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線段》教學反思

2023年11月08日

- txt下載

《線段》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線段》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線段》教學反思1


  近一個星期一直教用線段圖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教學我發現同學們對線段圖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樣的。出現不同的表現:有的能夠很好的理解題意並相應的畫出線段圖,有的能夠列式解答出問題,線段圖也會畫出一部分,有的人是線段圖根本不會畫但是能夠解答出問題。
  據我分析可能有以下幾條原因:
  1、學生本身對線段圖的實際意義不是十分了解,有的學生向我提出老師既然我能夠解答出問題,我為什麼還要畫線段圖呢?學生沒有真正明白線段圖的實際意義,但是學生的提問確實值得我思考。
  2、老師本身估計過高,作為老師認為畫線段圖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殊不知在學生那裡確是學習的一個災難,有些學生本身畫圖能力就很差,加上又新接觸線段圖,學習上著實費力。
  3、老師課堂沒有調控好,每節課應該讓學生掌握的線段圖畫法整理出來,不應該面面俱到,應該點面結合,既有重點,又有難點,讓學生認識到這節課我必須掌握的是什麼知識,理解什麼知識,要讓學生心中有數。
  策略:
  1、加強引導,分類出需要學生必須掌握的線段圖,重點突破,輔以練習,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線段圖在數學學習中的實際意義是輔助解答試題。
  2、針對學生的質疑,比如一些過於簡單的應用題我們可以不用讓孩子每道題都畫,只要掌握線段圖的基本畫法即可,為以後學習更難的數學應用題做準備,讓學生明白學習線段圖的畫法真正意義所在。

《線段》教學反思2


  《線段、射線、直線》是幾何中的知識,學生已認識了線段,並了解了線段的特徵。對於射線、直線的引入都是從線段引出的。通過具體情境和動手操作,知道線段、直線、射線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通過動手操作等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能力以及合作意識。能藉助直尺按要求畫線段、變射線。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是認識線段、直線、射線的特徵。知道線段、直線、射線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教學難點是在實際操作中逐步體會線段、直線和射線之間的關係。明確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條線段叫做這兩點之間的距離這一概念。
  直線、線段、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是學生第一次同時接觸的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數學基礎知識,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主要讓學生從主題圖這一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線段、射線,再解決將線段延長兩端無限延伸是什麼樣這裡引出直線。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找它們的不同點從而體會這三個圖形的特徵,然後填表。利用觀察、舉例、合作探討等手段,逐步使學生理解三者的區別及聯繫。最後讓學生通過動手測量感受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線段、射線和直線》這節課,就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使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一、具體情境中抽象概念。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讓學生通過畫一畫線,給線歸納。告訴學生什麼是端點,指出線段有兩個端點,引導學生抽象出線段的概念和特徵。在認識射線上,通過觀察,從雷射燈抽象出射線,讓學生找射線的特徵,重點讓學生理解射線有一個端點,一端可以無限延長。無限延長就是很長很長,沒有邊際的意思。認識完線段和射線,我讓學生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舉一舉在生活中線段和射線的例子。在解決線段為什麼不可以延長,如果延長會是什麼樣這裡引出把線段兩端無限延長就成了直線,引出直線的概念。讓學生看圖找出直線的特點,重點讓學生理解直線沒有端點,兩端可以無限延長三種線學完之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它們的區別與聯繫。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點。
  二、在數學活動中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教學活動就是要讓每位學生都能動起來,教學活動要求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全員動手參與,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使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讓學習好的學生回答問題,而忽略差生的學習,要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都能成功。所以我在教學這節教學時,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參與面廣,在全員參與中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做、理解逐步來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從始至終,全班每一個孩子充分參與動手實踐,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實現了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實踐者,在活動中互相交流,互相探究。
  三、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數學教學是學生思維得到發展的一個活動,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獨立去發現線段、射線、直線的不同。例如,在認識線段時,學生通過看,找特徵,舉例,畫由淺入深的逐步形成線段的概念,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與開創能力,進一步實現了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設計意圖,在射線與直線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自己觀察與實踐,知識面擴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當然本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首先,在教學設計中還存在一定漏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該讓學生在觀察主題圖找出線的基礎之上進行分類,這樣就能更好的讓學生體會出線段和射線的特徵,並能有意識的進行區分。而我採取的是教師講學生聽方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拓展思維。
  其次,教師的語言還存在一定為問題。在解決一道判斷題直線要比射線長時,學生出現了很大分歧,很多學生都判斷是對的。而此時下課鈴聲又響了,我因為教學經驗不足也有些慌張,解釋道:直線兩端可以無限延伸,射線雖然只有一端無限延伸但也是無限,兩者都是無限怎麼比?,我以一個反問結束。實際這是不妥當的處理方式,學生之所以出現較大分歧,還是在射線和直線的特徵這裡沒有理解透徹。課堂中,老師和學生最重要的交流,很多要通過語言;老師要傳授的知識經驗,很多要通過語言;要鼓勵,或者對學生進行提醒,很多要通過語言可見,教師的語言在一堂課中,地位之顯赫。所以,我們要注意自己的教學語言。這也是我應該反思的。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實現了高效課堂的教學,並在課中實施,同時在活動中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作為一個教師,必須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找到教學的切入點,使教學任務得以實現,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進一步發展,讓孩子成為真正的主人,才能完成新課標下的教學任務。這也是我在教學中一直困惑的事情,是我在數學教學中應該進一步深思、探索之處。數學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得到發展,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新課改的教學中我會不斷鑽研、探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線段》教學反思3


  《直線、射線、線段》這節課是七年級人教版上冊四單元第二節課。直線、射線、線段是最簡單、最基本的圖形,是研究複雜圖形的基礎。這節課對於幾何的學習起著奠基的作用。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反覆比較,總結提煉。讓學生經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在三種圖形的學習中學生還感受了類比的數學思想。現對所講的《直線、射線、線段》一課做以下反思:
  一、教學理念:
  貫徹落實數學課程標準,建立新的數學教學理念,實施課程教學民主化,促進開放式教學的深入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充分展示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使學生經歷一個再發現的學習過程,向學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空間,緊緊抓住「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這條主線,主動探索並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感知線段,為學生學習本堂課提供了基礎。這節課對學生來說,通過課件形象感知線段、直線以及射線的特徵,進行分類整理,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分類思想的培養。通過典型的感知材料,及教師根據概念的特點組織感知活動,對學生而言,重要的是形成以上概念。整堂課目標設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學會了根據三種線各自的特徵區分線段、直線、射線。知道了線段、直線、射線是最簡單、是最基本的圖形,是研究複雜圖形的基礎,也是以後系統學習幾何所必需的知識,線段的得出經歷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同時,直線、射線的表示法是由線段延長而得到的。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比較、得出直線的基本性質,通過學生看書理解掌握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三、這堂課我覺得比較滿意的地方:
  1、對教材的處理、設計銜接比較自然,學生學習不感到吃力,讓學生先通過線段的特徵總結方法,過渡到學習直線、射線,進而總結直線、射線的特徵,學會三線的異同點,從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課堂中給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時間、空間。多次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做到手、腦、口並用,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這既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又可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3、能培養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敏感性,引導學生去主動思維。學生通過線段有兩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射線有一個端點的學習,感悟到了端點在其中的重要性。把書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數學知識恢復到那種鮮活的狀態。實現了書本知識與學生髮現知識的一種溝通,增強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敏感性,這也是新教材數學教學中所一直倡導的。
  4、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學會我們要做一個有始有終的人,不能虎頭蛇尾。
  總體來看,本節課的設計安排是合理的,相對來講是成功的,教學效果反映良好,為我以後的教學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於自身的優點我會繼續保持,講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會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彌補、改正。

《線段》教學反思4


  為了更好地交流和學習教學經驗,在學校「評比課」活動中,通過精心準備和備課組、教研組的認真研討和指導下,我較滿意地開了《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這節課。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逆定理,是幾何中的重要定理,也是一條重要軌跡,在幾何證明、計算、作圖中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我選擇本節課作為授課內容。
  上完本節課後,通過觀看自己的上課實錄,並與備課組老師及其他老師交流,自己靜心反思,我主要有以下體會:
  一.課前的認真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上好一節課,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具有「一桶水」,所以教師課前準備時必須認真鑽研教材,領悟教材內涵,並能分析出這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後關係,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在備教材的同時也要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的掌握情況,並能充分估計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由於本節課課前準備比較充分,整個教學過程的思路自己感覺比較清晰,步驟比較順暢。
  二.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幾個感覺比較理想的體驗:
  1、從實際生活中的情境入手,貼近生活
  我從實際問題「在浦東世博園區內,有三個地鐵車站,要在中間建一個展覽館,請問展覽館的位置建在何處才能使三個地鐵車站到展覽館的距離相等呢?」引入,設置懸念,引出課題,既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其實,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適宜的'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讓學生接觸和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勢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真正喜歡數學,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真正做到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精神
  本節課我設計的教學模式以學生主體性學習為主,提出問題讓學生想,設計問題讓學生做,方法規律讓學生說。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點撥、引導,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大膽想像,總結規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我首先從「畫一畫」活動開始讓學生動手操作,接著學生自己去測量、猜測結論,這時老師並不直接灌輸,而是有意識地營造一個較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接著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驗證定理的正確性並引導挖掘出逆定理,這正適應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學習方式。
  3、整堂課我設計了「十個一」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紮實有效,學生在實實在在中探索、接受了新知識,有所收益。
  4、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如在學生通過「畫一畫」「量一量」「猜一猜」活動得出命題「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時,讓學生結合圖形寫出已知、求證,這正是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
  在對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逆定理的證明時,我引入分類思想,分兩種情況加以證明。
  在對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概念從集合的角度理解時,又在對學生滲透數學中的集合思想。
  5、注重學生幾何語言的訓練
  在學生總結出定理和逆定理後,引導學生根據文字結合圖形寫出它相應的幾何語言,這為學生做證明題時的推理打下基礎。
  本節課得到的定理為: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用幾何語言表示為:∵MN是AB的垂直平分線,
  點P為MN上的任意一點(已知)
  ∴PA=PB(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通過這個幾何語言的表述又可以強調今後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存在,證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時,直接用這個定理即可,不用再通過證三角形全等而得出,防止學生課後應用時走彎路。
  逆命題為:和一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用幾何語言表示為:
  ∵PA=PB(已知)
  ∴點P在AB的垂直平分線MN上
  (和一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6、採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形象直觀,便於學生理解
  在對「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概念」用集合的思想理解時,製作了動態的演示過程,使學生能更形象直觀地理解;解決了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7、整堂課課堂效果較好,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課堂氣氛較好。學生對問題的探索、研究反應較好,接受、吸收情況也比較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不僅會使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定理及逆定理解決問題,而且在探索發現問題能力方面有很大的進步。
  8、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對例題和練習的解決,把單單是為了做出題目,而是通過題目把思維過程展現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題解決後能引導學生適時做出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總結能力,並發現規律和有用結論。
  當然,整堂課靜下心來思考感覺有很多不理想之處。
  首先,對於引入時的情境問題,學生回答時出現了一些偏差,但由於自己沒有做好對學生回答情況的估計,沒有及時糾正學生回答中出現的問題,而是一帶而過,轉入新課。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各種情況及時應對。
  其次,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主動暴露思維過程。
  在對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逆定理進行證明時,由於證明的思維方法平時很少接觸,所以沒敢讓學生自主探究,而是老師提示方法,缺少了學生對逆定理證明的思維,一部分學生的錯誤思維沒有暴露出來,不利於他們對逆定理的理解。課後,向一些學生再次提出逆定理的證明方法,他們也能自己去思維,而且想出了更多的證明方法,這是我意想不到的。例如:已知PA=PB,求證點P在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上,有同學就說「老師講的兩種方法可以,還可以過P作的平分線,然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證明這條角平分線就是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從而證得點P在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上等。通過這些,給我一個深刻的啟發,以後的課堂教學應多相信學生,多給學生髮揮、思維的空間,暴露學生思維方式。
  再次,應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
  整堂課應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應對,在學生碰撞出不同意見的火花時,能善於抓住教育的契機,適時引導,這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掌握會更加深刻。
  最後,整堂課學生的活動時間比較緊張,教師要善於把握時間,適當調整課堂內容。如最後的例2可以適時刪減,增加學生活動做題時間。
  總之,從對這節課的反思和各位老師的指導中,我受益匪淺,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發揮自己的長處,改進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能得到更大的提高,為本校的教學工作做出一點貢獻。

《線段》教學反思5


  尺規作圖七年級才開始接觸的,有必要講清他的意圖,首先要強調直尺和刻度尺的不同,這樣在講畫一條線段與已知線段相等的時候,學生就會明白為什麼不能用尺子直接量出長度,而且也避免學生在以後的作圖中,還是習慣性的用到刻度尺進行測量。
  而教盲生畫圖,我在課前就預設了各種困難,針對盲生動手能力差,學生差異性大的特點做好準備,分成小組,讓每個小組的小組長組織小組內學習。譬如有的盲生不會用尺子畫直線,主要存在問題是不懂得如何將尺子用手固定起來,固定起來之後如何沿著尺子的一邊畫直線,很多同學的手不知道是如何放在尺子上,例如用手按住的直尺的時候,手會擋住要畫直線的筆,如果手不按那麼多的話,很難將尺子固定住,所以我想下次教畫直線的時候,可能借三角板給學生,他們手抓的地方更大,可能更容易操作。而且膠紙都很難固定在膠版上,作圖對盲生的難度還是遠遠大於正常學生的。
  尺規作圖,往往很枯燥。要牢牢記住畫圖的步驟,否則就畫不出你要的圖形。我反問了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但是通過本次尺規作圖的教學,學生對尺規作圖有了一個具體直觀的認識,我覺得效果很是不錯的。

《線段》教學反思6


  我們此次跟崗上課的內容是《線段直線射線》,上課的對象是四年級學生,每次到一個新的班級上課,我心裡都有忐忑,學生和我彼此的適應很重要,昨天用了半節課跟孩子們互動。這幫孩子活躍精力充沛,很喜歡回答問題,但是容易控制不了自己。如何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呢,我用了低年級的小組紅旗獎勵方法,孩子果然很感興趣,整個課堂回答聲此起彼伏。下面說說我從四個方面對這節課的設計進行的思考。
  導入部分,我是以設問的方式,問孩子們的預習收穫,直入主題,此刻讓每個孩子在本子上畫出3種線,但是這三種線的作用何在?沒有利用到它們。射線的導入是否考慮從線段引出好一點呢?射線是否只能從左邊一點引出,右邊?上面?下面?這些都要解釋清楚。在解釋線段AB時,也可以說線段BA,這一點應該要說明下。但是射線AB就不能說成射線BA,我覺得自己在這些內容的設計上,有點遺漏,自己沒有講透徹。
  小組合作方面,我設計同桌合作,出現的問題是,一個人包辦了任務,另一個同學顯得無所事事。過程中,自己由於對硬體不熟悉,在最後出現了問題,有點小緊張。
  接著是板書,由於我在本校上課時是用思維工具的,所以這次我在板書上沒有修改,直接用了它,老師們關於金字塔圖都給出了很中肯的建議,衷心感謝,我都虛心接受。由於這節課的對象是新班新學生,不是可視化教學,所以金字塔圖沒有表格來的更加清晰。恰到好處的利用學生的板書,用表格板書或許更加明確清晰,少些文字,多讓學生說,或許效果更好。學生歸納總結可以看著板書來表達,本節課卻把微課直接代替了學生的總結,沒有達到學生口頭表達和歸納能力的培養。
  最後說說微課。微課我放到了結束總結部分。一開始我設計是先讓學生來總結歸納的,由於我的不放心,不敢放手,我用微課代替了學生的表達。這一點評課的老師們也提出了建議,要學會放手,讓學生說,看著板書來說,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又培養了他們的歸納能力。這一點我是同意的,我一開始的設計也是這樣,因為自己的不放心,改變了設計,覺得很可惜。
  整節課下來,收穫滿滿,評課老師們的建議彌足珍貴,任何的不足都是我成長路上的寶貴經驗,我會繼續努力學習。

《線段》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知道它的特徵。
  (二)使學生能辨認線段,初步學會畫線段。
  (三)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空間的想像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徵。
  教學準備:
  人手一根毛線、一張長方形紙、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想認識它嗎?它的名字就叫「線段」。
  (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覺得線段是怎樣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彎曲的……)
  2、能不能想辦法變出一條線段?
  生嘗試。
  師(出示準備好的毛線):把毛線拉得直就出現一條線段。
  請一生上來摸一摸。演示:這直的一段叫線段。
  3、同桌合作:一個拉,另一個指出這條線段在哪裡。
  請兩生演示。
  一生想辦法拉出線段,另一生指出:兩手之間的距離就是線段。
  演示,問:垂下來的這一段是不是線段?為什麼?
  4、小結:線段是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2)認識端點
  1、兩頭粘上去的叫做線段的什麼?(端點)(師把毛線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條線段有幾個端點?(兩個)(板書:有兩個端點)
  (3)總結概念
  現在,小朋友認識線段了嗎?線段是怎樣的?
  讓生記線段: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把線段印在自己的腦子裡。
  (4)找線段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物體的邊都是線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誰的小眼睛最亮?生:課桌邊、黑板邊……(讓生用手感知)
  (5)折線段
  1、指出白紙中哪些邊是線段?
  2、在白紙中折出一條線段。(摺痕)
  3、再折比剛才短一點的線段。
  4、在這張紙中折出最長的線段。(擺擂台,讓擂主說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結
  通過剛才的拉、折、指,你認識線段了嗎?
  (7)畫線段
  1、生自由畫在白紙上,然後反饋評價。
  2、指定條件畫。
  A、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說說你是怎樣畫的?(師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
  B、畫一條比3厘米長1厘米的線段。
  反饋:要求非常準確。(進行認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結:線段有長有短。(板書)
  (三)鞏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線段?(小黑板出示)
  2、數一數,下面的圖形是有幾條線段組成的。
  3、過任意兩點,能連起幾條線段?
  3點能連幾條線段?
  4點呢,每兩點連起來,共有幾條線段?(生思考,動筆畫。)
  4點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較:看看哪條線段長?
  演示:一樣長。(生活中經常用到這樣的數學知識。如:穿豎條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橫條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總結
  這節課,小朋友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認識線段
  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有長有短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初步認識線段,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先由學生實際操作拉毛線團,得知線段的表象,再通過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這幾個環節,抽象概括出線段。整個過程由具體直觀到抽象,並由易到難逐層進行,創設開放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這節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1)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2)體現學生是發現者和研究者;(3)關注學生的差異面;(4)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當然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如:準備的毛線團太新,不夠形象,學生沒開始拉就已經是一條線段了;老師說的話太多,容易使內容瑣碎造成學生思路不完整;在畫線段時還不夠規範,特別是畫指定長度的線段,最好利用多媒體手段,這樣學生才能看得清楚。

《線段》教學反思8


  因此,我為這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特徵: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過空間想像,認識直線,明確直線的兩個特徵:直的和不可度量的。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上完《直線、射線、線段》這一節公開課後的第一感覺就是學生與我配合得挺好,整個課堂的氣氛很活躍。課程任務基本全部完成,達到了我的課堂預定目標。
  新課程強調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在課堂結構的安排上,我採取了由學生從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跳繩入手,常用的手電開始。讓學生自己探索學習有關概念和特點的方式,學生不僅達到我的預期目標。而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另外,我還採用了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大膽地向學生提出問題。例如,在學習完線段、射線、直線的定義和表示方法之後,我問:「同學們還想了解哪些有關線段、射線、直線的知識?」於是同學們有了不同問題:
  有的問這三種圖形放在一起是什麼樣的情況;有的想知道它們在生活中都有什麼應用;有的問數學題目中哪些關於它們的題目等等。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我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尋求結合點,貫穿於教學中給予解答。另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閃耀出許多火花。比如在請學生舉出生活中直線的例子時,有一位同學說太陽升起時的地平線可近似看作直線,我覺得很好。正是有了學生的積極配合,我的這一堂公開課上得非常好。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空間與圖形時,應重視學生探索現實世界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應重視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變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由於射線、直線生活中沒有原形,因此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於是,我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激發學生興趣。捕捉課堂上學生生成的亮點,鼓勵學生髮現事物之間的聯繫。對學生而言,重要的是形成概念,而不是記憶概念。整堂課目標設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會根據端點的個數區分直線、射線、線段)。
  這堂課我覺得比較滿意的是:1、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雷射器向月球發射雷射,引出線段;到沒有月球阻擋將會形成什麼圖形?得出射線;再到讓學生完全想像還會有什麼變化?從而引出直線。一步一步地,為學生正確建立這三個概念創設了較好的條件。
  2、課中給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時間、空間。比如:在理解線段、直線、射線三者之間的異同點時,先詳細教學了射線、直線、線段,然後又回顧了各自的特點。接下來放手讓學生自己在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中內容。這樣有助於學生對以後學習的正遷移。
  3、我並沒有一味的按教材上呈現概念,而是讓學生去感悟「經過一點畫直線或射線有無數條」,而「過兩點畫直線只能有一條」,在一條直線上任取三點找直線、射線、線段,把書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數學知識恢復到一種鮮活的狀態。實現了書本知識與學生髮現知識的一種溝通,增強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敏感性,這也是新基礎教育數學教學中所一直倡導的。
  我覺得這節課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多種功能讓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並且多次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做到手、腦、口並用,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這既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又可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符合學生由感知到表象,再由表象到抽象這一認識規律,促進了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啟發學生積極地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線段》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是: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
  2、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3、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悟: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這是一節概念性的課,概念對學生來說往往抽象難懂,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通過直線、線段的特徵總結方法,過度到學習射線進而總結射線的特徵,知道三線的異同點,從射線自然過度到角的知識,符合對問題研究的線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對教材的處理、設計銜接比較自然,學生學習不感到吃力, 其次讓學生從線段、直線、射線去分類思考,感悟到了端點在其中的重要性。在角的形成教學中,沒有一味的按教材上呈現概念知識教學,而是通過學生動手去畫,來感悟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形成的圖形就是角。把書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數學知識恢復到那種鮮活的狀態。實現了書本知識與學生髮現知識的一種溝通,增強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敏感性,這也是新基礎教育數學教學中所一直倡導的。
  最後我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細微變化,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只注重教師的教,卻忽視了學生的學,認為我只要把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學生就一定能接受,從而忽視了一些弱勢群體,課堂的主旋律始終圍繞著一些活躍分子,特別是在公開課上,總怕那些稍差一點的學生影響整個教學進度。所以在這次備課時我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把一些問題設計得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都能在循序漸進中理解。比如:在引入角的概念時,我讓學生過一點沿不同方向畫兩條射線,這是剛剛掌握的射線的知識,學生很容易理解,然後讓學生看著角來試著自己總結角的概念,對於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總結起來會很容易,而那些能力稍差一點的學生在看到別人的總結之後,也就自然理解了。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很快的理解這一知識點。
  4、但是,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雖然在課前做了充分的預設,高屋建瓴,站的夠高,但望得卻不夠遠;課上雖關注學生,但下得不夠低,比如: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時,我把找三線之間的聯繫作為難點,可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學生在找三線之間的區別時也不是很順利,致使這一環節的學習超出了預設時間;在讓學生自學角的知識時,沒有給出具體的學習目標,致使學生在學習時有些盲目,這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值得關注的細節。

《線段》教學反思10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逆定理,是幾何中的重要定理,也是一條重要軌跡,在幾何證明、計算、作圖中都有重要作用。一節課下來,反思自己的這節課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自己感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1、創設情境
  從實際問題建水電站問題,即將水電站建在何處到在河同一側的兩個村莊的距離之和最短?出發引出課題。這樣既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首先從「畫一畫」活動開始讓學生動手操作,接著學生自己去測量、猜測結論,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接著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驗證定理的正確性並引導挖掘出逆定理,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學習方式。
  3、注重學生幾何語言的訓練
  在學生總結出定理和逆定理後,引導學生根據文字結合圖形寫出它相應的幾何語言,為做證明題時的推理打下基礎。
  通過幾何語言的表述強調今後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存在,證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時,直接用這個定理即可,不用再證三角形全等而得出,防止學生應用時走彎路。
  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課堂時間分配上,前松後緊。為了讓學生理解兩個定理內容和幾何語言敘述,在判斷題和辨析題上花時間較多了點,而在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應用上,時間較緊張。
  2.練習設計上,有關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基本作圖涉及的內容少。
  3.在對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逆定理進行證明時,由於證明的思維方法平時很少接觸,所以沒敢讓學生自主探究,而是老師提示方法,缺少了學生對逆定理證明的思維,一部分學生的錯誤思維沒有暴露出來,不利於學生對逆定理的理解。

《線段》教學反思11


  本節課學習的是線段,線段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既抽象有實際。我在設計本節課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徵,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儘管教材只寫出「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但用直觀描述的方式表明了線段的屬性,直的、兩個端點即可以度量。教學時,我緊緊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徵,反覆用多種方法強化學生對線段的認識。
  2、注意創設情境,感受理解線段。
  教材只有半頁的內容,如果為了背出線段是什麼,畫一畫線段,那不是難事,但線段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結合情境感受線段,理解它的意義,使學生看得著,摸得到,用得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想像力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3、提倡學習方法的多樣化,尊重學生自主。
  傳統的教學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填鴨式,學習方法單一,學生沒有自主性,本節課的設計處處體現教學民主。教師引導學生找問題,探索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因人而異,多種多樣,並讓每個學生通過比較選適合自己的方法。例如,認識線段是可以度量的;又如畫線段的方法多種多樣……這些不是教師講的,而是學生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學生有了成功感,學習的勁頭自然就足了。

《線段》教學反思12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理解和掌握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定理及其逆定理,並能利用定理進行證明或計算;知道線段垂直平分線是到線段兩端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通過動手操作、猜想,證明、應用的過程,滲透集合的觀點和用交軌法確定某一個點的位置的思想方法;通過參與課堂活動,知道數學問題源於生活實踐,反過來數學又為生活實踐服務,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首先設置情景引入新課,普陀區政府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計劃在三個住宅小區A、B、C之間修建一個購物中心,試問,該購物中心應建於何處,才能使得它到三個小區的距離相等?
  然後通過實踐探究、猜想得到命題「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任意一點到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再證明這個命題的正確性。得到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接著由學生說出其逆定理,培養學生逆向思維及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本節課較重視與生活實踐相聯繫。將實際問題數學化,揭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源於生活實踐,反過來數學又為生活實踐服務。

《線段》教學反思13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地方值得肯定:
  這節課通過動畫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增強了吸引力。在逆命題的引出部分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以線段AB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觀察得到頂點在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上。學生在畫的過程中可以直觀感受數學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新課標》指出:「重視教學內容的展開方式,努力幫助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去獲取、發展數學知識。」接著引導學生髮現前後兩個命題的內在聯繫。在對逆命題的證明上,採取合作交流及積極引導的方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能是單一的課程執行者,而應是能夠依據課程內容、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課程進行整合處理的實施者。對本節課的難點問題一: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的轉化。
  我採取了提前學習,逐步探索,分散難點的方法。課前學習了「等邊對等角」及「等角對等邊」的證明,也做過一些相應的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的練習,所以這節課讓學生回憶轉化的步驟,按照以前的方法,先畫出相應的圖形,再找出命題的題設,根據題設結合圖形寫出已知;同樣找出命題的結論,結合圖形寫出求證。課上總結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使學生的知識內化、鞏固加深。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問題二:命題及逆命題的證明及應用。我採取了逐個突破的辦法。學生證明完命題後及時做兩道相應的練習鞏固。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激發學生的潛能,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對逆命題的證明,我採取了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教師引導的辦法。引導學生髮現圖形中缺少證明所需的線,使學生想到要作輔助線,再進一步討論得出可以添加什麼樣的輔助線。對學生提出的幾種輔助線進行分析是否合適,從而命題得證。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證明過程,隨機抽取幾個同學的證明過程用投影儀展示,同時老師指正修改。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課堂效率。接著提出一道練習和一道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數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有幾個地方我做的還不夠好:
  在證明命題和逆命題後,應再次強調一下兩個命題的內容,使學生明確知識點;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應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分析答案的可行性。
  通過這一次的「成長」,我對教材的理解有了進一步的加深,教學語言的規範性得到了加強,對學生的認知規律有了更深層的認識。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做得更好。

《線段》教學反思14


  線段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學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覺地認識了它。陌生是因為線段作為幾何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低,學生的感性認識遠遠超過了理性認識,要以純數學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難度,要有一定的空間觀念才行。
  基於以上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我教學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很明確了,就是要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概括總結來認識線段。我在設計時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和教學目標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首先讓學生動手拉線段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受線段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找到了生活的基點。
  接著,通過三個層次的教學達到教學目標。第一層次,通過觀察,比較一根線拉直前後的毛線引入線段,使學生初步感知「線段是直的」;進而呈現線段的圖形,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直觀表象。第二層次,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明白直尺、黑板、課本的邊以及紙的摺痕等都可以看成線段,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摺痕,引導學生體會「線段是有長短的」,通過找線段、折線段的活動,既使學生豐富了對線段的感知,又使學生進一步完善了對線段的認識。第三層次,教學用直尺或其他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讓學生通過感興趣的練習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識,通過讓學生數線段、折線段、畫線段、連線段等活動引導生進行數學思考,加強對線段特徵的認識。
  這節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較好:
  1 、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
  2、注重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知識。
  例如,在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操作:用手捏住線段的兩端,然後把線拉直,使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獲得對線段的直觀認識;再組織學生觀察比較,突出線段「直」的特點;接著在進一步從拉直的這線段認識線段有兩個端點,並畫出線段的
  圖形,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線段的特點。課堂上體現了學生是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體現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3、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現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孩子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並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

《線段》教學反思15


  本以為這節課教材內容不多,可能處理起來會簡單一點,可當上周六晚靜下心來備課時,卻發現這節課要處理的內容較多,因為本節內容是學生研究幾何圖形的起始課,為此我想雖然很多東西都很重要,但不能在一節課中全部都講。於是我把本節教學目標定位於:⑴三種線的表示、聯繫、區別。⑵基本事實的掌握和應用。⑶文字語言和圖形語言的轉化;其次我希望一節課下來,我們教給學生的不僅僅只是一些數學知識,更要從初一開始慢慢教給學生一些學數學、解數學題的方法;最後我總覺得數學並不就是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數學還有一種精神,特別是對初一學生,我更希望他們對數學有興趣、愛數學,所以我希望有一種數學精神來感染他們,同時為了和開始的猜謎語呼應,我在最後加了一張幻燈片「老師的希望」,讓學生感受這三種線蘊涵的數學精神。
  以上是我整個備課的思路,但由於個人水平有限,總覺得上的和設想的差距很大:
  ⑴前面直線、射線、線段講的太多,過於重複。由於第一節課試上後,感覺學生對同一射線、同一直線掌握的不好,所以課堂上對這一概念反覆強調較多,導致前面內容自己說的太多。
  ⑵課堂語言不夠精鍊,這是我心頭一大重病,課前我也想過課堂語言,可一上課就有點控制不了。
  ⑶在講例題時,第二小題的幻燈片沒有設計好,我記得是把「過平面上任三點中的癩瓜難點,可以確定直線的條數為」打上去了,可結果沒有,導致ppt快一個節拍。說明課前準備還不夠仔細,這些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⑷總覺得還是沒有放開讓學生講,可能不是自己的學生,心裡沒個底,而這又是一節公開課,心裡總有點擔心著,很多時候還沒有讓學生髮表自己足夠的想法。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