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的原因與新舉措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第三產業,是指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產業鏈條上的部門,在國際上通稱為服務業。主要包括為生產、生活和居民素質提高服務的行業和部門。
1 我國第三產業經濟存在的困境
1. 1 傳統思想影響,觀念滯後,產業認識不強
首先是長期以來受到計劃經濟和商品經濟的思維模式和價值理論禁錮,認為只有農業、工業生產的商品,能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創造的是價值,而流通和服務只實現價值不創造社會財富,從而影響社會對服務業的認識,缺乏一定的發展動力。其次是引入市場經濟概念以後所推崇的 “市場經濟一切由市場自發調節”的認識誤區,忽視了市場本身的缺陷和行政引導、法制規範、經濟調控的作用,第三產業被遺忘在市場的涵蓋範圍之內。最後,在經濟全球化等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了發展主題產業,對流通服務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產生了 “重生產輕流通”的傾向,甚至認為服務業不創造價值,只是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將服務業納入統計範圍,影響了 “大流通促大發展”意識的形成,對第三產業的引導作用缺乏動力。
1. 2 國家產業結構配比不合理,造成第三產業發展疲軟
在全國 GDP 構成中,第二產業比重最高,第三產業比重太低,就這種結構,2012 年全國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5. 2 億元,同比增長 12. 6% 的成績,特色旅遊業僅實現增加值2. 66 億元,同比增長1. 5%,占全國服務業比重的5. 9% ,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能力較弱; 在產業結構中,為市場服務、體現城鎮化功能和具有外向輻射功能的新興行業,如證券、電子商務、研究開發、現代物流、中介諮詢、網絡服務等比重低,發展步伐緩慢。當然,這個結構的形成也與第三產業內部結構有一定的關係,第三產業內部仍然以傳統服務業為主,普遍存在規模小、布局分散、競爭乏力的弱點,現代服務業、新興服務業比重小,發展嚴重滯後,一些服務業領域產業化進程緩慢,重點產業帶動作用不明顯。
1. 3 第三產業規範化程度有待提高
第三產業處於自然發展、各自為政的狀態,不能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甚至出現了物流中心西移的挑戰,面臨被“邊緣化”的趨勢。科學合理地制定產業發展和生產力布局規劃方面,政府引導不足。文化、旅遊、信息、智力等優勢資源開發利用不足,傳統行業發展空間日趨狹小,新興服務業比重較低,發展水平不高; 服務業總體競爭力不強。表現為行業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較低; 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服務意識不強; 具有較大規模和競爭力的企業集團較少; 一些行業中,利用外來投資數量仍然偏少,且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領域,相當多的領域還是空白,服務水平低; 重複建設和服務設施缺乏並存。
2 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的原因
2. 1 順應了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客觀要求
21 世紀初,經濟已開發國家第三產業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和就業比重就分別超過了 70%。從已開發國家的經驗看,人均 GDP 達到 1000—3000 美元是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時期,第三產業的發展將成為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增加就業的第一動力。以美國為例,早在 1948 年,第三產業占 GDP 的比重就達到了 53. 96%,到 2000 年達到了 74. 45%,平均每年增加 0. 4 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持續上升,從 1948 年的 52. 85% 上升到了 2000年的 76. 6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新增就業人員幾乎全部流向了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在美國經濟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第三產業內部看。傳統產業比重下降,但與經濟發展同步。美國的交通、通信業,批發業、零售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分別由 1948 年的 13. 35%、17. 96% 、33. 29% 下 降 到 2000 年 的 8. 1% 、 15. 9% 和21. 3% 。新興產業增長迅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金融和保險業、房地產業和社會服務業發展迅速,其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分別從 1948 年的 2. 45% 、7. 32% 、8. 13% 升到了 2000 年的 8. 31%、11. 31%、21. 92%,成為 GDP 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中,社會服務業占 GDP 和第三產業比重分別達到了 21. 92% 和 29. 44%,成為 GDP 和第三產業增長的第一推動力。新中國成立 65年來,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歷史性跨越。我國2014 年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1953 年至 2013 年,我國GDP 按可比價計算增長了 122 倍,年均增長 8. 2% ,其中改革開放以來 GDP 年均增長 9. 8%。1952 年國內生產總值只有 679 億元,1978 年增加到 3645 億元,居世界第十位。改革開放以來,GDP 連續躍上新台階,1986 年超過 1萬億元,1991 年超過 2 萬億元,2001 年超過 10 萬億元,2010 年達到 40 萬億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 2 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必然需求
工業化是城市化和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的初始動力。城市化引起生活方式的市場化轉變,誘發第三產業新行業出現和推動傳統行業發展,是第三產業發展的需求基礎。反過來,第三產業是城市化的重要經濟源泉和後續動力,是實現城市經濟聚集效益和外部經濟效應的保證,是城市經濟發揮擴散效應的重要條件。到後工業化時期,隨著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增大,第三產業對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作用日益顯現。高度發達的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配套性服務行業,如金融、保險、科技、通信業; 商品流通要求有倉儲、運輸、批發、零售業的服務; 市場營銷要求有廣告、諮詢、新聞、出版業的服務;專業化程度越高,越要求企業間的協作與交流,越要求有發達的市場服務體系。隨著收入的提高和閒暇時間的增多,人們更多追求更豐富多彩的物質消費和精神享受,由此促進城市文化教育、體育娛樂、醫療保健、旅遊度假、法律訴訟等行業的發展。
2. 3 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要求
一些發達地區和已開發國家的經驗表明: 第三產業是與工業同等重要甚至在未來比工業還重要的產業,在經濟增長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依託。目前,第三產業雖有很大的發展,但依然比較落後,存在比重偏低、實現的經濟總量不是很高以及傳統產業仍占較大比重、新興行業比重偏小等諸多問題。
3 我國第三產業經濟的發展新舉措
據統計,1953 年至 2013 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 8. 4%,其中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 10. 7%,分別快於同期 GDP 年均增速 0. 2 個和 0. 9 個百分點。為確保服務業的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必須採取以下措施:
3. 1 增加投入,促進發展
爭取金融機構加大對服務業的經濟投入,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服務業領域,加大財政投入,增加財政對交通、環保、能源、公園、群眾性文體活動場所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
3. 2 抓好項目,增強後勁
謀劃一批特點突出、特色明顯、帶動作用強、投資規模大的服務業項目,對於確保服務業發展和提升服務業規模和檔次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要圍繞發展重點,按照“儲備一批、規劃一批、建設一批”的滾動發展原則,籌劃、論證、篩選、確定重點項目,建立服務業項目庫。並建立重點項目的推進責任制度,實行特事特辦,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3. 3 創新機制,增強發展動力
全面推進制度創新。按照建立 “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現代企業制度和 “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組織管理制度。
3. 4 實施 “走出去”戰略
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服務企業開展工程和技術承包、勞務合作等,有關部門要在金融、保險、外匯、財稅、人才、法律、信息服務和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國際競爭力創造必要的條件。
3. 5 推進資源整合,形成競爭優勢
充分利用現有的資金、人才、信息等資源,根據市場需要,整合各種資源,適時採用內部改制擴股分權、外部兼并擴張、吸引外資合作等手段做強企業。
參考文獻:
[1] 顏遠猛 . 論農村第三產業發展與勞動力爭奪 [J]. 現代商貿工業,2011 ( 16) .
[2] 張衍 . 生產者服務業與製造業互動機制研究 [D]. 南京:南京財經大學,2010.
[3] 周明海 . 中國勞動收入份額變動的測度與機理分析 [D].杭州: 浙江大學,2011.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