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國際受眾」到「國際用戶」轉變之我見

2023年10月05日

- txt下載

摘 要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際話語權越來越有效,我國的傳播事業目前已處在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尤其是對外傳播媒體,已經形成了多語種並用、多媒體並存的模式。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為例,已成為每天使用65個語種全天向世界播出節目的國際傳媒機構。目前,我國主要是以傳統傳播媒體為主、新興傳播媒體為輔、多媒體並存的方式存在。傳統媒體包括報刊書籍等,新興媒體包括網際網路等。但是,經過調查,我國的媒體可信度在國外仍處於較低狀態。如何從“國際受眾”轉變為“國際用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國際傳播;國際受眾;國際用戶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9-0107-01
國際傳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指在當今世界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組織和個人之間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和溝通現象。與我們傳統的大眾傳播相比,國際傳播的主體和客體,即傳播者與受傳者,屬於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因為地域和文化差異,導致思想價值觀等不同,具有對外性、跨國性和國際性的特點;國際傳播主要負責達到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信息的溝通、理解與協調等功能;利用各種傳媒手段,達到對傳播對象國實現內容傳播的效果。有人指出,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來看,“國際傳播是指特定的國家或集團通過大眾媒介面向其他國家或地區受眾所進行的跨國傳播或全球範圍內傳播,它是世界各國、各地區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與綜合國力的一個局部的具體表現。”①也有人指出,國際傳播是指以國家、民族為主題而進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與溝通。國際傳播分廣義和狹義。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往來,包括首腦訪問、雙邊會談以及其他事務②。由此看出,國際傳播的定義是以國際關係為主題之間的,特別是以國家和民族為主體之間的跨國性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它包括國與國之間的、區域和區域之間的、各政治經濟和文化集團之間的、各民族之間的,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交流,目的在於加強國與國之間的溝通和了解,達到信息往來的局面。它最重要的特點是具有極強的政治性。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與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緊緊相連,對世界各國利益具有解決矛盾、緩解衝突的作用。
國際傳播的主體是國外受眾。據了解,國外受眾目前了解中國主要是通過網絡渠道。但是,經過調查,真正相信我國媒體的人數只占所有人數的30%。雖然,只有15%的受眾表示持謹慎的態度,或表示不發表任何意見。這說明他們還對對我國媒體的真實性持有懷疑態度,沒有完全相信我國媒體。
究其原因,本人認為,除了我們的新聞報導內容針對性不強、新聞報導方式因過於強調正面內容而缺乏全面性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沒有因人而異,做出有針對性的節目,也就是沒有對海外受眾的心理進行準確分析,導致我們做出的節目沒有達到想像中的效果。
精準了解國際受眾的心理,才能找到針對性,才能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我們只有了解國際受眾的心理變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傳播效果不夠理想的現狀。1963年,德國學者馬萊茨克提出了“大眾傳播過程模式中對新聞接受者的心理分析”研究。按照他的觀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論點進行研究。
1)國際受眾的個性結構。在研究國際受眾的心理特徵時,具有較大現實性的是國際受眾個體的性格、氣質、能立場的強弱和獨立性等發麵。上文提到的三類受眾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還不夠明確。如何進一步細化受眾,明確給各類受眾進行分類,是研究受眾心理的一條重要途徑。把國際受眾的個性結構分析通透了,就可以針對受眾做更加貼切的新聞報導,確定有效的報導內容,既省時又省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國際受眾的自我形象。國際受眾的每個個體因為其所在的社會環境、社會地位、社會風俗等客觀原因的不同,導致了他們在接受或拒絕某種新聞時的某種心理定勢的不同。這與所在國的政治制度等因素密切相關。我們必須要在作品內容上不斷求新,在傳播制度方針上下功夫。要深入研究對象國的傳播制度、傳播方針,考慮到他們在接受或拒絕信息時的心理狀態,這樣就可以找到對外傳播的切入點,一個良好的開端。
3)把國際受眾當作公眾一員。我們作為傳播者,要切身把自己融入到“收聽者”當中去,把自己當成是受眾的一份子。哲學表述就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國際受眾出現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行為表現的時候,就是在接收新聞媒體的信息時與接收面對面的人際傳播信息時。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時,很容易鑽牛角尖,忽略和其他事物的關聯性。同理,對外傳播不能只是媒體的事,而應該是和國家其他各個部門共同完成得一項事業。我國現在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正在有所行動,包括儘可能多地參加外國文藝演出、演唱會和接受外國記者採訪。
我國目前對外傳播的重點是要做出好的節目。而如何做出好的節目,需要進行各種方式上的 改良,研究受眾心理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只有對受眾的心理研究精準,才能做到在傳播過程中有的放矢、對待自如。優秀的對外傳播既能使國際受眾的態度轉變,又能有效改善我國的國家形象。把“國際受眾”變為“國際用戶”,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輿論能力,才能使之與我國的大國地位相匹配。
參考文獻
[1]王珂.國際新聞編譯的理論思考[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4,15(3):47-50.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