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崴腳扭傷莫輕視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景范
多年前,李商因勞動時不小心崴了腳。當時也沒去醫院,自行冰敷處理,休息了一段時間,腳上的痛覺慢慢消失,以為恢復了正常。可沒想到的是,這隻腳此後反覆多次「崴腳」,走路也會一不小心就「崴腳」。目前任何不平的路都不敢走,平時行走時「膽戰心驚」,這才到醫院求醫。經檢查,證實李商有跟腓韌帶損傷,已經出現了距下關節的不穩。醫生說,此後發生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可能性很大,如不及時重建韌帶穩定關節,等待他的將是踝關節置換甚至是踝關節融合。
崴腳常見,卻非小事
崴腳,醫學上稱之為踝關節扭傷,以足部強力內翻導致外側韌帶損傷較為常見。
「崴腳,小事一樁!」許多人都是這麼想,於是急性扭傷時隨便按按揉揉、拿藥油擦一擦就了事。結果許多人像李商一樣,「打軟腿」反覆崴腳,或病程綿綿長長難痊癒,或留下關節痛的後遺症。
踝關節為何易扭傷?這是由踝關節的功能和它的解剖結構決定的。踝關節在跖屈(也就是做踮腳動作)時,往往腳會向內翻,即腳心翻向內。由於踝關節特有的解剖結構,這時踝關節不能很好地匹配,處於「靈活有餘,穩重不足」的不穩定狀態。所以,我們在踝關節跖屈(比如下樓梯、下山、起跳後落地等)活動時,如果失去平衡,就容易引起關節的內翻,導致踝關節的內翻損傷,即踝外側扭傷。
統計表明,踝外側扭傷約占踝扭傷總數的85%。這時,踝關節內的軟組織受到擠壓撞擊出現軟骨面損傷、滑膜腫脹,使踝關節周圍出現腫脹、淤血。如果未能及時進行正確治療,就會出現踝關節外側支撐強度下降,關節本體感覺減退。這樣,踝關節的不穩定狀態就會加重,踝關節容易再次扭傷,出現疼痛、腫脹、行走不穩等慢性期症狀,並可引起其他關節損傷,出現連鎖反應。
緊急處理RIcE原則
崴腳後,更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趕緊甩一甩、扭一扭踝關節,或者用手按揉,這都是忌諱動作。道理很簡單,崴腳後雖然多數人足踝表面無傷痕,但踝關節內部會有組織損傷,如局部血管和毛細血管破裂,韌帶或肌腱損傷,此時若活動或按摩該部位,就會進一步加重內部損傷,使腫脹更明顯,不利恢復。
扭傷後,有些人還會用紅花油、活絡油、雲南白藥等藥油擦拭踝關節。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因為這類藥油常含活血成分,在扭傷早期可能加重出血,導致淤血擴散、組織水腫加重。更恰當的做法,應該是冰敷。
現在國際上主張,足踝扭傷後早期常規而準確的處理要按』RICE原則進行:即馬上休息( Rest)、冰敷(ICP)、加壓( 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
休息停止走動,讓受傷部位靜止休息,減少進一步損傷。
冰敷:冰敷有局部降溫作用,能刺縮,減少出血,緩解疼痛,抑制腫脹。冰敷不是直接把冰擱在腳踝上就了事,而是要先把受傷的踝部用紗布包紮好,再用柔軟、防水的材料(如塑料袋、橡膠手套等)包住冰塊,或用專用的冰敷袋,對患處進行降溫。扭傷後應馬上冰敷,約每隔4小時冰敷一次,每次約敷半小時到1小時,或根據傷情決定時長。
加壓使用彈性繃帶包裹受傷的踝關節,適當加壓,以減輕腫脹。注意不要過度加壓,否則會加重包裹處以遠肢體的腫脹、缺血。
抬高將下肢抬高,踝部高於心髒位置,以增加靜脈和淋巴回流,減輕腫脹,促進恢復。
請記住,RICE只是踝關節扭傷緊急處理(24~48小時內)的原則。
中重度之踝扭傷莊就醫
崴腳後應馬上停止活動,並觀察傷情。如果足踝還能活動,周圍也沒有明顯腫脹,屬於輕度扭傷,可自行處理。
但如果當時足踝腫脹不明顯,只有輕微瘀傷,隔天開始明顯腫脹、疼痛,甚至站立困難,則往往說明存在韌帶損傷,屬中度損傷;如果扭傷後足踝立即腫脹,並無法自由活動,甚至感覺關節明顯脫位,那麼可能存在較嚴重的韌帶損傷,甚至是骨折或關節脫位。
中重度足踝扭傷,按RICE原則初步處理後應選擇就醫。
(編輯/潘毅)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