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冬兒姑娘好詞

2023年10月09日

- txt下載

篇一:冰心作品特色
冰心作品簡介及特點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州 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代表作《寄小讀者》,詩集《繁星》,《春水》等。冰心的創作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就是:溫柔親切的感情,微帶憂鬱的色彩,含而不露的手法,清新秀麗的語言。 一個具有愛國、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孕育了他,她父親謝葆璋參加了甲午海戰,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後在煙台創辦海軍學校並出任校長。冰心出生後7個月,便隨全家遷至上海,4歲時遷往山東煙台,此後很長時間便生活在煙台的大海邊。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開闊了她的心胸;而父親的愛國之心和強國之志也深深影響著她幼小的心靈。曾經在一個夏天的黃昏,冰心隨父親在海邊散步,在沙灘,面對海面夕陽下的滿天紅霞,冰心要父親談談煙台的海,這時,父親告訴小女兒:中國北方海岸好看的港灣多的是,比如威海衛、大連、青島,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國人占領了,「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只有煙台是我們的!」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靈。 謝婉瑩的筆名之所以取冰心因為1919年,冰心在發表她的第一篇創作小說《兩個家庭》時,第一次使用了「冰心」作為筆名。據冰心表示,「當時我不願 同學們知道文章是我寫的,而『冰心』筆劃既簡單好寫,又與 我的本名謝婉瑩的『瑩』字含義『光潔、透明』相符。我出生後,祖父曾找算命先生為我算命,算命先生說我應該是男命,命中有文曲星,還說我的八字里缺火。所以二伯父給我取名『 婉瑩』,『瑩』字頭上有兩個『火』字。」1951年回國,先後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散文集《歸來以後》《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藝術上仍保持著她的獨特風格。她的短篇小說《空巢》獲1980年度優秀短篇小說獎。兒童文學作品選集《小桔燈》於同年在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中獲榮譽獎。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還出版有小說集《超人》《去國》《冬兒姑娘》,小說散文集《往事》《南歸》,散文集《關於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譯選集》等。她的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成家後的冰心,仍然創作不輟, 作品盡情地讚美母愛、童心、大自然,同時還反映了對社會不平等現象和不同階層生活的細緻觀察,純情、雋永的筆致也透露著微諷。小說的代表性作品有 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兒姑娘》,散文優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歸――獻給母親的在天之靈》等。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說、散文、詩歌各一卷),由北新書局出版,這是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1936年,冰心隨丈夫吳文藻到歐美遊學一年,他們先後在日本、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蘇聯等地進行了廣泛的訪問,在英國,冰心與意識流現代派小說創作的先鋒作家吳爾夫進行了交談,他們一邊喝著下午茶,一邊談論著文學與中國的話題。
冰心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愛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聖的人」,認為他們是祖國的花朵,應該好好呵護。同時也成為了小讀者的知心朋友,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與讚美。
篇二:素材
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等。
1923年由燕京大學(由協和女子大學等教會學校合併而成),燕大期間,冰心在一個牧師家裡受洗歸主。畢業後,到美國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學院攻讀英國文學,專事文學研究。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是中國早期的兒童文學作品。[2]
1929年至1933年寫有《分》、《南歸》、《冬兒姑娘》等。還翻譯了敘利亞作家凱羅·紀伯倫的《先知》。1933年末寫就《我們太太的客廳》,內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為文壇公案。[2]
抗戰勝利後到日本,1949年—1951年曾在東京大學新中國文學系執教,講授中國新文學史。[2]
文化大革命後冰心受衝擊,被抄家並進了「牛棚」,烈日下接受批鬥。1970年初冰心被下放到湖北咸寧的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至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前,冰心與丈夫吳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有關翻譯任務。這時她與吳文藻、費孝通等合作翻譯《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她曾在《世紀印象》一文中寫到:「九十年來……我的一顆愛祖國,愛人民的心,永遠是堅如金石的」。[2]
1994年9月因心功能衰弱需入住北京醫院;1999年2月13日病情惡化,於同年2月28日晚上九點於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2]
「我讀冰心詩,最大的失望便是襲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幾無女流作家之長。我從《繁星》與《春水》里認識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詩人。
《繁星》《春水》這種體裁,在詩園裡面,終歸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這樣也許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一個似是而非的詩意,選幾個美麗的字句調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積月聚便成一集。這是一種最易偷懶的詩體,一種最不該流為風尚的詩體。
冰心女士是一個散文作家,小說作家,不適於詩;《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為時尚。」 [5]一一梁實秋
在這裡,我們覺得冰心女士所謂「人世間只有同情和愛憐,人世間只有互助和匡扶,」——這樣的「理想的人世間」,就指的文藝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謂的「人生的虛無」就指「苦難的現實」,就意味著所謂的「淚珠」。而且她明白的說:我要謳歌「理想的」,我不願描畫「現實」賺取人們的「淚珠」。[5]——茅盾
「有你在,燈亮著。
一代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5]——巴金
「一顆善良美麗的星辰隕落了,而她的光芒,將永遠留在幾代人的心裡……」[5]——魏巍 「記得那年冰心老人去世的時候,我在夜裡趕到了北京醫院,向老人作最後的告別,她的女兒拿出一個筆記本讓我簽個名。我非常尊敬老人的為人,喜愛她的作品。她是一個有風骨的人,同時又是一個有愛心,有感情的人。」[1]——溫家寶
「冰心文學作品中所體現的寬廣人性是它的生命力,雖然作品數量很少,而且沒有長篇,但冰心那富有聲音的作品,以及對人性的一種側面的仔細的洞察,就像《小橘燈》一樣,賦
予我們以溫暖心房的光芒。」[5]—— 萩野修二(日本)
知名作家余秋雨認為,龍應台是一名真正的文化批評家和優秀的文化建設者。
知名學者余光中認為,龍應台是才學並高的性情中人,一生的作為其實都取決於自己的真性情,她同樣用直接而有力的雜文,「筆鋒常帶情感」,來揭示我們社會的病情。
著名作家林達認為,龍應台不僅僅是一名將野火燒向專制的鬥士,她出現的時機也是一種優勢,也是一個容易被誤讀的指針,龍應台從一開始就放棄有利地勢,選擇站在一個孤立位置,不僅批評政府,更多的是尖銳的刺向每一個人的內心
龍應台信奉民主自由,在批判中共的文章里寫道:「民主並非只是選舉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維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氣、舉手投足的修養,個人迴轉的空間。這,在小方格窗里是看不到的。所以如果你對小方格里的混亂失望,不要忘記,真正的民主在生活里,在方格以外的縱深和廣度里。」她也批判台灣的執政者:「一介不取是基本操行,誠實是第一原則」;在面對中共的統治者時,她的文章里這麼寫著:「你容不容許媒體獨立,你尊不尊重知識分子,你用什麼態度面對自己的歷史,以什麼手段去對待人民,每一個細小的決定,都系在「文明」這兩個字上頭。」龍應台曾經說過:「我其實只是不相信,人權應該以政治立場來區隔。國民黨、共產黨、民進黨、他媽的黨,如果人的尊嚴不是你的核心價值,如果你容許人權由權力來界定,那麼你不過是我唾棄的對象而已。不必嚇我。」
溫柔纖細,深情動人,其《孩子你慢慢來》與《目送》均是以溫柔筆觸描寫親子間的親密互動,《親愛的安德烈》是數封寫給兒子的坦率的幾乎痛楚的信。 身為父母與子女雙重身份的她逐漸明了人世中親情的牽絆,不僅是當下的感動,亦是漸行漸遠的必經路程,龍應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筆調,描寫諸多生活中有情細節,反映出其細膩的情感,讀起來溫馨有味,情意盎然。
被譽為華人最有力的一支筆,針砭時事,鞭辟入裡,以有情眼光觀察社會,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對大海的時候》討論的均是台灣面對國際面對世界時人民應有的自我反省與探討,她舉出無數台灣社會現象來作為討論,並以中國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釋台灣政府的作為和人民的表現,其中辛辣諷刺的文筆雖遭人反對、謾罵、或密投書至政府單位,但她仍秉著客觀批判的精神,持續而正中要害地不斷寫出她的社會觀察,龍應台無所畏懼,因為她筆下台灣的醜惡和腐化,是源自於她愛台灣的不舍與心疼。
後悔做官 稱台灣社會充滿負面能量
龍應台於2013年5月22日在台立法機構被詢時坦言,午夜夢回時會後悔當「文化部長」。
台當局「文化部長」龍應台22日赴「立法院」教育委員會進行報告,針對公視董事會爭議,有「立委」認為應該廢除公視,龍應台也表示贊同,還說公視是她「所見過最醜陋的事情」,另外被問及午夜夢回時是否後悔擔任「部長」,她坦言,「當然有、每天有」,還自問:「自己在做什麼?」
龍應台語氣平和的說,只要當一天「文化部長」,就會竭盡所能把事情做好,「會一直做到我覺得不值得了」。對於怎樣是不值得,她說「如果今天中風了,就是告訴我這不值得!」她認為,這社會充滿負面能量,同一件事在民間做會被肯定,在政府做就會被罵,讓她感到挫折。[1]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滿洲正黃旗人。
[4]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
一品誥命夫人。
納蘭性德本名成德,後為避太子「保成」名諱,改為性德。[1]一年後太子更名胤礽,於是納蘭又恢複本名納蘭成德。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
[5]
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作為當朝重臣納蘭明珠的長子,本來註定榮華富貴,繁花著錦。作為皇帝身邊的
御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遊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聖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內心深處厭惡官場的庸俗虛偽,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納蘭一生雖懂騎射好讀書,卻並不能在一等侍衛的御前職位上揮灑滿腔熱情。
納蘭性德交友「皆一時俊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8]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今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洒,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
。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
顧貞觀:容若天資超逸,悠然塵外,所為樂府小令,婉麗淒清,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悽惋而後喜悅。容若詞一種淒忱處,令人不能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陳維嵩: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
周之琦:納蘭容若,南唐李重光後身也。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長調多不協律,小令則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能使殘唐墜緒,絕而復續,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亞乎?
況周頤:容若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天分絕高。適承元、明詞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
雕蟲篆刻之譏。獨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勝起衰之任。其所為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甘受和,白受采,進於沉著渾至何難矣。
王國維: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3]
陳廷焯:容若飲水詞,在國初亦推作手,較東白堂詞〔佟世南撰,〕似更閒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詞亦淺顯。余所賞者,惟臨江仙〔寒柳〕第一闋,及天仙子〔淥水亭秋夜、〕酒泉子〔謝卻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薩蠻云:「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亦淒忱,亦閒麗,頗似飛卿語,惜通篇不稱。又太常引云:「夢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夢醒。」亦頗淒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 《白雨齋詞話》
陳夢渠:納蘭詞最重名句效應,若之於全詞,未必人人都知之。如:「臨來無限傷心事。」又:「當時祇道是尋常。」又:「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悔多情。」又:「誰道飄零不可憐。」又:「人生若祇如初見。」於白話文情感中皆可朗朗上口。然全詞如何,讀者未必知。
683年(藏曆水豬年),西藏納拉活域松(現西藏山南縣)地方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中誕生了一名男嬰。斯時出現了多種瑞兆,預示著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孩子,然而誰也不曾料想到莫測而多厄的命運會伴隨著他短促的一生。這名男嬰就是後來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1683-1706),一位在西藏歷史上生平迷離,又極具才華,也最受爭議的一屆達賴喇嘛
697年(藏曆火兔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此時倉央嘉措已14歲。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薩,途經浪卡子縣時,以五世班禪羅桑益喜(1663~1737)為師,剃髮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此時的西藏,政局動盪,政治矛盾已到達了極其尖銳的時期。
藏傳佛教高僧對其評價為,「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凈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並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獨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義!」也正因為如此,倉央嘉措在藏傳佛教中一直被奉為六世,而把後來指定的六世達賴稱為七世。
倉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寧瑪派佛教,但這派教規並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達賴所屬的格魯派佛教則嚴禁僧侶結婚成家、接近婦女。對於這種清規戒律,倉央嘉措難以接受。14年的鄉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塵世生活經歷及他本人對自然的熱愛,激發他詩的靈感。他不僅沒有以教規來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據自己獨立的思想意志,寫下了許多纏綿的「情歌」。他的詩歌約66首,因其內容除幾首頌歌外,大多是描寫男女愛情的忠貞、歡樂,遭挫折時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譯成《情歌》。《情歌》的藏文原著廣泛流傳,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見藏族讀者喜愛之深。中文譯本海內外至少有10種,國外有英語、法語、日語、俄語、印度等文字譯本。可見,《情歌》不僅在西藏文學史上享有盛譽,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聲名顯赫。
安意如,原名張莉,女,80後自由寫作者,1984年6月20日出生於安徽宣城一個普通工人家庭。2005年9月,出版傳記文學《看張·愛玲畫語》。2006年8月,出版文學隨筆《人生若只如初見》和《當時只道是尋常》。2006年10月,出版文學隨筆《思無邪——詩三百》。先天輕微腦癱,身殘志堅。喜歡旅行,變換不同的城市居住
夏墨彥評「安意如」。一個把文學視為知音的美麗女子,她沒有向美麗戈倒,也沒打算用美麗來偽裝,她選擇與文字為伴,將自己的美麗華年奉獻給了文字。在她的一些作品中,讀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與現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點的,幾千年來什麼都翻天覆地的變了,但是只有人心的變化是緩慢的。 她文筆細膩,清新自然。文字構架的智慧,澆灌著每一部作品,世間的一切都早有安排,有人把自己看作生活的主角,有人把自己看作生活的配角,其實旅途無歸路,人生卻有期,無論主角還是配角,當某一天,柔細光潔的髮絲轉成銀白時,回首一路走過的風景,一切都如雲似煙而已。
流光歲月,總是被腦後的一絲白髮所遺忘。等到要追憶的時候,記憶深處的畫面卻已斑駁。都說,喜歡看書的人總是喜歡多愁善感的,然不知這多愁善感卻源於內心似水般的柔情?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似乎是調侃人生,卻又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人生若只如初見?很早的時候便已知道這句納蘭詞了,然而令我為之動容的是一本名為《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書。起初翻看的時候,還以為是一位飽經滄桑的女子所作,到後來才知道著此書的人當年只不過是一位及笄不久小姑娘。我不知道是什麼讓她有了如此良多的感慨與感悟,只是這淡淡的憂傷,這清秀的文字,仿佛如那月隱霓雲,透著朦朧的美。這裡沒有萬紫千紅,有的只是風雨飄搖中的那一莖幽香。然而又有誰知道這一莖幽香的孤寂[6]。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其作品深刻地展現了俄國劇烈的社會變動。
列夫·托爾斯泰是現實主義的頂峰作家之一。他的文學傳統不僅通過高爾基而為蘇聯作家所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在世界文學中也有其巨大影響。在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中,他提出了「托爾斯泰主義」,對很多政治運動有著深刻影響。
托爾斯泰1歲半喪母,10歲喪父,他由家裡的親戚撫養成人。1845年考入喀山大學東方語言系,攻讀土耳其、阿拉伯語,期中考試不及格,第二年轉到法律系。他不專心學業,痴戀社交生活,同時卻對哲學,尤其是對道德哲學發生濃厚的興趣,喜愛盧梭的學說及其為人,並廣泛閱讀文學作品。1847年4月秋天為農民子弟興辦學校。11月起名義上在圖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職,次年12月被提升為十四品文官。1851年托爾斯泰和他的兄長前往高加索當兵。1852年他參加了一場戰鬥,表現勇敢,且發表了小說《童年》。
1853年托爾斯泰讀到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非常欽佩。1854年托爾斯泰被調往多瑙河戰線,並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寫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1]
1855年11月托爾斯泰離開軍隊回到聖彼得堡,重新投入娛樂圈,酗酒好賭。偏激的個性導致他與屠格涅夫長達17年的決裂。
托爾斯泰在世界觀激變後,於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離家出走。這種意圖在他80至90年代的創作中頗多反映。在他生前的最後幾年,他意識到農民的覺醒,因為自己和他們的思想情緒有距離而不免悲觀失望;對自己的地主莊園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他的信徒托爾斯泰主義者和他的夫人之間的糾紛更使他深以為苦。
篇三:從女性主義角度比較分析《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冬兒姑娘》
韶 關 學 院
畢 業 論 文
題 目:從女性主義角度對比分析《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冬兒姑娘》
學生姓名:
學 號:
二級學院:
專業班級:
指導教師: 馮敏華 12106011063 外語學院 英語2012級3班 曾暢懷講師起止時間: 2015年9月—2016年5月
(教務處制表)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and Lassie Dong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錯誤!未指定書籤。
by
Minhua Feng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at
Shaoguan University
April 2, 2016
誠 信 聲 明
我,馮敏華,鄭重聲明:除了參考文獻所標明引用的資料和內容之外,本論文中不包含有任何已經被其他高等教育機構所接受的學位或學歷論文資料,也不包含有其他任何人已經正式出版的資料內容。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後果由本人承擔。
簽字:馮敏華
日期:2016 年3月2日
Declaration of Academic Integrity
I, Minhua Feng錯誤!未指定書籤。, the undersigned, hereby declare that this dissertation does not contain any material which has been accepted for the award of any other degree or diploma in an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that, to the best of my knowledge and belief, this dissertation does not contain any material previously published or written by another person, except when due reference is made in the text of the dissertation. I am fully aware of the legal consequences of this statement.
Signed: Minhua Feng
Date: April 2, 2016
從女性主義角度對比分析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冬兒姑娘》
摘要: 本文以《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冬兒姑娘》為分析文本,結合女性主義批判理論對兩位女主人公進行比較和對照分析,旨在探討其不同的個性以及女性主義影響下女性意識的覺悟。
筆者認為史蒂芬?茨威格塑造的陌生女人與冰心塑造的冬兒姑娘反映了不同的女性意識,因此,對此二者進行對比研究對於作品的進一步探索以及女性主義理論的豐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的主體部分從兩個方面對兩位女主人公進行分析比較,首先是陌生女人對於愛情與生活的消極被動,再是冬兒姑娘的堅強勇敢,在她身上顯現出了值得廣大女性學習的精神。
通過對兩位女主人公的比較分析,筆者意在探討研究其身上的女性主義精神,以兩位人物的命運和遭遇以及結局,表達對男女兩性和諧的殷切願望以及以及為現代女性勇於追求平等的權利敲響了警鐘。
關鍵詞:女性主義; 愛; 主動; 理性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and Lassie Dong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Abstract: The thesis attempts to conduct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an unknown woman and Donger girl----heroines in the two novels A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and Lassie Donger through analytic contrast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help of feminism, aiming at analysis thei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female consciousnes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eminism.
The writer considers that Stefan Zeig and BingXin ’s creation of the two images the unknown woman and Donger girl is of different reflection in feminism thought, thus the comparative of the two characte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discussion of both the theory and the work.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 first is the unknown woman passive submission and pess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ove and life, the second part is describe Donger’s positive resistanc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which set an example to thousands of women,
The writer intends to study and explore feminist spirit of the unknown woman and Donger girl reflected in the two novels vi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the two characters, from their destinies, sufferance and the endings, as a wake up call to the modern and express the ardent hope for gender harmony in the society.
Key words: feminism; love; active; reason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