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寧海十里紅妝婚俗

2023年08月07日

- txt下載

「良田千畝,十里紅妝」。明清以降,浙東地區經濟發達,富庶繁華,素有「無寧不成市,無紹不成衙」之說。加之中國古代傳統的婚嫁習俗影響,由此直接促成了當時嫁奩華麗、婚俗奢靡的習俗。特別是大戶人家的婚嫁,一方面炫耀娘家的財力,一方面希望女兒在夫家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不惜財力,婚嫁攀比之風日盛。「十里紅妝」便應運而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寧海十里紅妝婚俗」就是對於這一流俗的描述與介紹。
十里紅妝的婚嫁習俗流行於明清的浙東一代,但說起十里紅妝的淵源,還得追溯到宋朝。據說,1129年南宋初年(宋建炎三年),登基不久的宋高宗在金兵追擊下,亡命逃到寧紹平原一湖前,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幸得遇見一位浣紗村姑將他藏於水中,上覆白紗,方逃脫追殺。後來宋高宗傳旨遍尋救駕村姑未果,無奈之下,下旨特許寧紹平原女子出嫁時可享有半副鸞駕、半副鳳儀的特殊待遇,即乘坐四抬花轎,轎上可雕鸞畫鳳。傳說是真是假,難以求證,但是新娘享有乘坐花轎和出嫁巡遊儀式的權利保留了下來,慢慢演變成「十里紅妝」。
所以說,十里紅妝,不僅是古代習俗的一個縮影,更包含了太多的紅顏舊故、往昔風情。十里紅妝器物也獨具地域特點,對選材的奢侈要求和做工的嚴格考究讓現代人望塵莫及。在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里,「寧海十里紅妝婚俗」便以其濃厚的傳統韻味和精湛的藝術價值入選。
「十里紅妝」即為舊時嫁女的宏大場面。舊俗在婚期的前一天,女家將置辦的奩具雇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為之鋪陳,俗稱「鋪床」或「發嫁妝」。當時發嫁妝時,一擔擔、一槓槓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床桌器具、箱籠被褥一應俱全,日常所需無所不包。蜿蜒數里的紅妝隊伍經常從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仿佛是一條披著紅袍的金龍,綿延十里,浩浩蕩蕩。準備十里紅妝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娘家人在請人做嫁妝前必須選「黃道吉日」。動用小木作、雕作、漆作、桶作等「百作」手工製作家具雜用,一般人家是千工床、小姐床、房前桌、成對紅衣櫃、二幢板箱櫃、各式祭盤、大小腳桶、粉桶等紅妝器物200多件,而富家大戶則近千件紅妝不會重複。
據晚清光緒時江南民間富裕人家的一份嫁妝清單記載,其中首飾有:金柿底、金珠寶簪、金珠寶鈿、金釵、金指環等25對之多;銀珠簪、銀鐲子、銀指環10多對。單此一項,便可見十里紅妝之奢華廣泛。嫁妝家具習慣上分為「內房傢伙」和「外房傢伙」。如千工床、房前桌、紅櫥、床前櫥、衣架、春凳、馬桶、子孫桶、梳妝檯之類放在內室的,都屬內房傢伙;畫桌、琴桌、八仙桌、圈椅等是外房傢伙。而大戶人家的嫁資,從細軟衣服到房內器具,應有盡有,春夏秋冬的四季衣衫可穿到60歲,直到壽衣為止。其他日用品,單是桶缽一項,大大小小就有幾百件,甚至很多嫁妝連棺材都被包含在裡面。
紅妝十里,多為大戶商人所青睞,古時商人雖然手握大量財富,但因「重農抑商」的習慣,政治地位向來不高,所以常常通過聯姻來結交士大夫,藉此來提高自身的地位;另外,富商巨賈之間也經常世代聯姻,以增強他們在商業活動中的競爭力。鬧市大街、門裡道外,商人們常鮮衣怒馬、選妓征歌,以炫耀於眾人,廣傳於內外,唯恐其財富不為人知。能引起萬人空巷及長久被人津津樂道的十里紅妝,最能擴大聯姻兩家的影響,提高兩家的社會地位。用現代的話講,十里紅妝是最好的商業廣告,所以,婚媾競尚奢華,動輒花費萬金來置辦「十里紅妝」。
花燭點起紅又猛,要看新娘新嫁妝。紅漆箱籠十八隻,大櫥小櫥鋥刮亮。——這是流傳於寧波民間的民歌,突出表現了浙東地區對婚娶嫁妝的重視。十里紅妝器具來自娘家,是女兒最私有的財富,哪怕丈夫有三妻四妾,娘家來的嫁妝包括針頭線腦也是其他人無權支配的。除卻上面所言的家具器物,還有一種「紅妝」特別值得一提,那就是女子自己紡紗、織帶、繡衣等針線手工——「女紅(音gong)」。「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出嫁前的女子,從小在娘家的閨房裡就開始學習女紅。到談婚論嫁時,男家憑媒人傳送過來的「女紅」作品評定女方是否心靈、手巧、嫻靜,是決定親事的重要信物。出嫁時,紅妝的箱櫃內都裝滿了服飾,包括給丈夫的和孝敬公婆的服飾。優秀的女紅會在四鄉八村廣為傳頌,備受稱讚。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