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土地的誓言》說課稿

2023年08月10日

- txt下載

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初一現行教材第二單元第十課。本文是端木蕻良在1941年8月18日,9、18事件十周年寫的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對淪喪於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正在倍受蹂躪的家園的深深眷戀,發出了熱血男兒誓死為家鄉的解放戰鬥到底的錚錚誓言。綜觀全文,有憂傷、舒緩的回憶,有強烈急切近乎吶喊的誓願,含淚的敘述中涌動著作者對家的渴望和無盡的憂傷;肆意的感情宣洩中,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有家不能回的悽苦、哀愁和悲憤。細細品讀,重重波瀾,萬千感慨,那應是華夏兒女在民族危亡之時,奔走呼告,是對祖國發自肺腑的赤膽忠誠,是飽含熱淚捧出的一顆熾熱的心。 本文的重點是領悟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高尚品質。我們的學生距作者所處的年代較遠,加之學生的經歷有限,很難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生的情感調動是學習本文的前提,有感情的朗讀,細心的品讀是關鍵。 教學設想 基於以上分析,我有這樣的教學設想: 明確學習目標:1、感悟作者強烈的愛國之情。 2、品味作者富有個性的語言。 以東北富有個性的景物吸引學生,喚起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用日本侵華給我們的民族帶來的刻骨銘心的傷痛來警示和激發學生,「忘記了歷史就等於背叛」;借作者獨具個性的語言感染學生,「位卑未敢忘憂國」。 播放《松花江上》同時,大螢幕上展示東北原野富有個性的景物,既而出現日寇鐵蹄下山河破碎的場景:日寇占領我們的城市,打著太陽旗的隊伍在大街上行進,殘垣斷壁,土地荒蕪,生靈塗炭,人民流離失所;侵略者以殺戮我同胞取樂獸性大發的可憎面孔,我同胞慘遭殺害時那種木然的表情;日寇驅役我們中國人大肆掠奪我們的資源。 我們的學生對那段歷史沒有太多的印象,用真實的畫面叩擊他們的靈魂,直面舊中國屈辱的歷史,打動我們的學生,有助於學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讀文章。 引導學生聯繫歌曲《松花江上》理解呼告的手法,品味它表達的直接而急切的情感。歌曲更能高效快捷地打動學生,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比老師的講解好得多。歌中「爹娘啊,爹娘啊。什麼時候,才能歡聚一堂」,這既是骨肉的離散的悲歌,又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警示。歌曲的播放,不但起到情感儲備的作用,作為學習資源,我們要充分挖掘它潛在的價值。善於捕捉這些關鍵的語句,藉助歌曲在表達情感的優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法指導 學習方法的指導上,我有這樣的設計: 作者對關東原野的熱愛,是熾痛的熱愛。課文注釋中,「熾痛」解釋為:熱烈而深切。我認為有些不妥。「熾」解釋為「熱烈」,可以。「痛」的義項也有「深切」但在這裡應該解釋為「悲傷」。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作者對關東原野是「熾痛」的愛?作者是怎樣表達這種感情的?這對下一步採擷精彩的語句進行評析,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我認為引導學生向書本置疑,用批判性的眼光來審視教材,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有自己的思想,體驗到思想者的快樂,才能達到享受語文學習的境界。 文章中的語言彰顯作者濃郁的抒情風格和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激情的傾訴,是濃烈情感的宣洩,讀來盪氣迴腸。 抓住關鍵詞,提綱挈領,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的關鍵語句。有些語句容易理解,我們不需要下功夫研究。有的比較含蓄,更有力度,更有分量,字字敲心坎。這樣的語句的理解和回味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例如: 通過學生自品---交流-----互評-----教師點評,提高學生品評文章的能力。 如果說研讀語句是採擷珍珠,那麼通篇朗讀應該是整體欣賞一件藝術品。教師範讀課文讓學生知道怎樣處理輕重緩急,怎樣宣洩作者的情感。可以採用把文章分一分,有領頌,有齊讀。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很喜歡這種形式的朗讀。作為拓展閱讀,我們向學生推薦艾青的詩《假如我是一隻鳥》。這首詩表達主題和《土地的誓言》一樣。學生在朗讀中,可以比較一下在寫法上有哪些異同。 學習本文後,學生最好能夠增加一些愛國詩句的積累。學生不喜歡抄寫詩句。我事先用質地較好的紙張,收集了一些愛國詩句,做了幾張書籤。作為獎品,贈給在課堂上有進步的學生。讓學生製作書籤,贈給自己的同桌。這樣,學生在製作的過程中,少了一點枯燥,多了一點思考;淡化了作業的概念,還有了人情味。互贈書籤,交換了思想,感受的是關懷,帶來的是互助雙贏。 教學設計 略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