芒指向的卻是社會現實。
初中語文教案大全3
【教材分析】
簡明,就是簡要、明白。簡要,就是用較少的文字,把主要的意思說出來,不重複,不囉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會令人費解或誤解。概括起來說,簡明就是用儘可能少的語言,傳遞儘可能多的信息,達到儘可能高的準確和理解度。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教師既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力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又要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語言簡明的基本要求,在比較閱讀中,體會「簡明」的內涵;在總結閱讀和寫作經驗的基礎上逐漸掌握語言簡明的方法技巧;在修改習作中,使其更加簡明,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
【學情分析】
1.對「語言簡明」的內涵不夠清晰,可在語段的對比中,逐漸明晰。
2.欠缺使「語言簡明」的方法。
【教學目標】
1.了解語言簡明的基本要求,通過對比體會「簡明」的內涵。
2.總結閱讀和寫作經驗,把握使語言簡明的方法技巧,並運用於語言實踐。
3.修改習作,使其更加簡明,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
【教學重點】
總結閱讀和寫作經驗,把握使語言簡明的方法技巧,並運用於語言實踐。
【教學難點】
修改習作,使其更加簡明,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學生觀看馬季先生的相聲——《打電話》
談感受,明確語言簡明的重要性。
二、體會簡明之內涵。
1.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的語料,發現問題並做修改。
A.最近我發現,魚尾紋已悄然爬上媽媽的眼角。我拿出平日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零用錢,跑到商店裡,想給媽媽買支眼霜。各種品牌的眼霜看得我眼花繚亂,昂貴的價格更讓我感到囊中羞澀。我想,眼霜那麼貴,利潤一定很高,看來賣化妝品能掙不少錢呢!最後,我只好失落地走出了商店。
B.10月15日是這個促銷活動的截止日期的最後一天。
C.小伙子天天鍛鍊,身體顯得很健壯結實、強壯有力、敦實健碩。
2.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簡明」內涵。
3.教師適時補充,明確:
簡明——簡要、明白。簡要,就是用較少的文字,把主要的意思說出來,不重複,不囉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會令人費解或誤解。概括起來說,簡明就是用儘可能少的語言,傳遞儘可能多的信息,達到儘可能高的準確和理解度。
三、學習簡明之方法。
小組活動,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河中石獸》的主要內容。
1.獨立寫。
2.小組交流,提出修改意見並陳述理由。
3.總結「語言簡明」的技巧。
預設:
1.避免囉嗦,不說廢話。
注意相同詞語、相近詞語的辨析和使用,注意保留的文言用法。
2.避免歧義,防止誤解。
注意:添加語境;變換詞語;加註標點;調整語序等。
3.避免晦澀或過於隨意,便於理解。
注意把握近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儘量按照約定俗稱的用法來運用;少用生僻詞語或網絡流行語等。
4.巧用成語。
四、演練提升。
學生修改平日習作,本著簡明的原則進行修改並陳述理由。
初中語文教案大全4
第1課時雖有嘉肴
1.理解重點文言詞語,朗讀並背誦課文。
2.學習類比說理的方法。
3.明白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
一、導入新課
「四書五經」是國學之瑰寶,是智慧之源泉。「四書五經」分別是哪幾部典籍?「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幀《禮記》譽千秋。或許同學們對《禮記》不甚了解,但《禮記》中的名言卻常常在我們的耳畔迴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要勤於鑽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啟迪我們要做好規劃,有的放矢;「苟利國家,不求富貴」教育我們要有為國為民的情懷……可見,《禮記》影響之深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禮記》,領悟為學之道。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掌握背景,疏通課文文意
1.背景介紹。
本文節選自《禮記正義》。《禮記》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戰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彙編。
2.分類積累,疏通文意。
(1)正讀音
嘉肴(jiāyáo)自強(qiǎng)兌命(yuè)學學半(xiào)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雖有嘉肴(即使)
②弗食(不)
③不知其旨也(味美)
④然後能自強也(自我勉勵)
⑤雖有至道(的道理)
⑥教學相長(增長,促進)
⑦是故學然後知不足(因此)
⑧教然後知困(困惑)
⑨然後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3)古今異義詞
①雖有嘉肴(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義:味美。今義:意義,用意,目的。)
③教然後知困(古義:困惑。今義:困難。)
(4)翻譯下列句子
①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明確: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親自品嘗,就不會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②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明確:因此只有學習以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後才知道有困惑。
③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明確:知道不足,然後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後才能自我勉勵。
目標導學二:合作探究,明確文章主旨
1.開頭「雖有嘉肴」一句有什麼作用?
明確:從反面設喻類比,為引出下文觀點做鋪墊。
2.本文主要論述了什麼道理?作者是怎麼論述的?(論證思路)
明確:本文主要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入「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後歸結到「教學相長」這個結論。
3.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只有學習以後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後才能知道有困惑。教和學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4.「教學相長」與「學學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兩者之間是什麼關係?
明確:相同點:兩者都強調了「教」是學習、進步和提升的重要環節。
不同點:前者是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說明教和學的關係: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說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後者則只從教的角度來說明,將學的部分暗含其中,說得含蓄委婉,是對前者的補充論證。
二者關係:前者是全文的觀點,後者是引用論據來補充強調觀點的,二者並非並列關係,而是主從關係。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教學本身是一個雙邊活動,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獲取知識,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便不得施展,事倍功半。就像《師說》中所言「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只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而已,這節課上我們師生做到了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不足之處字詞基礎梳理中,部分同學對古今異義詞的理解和記憶不夠,在課堂提問環節中有點跟不上,這個需要布置相應的練習,爭取在學習過程中消化吸收。
第2課時大道之行也
1.積累文言詞彙,理解文章內容。
2.學習古人敢於衝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一、導入新課
儒家學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對社會進行了美妙的設想,從孔子的天下歸仁、近悅遠來、四海之內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樂、百姓「親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協調、群居和一、四海之內若一家等等,無不勾畫出一幅社會穩定和諧的美妙藍圖。今天我們學習的《大道之行也》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所勾勒的理想社會。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
1.學生初讀課文,認識字詞。
選賢與能(jǔ)講信修睦(mù)幼有所長(zhǎng)矜(guān)
男有分(fèn)謀閉而不興(xīng)貨惡其棄於地也(wù)
2.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停頓和語氣。
3.學生對照注釋,藉助工具書,疏通詞句,粗知文義。
4.教師點撥。
(1)通假字
①選賢與能(「與」同「舉」,推舉,選舉)
②矜、寡、孤、獨、廢疾者(「矜」同「鰥」,老而無妻)
(2)古今異義詞
①大道之行也(古義: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今義:寬闊的道路。)
②女有歸(古義:女子出嫁。今義:返回,回歸。)
③盜竊亂賊而不作
作(古義:興起。今義:做某事,從事某種活動。)
④是謂大同(古義:代詞「這」。今義:常用作判斷詞,或與「非」相對。)
(3)一詞多義
①閉:A.是故謀閉而不興(閉塞)
B.故外戶而不閉(用門閂插門,關閉)
②謂:A.是謂大同(動詞,叫作)
B.予謂菊(動詞,認為)
【教學提示】
鼓勵學生體驗觀察社會,說說自己對「大同」社會的見解和感受。
目標導學二:研讀課文,理解文章思想
1.根據文義,全文可以分為幾層?
明確: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根本特徵),是總說,以下幾句是分述。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詳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總結全文。
2.「大道」指什麼?「大同」指什麼?「大道之行」指什麼?
明確:「大道」,政治上的理想,治理社會的準則,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或真理。「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階段。「大道之行」,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3.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徵是什麼?請找出相關語句,並做解釋。
明確:「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天下為公」是說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屬於任何個人;「選賢與能」是說選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擔任社會職務;「講信修睦」說的是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良好的關係,講求誠信,遠離欺詐,崇尚和睦,防止爭鬥。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因材施教,簡化教學環節。已有注釋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讀,沒有再講;一看就明白的句子不用譯成現代漢語。
不足之處拓展討論後沒有及時予以肯定和評價,這樣會影響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下次課堂上的拓展延伸會格外注意這一點。
初中語文教案大全5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
2、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寓意。
【教學重、難點】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
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請學生說說有關「馬」的成語。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人,姓孫名陽。據說,有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它用力掙扎,汗水淋漓,還是拉不上車去。伯樂見了,就趕緊挽住千里馬,淚流滿面,並脫下自己的衣服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低下頭吐氣,又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並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學習《馬說》,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有進一步的認識。《馬說》是通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議論文體。「說」是「談論」的意思。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字詞學習:祗(zhǐ) 駢(pián)
3、學生齊讀課文。
三、翻譯理解
1、學生自學,劃出疑難點;
2、全班交流:
⑴重點詞: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駢:並列,一同。
是:這。
能:才能。
見:通「現」,表現。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麼能
臨:面對。
⑵一詞多義:
雖: A、故雖有名馬: 即使。 B、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以: A、不以千里稱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 A、食之不能盡其材: 通「飼」,喂。 B、食不飽: 吃。
其: A、其真無馬邪: 難道。 B、其真不知馬也:指代他們。
C、食之不能盡其材: 指代千里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執策而臨之: 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夠。 B、雖有千里之能: 才能。
四、課堂小結
翻譯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實,做到「信、達、雅」這三字訣。而且,必須大聲朗讀,投入感情地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誦下來,並且領會文章的要旨,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也。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語文作業本》基礎部分;
3、課外查找有關韓愈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指名背誦課文;
2、翻譯重點字、詞(見前一課時)。
二、探討質疑
1、千里馬指什麼?伯樂又指什麼?
「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馬的,但有的千里馬能被發現,原因是什麼?而有的千里馬卻被埋沒、被摧殘,原因又是什麼?
前者因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後者因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寄託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諷刺、控訴。
三、拓展探究
1、文章為何提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這一問題?
如果沒有伯樂,即使有千里馬,也不可避免終身被埋沒、被摧殘的命運,其價值就無從體現。這樣闡述,突出了伯樂的重要性,即突出了發現人才、賞識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貫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麼?
「其真不知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樂」的出現,被人發掘了才真正成為人才,那麼,我們當今社會又應該具有怎樣的人才觀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樣等待別人去發現,抑或是怎樣呢?
(學生自主發言,言之有理即可)
四、總結全文
本文運用托物寓意的寫作手法,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作業本》練習。
3、閱讀《驥伏鹽車》,回答文後題目:
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節選自《戰國策、楚策四》)
⑴千里馬受到怎樣的不公對待?
⑵千里馬為什麼「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
⑶文中表現出伯樂怎樣的思想性格?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