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寶寶吃魚,有所食,有所不食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李煜然
「吃魚的孩子聰明」,這句話常被家長用於鼓勵孩子多吃魚。的確,魚類營養豐富,其中豐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能夠促進兒童大腦發育和智力發展。此外,魚肉中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D、各種微量元素等,能為孩子提供平衡的膳食營養。魚雖好,但從安全角度來說,並不是每種魚都適合兒童食用,還是要慎重給孩子選擇,做到「有所食,有所不食」。
刺少、個小、草食類魚較安全
隨著近年來農藥、化肥、廢棄塑料等化工製品造成的水污染問題加劇,一些毒素可能長期沉積於魚的體內。由於兒童的肌體尚未發育健全,免疫力較低,吃魚時應尤其慎重。魚類分為草食性、雜食性和肉食性3種,像鲶魚、草魚等草食性魚處於食物鏈底端,體內污染物會相對低一些,營養也很豐富,可以多吃些;而鯊魚、帶魚、金槍魚等肉食性魚類處於食物鏈頂端,體內污染物含量高,兒童應儘量少吃,以降低攝入毒素的風險。從受環境污染程度的角度看,一般自然生長的海魚類要比人工養殖的海、淡水魚類污染更少,尤其是在人工養殖地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更應該避免給孩子食用這些魚類。從生物鏈重金屬富集來看,最好是選擇中等以下個頭的魚類,魚的個頭越大,生長期越長,體內所積累的污染元素越多。此外,一些無肌間刺(俗稱刺少)的魚類比較適合孩子食用,比如大黃魚、三文魚、鯧魚等。因此,家長在給孩子選擇魚類時,不必專挑名貴的魚,可以就地取材,選擇價格相對實惠的魚。
魚頭、魚子、魚鬆要少吃
有不少家長問,給孩子吃魚的哪個部位好,魚肚子,還是魚子?其實,魚體各個部位的營養成分差別不太大,孩子都可以吃。一般來說,魚頭污染更嚴重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動物的大腦組織和肝臟、魚骨等組織和器官新陳代謝緩慢,污染物不易排出,孩子最好少吃。
有一種說法,魚子污染最少,是不是應該給孩子多吃魚子?其實,太過注重魚子意義不大。首先,魚子外面有一層膜,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可能會「穿腸而過」,其次,如果魚整體污染比較嚴重,那麼魚子也會受到影響。還有就是雖然魚子富含卵磷脂,但膽固醇含量也很高,因此給孩子吃時要注意量的把握。特別要注意,吃魚子前最好碾壓一下,使魚子外面的膜破碎,這樣有利於孩子的消化吸收。
魚鬆的營養價值高,食用方便,而且不用擔心魚刺問題,家長們也許會認為這是寶寶最好的吃魚方式。因此,有些爸爸媽媽讓寶寶大量食用魚鬆:拌稀飯、拌麵條,給寶寶作零食。然而,有研究表明,魚鬆中氟化物含量比較高。假如每天給寶寶吃10~12克魚鬆,寶寶將從魚鬆中吸收氟化物8—16毫克,再加上每天從水和其他食物中攝入的氟化物,那麼,寶寶體內的氟化物的量很容易超過安全值。氟化物在體內蓄積,容易導致寶寶食物性氟化物中毒,很多兒童發生氟斑牙或氟骨症,都與過多食用含氟化物過多的食物相關。所以,魚鬆可以吃,但是不能當作營養補充品長期食用,更不能成為寶寶攝取魚肉的惟一來源。
吃魚,清蒸最好
給孩子烹制魚類,最好選擇清蒸。清蒸魚營養損失少,原汁原味對孩子的味覺發育有利。而油炸等烹調方法,不但會改變魚本身的滋味,還會改變魚肉本身易消化的特點。另外還可以將魚做成魚丸,這種吃法比較安全、清淡,而且味道鮮美,無論是哪種魚都可以做。具體方法:將魚肉剁細,加蛋清、鹽、味精調成茸。鍋內添水燒開,將魚茸擠成丸子,逐個下鍋內煮熟,再加入少許精鹽、蔥花即可。
特別提醒:魚是食物過敏因素之一,因此很多專家建議,孩子滿一周歲後再吃魚,此時孩子的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發育得更好,更容易接受魚肉。如果你的家人有過敏史,比如花粉熱、哮喘、食物過敏的話,則建議至少等到孩子3歲後再吃魚。給孩子吃魚還要適量,一般每周1~2次,每次50—100克。
(編輯/李靖)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