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略論英語委婉語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一、引言
語言是客觀 社會 現象的主觀反應。 現代 社會,隨著與世界的交流日益頻繁,語言(特別是 英語 )作為一種交流手段,其在對外學術交流、 政治 軍事活動以及 旅遊 服務等領域中的重要性也日益顯著。其中,委婉語作為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越發引起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
眾所周知,委婉語是以一種含蓄、得體、高雅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隱晦模糊說法去替代另一種令人不悅或不夠尊敬、禮貌的表達方式。此種措詞手段由來已久,在 中國 封建 時代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會階級分明,對朝中天子或家中尊長,國人都心存敬畏,不欲直呼其名,而改用別的話來表述,這叫做「名諱」。如漢武帝名「恆」,大家就避諱改「恆山」為「常山」 ;蘇軾的祖父名「序」 ,蘇軾凡作「序」必改成「敘」或「引」 ,這些均是典型委婉語的例子。可以說,言語時如遇到「不好說」「不宜說」「不能說」等一些較為粗俗、無禮或禁忌話題時,言語者往往都會化「不利」為「有利」 ,挑選與本意相關或相似的好聽話來委婉表達自身意思,以博取對方的好感,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談話氛圍,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原來難以建立的人際交往變得順利起來。
我們在閱讀和交際中,發現委婉語俯拾即是,掌握好委婉語這一重要修辭手段不僅可以提高修辭素養,開闊文化視野,還能增強閱讀理解及交際能力。另外,通過對委婉語的觀察 研究 ,可以對異彩紛呈的社會現象及社會心理窺豹一斑。本文將從多角度對委婉語、進行剖析。
二、英語委婉語產生的社會基礎
英語中的委婉語的 歷史 十分悠久,許多委婉語源自《聖經》。且喬叟在其《坎特伯雷故事集》,莎士比亞在其劇本和詩歌中都大量使用了委婉語。在古希臘祭祀時,人們一般都講吉利話,即用委婉語。在英國,委婉語的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11世紀,當時已有「雅詞」(Genteel Vocabulary)和「穢詞」(Obscene Vocabulary)之分,其中「雅詞」就是委婉語的前身。這些均可說明委婉地表達意思早在文學出現前就逐步形成,它是一種與人類社會文明史不斷同步 發展 的極其普遍的社會現象。
(一)、委婉語是社會心理在語言中的反映,其產生始終與時代緊密兩關。⑴
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情況下,人類受自身認識的限制,對許多 自然 現象無法作出合理的解釋,誤以為冥冥之中有一種神秘力量在支配著萬事萬物。因此,就用迷信或宗教來解釋一切,從而產生了敬畏鬼怪神靈的語言,於是委婉語取代禁忌語,但意思不變。如:令人最忌諱的「死」(death)常用「pass away」「fall asleep」等來表達。但在 經濟 低糜的戰爭年月下,語言普遍粗野化,委婉語出現頻率較少;若在太平盛世,人們自然追求語言文明,委婉語出現頻率相對增多。近代社會 科技 進步、生產力發展,經濟狀況變化大,進展快,人類也不斷變動、進步,出現大量的社會、心理、語言的忌諱(taboo),這成為產生委婉語的前提。
英語委婉語在18世紀英帝國的興盛時期出現高峰,雖委婉語古已有之,但每個時期的具體情況及條件各不相同。
(二)、委婉語的產生和發展主要來自社會中產階級。
社會中的階級可分為「上、中、下」三級。一般,上層社會的人們由於各方面地位已鞏固,實力雄厚,因而不必在語言上有任何斟酌與顧忌;而貧苦的下層人民恰恰相反,無論在政治、經濟方面,還是文化、 教育 方面都處於社會的底層,無條件也不願意咬文嚼字。惟獨中產階級為了改善自身的狀況,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於是在語言上處處小心翼翼,力求做到得體、不刺激別人。隨著中產階級人數急增,比例變大,委婉語的發展速度也相應的變快。這便是過去近百年間委婉語出現與發展的社會原因。
(三)、委婉語的產生和發展與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密切相關。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許多人常在發表言論的開頭使用這句呼語:Ladies and gentlemen。可想而知,婦女在19世紀中期很受尊重。但在許多國家,人們意識到有些話在婦女面前不宜講,且需要格外留神。因為女性占總人口數的一半,久而久之委婉語成了許多場合必不可少的語言成分,使用十分頻繁。這便成了委婉語產生的社會基礎。
三、英語委婉語的語用功能
俗語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三月寒。」人類交流永遠離不開使用語言,而溫和婉轉的語言是交際中的一種潤滑劑,它不僅可以克服人的心理障礙,而且可以減緩或消除人際交往中因直截了當而引起的種種不快。世界因為有了委婉語,人類才不會充滿摩擦和怨恨。接下來 分析 幾點委婉語的語用功能,讓我們更好地從它身上了解一個社會的崇尚心理,捕獲人類思維。
(一)、四「避」功能
禁忌語包括髒話(obscene),粗俗的話(vulgar),不吉利的話(ominous words)和觸犯神靈的話(profane)。多數情況下,諸如「生老病死」、「神明鬼怪」、「人體器官」、「貧困失業」等自然 規律 、迷信說法及價值觀、道德觀之類的,均為人們害怕看到並盡力用委婉語迴避的。「忌諱」是對不「快」之事物的迴避,那「禮貌」則是對不「雅」之事物的迴避了。由此可綜合概括為四個「避」 :
一是避俗求雅。太直率的語言顯得粗俗不文明,像死亡(death)、疾病(disease)等事物,若直接表達就是禁忌語,反之用委婉語間接表達就顯得雅正雋永許多。如:用「to be with God」代替「death」 ;用「the Big C」或「social disease」代替廣為流行且令人膽戰心驚的「AIDS」(愛滋病);用「sweet cheesecake」(甜奶酪,既可愛的耶穌)等溢美之詞來稱呼上帝;將肝臟稱為「cheerful giver」(樂施主);將腸子稱為「spaghetti factory」(麵條工廠);連大小便排泄都被委婉稱做「go to the bathroom」(去洗手間),真是形象生動,簡潔易懂,層出不窮,目不暇接。
二是避諷求婉。為了避免聽者受刺激,教師在校知道學生時常用「not particulary good」(不太好)替代「awful」(糟糕)一詞來促進師生間的關係,鼓勵較差學生繼續努力。另外,不能說學生stupid(笨)、slow(遲鈍)、或者lazy(懶),而要說under-achiever(未能發揮潛力的學生),這樣聽起來就不那麼刺耳,不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了。現在人口中得肥胖症的有很多,直截了當地說人「胖」是極其不禮貌的,但換作用plump(豐滿的)、chubby(圓臉的)稱呼,人們卻不在乎。同理,對於那些相貌平平的人,用not pretty或plain(不太漂亮)而不用ugly(醜陋的);身體過於纖瘦的用slim或slender(苗條)而不用a skinny woman(瘦骨如柴的女人)。這點在消除相互之間的誤解與摩擦方面的積極效果以及消除人們由於身體缺陷而自卑心理上十分理想。
三是避陳求新。一些商業機構為了招攬生意,常改變招牌或稱謂,力求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像pawnshop(當鋪)門口掛的招牌是loan office(借貸處);舊家具店門口掛的招牌是antiques(古董)。甚至一些航空公司在機艙等級稱謂上玩花樣:一等艙(First Class)改稱為豪華艙(Deluxe Class);二等艙(Second Class)改稱為一等艙;三等艙改稱為商務艙(Business Class)或經濟艙(Economic Class),既做到了令人耳目一新,又能滿足顧客的虛榮心。委婉語就像個蛇蠍美人,當憑外表如何艷麗、誘人是很難一下子看清其內在的本質。它自身特有的欺騙功能掩蓋了事實真相。例如:西方政府出於政治目的,常在傳媒中將「工人罷工」(labor strike)說成「industrial action」;把「經濟危機」(ecnomic crisis)說成「recession」或「depression」;把「徵稅」(tax increase)說成「擴充財源」(revenue enhancement)。美國人在越南戰爭中為了掩蓋其罪行,把空中的狂轟濫炸說成是logistical strikes(後勤行動),而對越南平民的殺戮則稱為wasting the enemy(消耗敵人)。2003年,在對伊拉克的戰爭中,美國把這既不合理又不人道的侵略「occupation」堂而皇之地冠以「liberation」(解放)的高尚形象。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委婉語順應了政界的政治要求,而戰爭的恐怖和殘酷在委婉語的遮掩下蕩然無存。
(二)、諷刺功能
委婉語不僅具有欺騙性、掩飾性,而且兼具諷刺性。它雖婉轉、溫和,但婉轉中見坦直,溫和中見剛毅。就拿college(學院)這個詞來說,許多人都知道其字面意思,但囚犯們用它來稱呼「監獄」卻極少人知曉。囚犯們為了自我美化,自我洗刷,把因犯罪而被迫關進監獄強行 學習 改造視為在大學為增加知識而學習,體現了他們的強烈虛榮心,此詞因此也頗具諷刺意義。再說說來源於《聖經》故事的「balm of Gilead」(基列的安魂藥)。故事中的基列有一種安魂藥,可使罪孽深重的靈魂得到慰藉。英語中用「balm of Gilead」指代酒也充滿了諷刺意味,揭示了酒的本質也只不過是麻醉人體神經的一種藥品。另外還有個例子,英語中也常用「live on nothing」作為委婉語去描述那些吝嗇的守財奴,英國作家W.Thackeray在《名利場》第三十六章的標題中就用到此短語,藉以對小說主人公荒唐的生活,追逐名利的虛偽及拜金主義的自私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