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校古文字學通識課程教學探究

2023年10月17日

- txt下載

摘要:通識教育在國內外各級高校中已開展多年。古文字學作為通識課程,需要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上科學地取捨不同階段的古文字材料。教學方法上將古文字學教學與古代史、考古學、文博學、語言文學等學科相結合,把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增加學生的實用感。以求讓學生了解到古文明,同時可以借鑑不同學科間的科研方法。面對通識課的現狀,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的教學觀以及相關評價機制都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
關鍵詞:古文字學;通識課程;教學探究
一、「古文字學」與「通識教育」
「古文字學」屬於交叉學科,涉及文字學、歷史學和考古學等學科。文字學作為傳統「小學」之一,曾是經學的附庸,傳承千年。隨著出土材料不斷被發現,它的研究對象不斷擴展,內容不斷豐富,考釋結論也在不斷更改。2016年,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提出:「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這些學科看上去同現實距離較遠,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需要時也要拿得出來、用得上。還有一些學科事關文化傳承的問題,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通識教育」一般認為是「一種更加廣泛的、專業外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①。「通識教育」與我們國家長期倡導的「素質教育」有一些共同點,也有區別。通識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領域中的一項教學實踐,國外實踐已久。在國內的一流大學中探索得比較早。但很多地方高校在「通識教育」領域剛剛起步。無論是通識教育還是素質教育,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通識教育,最終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優秀的人才。將古文字學納入通識教育,一方面有利於冷門學科的推廣與傳承,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推動交叉學科的建設。
二、教學方面的探索
(一)通識課面向的對象以及教學目標
古文字學通識課是面向理、工、農、醫等非文科專業的學生。目前全國多數高校中文專業的學生,對於古文字學的掌握和了解程度也是相當有限的。高校開設此類通識課,並非旨在培養古文字學專門人才,而是針對非專業的學生進行的普及性的教育。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讓非中文專業的學生了解漢字的演變的規律以及文字演變的不同階段的形態特點,結合實際的古文字材料,讓學生有更感性的了解和認識,更加深入具體地了解現在通行文字的原初面貌,熱愛漢字,更加自覺規範地使用漢字,自覺地傳承並發展漢字文化。
(二)科學取捨不同階段的古文字材料
古文字學材料浩若煙海,即便是古文字學專業的碩士、博士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將其通讀。市面上流行過幾種古文字學讀本,如《商周古文字學讀本》《甲骨文讀本》《金文讀本》等等。是經過遴選的,而我們想在一兩次課上完成一個專題的講述,就需要再次選擇。例如我們對於甲骨文材料的選擇,一方面要按照甲骨文內容,從祭祀、軍事、天文、夢幻、災禍、生育、疾病、畋獵等角度各有選擇,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有代表性的文字,從字本義的角度分析甲骨文字形,以及到後世字形的演變,使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對於金文材料,我們一方面選取有代表性的金文字形和字體,同時將銘文與西周的相關制度結合,如冊命、賞賜、土地交換等方面,再結合不同時期、不同方國的銘文特點再作講述。對於戰國文字,我們按照類別選擇璽印、兵器等銘文講述不同國家間字體字形的變化和特點。對於秦系文字,作為六國文字以外的戰國文字,也是古今文字演變的交匯點。我們一方面會針對不同材質的文字資料進行選擇,如虎符、秦詔版、石刻、簡牘。同時也要兼顧到書體的變化,合理地選擇篆書與隸書以及篆隸文字的比例。
(三)將古文字學教學與古代史、考古學、文博學、語言文學、資料庫建設等學科相結合
古文字學本身就是一門交叉學科。通識課面向各個專業的學生,將古文字學與其熟悉的學科相結合,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通識課堂上,我們將古文字與古代史結合,以免一個個孤立的字形,給學生帶來記憶的困難,讓學生對中國歷史更有了解。甲骨文對於商代歷史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王國維先生曾提出「古來新學問大都來自新發現」。他利用甲骨文補充訂正了傳世古書所記載的商王世係為學界稱道。西周長篇銘文更是西周歷史的縮寫,戰國至秦漢的簡牘也從各個側面彌補了傳世文獻的不足,豐富著中國古代史的研究。近年來發現的戰國楚簡,對於楚國的歷史研究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秦漢法律文書的發現,也為秦漢法制史的研究打開了新局面。古文字材料很多是發掘品,因此,在古文字課上,我們會涉及一部分考古學知識。例如殷墟的發掘、曾侯乙墓的發掘、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在考古過程中,文字的發現,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準確地判定遺存的時代和性質。古器物學的研究早在宋代就開始了。宋代青銅器收藏與著錄整理,推動了金石學的興起和發展。金文研究離不開青銅器研究。我們將青銅器的分類、紋飾的相關專題融入在古文字學的通識課上,一邊對學生進行青銅器鑑賞方面的訓練,一邊將有代表性的銘文給學生進行講解,傳授一些利用銘文進行青銅器辨偽的知識。漢字是記錄的語言的符號。古文字學離不開語言學。現代漢字表意表音功能已經喪失很多,而記號色彩強烈。而古文字的表意色彩更加強烈,古文字階段聲旁也較少遭到破壞,儘管學生對現代漢字的形音義都有所了解,但往往是割裂而記憶的。通過文字學理論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和性質,再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將日常的漢字的原初形態講解給學生,使他們可以將原始的形音義通過一個個符號而聯想到並記憶下來,更好地了解漢字的歷史,更好地傳播漢字。古文字數量龐大,古文獻浩若煙海,資料庫的建設便於檢索,也更好地整合了資源。目前字典、辭書方面的資料庫很多,傳世文獻的語料庫為古文獻的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的便利,古文字方面的資料庫也有很多。如金文檢索系統、戰國簡帛檢索系統等等。資料庫的研發就需要信息檢索、計算機語言等方面的知識。而古文字學資料庫的基礎在於正確地釋讀文字,因此,開發者需要具備一定的古文字學知識,在現有的大學培養體系下,很難培養出這方面的專門人才,我們希望通過通識課的開設,可以吸引一些相關專業的學生來開發、建設古文字學資料庫。
(四)將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增加學生的實用感
古文字作為記錄古代語言的符號,在當今的時代已經沒有實用功能。但作為人類文明的遺產和裝飾性的圖案,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一些場所常常會使用古文字作為招牌或標語,或直接以古文字裝飾,有些甚至錯漏百出,專業人士一看即明,而非專業人士往往不能確解。我們在課堂上會找到一些生活中的常見例子,如揚州某「紅木文化樓」,「樓」字使用漢簡字形,卻誤用了「朴」字,該招牌樹立數年,卻從未修正。這樣一方面引導學生,糾正一些熟視無睹的用字錯誤。另一方面,也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增加學生的實用感受。古文字並不是昏沉沉地存在於博物館和書本中,而是在我們周圍。
(五)學科間方法上的互通
古文字的釋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王國維曾提出古文字釋讀的「二重證據法」,用地下材料證明地上材料。因此一個古文字釋讀是否可靠,不僅需要得到字形上的支持,前後時代有與之相關聯的字形,還要看從造字本義的角度解釋清楚它的詞義,還要找到其讀音方面的證據。由於古文字演變過程的很多環節目前是斷裂的,因此,不是所有的文字都能找到形、音、義三方面的證據。更加關鍵的是還要將文字置於文獻中進行解讀,古文字形相當於傳世文獻中的哪一個字,有多少文獻可以佐證。在同時代的古文字材料中是否為孤例,不僅是古文字領域,很多科研領域都奉行「孤證不立」。因此,在合理的解釋形、音、義之後,從古文字共時的角度找到佐證,同時得到傳世文獻的印證,才能使結論更加可信。這雖然是古文字的考證方法,但這樣的方法在很多科學領域是相通的。儘管本課程的受眾是非文科學生,但對於這樣的研究方法是完全能夠接受,甚至接受得比文科學生更加透徹。
三、關於通識課的思考
很多學校的「通識課」是從「校公選課」中脫胎出來。因此,對於學生來說,要轉變對「公選課」「通識課」等非專業課的態度。部分學生以為「通識課」就是「公選課」換湯不換藥。他們習慣的對待公選課的態度是應付了事,很多學生在選課時,並不考慮課程內容,而是考察上課時間、課程壓力,老師是否點名,是否容易通過等因素。有些學生甚至願意選擇「水課」,以方便逃課,或在課堂上「神遊」。但這不應該成為高等教育的常態,非專業課,無論是公選課還是通識課,都應該得到學生同等的重視。教師方面,應增加教書育人的神聖感。由於學生對非專業課的態度,使很多老師也不願意重視通識課,出現了師生互相「欺騙」的景象。教與學是互相促進,而不應該互相傷害。一些老師認為通識課是將專業的知識講給非專業的人聽,這些非專業的人今後也不會在該領域取得什麼科研成就,於是不願在這上面耗費太多。實際上,由於通識課的性質,一門成功的通識課,需要有專業素養的老師,遴選出該專業領域裡既具代表性,又具備接受度和學術性的精華中的精華。評價方面,注重學生的獲得感。通識課在評價體系上的改革還可以更加大膽,不能將分數作為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一些通識課不考試,但是會留給學生作業,讓學生完成部分課題,然後給予等級分數。筆者認為通識課的評價可以更加靈活,我認為應該注重的是學生的獲得感。例如增加學生對古文字學相關領域的實踐活動,如作古文字方面的調研、傳播,如參觀博物館、做講解員、糾正古文字不規範現象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課程評價的一部分。使學生從不知道到知道,從不想知道到想知道,積極去探索發現,自覺地規範並糾正不規範現象,傳播漢字文化,這也應該是通識課所希望達到的目的。
注釋:
①楊叔子,余東升.文化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之比較[J].高等教育研究,2007(6):1-7.
參考文獻:
[1]黃德寬.古文字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吳峰.地方高校通識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揚州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18(4):42-47.
[3]王國維.觀堂集林[M].北京:中華書局,2004
作者:於淼 單位:揚州大學文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