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新媒體視閾下高校思政工作路徑創新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楊濤
摘要: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價值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高等教育工作者要依託新媒體技術,重視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新特點,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構築新媒體平台、健全新媒體監督機制、提高師生媒介素養,積極探索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關鍵詞 : 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數位技術、網際網路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飛速發展,各種新媒體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與傳統媒體不同,新媒體技術在信息的形式與內容、收集與傳播等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大眾在信息交流中的語言特點和思維模式。新媒體技術以其良好的互動性、資源的豐富性和交流的便捷性迅速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青睞,成為大學生信息交流和溝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對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產生了新的影響。面對新媒體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儘快調整工作思路,積極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一、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新特點
新媒體是相對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的新興媒體形式,它主要依託網際網路技術、移動通訊技術以及數位技術向大眾提供信息服務①。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推進,新媒體以其即時互動性和開放共享性迅速受到在校大學生的歡迎,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思想行為都產生了新的影響。
1.信息獲取的自主性增強,思想趨於多元
新媒體的普及使得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時效性更加及時,信息內容也由原來傳統媒體的單面報道向多角度敘述轉變,對於青年學生來說,這更能激發他們獲取信息的興趣。在信息的形式上,新媒體一改傳統媒體單一的、靜態的文字敘述,多採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綜合表現形式進行互動性的動態傳播。在信息獲取過程中,大學生的潛在角色也在發生轉變:他們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搜索,即是信息的受眾又是信息的傳播者。新媒體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載體在為受眾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時也滿足了大眾從中提取自己所需內容的需求,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意識的大學生不再滿足於消極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口味來選擇信息和傳播信息。這種多元的選擇空間同時也容易使大學生在信息浪潮中迷失,逐漸喪失對主流文化和信息的有效判斷。青年學生正處於「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往往對於外界信息缺乏理性地思考和判斷,充滿好奇感和獵奇心理,極易在這種多元的思潮中迷失自我。
2.交流方式個性化,價值取向模糊傳統媒體時代,大學生之間交流和溝通的主要方式通常以電話和書信為主,隨著新媒體的普及,QQ、微博、微信、Email、簡訊等成為青年學生的新寵②。他們經常利用新媒體互相交流信息、表達真實情感,甚至進行自我宣洩,也往往出現一些隨意與偏激的觀點。近年來,「個人空間」「個人主頁」等新興事物充分滿足了年輕人彰顯個性、標新立異的追求,這些富有娛樂形式和個性展現的表達方式逐漸成為大學生進行自我展示的主要渠道。然而,在多元、開放的新媒體世界裡,為了追求眼球效應,千奇百怪、聳人聽聞的信息屢見不鮮。這些信息在給青年學生帶來強烈視覺衝擊的同時,也極易引起大學生價值標準的迷失。近來,以自我標榜和出位表現渴望成名的大學生在新媒體上頻頻出現,其間滲透著明顯的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傾向。
3.學習、生活方式轉變,性格塑造受到影響憑藉著其海量的內容和快捷的操作,
新媒體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新媒體技術的幫助下,大學生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更多的交給網絡搜索功能,學習形式更加靈活,信息渠道更加多元。然而,網際網路上的信息較為零散、龐雜,由於缺乏專業的指導和師生間必要的交流,學習往往缺乏系統性,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思辨能力作用不大③。同時,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大學生傳統的生活方式,拇指文化、掌上文化、網絡消費已經逐漸成為新新人類歡迎的生活方式。身處校園的大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少,網絡上的虛擬交往活動有利於其接觸外面的世界,構建社會關係。但是,新媒體在帶來更多展示自我的載體的同時,部分大學生由於自控能力較弱開始沉湎於網絡營造的虛擬空間裡不能自拔,容易出現孤僻冷漠、逃避現實的傾向,使得同學之間關係變得冷漠,甚至出現人際交往障礙。
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遇和挑戰
新媒體在給青年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諸多改變的同時,對於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對於高等學校教育工作者來說,準確評估新媒體技術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有助於增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1.新媒體技術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1)拓展教育陣地,豐富工作方法。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各種嶄新的信息傳播平台相繼出現,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陣地和載體。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體提供的豐富資源,及時掌握最新最全的信息,了解學科理論前沿,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創造條件;另一方面,通過運用新媒體,教育工作者可以主動宣傳最新政策,傳播先進教育理念,引導青年學生優化自身知識結構,吸收最新文化成果,開闊理論視野。相對於傳統思政教育覆蓋面窄、影響力小的局限,新媒體技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或想要獲取的信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信息反饋,實現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雙向互動,極大地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平台④。
(2)拉近心理距離,增強工作效果。一直以來,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之間的信任
程度是制約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傳統環境中的師生經常處於一種不平等的狀態,學生往往不願向老師講真話。通過新媒體,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文字、圖片、語音或者視頻等多種圖文並茂、聲情融匯的方式更加直接地將個性化的資訊傳遞給廣大青年學生。在信息傳遞方面,新媒體能充分發揮信息傳遞的平等性優勢,營造一種輕鬆融洽的氛圍,從而在心理上拉近了師生交往的距離,能有效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增進雙方的信任,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此外,新媒體有著圖文並茂、互動性強、傳播便捷等明顯優勢,可以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的想像力和求知慾,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調動學生在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合理運用新媒體技術,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各項動態,對個別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改變思政教育遍地撒網的局面,降低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
2.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1)新媒體的開放性帶來的挑戰。由於新媒體的開放性,網絡傳播的內容更加多元,信息發布更為迅速和隨意,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經常在網上相互碰撞。由於網際網路目前的監管不是很到位,導致不良信息、虛假信息泛濫。青年學生出於獵奇心理,往往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吸引,不利於其良好價值觀的形成。同時,青年學生出於內心對權威的排斥和逆反心理,容易對網絡上一些毫無底線的炒作產生興趣,進而產生跟風現象,對社會道德和價值觀念提出了嚴峻挑戰。因此,高等學校教育工作者應該加強對青年學生的輿論引導,增強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和認知能力,旗幟鮮明地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新媒體的虛擬性帶來的挑戰。在新媒體營造的虛擬環境中,青年學生擺脫了社會生活中的道德約束後,很容易產生一些放縱自己的行為,發表一些有違社會道德和價值倫理的言論,忘卻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應該背負的社會責任。有些學生整日沉溺於虛擬的網絡世界裡,忽略了真實世界中的人際交往,當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常常有一種逃避心理。久而久之,容易產生信任危機和人格障礙。調查顯示,虛擬網絡世界會削弱受眾的辨別能力,容易使大學生產生錯誤的認知,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⑤。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策略
新媒體業已成為影響大學生行為方式和認知方式的重要因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機遇,積極運用新媒體帶來的有利因素,針對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改進思維方式,創新教育方法,提升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效果。
1.積極構築新媒體平台,增強工作的滲透力
新媒體具有生動、便捷、快速等特點,其強大的傳播功能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灌輸式」走向「滲透式」提供了有力保障。思政工作者要善於利用新媒體打造積極向上、貼近學生生活的校園文化氛圍,根據青年學生的特點,豐富校園精神生活,積極推進校報和校園廣播等傳統媒體和網際網路、手機等新媒體的有機結合,實現優勢互補,滿足不同形勢和不同條件下的工作需要,發揮輿論的宣傳教育和正面引導作用。高等學校應根據新形勢下思政工作的規律和特點,積極構築新媒體資源平台,提升網絡陣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高校可以在校園新媒體上設立實踐活動板塊發布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情況和實踐心得。這不僅可以在客觀上加深他們對於社會現狀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在這種健康、安全、可控的網絡交流平台中,可以逐漸培養他們的主流意識形態,將他們在實踐中養成的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內化為自身的價值理念,從而有效地抵制不良信息的影響。
2.健全新媒體監督機制,加強校園輿情引導
新媒體環境下,高等學校應加強對新興網際網路及手機媒體的監督和管理,將新媒體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範疇,積極開展網絡輿情的監測和引導工作,提高思政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動性。高校要充分利用主流新媒體信息傳播的正面效應,變平面教育為立體教育,主動控制網絡話語權。高校學生工作相關部門要相互協調形成合力,通過組建網絡技術部門、網絡管理員等方式,運用技術手段構築網絡防火牆,加強對各個網絡平台的監管工作,密切關注學生網上交流平台,擴大網絡輿情的搜集渠道和範圍,及時從信息源頭上發掘網絡輿情中的不良苗頭,做好解釋和引導工作。此外,要著力做好先進典型和正面事跡的宣傳報道工作,用主流文化占領網絡空間,凈化校園網絡環境,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
3.加強思政工作隊伍建設,提高師生媒介素養
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思政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應緊跟時代,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及思維方式,主動學習網絡和新媒體知識,認識新媒體的強大功能,積極投入到新媒體的研究中去,將大學生思政教育與新媒體結合起來,提高運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不斷探索運用新媒體搞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教育工作者要一改傳統的說教式做法,加強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善於利用新媒體潛移默化的優勢,發揮其隱性教育和雙向互動的作用,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教育過程,充分發揮大學生在新媒體使用過程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對此,高校可以通過課程、講座、座談等多種形式,提高廣大學生對於新媒體的認識,正確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新媒體,提升信息傳播中的道德意識和辨別能力,增強對於各種負面和垃圾信息的免疫力;此外,通過鼓勵學生對網絡平台的自主管理,以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為出發點,建設融趣味性、知識性、思想性於一體的新媒體主體教育平台,使青年學生自覺加強對網絡法制意識、媒體道德與媒介素養的理解。
綜上所述,新媒體的興起和廣泛應用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作為新媒體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潮流,著力提高使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引文注釋
①姜恩來.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論戰線,2009(6).
②徐振祥.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③錢文彬.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及對策[J].新聞界,2010(3).
④楊立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⑤揭紅蘭,汪啟思.淺談高校輔導員利用新媒體平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廣場,2009(12).
(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