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五年級備課參考 《七律·長征》教學重點突破

2023年09月30日

- txt下載

教學設計資料交流 《七律·長征》教學重點突破
重慶市萬州區沙河小學 熊建峰
一、設計理念
在《七律·長征》一詩中,毛澤東以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邁的氣魄,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首七言律詩氣勢磅礴,氣魄宏偉,格調高昂,筆力雄健,是我國詩歌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中國革命的壯麗史詩。全詩不僅大處雄渾,節奏強烈,而且小處精細,抑揚頓挫。詩中對仗極為工整,用詞極為精當。因此,教學本詩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感悟詩人語言魅力與表達藝術。
二、文本解讀
毛澤東的《長征》一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讚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詞彙直白,氣勢豪邁──首聯總領全詩,高度概括出紅軍在長征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它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浪漫主義風格,成為全篇的綱領。「不怕」兩字,回答響亮,下筆千鈞,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面對長征過程中的千難萬險,全無懼色,頂天立地。「等閒」兩字則將困難輕輕一瞥,加深了對「不怕」的表述,表現出紅軍藐視困難、從容不迫的自豪感。「萬水千山」以靜寫動,以艱難險阻為主體,展現了一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覽圖。
手法多樣,境界闊達──頷聯先用「逶迤」和「磅礴」的誇張手法極言山勢雄險,這是「揚」,而後用「細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這是「抑」,這抑揚之間更顯出紅軍的偉大。「騰」與「走」則巧用擬人化的動態描寫,使靜止的山有了生氣,大山與紅軍都靈動起來。可謂想像超絕,用語新奇,境界闊大,氣象萬千。
對比巧妙,感慨真切──頸聯中的一「暖」一「寒」,既寫出了天氣情況,又寫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兩種感覺對比,既表達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後的喜悅,又表現了奪取瀘定橋的驚心動魄,足見紅軍的神勇無敵。金沙江水深流急,波濤洶湧,兩岸峭壁千仞,高聳入雲,地勢十分險要,加之敵軍扼守,渡江十分困難。毛澤東主席用兵如神,直逼昆明,暗襲金沙,敵人中了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紅軍因而巧渡金沙江,揮戈北上,追得敵人瞠目結舌,望塵莫及,紅軍怎能不為之興奮、激動,從心底里感到溫暖呢?這個「暖」字,是勝利喜悅「暖」胸懷,是正確路線「暖」人心,表達了紅軍巧渡金沙江的歡快心情。飛奔瀘定橋,越過大渡河,經過了激烈的戰鬥。「鐵索寒」的「寒」體現了戰鬥環境的惡劣、氣氛的緊張以及瀘定橋的險要。面對冰冷的鐵索、湍急的河水、凶狂的頑敵,紅軍戰士絕無絲毫膽怯,而是迎險快上,知難勇進。這一字千鈞的「寒」字里,不正寄寓著詩人對紅軍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永不磨滅的巨大功勳的由衷讚頌嗎?所以,這「寒」字既藝術地表現了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又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敬意,的確是精心提煉出來的藝術結晶。詩人毛澤東同志正是借這一「暖」一「寒」來抒發革命豪情,展現紅軍將士的精神風貌的。這一「暖」一「寒」,相映生輝,寓意深刻,值得我們反覆體味!此外,一「拍」一「橫」也是以動寫靜的手法。此聯對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環境寄寓無限感慨,極具氣勢。
語言樸實,心情歡悅──尾聯描述了長征的最後歷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難程度其實超過「逶迤」的五嶺和「磅礴」的烏蒙山,但這時由於勝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風雪交加路也就變得美不勝收了。最後以「開顏」收篇,寫出了紅軍翻過雪山後一片歡騰的喜悅之態,同時預示了長征的徹底勝利。
品讀全詩,我們不僅感受到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後無比喜悅的心情,而且領略到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
三、教學流程
(一)感情朗讀,領悟意境
師:這首詩是我國詩歌創作史上的不朽之作,五十六個字就把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壯舉形象地展現出來了。詩人是怎樣寫長征的?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運用「行行朗讀,字字思考,處處想像」的方法,把詩讀熟。看看誰能讀出詩的意境,悟出詩的情感?
(學生練習朗讀,教師桌間走動巡視,幾分鐘後各組彙報。)
生:這首詩在輕快流暢的節奏中敘寫了紅軍一年來歷經的艱難險阻,將勝利的喜悅和自豪之情蘊含在輕鬆的敘事之中。
(學生展示朗讀,讀得豪邁、激昂。)
師:現在請閉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哪幾句最精彩?然後將自己弄不明白的問題拿出來討論。
【設計意圖】朗讀是我國傳統閱讀教學的精粹,有人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教者深知朗讀的「個中三味」。尤其是該詩節奏明快、音韻和美,朗朗上口,注重朗讀尤為重要,在朗讀中展現意境,活現形象,體味情感,無疑抓住了教學的關鍵。
(二)細讀全詩,抓住要點
師:長征經過十一個省,翻越十八座大山,跨過二十四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行程約二萬五千里,歷時一年,不知遇到了多少艱難險阻。毛澤東在詩中寫了哪些大事件呢?學生交流。
(三)質疑問難,推敲用詞
生:小組討論時,我們對「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行詩不太明白,請老師講一講。
生:老師,怎樣理解句中的「騰」和「走」呢?
師:(在黑板上畫「五嶺逶迤」「烏蒙磅礴」示意圖和「騰細浪」「走泥丸」簡筆畫,邊畫邊講。)「五嶺逶迤」「烏蒙磅礴」都極言其大;而「細浪」「泥丸」又極狀其小。從實際形象看,五嶺、烏蒙這些大山確實是逶迤磅礴的;從紅軍的革命豪情來想像這些大山,只不過是細浪粼粼、泥丸滾動而已。寫山形之大,突出「萬水千山」的遠征之「難」;寫看來之小,則體現紅軍「不怕」和「等閒」視之的程度之深。大小相差越大,紅軍的英雄氣概就更加突出。在這裡,「騰」字使五嶺群峰呈現出翻騰的動態,「走」的本義是奔跑,與前句的「騰」字相呼應,也寫出了烏蒙山脈動的情狀。
生:這兩句詩採用了對偶和誇張的手法,尤其是「騰」與「走」兩個字,以擬人化的動態描寫,使靜止的山有了生氣,使大山與紅軍都靈動起來,展現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英雄風采。
【設計意圖】「學成於思,思源於疑。」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以加深感悟,引發創新火花。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當學生「山重水複疑無路」時,「平等中的首席」要及時伸出援手,或講解,或點撥,或啟發,或鼓勵,引領學生抵達「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調動積蓄,品味用詞
師:誰能理解這個「暖」字?最好聯繫課外資料說一說。
生:一九三五年五月,紅軍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敵人控制得很嚴。但是紅軍在渡口俘虜了過江偵查的兩隻敵船,活捉了守衛在對岸的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紅軍戰士多麼機智啊!
生:一個「暖」字溫馨喜悅,表現了他們戰勝困難的歡快之情。
師:你真是個充滿智慧的孩子,請你帶著歡快的心情讀讀這行詩句吧!
師:巧渡金沙江是智取,強渡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誰能講講「大渡橋橫鐵索寒」這行詩?
生:「大渡橋橫鐵索寒」一行使我想起了《飛奪瀘定橋》一文的描述,「瀘定橋離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岩石上,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此時此刻,我仿佛聽到了大渡河翻滾的波濤聲,仿佛看到了紅軍冒著敵人的彈雨,攀著鐵索前進的壯舉。
生:好一個「寒」字,冷峻嚴酷,傳遞出了九死一生的韻味,寫出了鐵索寒光閃閃的樣子,突出了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師:一「暖」一「寒」,既寫出了天氣情況,又寫出了心理感受。兩種感覺互相對比,既表達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後的喜悅,又表現了奪取瀘定橋的驚心動魄,足見紅軍的神勇無比。
【設計意圖】閱讀文章大都是利用已知去解讀未知,教者善於啟發學生調動儲備和收集的資料去暢談理解、感悟、體會,這樣對文本的理解更準確到位,感悟更深刻獨特。
(五)誦讀全詩,感悟表達
師:這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鬥歷程和數不勝數的英雄業績。詩歌的表達獨具匠心,頗具藝術特色。大家誦讀全詩,想一想,詩歌的藝術特色表現在哪裡?
生:詩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以「萬水千山」作為貫穿全詩的線索,通過擷取典型場景和事例凸現長征精神;根據生活的真實順序,敘述長征途中的典型場景和史實,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除首聯直接抒情外)。
生:語言精練,生動形象。瞧,「騰」「走」以動寫靜,「暖」「寒」賦予雲崖、鐵索以感情色彩,「更喜」「開顏」將雪山之貌與紅軍之情融為一體。
生:詩歌巧用對偶、誇張手法──頷聯,展示了詩人奇特的想像、博大的胸襟,體現了詩人的浪漫主義風格。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必須引導學生親近言語形式,了解言語法則,把握言語規律,增長言語智慧,提升言語表達水平和表達技巧。
(六)深化認識,練習表達
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你們想聽《長征》一詩譜寫的歌曲嗎?(播放歌曲,配有一些長征畫面。)
(學生專注地聽、看;然後一起背誦全詩。)
師:讀了這首詩,聽了這首歌,你們知道長征精神是什麼嗎?請齊讀──
在中國作家魏巍的筆下,長征是「地球的紅飄帶」。
在美國作家索爾茲伯里筆下,長征是「前所未聞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諾的筆下,長征是「驚心動魄的史詩」。
在毛澤東的筆下,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者圍追堵戴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穫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的失敗而告結束。
師:你們覺得長征精神是什麼呢?先想一想,然後寫一寫──可以是一個比喻句,也可以是一個排比句,語言儘量生動優美一點兒。
生:長征是一粒堅韌不拔、生生不息的革命火種。
生:長征是一支雄壯豪邁、氣勢磅礴的交響樂曲。
生:長征是一幅波瀾壯闊、風光綺麗的歷史畫卷。
生:長征是一首盪氣迴腸、驚心動魄的英雄史詩;長征是一條追求光明、爭取幸福的創新道路;長征是一種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
師:紅軍長征雖已成為燦爛的歷史,但長征精神永遠是寶貴的財富,不竭的動力,鼓舞我們在新長征路上奮勇前進。今天,大家行走在求學的長征路上,希望你們──勇攀書山萬仞峰,奮擊學海千層浪!
【設計意圖】針對文本特點,適當補充延伸與語言實踐,既深化了認識,獲取精神力量,又習練了語言,提升了表達能力。
(七)內外聯繫,拓寬視野
師:毛澤東一生愛山。在長征途中,他登了數不勝數的名山、大山、高山、險山。作為革命家、詩人,他對山有更深刻的認識。誰能說說毛澤東在長征途中還有哪些詠山之作?
生: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師:寫出了山的高峻。
生: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師:突出了山的磅礴。
生: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師:表現了寫山的堅強。
師:三首十六字令採用誇張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險峻、廣闊、鋒利,塑造了紅軍在長征途中戰勝艱難險阻的英雄形象,謳歌了紅軍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所向無敵的震撼力。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不可囿於文本本身,還應該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加強課內外聯繫和校內外溝進,引領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裡學語文,用語文,拓寬視野,用人類文化的精品滋養學生的心田。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