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挑戰杯論文

2023年10月08日

- txt下載

篇一:挑戰杯金獎論文
「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






共青團廣東商學院委員會編
2009年4月
目 錄
1、第一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金獎作品
———————甲殼質材料研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2、第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金獎作品
——————————上海盛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案例為首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金獎作品,
由上海東華大學團委提供,特此表示感謝。
1. 執行總結
1.1. 公司
甲殼質材料研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提議中的公司,它擁有甲殼質纖維製備的專利技術,提倡科技為本的綠色生活新理念,為人類提供盡善盡美的天然生物產品。
我國醫用縫合線每年約有15億人民幣的市場需求,其中可吸收縫合線約有7.5億。公司成立初期生產醫用甲殼質可吸收縫合線,以滿足迅速發展的可吸收縫合線市場的需求,使用投資建廠解決方案,針對解決PGA(Polyglycolic Acid聚乙二醇酸)類可吸收縫合線大部分依賴進口、價格昂貴、影響提高人們醫療水平的問題。
公司注重短期目標與長遠戰略的結合,中長期目標將逐步拓寬產品領域,涉足甲殼質醫用抗菌材料、藥物緩釋材料、人造器官、化妝品、保健食品、保健服裝面料、新型環保包裝材料、快餐用具等,形成以甲殼質材料為核心的多元化經營集團公司。
1.2. 市場
醫用縫合線市場是集團市場,購買過程屬集團購買行為。
目前,我國大量使用的醫用縫合線主要有絲線、羊腸線和PGA類可吸收線。羊腸線材料本身有缺陷,PGA類縫合線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使用範圍均受到影響。醫用甲殼質縫合線將就這一切入點進入市場。
醫用甲殼質縫合線採用競爭定價策略進入市場。產品生產成本約2.1元/根,是PGA類縫合線的十分之一;平均定價30元/根(據調查,市場可接受價格為30—40元/根),大約是PGA類縫合線平均市場價格的1/2,而且降價空間較大。
公司將在全國設立七個區域分銷中心,與代理商、經銷商一起建立健全的營銷網絡。 產品進入市場的過程中將大量贈送產品讓醫生試用作為促銷手段和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手段,第一年贈送90萬根,第二年贈送160萬根,第三年以後每年贈送80萬根。
國際領先的甲殼質纖維製備專利技術是製備醫用甲殼質縫合線的關鍵。公司將建立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力爭獲得國際ISO9000質量管理認證。
1.3. 投資與財務
公司設在上海張江高新技術園區,享受「三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
公司成立初期共需資金1100萬。其中風險投資700萬,東華大學投入資金100萬,短期借款300萬。其中用於固定資產投資602萬,流動資金498萬。另外,天純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設備入股100萬。
股本規模及結構暫定為:公司註冊資本1200萬。外來風險投資入股700萬(58.33%);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專利技術入股300萬(25%),資金入股100萬(8.33%);上海天純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設備入股100萬(8.33%)。
第二年估計盈利1000萬人民幣,以後每年銷售利潤率45%左右,第二年資產報酬率為75.39%,投資回收期為兩年零一個月。
風險資金最好在第3—5年撤出,採用收購方式比較適合本公司。
1.4. 組織與人力資源
公司性質是有限責任公司,初期組織結構採取直線制。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行總經理負責制。總經理下設營銷副總經理、技術副總經理、財務副總經理。
甲殼質纖維製備技術專利屬東華大學所有,郯志清教授等老師是專利技術發明人。郯志清教授有多年的科技成果產業化經驗,將出任公司董事長兼技術副總經理;創業小組成員將參與公司的市場營銷與財務管理工作;公司還聘請了東華大學市場營銷系顧慶良教授作為營銷顧問。
2. 項目背景
2.1. 產業背景
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得到很快發展。1978年,我國醫療器械工業總產值為7.3億元。到1995年,按國家醫藥管理局統計為80億元,而此間有關方面調查表明,全國醫療器械產業實際總產值達160—180億元,相當於1978年的22—25倍,約占世界總銷售額的2%左右。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滯後於化學藥物工業,已開發國家醫療器械與藥物銷售之比接近1:1,而我國只有1:10,因此具有極大的拓展空間。
據調查,高性能的醫用紡織品的增值幅度可達到1:50左右。
目前,我國大量使用的醫用縫合線有三種:絲線、羊腸線和PGA類可吸收線。羊腸線和PGA類縫合線是可吸收縫合線。
羊腸線生產工藝落後,污染環境,可吸收性差,易過敏和產生抗體反應。目前,它的存在僅僅是由於價格優勢。PGA類可吸收縫合線大量依賴進口,不僅花費大量外匯,增加了國家和手術病人的經濟負擔,也對我國外科手術水平的提高產生了一定影響。
據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報告,1994年醫用縫合線的全球市場值估計有15億美元,每年增長率約4%。
據台灣化工所資料,世界上只有三家工廠生產PGA原料,取得極為不易,價格居高不下。另外,PGA含水率過高將導致材料水解劣化、機械強度下降,縫合線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作為一種純生物製品,用甲殼質作原料的可吸收縫合線,能被人體完全吸收,無毒副作用,能夠滿足作為可吸收縫合線的所有指標,符合綠色環保的社會發展主題,是PGA類可吸收縫合線的替代品。在吸收進口可吸收縫合線的優點的基礎上,研製開發性能優越、價格適宜的甲殼質可吸收縫合線是符合社會和市場要求的。
投產醫用甲殼質可吸收縫合線,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超前性,對於促進我國醫療器械工業的發展、提高人們醫療水平、減輕國家外匯負擔等方面,具有長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2. 產品概述
2.2.1. 甲殼質
甲殼質又稱殼質、甲殼素,是一種帶正電荷的天然多糖高聚物,化學名稱為聚乙醯胺基葡萄糖。它廣泛存在於蝦、蟹、昆蟲等的外殼及菌類、藻類的細胞壁中,含量可達20%—
30%,在我國來源極為豐富。
甲殼質纖維是除了纖維素之外的第二類有機生物材料,是一種新型可吸收、可降解的純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甲殼質纖維具有許多不同於纖維素的生物特性,如具有生物的相容性、無免疫抗原性,無毒無刺激,可被溶菌酶分解吸收,促進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提高免疫力等。近年來,甲殼質纖維受到國際醫學界的高度重視,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醫用高分子材料。
東華大學甲殼質研究項目技術水平國際領先,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究項目,並進駐上海浦東高校重點實驗室。
目前,已成功研製出甲殼質醫用無紡布、醫用敷料和醫用創可貼材料,並於1994年1月18日通過上海市科委組織的專家鑑定,達國際先進水平。經臨床使用證明,該類產品具有消炎、鎮痛、止血、抑菌、透氣吸水、促進組織生長等性能。目前,甲殼質醫用無紡布、甲殼質創可貼材料、甲殼質醫用敷料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已規模生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2.2.2. 甲殼質縫合線
縫合線是一種用於傷口縫合、組織結紮和固定的無菌線,屬醫療器械中的三類產品。甲殼質可吸收縫合線是以純天然甲殼質為主要原料的、能被人體吸收的醫用縫合線。
產品性能:甲殼質可吸收縫合線經上海、浙江數家醫院400多例臨床使用,性能優異,療效滿意,完全符合縫合要求,無過敏、炎症、刺激等不良反應。
產品專利:甲殼質纖維及其製備方法(專利號ZL.96103888.8),專利為東華大學所有,發明人是郯志清教授等老師。
2.3. 甲殼質可吸收縫合線的優點
經臨床實驗證明,與現有縫合線相比,醫用甲殼質可吸收縫合線具備了作為可吸收手術縫合線的主要優點:
?
?
?
?
?
?
?
? 純生物製品,與人體相容性好,傷口縫合疤痕小; 原材料廣泛存在於海洋生物中,成本是PGA類產品的十分之一; 線體周圍形成抑制細菌生長的環境,有利於傷口癒合; 無毒、無刺激,無抗體反應,能夠被身體完全吸收; 足夠的抗張強度和柔韌性,完全符合製備可吸收縫合線的要求; 易保存,在空氣中幾乎不分解; 能經受殺菌消毒處理,可進行染色、防腐處理等; 資深教授、專家、研究員擔綱科研,研發實力雄厚,專利技術國際領先。
2.4. 甲殼質應用前景
甲殼質是一種天然高聚物,是一種新型環保材料,在醫學、農業、輕工業等領域具有廣泛的用途。在醫學上可以用來做人工皮膚、藥物緩釋材料,止血劑和傷口癒合劑、人造器官(如人工腎、人造血管)等;在農業上,可用來生產殼聚糖、殼質包復農藥、降解地膜等;在輕工業上,可用來做成化妝品、保健品、功能服裝、環保包裝材料等。
3. 市場機會
篇二:挑戰杯論文
就企業需要對大學生就業所需綜合能力
的在校培養調查研究
——基於青島多所高校的調查
李 寧
胡嘉瑩
劉忠祥 作者 : 劉 輝
負責人:劉 輝
聯繫電話: 18354263736
所屬院系: 國際商學院
指導老師: 張錫寶任 龍
調研時間:2013年1月——2013年4月
目錄
摘要 .......................................................................... 3
關鍵詞 ....................................................................... 3
一 導論 ...................................................................... 3
(一)研究背景 .............................................................. 3
(二)研究意義 .............................................................. 5
(三)研究方案 .............................................................. 6
二 調研結果及其分析........................................................... 6 (一) 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 6 (二) 老師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 11 (三) 老師、學生問卷調查結果的對比分析 ..................................... 15 (四) 2012屆青島大學國際商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畢業生去向調查 ................ 16 (五) 畢業生電話訪談結果分析 ............................................... 16 (六) 企業調查訪談結果分析 ................................................. 18
三 大學生就業綜合能力在校培養途徑的探析 ...................................... 19
(一)一個組織 ............................................................. 20
(二)閉路——開環模式...................................................... 20
(三)校企合作模式 ......................................................... 21
四 結論 ..................................................................... 23
五 參考文獻 ................................................................. 25
附錄 ......................................................................... 26 附錄一 學生調查問卷設計 ..................................................... 26 附錄二 老師訪談記錄 ......................................................... 27 附錄三 老師調查問卷設計 ..................................................... 28 附錄四 畢業生調查問卷設計 ................................................... 29 附錄五 企業電話訪談問題設計 ................................................. 30 附錄六 關於調查的場景記錄 ................................................... 31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需求也不斷變化發展。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是學生就業能力的缺失。
就業能力簡而言之,是個人成功就業、維持就業和獲得晉升的能力,以及自我更新的能力。近年大學生就業人數呈現大幅增長趨勢,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就業形勢嚴峻。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找不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另一方面,企業招工難,招不到理想的人選。而兩難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於主要是當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難以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當前的學校教育與企業用人需求不能適應,相互之間存在有脫節。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在校大學生、高校老師、大學畢業生、企業展開了調查,並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同時查閱了相關文獻資料。在這些調查的基礎上,我們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組織,兩種模式」的舉措,一個組織,即在高校設立這樣一個充當高校與企業聯繫的橋樑的組織,兩種模式即「閉路——開環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組織,使高校的學生信息與企業的需求以及招聘信息能夠反饋回流,對大學生就業所需能力進行提前在校培養,從而解決企業需求與大學生就業能力脫節的現象。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能力 企業 在校培養
一、導論
(一)研究背景
21世紀,隨著不少高校擴招,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總體形勢不容樂觀,過去一考上大學就等於有了鐵飯碗的形勢在今天已經是形如痴人說夢了。年年創新高的畢業生數量、就業結構的不平衡、就業中所存在的不公平等等,讓許多剛出大學校門的學子們對人生、對社會都產生了一種恐懼與排斥,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而是「天之焦子」。目前,大學生就業存在「兩難」,一是大學生畢業生找工作難,就業面臨著新的壓力和難度,特別是想找到一份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更難;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招工難,尤其是找到理想的人選更難。也就是「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企業也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的「就業鴻溝」逐漸形成。這種「兩難」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難以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當前的學校教育與企業用人需求不能適應,相互之間存在有脫節。因此,根據企業需要針對大學生就業所需能力的提前在校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結合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及所面臨的問題,打算具體根據企業需要,針對大學生所需的就業能力及素質,進行提前在校培養的研究。
1、現如今大學生的就業難的社會問題日趨嚴重
高校連續幾年擴招,在校生大幅度增長,造成了高校畢業生高存量、高膨脹,這給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新的壓力和難度。
總之,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趨嚴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應屆大學生的數量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下面我們
先來看一組數據:
2003年是中國高校擴招後本科學生畢業的第一年,全國共有高校畢業生212.2萬人,比2002年增加67萬人,增幅達46.2%,就業形勢十分嚴峻。2004年我們國家的本科畢業生就有280餘萬人,比2003年增加68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338萬人,比2004年增加58萬人,增幅達20.71%,就業形勢嚴峻。 然後,從2009年畢業生人數突破600萬以來,每年仍在增加,2010年已達630萬,而2011年和2012年已近700萬。要知道,中國超過700萬人口的城市有幾個,但我們一年的畢業生卻就達700萬,再加上這幾年未實現穩定就業的畢業生人數,我們大學畢業生的人數何止1000萬!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圖1 2004年來我國高校畢業人數(單位:萬人)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眾所周知,從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市場一直不景氣。中國也一樣,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市場上的就業崗位明顯減少,就業競爭明顯比以前激烈了,而且大學生的數量卻比以前明顯增加了,這也對剛剛踏上社會的應屆大學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同時,現在一些中專院校更加注重培養技術型人才,而市場上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也是愈加強烈;另一方面,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經驗豐富的技術型工人湧入就業市場,這些都使得當前的就業市場更加的錯綜複雜,也削弱了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大學生的競爭力。
2.關於能否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研究
大學生是否具備就業能力是其能否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及用人單位需求的關鍵所在,所以,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不單單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更是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健康和諧發展的需要,高質量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首先,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是提高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力的需要。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畢業生人數較前些年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勞動力市場對於大學畢業生的需求並沒有保持同步的增長,再加上一些用人單位出於成本的考慮,不願意大量地吸收新的高校畢業生,更傾向於有工作經驗的求職人員。大學畢業生數量增長比例與勞動力市場需求增長比例不協調,導致了大學生就業市場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大學生要想成功就業,就必須要有足夠實力和能力才能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這種影響大學生成功就業的能力就是就業能力。因此,如何培養大學生卓越的就業能力不僅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是高校和學生本人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挑戰。
其次,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目前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大學生就業市場仍將處於「買方」市場,要想使我們的大學生順利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去,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就必須針對市場需求。對大學生就業能力進行系統地、
有針對性地培養。用人單位在選聘大學生的時候,不僅要求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求他們具有一些如良好的溝通能力、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適應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的能力、團隊工作能力、自信、自我激勵、自我管理等復合能力和個性特徵。這些能力和特徵就是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核心部分,用人單位在選聘大學生的過程中甚至把這些能力和特徵看的比專業知識技能還要重要。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高等教育還一定程度上沒有擺脫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仍然以孤立的理論教學為主,這也是從用人單位得來的反饋較多的意見之一。因此,作為高校必須樹立現代營銷觀念,針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用人單位需求。提高和開發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研究意義
研究的意義在於促進大學生成功就業。
首先,大學生成功就業是實現大學生自我價值和理想的重要標誌。大學生經過十幾年的學習生涯,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知識,承載了大學生個人的人生理想和抱負,同時也承載了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希望。因此大學生成功就業對於實現自我,服務社會有著重要意義。通過成功就業,大學生能將自己的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實現自我理念理想,通過就業這一平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抱負。而社會也因為大學生的成功就業而不斷得到進步,實現了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其次,大學生的成功就業也是高校成功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的重要體現。很多高校將招生和就業作為高校工作的兩個興奮點。大學生成功就業決定了高校的生存和發展。就業作為高校的其中一個興奮點,是平衡高校發展的重要途徑。只有大學生成功就業,才能說明高校的人才培養達到了目的,符合了社會的需要,為社會輸送了合格和優秀的就業人才,而只有這點才能體現一所高校辦學的成功。
同時,大學生的成功就業還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新鮮力量,承載了民族的希望,是未來的開拓者。只有大學生成功就業,大學生,家庭和社會才能和諧發展。每年黨中央國務院都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於高校大學生就業的優惠政策和措施。高校大學生成功就業是民心工程,穩定工程,也是社會繼續穩步發展和不斷進步的原動力。
最後,2012年就業藍皮書《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指出,2012年就業紅牌警告專業(紅牌專業: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且薪資較低的專業中前10個專業,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包括: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作為紅牌專業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我們現在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統計學等經濟課程。誠然,這些專業課程會擴充我們的專業知識,為我們以後從事貿易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如果我們只是拘泥於課本上的知識,紙上談兵,而忽視了與社會的交流與接觸,那麼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只能與社會的需求脫節。所以,能夠早一步的了解企業對大學生能力的需求,並就大學生就業所需能力及素質在校期間進行相關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到對我們一個班、一個系、一個院,大到對一個學校、甚至對整個社會的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篇三:挑戰杯作品論文
「挑戰杯」曲阜師範大學第十一屆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1 「挑戰杯」曲阜師範大學第十一屆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摘要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和意外事故的頻發, 失去生活自理能 力而長期癱瘓在床的人數不斷增加。 目前, 我國存在著護理費用高昂、 護理技術落後、專業護理人員短缺等一系列的問題,僅靠社會保障和 福利機制不能完全滿足這一弱勢群體的需求。基於此,我們從對市場 現有護理機進行創新的角度出發,把「醫院護理」和「家庭護理」作 為兩大方向,創新性的將「GSM 技術」和 「ZigBee 無線自組網絡技 術」分別應用於市場現有護理機,開發設計了基於 GSM 和 ZigBee 的 臥床病人護理機的遠程監控系統。 「家庭護理機」以 PIC 單片機為主 控制器, 利用 GSM 模塊 TC35i, 使護理機與監護人之間以 「手機簡訊」 的形式進行信息傳輸。 「醫院護理機」以 PIC 單片機為主控制器,利 用 ZigBee 無線自組網技術實現多台護理機無線自組網功能,並利用 C++build6 編寫了上位機遠程監控系統軟體,建立病房與護士站之間 的遠程聯繫,實現了對病人的實時監控與無人護理。 基於 GSM 和 ZigBee 的臥床病人護理機的遠程監控系統,提高了 護理過程的智能化、人性化,創新性的實現了「無人護理」功能,達 到了幫助家庭、醫院降低護理成本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齡 化所帶來的社會壓力並且給予臥床病人更加人性化的關懷。 該作品市 場前景非常廣闊,一旦產品化,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PIC 單片機;GSM;ZigBee;遠程監控;C++build61 「挑戰杯」曲阜師範大學第十一屆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aging process in human society and high frequency of accident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have been confined to bed for long after loss of self-care ability is increasing steadily.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faced with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nursing care, such as high costs, backward nursing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nursing staff shortages. It?s not enough to rely only on social security and welfare mechanism to completely meet the needs of these disadvantaged people. In this view, from the point of innovating existing nursing machines in the market, we innovatively used "GSM technology" and "ZigBeewireless ad hoc network technology" respectively in the nursing machines existing in the market, with "hospital care" and "home care" as two major directions, and developed and designed a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bedridden patients care machines based on GSM and ZigBee. With a PIC MCU as its main controller, a "home care machine" uses he35i of GSM module to realiz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nursing machine and the guardi
an via "mobile phone short messages". "A hospital care machine" uses a PIC MCU as its main controller to implement the function of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for numbers of care machines by using ZigBee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technology. Softwares are also written for the upper computer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by using C++build6, to establish remoteconnection between wards and the nursing station and realize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unmanned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The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bedridden patient care machines based on GSM and ZigBee improves the intelligent and human nursing process, implements innovatively the function of 「unmanned care」,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helping bring down family and hospital nursing cost, and, to some extent, alleviates the social pressure brought about by an aging population while giving bedridden patients more humane care. This work has very broad market prospects.; once made into products, it will bring enormous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PIC; GSM; ZigBee; remote monitoring; C++build62 「挑戰杯」曲阜師範大學第十一屆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目摘 目錄要..................................................................... 1 錄..................................................................... 31.引言 ...................................................................... 5 2.調研 ...................................................................... 6 2.1 調研思路 ............................................................. 6 2.2 調研進程............................................................. 6 2.3 調研總結及市場分析 ................................................... 7 2.3.1 臥床病人數量多與護理人員數量少的矛盾 ........................... 7 2.3.2 現有護理設備仍需改進 ........................................... 9 2.4 市場需求及前景...................................................... 10 3.項目技術路線.............................................................. 10 3.1 基於「GSM 技術」實現「家庭式無人護理」功能 ........................... 11 3.2 基於「ZigBee 技術」實現對多台護理機遠程監控功能 ..................... 12 3.3 管理軟體總體功能與設計思路 .......................................... 15 4. 利用「GSM 技術」實現家用式護理機的遠程監控 ............................... 17 4.1 系統硬體設計 ........................................................ 17 4.1.1 單片機晶片選擇 ................................................ 17 4.1.2 傳感器/變送器接口設計 ........................................ 18 4.1.3 語音接口電路設計 .............................................. 19 4.1.4 液晶和鍵盤接口電路設計 ........................................ 19 4.2.5 GSM 通信模塊電路接口設計 ...................................... 19 4.2 GSM 簡訊息處理程序設計 ......
....................................... 21 5.利用「ZigBee 無線組網」功能實現護理機的遠程監控 ........................... 23 5.1 ZigBee 自組織網絡原理[9,10] [8]........................................... 235.2 護理機網絡通信協議 .................................................. 24 5.3 無線組網通信流程 .................................................... 26 5.3.1 上位監控 PC 機與下位護理機的無線組網通信流程 ................... 26 5.3.2 ZigBee 終端與護理機的通信流程 ................................. 26 5.3.3 協調器與管理中心計算機的通信流程 .............................. 28 5.4 上位機監控軟體設計 .................................................. 29 5.4.1 註冊護理機的「樹狀目錄顯示」 .................................. 31 5.4.2 護理機監測參數的顯示 .......................................... 32 5.4.3 當前登錄用戶代號、日期、時間顯示 .............................. 33 5.4.4 設備連接狀態顯示 .............................................. 34 5.4.5 護理機「註冊」 、 「註銷」模塊[14,15]................................. 345.4.6 用戶管理模塊 .................................................. 363 「挑戰杯」曲阜師範大學第十一屆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5.4.7 數據報表查詢列印功能 .......................................... 37 6.關鍵技術與創新點.......................................................... 37 6.1 技術關鍵 ............................................................ 37 6.1.1 科學性 ........................................................ 38 6.1.2 先進性 ........................................................ 39 6.1.3 安全可靠性 .................................................... 39 6.2 創新點 .............................................................. 40 7.項目研究成果.............................................................. 41 7.1 需求分析 ............................................................ 41 7.1.1 當今現狀 ..................................................... 41 7.1.2 解決目標及方案 ................................................ 41 7.1.3 系統綜合要求 ................................................. 41 7.2 研究開發的軟體系統 .................................................. 42 8.新產品經濟、社會效益...................................................... 42 8.1 經濟效益 ............................................................ 42 8.2 社會效益 ............................................................ 46 8.3 推廣價值............................................................ 47 9.新展望.................................................................... 48 9.1 開發自動側翻身功能 .................................................. 48 9.2 增加娛樂功能 ........................................................ 49 9.3
開發按摩功能 ........................................................ 49 9.4 增加日常醫療檢測功能 ................................................ 50 9.4.1 體溫智能檢測 .................................................. 50 9.4.2 脈搏自動測量 .................................................. 50 9.4.3 動態血壓測量 .................................................. 51 10.總結..................................................................... 51 11.參考文獻(References) ..................................................... 53 12.附 錄.................................................................... 56 12.1GSM 模塊 TC35i 接線原理 .............................................. 56 12.2 註冊護理機的樹狀顯示實現流程圖 ..................................... 57 12.3 護理機信息顯示實現流程圖 ........................................... 58 12.4 初始化及設臵串口的 API 函數 ......................................... 59 12.5 調查問卷 ........................................................... 604 「挑戰杯」曲阜師範大學第十一屆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1.引言當今社會中存在著大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長期臥床的弱勢人 員,一方面該群體數量龐大,分布極為分散,專業護理人員卻十分緊 缺;另一方面,國內專業護理機構數量較少,護理機質量良莠不齊, 費用相對高昂, 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護理機在家庭以及醫 院、療養院和養老院等場所的推廣使用。 目前,衛生清潔裝臵大多集中於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外發達國 家,而且大多數停留在試驗階段,僅有極少數裝臵實現了協助病人起 床,監護病人狀況等低級智能護理的應用。而我國國內更是只局限於 以人工為主導的部分衛生的清潔, 僅在病人大小便清潔護理方面達到 了自動識別與回收,溫水清洗與自動烘乾等智能功能。但仍尚無不需 護理人員在場的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綜合衛生智能清潔裝臵的真正研 發,病人及病人家屬的迫切需要未得到充分的滿足。 通過調研與學習,結合現有的護理機功能系統,我們創新性的 提出並實現了以「GSM 技術」和「ZigBee 技術」為核心的護理機遠 程監控的設計理念,通過使用 GSM 模塊和無線組網技術, 創造性的實 現了護理人員不需全程服務而是遠程監控的功能, 並加強了病人與護 理人員的即時溝通, 從而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而且保障了病人的 安全。這一設想的實現將帶來極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解放勞動力, 增強經濟的發展。 下面是我們對護理機遠程監控系統設計的具體實現 方式。5 「挑戰杯」曲阜師範大學第十一屆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2.調研2.1 調研思路在調研過程中, 我們注重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調
研的合理性為指 導進行實地調查,為了得到可靠的資料,我們決定採取問卷調查與面 對面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共發放調查問卷 800 份(回收 767 份) ,有 針對性地與臥床病人、護理人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以更好地了解護 理方面的各種問題。通過對調研的分析並結合專業知識,我們對市面 上的護理機系統進行了優化, 創新性地設計並實現了護理機的遠程監 控與報警功能,解決了諸多問題。2.2 調研進程在進行調研前夕,我們做出了完善的系統計劃,以保證整個調研確定調研目的 查閱資料 公司考察 醫院考察 病人訪談 分 項 調 查 收集資料 預調查 整理資料 分 項 調 查 問卷設計 問卷髮放 問卷統計分析查閱資料 公司考察 醫院考察 病人訪談 分 項 調 查修理問卷 問卷設計 正式調查 調查結果分析 解決問題設想 撰寫報告 分 項 調 查 問卷髮放問卷統計分析過程的順利進行,具體如圖 1 所示。6 「挑戰杯」曲阜師範大學第十一屆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圖 1 調研思路流程圖2.3 調研總結及市場分析我們通過市場調研, 對 信息數據進行匯總並剖析, 更深一層地了解到了當前 護理機使用的社會背景、 護 理機的市場情況及其發展 前景,得出以下幾個方面。圖 2 實地調研訪談2.3.1 臥床病人數量多與護理人員數量少的矛盾 1)老齡化社會程度加劇 自 1999 年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我國日益呈現老年人口 基數大、增長快,高齡化、空巢化等明顯特徵,需要照料的失能、 半失能老人比例呈高發態勢。僅截至 2009 年底中國 1.67 億老年人 中,80 周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有 1899 萬。中國目前有失能老人有 1036 萬、半失能老人有 2123 萬,他們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護理照 料服務[1]。表 1 1999 年後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註:數據來自中國人口普查網)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10.01 % 10.09 % 10.48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10.57 % 10.87 % 10.97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11.55 % 12.19 % 12.77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12.25 % 12.86 % 13.10 %此外,2010 年以後,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每 10 年依次可能將 提高 3.5、4.2 和 5.9 個百分點,2050 年,我國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7 「挑戰杯」曲阜師範大學第十一屆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口比重可能將達到 23.3%。屆時,我國老年人護理工作將面臨更嚴 峻的考驗[2]。 2)各類殘疾以及癱瘓的人數不斷上升 我國因各種原因導致殘疾甚至癱瘓的人數日益增多, 他們的日常 生活護理問題也越來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其中多數人無生活自理 能力, 需要專業人員的護理。 但是其親屬一般不具備專業的護理知識, 而專業護理人員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