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三篇

2023年10月23日

- txt下載

【實用】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三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做好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3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新穎的和趣味性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使學生能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感覺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
  2、情境串「引發出「問題串」。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除小單元外),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幾個有密切聯繫的信息窗(情境圖),每個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個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現形式是把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情境貫穿起來,編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從而引出一系列相對獨立而又有著一定邏輯關係的問題,形成了「問題串」。
  3、生認知特點出發,優化單元知識結構。本冊教材徹底改變了過去教材普遍採用的「小步子」編排方式,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優化單元知識結構。如第六單元「大海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傳統教材中,將「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不進位)」和「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不退位)」的筆算放在一起,將相關的口算放在其他單元中,人為地將筆算與口算分開,不便於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本單元在知識安排上,將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口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編排在一起,使口算與筆算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便於學生了解計算的多種策略。同時,又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編排了加減混合及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4、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融合為一個過程。本冊教材不受嚴格的知識體系束縛,由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然後把學到新知識又作為解決新情境中問題的工具,讓學生把解決問題知識學習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形成以解決問題為線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頁加混合運算,主題圖呈現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錢購買紀念品,珊瑚每隻17元,貝殼每隻25元,海豚每隻23元,海螺每隻13元。教材沒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學生解決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錢去買一隻海螺每隻和一隻珊瑚標本,還剩多少元錢?」或解決學生自己提出的其他問題過程中,通過探索獲取運算的方法,然後利用獲取的方法,解決其他問題,實現解決問題能力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步發展。
  5、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教材通過含有豐富信息綜合情境圖,提供給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足夠空間,提高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選擇信息、組織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第一單元「南極小客人——100以內數的認識」信息窗1,由圖中的兩位小朋友在南極實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飛著的賊鷗、冰面上的企鵝、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學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鵝?」「有多少只賊鷗?」「有多少只海豹」等問題。本冊教材沿用了一年級上冊教材的特點,在每個情境圖的後面都設置了卡通問號和問題口袋,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保護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
  6、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本冊教材的編寫思路、呈現方式和欄目設置都旨在積極倡導新型的學習方式,努力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如「你說我講」體現一種開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與教的方式,目的是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第53頁的「你說我講」,紅點標示的問題是「擺輪船比擺帆船多用幾個貝殼?」,要解決這個問題,策略是多樣的,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分析,獨立探索出各自的計算方法,然後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以此體現算法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學習。
  二、教學內容:
  新教材第一冊共有9個單元:
  第一單元:逛公園——100以內數的認識
  第二單元:下雨了——學看鐘表
  第三單元:農夫與牧童――方位與圖形
  第四單元 綠色行動——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第五單元:小小存錢罐——人民幣的認識
  第六單元:大海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
  第七單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認識
  第八單元:我們的鞋碼——統計
  第九單元:兒童樂園——總複習,另外還包括兩個數學廣場和兩個實踐活動——奇妙的回形針、小小信息員。
  三、教學目標:
  I、知識與技能
  (一)數與代數
  1、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10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空間與圖形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厘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三)統計與機率
  1、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數據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2、能完成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加深對百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方法、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
  2、在實踐活動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的渠道與方法。
  II、數學思考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內數的過程,發展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數感與符號感。
  2、經歷探索100以內容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3、在認識圖形、方向及長度單位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想像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能對統計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初步的分析判斷,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
  III、解決問題
  1、能用10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並能與同伴交流。
  2、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能用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3、能綜合運用方向、圖形等知識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過程中,解決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IV、情感與態度
  1、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實現多維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把握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維度確立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能把教學目標僅僅定位在知識與技能等顯性目標上。
  2、教學過程要體現活動性。教師要注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經驗。
  3、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中要注意改變由教師為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現象,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地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的意識。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32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跟學生初步接觸了解,這些學生由於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像。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跟加減法,認識圖形、 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跟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跟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跟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跟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跟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跟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跟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跟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跟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跟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跟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跟圓。
  6、通過直觀演示跟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跟半時。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跟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跟知識設計活動內容跟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跟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繫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跟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跟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跟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跟學具。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簡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生活中的數、 觀察與測量、100以內的加與減和有趣的圖形。
  本冊教材的編寫特點是:
  (一)在數與代數的學習中,重視結合生活情境發展學生的數感。
  (二)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注重通過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注重通過調查活動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四)在整理與複習中,注重發展學生回顧與反思的意識。
  所教年級基本情況,本年級共有學生58名,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較紮實,對學習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樂於參與學習活動中。特別是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興趣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仍有畏難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學生的成績都還不錯,但是成績並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地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們應更多地關注的是保持學生已有的學習興趣,並逐步加以引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品質,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班級情況簡析
  我班有學生53名。一年級學生由於進校時間短,且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我將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通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2、第三單元《加與減(一)》。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七單元"加與減(三)"結合生活情境,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會估算,初步學會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第六單元《購物》。學生將通過購物活動,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及其相互關係,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與測量》。學生將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體會厘米和米的實際意義,了解厘米和米的關係。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學生將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通過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統計與機率
  第八單元《統計》。學生將通過簡單的調查活動,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和同樣進行交流。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實踐活動,即"我和小樹一起長","小小運動員","今天我當家"。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安排了動手做,小調查等活動,旨在對知識進行實際應用。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 學會10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大小,學會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並能解決相關的應用題。
  2、 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二) 教學難點:
  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五、教學措施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7、繼續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六、教改思路
  1、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兒童化語言,尋找適合低年級兒童的方法,使學生喜歡上我的課。發展學生能力,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2、重視培養習慣。好的習慣使學生學習數學事半功倍。在平時的教學中想方設法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認真思考等良好習慣,形成自覺行為。
  3、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效率,合理利用時間,在課堂上獲取方法,解決問題,實現解決問題能力和基礎知識同步發展。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數學實踐活動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形式上要活潑有趣,課內外結合,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數學能力。
  七、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採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八、教學進度安排
  一、位置(4課時)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2課時)
  三、圖形的拼組(2課時)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五、人民幣的認識(4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5課時)
  七、認識時間(3課時)
  八、找規律(4課時)
  九、統計(3課時)
  十、總複習(5課時)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