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鱘魚主要病害防治

2023年08月20日

- txt下載

鱘魚具有個體大、生長快、可塑性強、易馴化、抗病力強、肉質好等特點。隨著經濟的發展,鱘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鱘魚養殖將對我省水產養殖業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鱘魚養殖原來集中在北方,由於人們養殖積極性提高,養殖區域逐步南移,中山在廣東率先引入,目前已發展到深圳、珠海、新會、順德、三水、河源等地。根據廣東各地的養殖情況,對養鱘魚的幾種主要病害提出以下防治方法:
一、氣泡病氣泡病是一種由水質變化而引起的非寄生蟲病。病魚腹部膨大、表皮黏液增加,有黏滑感,部分魚皮下伴有少量出血。解剖觀察,胃中有大量氣體,腸中亦有泡沫氣泡。病魚發病前攝食正常,發病初期攝食尚可,但已不像正常魚那樣平貼底部攝食,而是尾部向上傾斜,活動開始受限。病情嚴重時仔魚下沉困難,難以從池底攝餌料,常沿池壁在水體上層遊動,最終腹部朝上浮於水面,數日後死亡。病魚發病特徵是胃中氣體不斷增多,使胃呈進行性膨脹,病情隨之加重。防治方法:採用循環過濾裝置養魚時,應經常更換清洗過濾器;用循環水養魚時,應保持氧氣量充足。無論循環水或流水養魚,用先排水後注水的方式以防止水中氮氧過於飽和。
二、肝性腦病患病魚體色、體表正常,無明顯病徵,偶有頭部前端和吻部的腹面表皮脫落,背部粉紅,多為肝臟紫色、褐色、灰色、肝糜爛、肝組織顆粒變性由輕到重,呈空泡化、脂肪變性和水樣變性壞死,並表現出腦組織病變與肝病的依賴性,只有肝病變後方有腦病變發生;膽囊及其臟器正常,腸內無食物,腸壁正常。該病發生集中在體重15-20克,體長15-20cm的轉食階段。患病初期病魚有跳躍、亂竄等極度興奮行為,散游獨游,食量減少,後期處於昏迷、昏睡狀態,停食,不日陸續死亡。防治方法:合理投料,順利轉食,應研製全價鱘魚配合飼料,並採取正確的投料方法,做好從天然的動物性餌料到人工配合飼料的轉化工作,可有效預防鱘魚肝性腦病。合理用藥,避免藥源性肝損害以及肝病;合理使用添加劑和飼料原糧,避免肝中毒和脂質代謝紊亂;合理添加維生素E和膽鹼,有利於肝功能恢復,但維生素E添加過量會導致早熟,還有損害作用。使用保肝、健脾、解毒等功效的中藥復合製劑,提高鱘魚的非特異性免疫水平,可有效防治肝病及肝性腦病。使用對肝損害較小的抗生素,如新黴素、卡那黴素、萬古黴素等治療細菌性疾病。飼料中添加乳果糖或梨醇對史氏鱘肝性腦病有療效作用。
三、車輪病病原體為車輪蟲。病魚體無光澤,消瘦不堪,遊動遲滯,腸道無食料,鏡檢發現在體表鰓上有大量車輪蟲寄生。主要發生在養殖幼鱘的靜水池塘。防治方法:將病魚用鹽水浸浴1小時左右,轉流水池中飼養,病情可以好轉而痊癒。此外,在體重150克以前要預防由氣單胞菌引起的出血病發生。每隔5-10天用二氧化氯、呋喃唑酮等抗菌素消毒,並在飼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藥物以及一些提高抗病能力的添加劑維生素C、維生素E等。幼魚長至150克後,疾病逐步減少。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