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科研堂課程設計探析

2023年10月17日

- txt下載

[摘要]科研第二課堂處於公共管理類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位置,而課程設計是提升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但是這些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結合延安大學公共管理類本科創新人才科研第二課堂培養實踐,提出以培養延安精神特質、公共精神品質和創新能力及具體科研能力作為課程目標,以「引路人」和「合作人」為教師角色,以教師引導、集體討論、研究內容分配、學術筆記撰寫與審閱、日常師生互動和學生管理為教研方式,以教師自評和學生創新素養評價為綜合評價舉措,旨在形成以創新人才培養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體、以學生自主思考和討論交流為主要方式、以全面控制與評價為抓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科研第二課堂課程設計創新型人才培養公共管理本科教學
引言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要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就必須成為世界主要高等教育中心和創新人才培養高地。創新教育是教育戰略的永恆主題,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高校是創新教育的實施者,負責創新教育的制度制訂、課程設置、師資培養、創新實踐訓練等[1]。顯然,大學作為知識運用與創新教育的「主陣地」,專業教育滲透創新培養成為主要舉措[2],結合專業特色的第二課堂成為創新教育的重要載體。而與課堂「天然一體」的課程則處於重中之重的地位[3],加之課堂教學是提高人才創新能力的關鍵點[4]。一些大學開始將創新或科研第二課堂教育作為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抓手[5],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高校科研第二課堂建設還存在價值認知偏差、政策與資金支持薄弱和設計不夠系統規範等問題[6],亟需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尋求較為合理的理念、制度和方案等。筆者發現一些學生主持、教師指導的科研項目存在教師深度研究而學生參與度低的現象,甚至有學生掛名、教師完成等現象的存在。尤其是一些教師對本科生科研第二課堂認識存在偏差或不夠重視,特別是課程設計方面較為薄弱或為空白,進而導致科研第二課堂育人效果欠佳。如何科學、規範地應用科研第二課堂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如何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何通過科研第二課堂引發師生心靈溝通、喚起學生的科研興趣?本文結合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實踐,談談對科研第二課堂課程設計的理解。由於課程設計的多層次性,有宏觀、中觀和微觀之分。本文所討論的是某一特定科研項目開展活動的課程設計,是微觀層面的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指通過需求分析確定課程目標,根據課程目標選擇一個學科或多學科的教學內容和相關教學活動,通過計劃、組織、實施、評價、調整,以最終達到課程目標的整個工作過程[3]。基於此,科研第二課堂課程設計主要由目標設計、角色設計、方式設計和評價設計等構成。
一目標設計
目標是對未來產生結果的預期設想,也是行動的方向與終點。科研第二課堂課程目標是指通過科研活動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創新素養的提升。因此,應把握好課程目標與高等教育的目標、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學院人才培養的目標、公共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學生學習及科研體驗之間的緊密關係。科研第二課堂課程目標的設計應該緊緊圍繞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學院或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體驗和需求。教育的宗旨在於「立德樹人」和人的全面發展。延安大學依靠其優良傳統和發展特色正在積極推進培養具有延安精神特質的本科人才。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要求也提到了公共精神培育、創新精神或初步科研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要的是,目標設計時還需多渠道考查學生的科研現狀和需求,尤其要考慮部分學生在科研活動中產生的自卑和畏難情緒等,這樣才能使目標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綜上,科研第二課堂課程目標既有育人(德育)目標又有創新能力(技能)目標,即整個科研活動重在培養學生的延安精神素養、公共精神品質和創新能力。科研第二課堂課程目標的設計還應達到具體科研活動的目標。一般一項科研活動需要經歷資料梳理、實踐調研、討論分析和調研報告或論文撰寫等環節。這些環節一定程度上能夠訓練學生的資料搜集能力、發現問題能力、邏輯分析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想像聯想能力和寫作能力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團隊協作精神、公共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和延安精神等,體現了學生做事的態度和做人的品格。顯然,具體科研活動目標與高等教育方針、學校與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之間具有內在契合性和一致性。例如,一些老師提出的「五個一」課程目標:展示一種品質,學習一種方法,發現一個問題,訓練一種思維,獲得一個學分。
二角色設計
這裡的角色主要指教師角色,而角色設計的本質是在分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科研第二課堂中,教師的職責是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學生能幹什麼?怎樣才能高效且易於實現課程目標?理解教師的角色,必須把握科研行為的內在規律。科學研究行為是在已知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不斷探索未知世界而創新理論的行為活動。在這個概念層面,科研活動至少包括理論基礎(認識問題)、提出假設和驗證假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環節。本科生由於科研活動參與較少導致科研經驗欠缺,一定會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遇到各種困惑或困難。諸如,理論基礎的準確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內容的適宜性和研究結論的可靠性等問題都會成為本科生從事科學研究的「絆腳石」和「攔路虎」。這些問題或難題需要教師基於科研活動規律視角合理引導和啟發學生,甚至在重大難題面前教師與學生一起合作來完成,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素質。如何引導、啟迪和與學生合作?這就引出了教育活動層面師生角色的把握上。理解教師的角色,還必須把握現代教育的內在規律。蘇格拉底認為,教師要做一名「知識的助產婆」,也就是教師通過討論或者辯論來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答案。教師的角色明確了,學生的角色也就定位清楚了。我們在科研第二課堂中將教師的角色定位為「引路人」和「合作人」。如果教師是「引路人」,那麼學生就是「問路者」。「引路人」主要體現在研究資料的選取、研究方法的甄別、研究方案的設計、研究內容的遴選方面。面對「碎片化」的資料,學生會不知從何入手。為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研究資料的選取方面很有必要依據自身和相關前輩的學習經驗,對已有的學習資料進行組合排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建議,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方法種類繁多且具有複雜性,如何能夠選取較為合理的研究方法,這不是一個本科生能夠很容易完成的事情。基於此,教師非常有必要就研究方法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培訓,引領學生去模仿某些科研方法實施探索性研究,讓學生在學習與模仿中體驗和思考各種研究方法的優勢和劣勢。研究方案的設計和研究內容的遴選方面,我們通過會議集體討論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制定出較為合理的實施方案和選取學生感興趣而範圍較為合理的研究主題。「引路者」的目的在於針對不同興趣和不同基礎的學生,使他們認識自我的研究積累、研究興趣、研究能力、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從而自主學習與研究,增長能力和提升創新素質。在本科生從事科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扮演「合作人」。教師和學生來自同一個課題組,是同一個共生體。教師應該創造合作式的科研小組,使自己成為課題組成員。因此,教師不僅是「引路人」,還是學生科研的合作夥伴。科學研究是一條艱辛的道路,也許會沒有結果或終點。這條道路上一定要有人陪伴,那麼最好的陪伴就是教師。特別是對一些疑難問題和複雜難解的問題,需要課題組成員集思廣益、並肩戰鬥和齊心協力來化解。經常化、制度化組織討論或辯論激發出思想的「火花」,對研究議題進行分析,以便有新的認識,也是合作的一種方式。綜上,「合作人」一方面有利於師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另一方面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促生創新素養。
三方式設計
1.引導討論
引導與討論是科研第二課堂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對學生在科研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制度化引導與討論,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引導與討論需有充足的準備和明確的目標,可選用多種方式,還應注意把握一些細節問題。首先,引導與討論要有充足的準備和明確的目標。我們概括為「四個明確」,明確學生的狀況與特點,將注意力關注到學生的科研體驗活動中;明確要引導與討論的知識或思想,對要引導與討論的內容爛熟於心;明確引導與討論的方式,依據不同的引導對象和內容設計合適的引導與討論思路;明確引導與討論的目標,心中有方向,即為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創新素養服務。其次,引導與討論可選用多種方式。課題不同,可能學科專業也會呈現出差異性,涉及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就會千差萬別,這就要求我們摒棄「千街一景」的同一種方式的引導與討論。針對具體研究遇到的困惑,可選用小組討論、經驗交流、學術講座和講授等方式。實踐證明,這些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最後,引導與討論還需把握一些細節問題。一是注意處理研究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係。應該讓學生明白科研的整體脈絡和研究框架,使學生能夠知道所從事的研究任務處於何處、走向何處。當學生參與完成一個課題之後,回顧曾經勾勒的科研架構,就會覺得科研其實沒有那麼難。二是要處理好理論創新與實踐應用的關係。理論創新需要在一個小主題之下深度挖掘創造出新的理論,即重視理論價值和某個方面的創新性。實踐應用需重視理論的應用性、綜合性和熱點性。三是要處理好專題講授與小組討論的關係。注重講授與討論的連貫性,講授是為了奠定學生的理論基礎,同時要提出問題引發學生討論或「共鳴」,從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認知,進而上升到思想創新和理論創新的高度。四是要把握能力培養與思想提升的關係。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創新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是創新思想的培育更重要。在引導與討論中應將各種創新思想貫穿於整個過程中。
2.內容分配
研究任務安排是師生溝通的紐帶。在對研究任務進行分配時,要考慮如何合理安排科研任務、查閱研究任務完成狀況、發揮研究任務對創新能力培養的效應等問題。首先,安排研究任務時要把握針對性和靈活性的關係。科研任務主要有個人獨立完成和小組成員協作兩種形式。從事科研活動是對學生科研能力的一種訓練,有助於加深學生對科學研究規律的認識,加深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在分配科研工作任務時考慮針對性,難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把握要適中。對於已完成分配任務的學生,還可以設計更加靈活的科研內容。其次,教師要認真查閱學生提交的研究結果,這是促進學生創新的重要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科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給出合理的改進建議。特別是當今社會一些學生追求「短平快」的意識和功利浮躁的思想,對創新思想的培養具有一定的腐蝕性,這時教師的影響力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可以不認真從事科研活動,但是教師不能不認真批閱學生的研究結果。讓教師的認真來影響和感染學生,讓教師的認真來成就學生的創新素養。最後,要發揮研究任務對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將學生提交的研究結果作為考核的重要構成部分。從學生提交的研究任務可以獲取很多信息,諸如學生的性格、習慣、科研態度、科研能力、協作能力、表達能力、知識儲備和創新素養等信息,以及教師的引導和討論的效果與質量。通過分析這些信息,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有針對性靈活地調整引導和討論主題與方式及科研任務。就科研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教師可以因材施教,對共性問題可以集中引導和討論,對特殊問題可以通過個別溝通方式來化解,引導學生成長。
3.學術筆記
學術筆記與一般學習筆記和讀書筆記非常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我們提出了提綱式、摘要式和心得式三種形式供學生參考或選取。提綱式筆記,主要是對所閱讀文獻、教師引導、討論和調查等科研具體事項記下每個步驟形成提綱,為以後組織思想和創作服務。摘要式筆記,主要是對科研具體事項摘取重點記下,然後給出感想或心得,其目的在於增強理解力,為創新思維訓練奠定基礎或形成初步創新雛形。心得式筆記,主要是對科研具體事項進行分析及批判,結合自身情況發揮想像和聯想給出新的認識或觀點。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學術筆記都應該包括七方面的內容:一是所閱讀文獻、教師引導、討論和調查的核心內容,二是學生心得,三是理論基礎或依據,四是與實際相關部門工作的聯繫,五是不同意見或批評,六是提出新的問題,七是討論或交流後的感想。為了讓學術筆記不流於形式,形成制度安排和學術習慣,對學術筆記的查閱或檢查很有必要。首先,教師要對本課題組的學生學術筆記實行定期查閱或批閱。其次,指定課題組成員相互借看、修改對方的筆記,相互效仿學習,相互促進。最後,在課題組內傳閱最好的學術筆記,形成榜樣力量。對於問題嚴重的學術筆記,可找其談話交流來改進。
4.日常交流
日常交流主要是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之外的師生互動與溝通,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打通師生、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係,通過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科研第二課堂本處於第一課堂之外,加之科研的繁重性,教師應該更加注重與學生的日常交流。通過日常與學生的溝通,一則可以降低師生的「對立」,與學生「肩並肩」輕鬆交談,在這樣輕鬆的氛圍中感染學生。二則可以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增進師生情誼,為學生科研工作和創新素質培養奠定情感基礎。三則在課外學生也會更易與教師協作而積極參與科研活動。四則通過師生交流,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聽從教師的指導,使自己的創新素質得到提升。
5.學生管理
常言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科研第二課堂學生管理也不例外。不難發現,學生管理嵌入到了整個科研項目管理活動之中。管理是為了了解學生是否真正參與了科研活動,參與了哪些活動?科研狀況如何?創新能力如何?進而引導學生進步和訓練創新能力。這樣可以使教師儘可能掌握學生的信息,熟悉學生,有利於針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設計出更加個性化和具有針對性的方案。
四評價設計
評價的目的旨在為科研第二課堂課程改進與提升尋求依據和思路。科研第二課堂課程評價是對科研效果、創新能力培養和學生整體素質培養等方面的深度檢測、診斷與研判,特別是對實施結果的有效性和價值性進行了評估,對後續的獎懲、激勵、決策、調整、控制等提供了可靠的資料。科研第二課堂課程評價的內容有:目標是否體現了科研與教學的內在規律、是否實現了預期設想、目標設置是否合理而清晰;教師角色定位是否科學,教師是否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科研第二課堂中,啟迪學生智慧,引導學生自發學習與創新;學生創新能力如何,學生創新素質和整體素養如何等。一般採取教師自評和學生創新素質評價兩種形式。逐項對照以上評價內容,教師進行自評。教師對科研第二課堂課程的自評要貫穿整個科研活動,這樣得到的評價結論對於改進課程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對學生創新素質的評價,主要結合學生管理中的三個名冊建立學生個人檔案,要依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參與的具體科研活動和科研成績,特別是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及學生在科研中遇到的問題。將這些內容作為對學生創新能力評價的依據,增加評價的有效性。
結語
科研第二課堂課程設計涉及的內容非常廣,諸如一所大學、一個學院、一個學科對科研第二課堂課程的總體部署,這屬於宏觀和中觀層次的設計。本文所探討的是微觀層次的科研第二課堂課程設計,即針對一個科研項目的課程設計。毋庸置疑,通過課程設計,可以將本已鬆散的科研第二課堂變得更加有秩序和有活力,在師生思想碰撞和啟迪智慧的基礎之上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飛躍。綜上,科研第二課堂課程設計與實施是公共管理類本科人次培養的重要渠道。
參考文獻:
[1]梅偉惠、孟瑩:《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政府、高校和社會的角色定位與行動策略》,《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第9-15頁。
[2]張瓊:《知識運用與創新能力培養——基於創新教育理念的大學專業課程變革》,《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第62-67頁。
[3]劉獻君:《論大學課程設計》,《高等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第51-57頁。
[4]衛建國:《以改造課堂為突破口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育研究》2017年第6期,第125-131頁。
[5]呂宏凌、陳金慶、田兆富:《學生創新創業第二課堂教育的問題與對策》,《教育與職業》2016年第10期,第79—81頁。
[6]劉奇:《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研究》,《教育與職業》2014年第6期,第41-42頁。
作者:侯寶柱 馮菊香 單位: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