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麥哨教學反思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麥哨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麥哨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麥哨教學反思1


  《麥哨》是人教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略讀課文。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展現了鄉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這篇課文,不僅文質優美,而且韻味雋永,值得品味感悟。通過教學,收穫頗豐,有可取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勵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設置導語:「同學們,你們去過鄉下嗎?你們在鄉下都玩些什麼?」這樣調動了孩子的生活經驗,既引領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農村的生活情趣,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助於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理解意境。接著,我又以麥哨為引子,介紹了麥哨的做法,孩子們對文本產生了期待,對學習《麥哨》一文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2. 以生為本,合作學習。《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因此,在《麥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都努力立足於學生實際,關注到學生的學。小組合作學習:畫出文中優美的句子,在旁邊批註出感受或體會,然後在小組交流。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文本,自主學習,從交流中豐富自己的體會。為了讓所有的孩子在讀中有所提升,我放慢教學節奏,為孩子們創設讀的平台,有自由讀、默讀、齊讀、小組讀、男女生讀等,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
  3.學習修辭方法,加強運用。在教學文本時,根據學生的自讀自悟隨機教學,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點,而在重點句、段的學習中各有側重,體現語文姓「語」的特點。源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把教學的重點落在了田野美景上。先通過學生自主圈畫表示色彩的詞語,感悟色彩的美,再抓重點詞「擎」來體會豐收的喜悅。情境美與語言美融合一起,激發了學生熱愛鄉村、熱愛語文的情感。如在學習重點句:「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英;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讓學生髮現作者運用怎樣的修辭手法,從而知道這裡採用了排比的方法,接著通過朗讀感悟農村所特有的花,與我們所見到的、知道的花不同,然後再通過圖片進行排比句式的訓練,讀、悟相結合,課內、外相結合,不僅關注內容,更關注語言文字。
  不足之處:
  1.由於本周事情比較多,沒有做到精心備課,準備不是很充分,教案不夠熟練,沒有做到心中有數,有的環節漏掉了。效果不理想。
  2. 學生的點評和組織能力方面還需下功夫,自己在課堂中的語言過渡也要自然,有激情,引導要恰到好處。
  3.雖然採取了小組合作,但沒有體現出來,學生理解淺顯,老師也沒有做到引導。
  通過這節課,我深深感到了自己在閱讀課文教學中還有很大的欠缺,對教材的把握、教學環節的精妙設計等都還需細細鑽研和揣摩,這將是我以後教學努力的一個方向。

麥哨教學反思2


  在這篇略讀課文中,我針對學生在平時練習中句式題做的不夠理想的現像,在他們學習課文時,穿插地引導他們尋找特殊句式,並學會對描寫詳細具體的句子進行縮寫訓練。
  本節略讀課文的學習,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細細品讀。在學生們交流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過程中,我除了引導朗讀談感悟,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引導學生知識點的把握與學習中:有學生朗讀了自己最喜歡的這部分:「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我問學生這個句子有什麼特點,學生們都明白這是比喻句。我再請學生們把這句話縮寫。有的孩子彙報說:「臉蛋蒙上細汗,猶如月季花。」我引導學生思考:「這樣是不是縮到最簡短呢?」又有孩子舉手說:「可以把猶如月季花去掉,這是比喻句,修飾臉蛋的,可以不要。」這樣,最簡短的句子就成了:「臉蛋蒙上細汗」。
  語文學科中許多知識點都是需要我們在課文中不斷滲透的,任重而道遠啊!

麥哨教學反思3


  這樣的美文,如何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學習,得到美的感受,又切實得到語言文字的收穫呢?所以,教學時把握住教學思路:引領學生在讀文中賞析;在讀文中積累;在讀文中學習作。文章形式美,首尾呼應;詞句更美,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恰到好處的運用營造了美的氛圍;開頭用象聲詞,引人入勝等等。要學生一下子學會這麼多的寫作方法有難度,可先學文中寫鄉村美景詞句整齊的手法,如「一聲呼,一聲應」、「那麼歡快,那麼柔美」、「玩累了,喊渴了」、「嚼嚼,吮吮」、「嗚卟,嗚卟」,都句式對稱,這樣效果會好些。

麥哨教學反思4


  這篇略讀課文,我們師生是在一種很輕鬆、很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的。
  上課伊始,為了讓學生覺得跟我是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對學生們說:「事先我也沒看過這篇文章,我們一起同時開始學習,然後相互交流一下讀文心得。」此後是二十分鐘的安靜默讀。不時有學生在書上劃著、標記著,在空白地方寫下自己的感受。我也在劃著、標記著。
  交流開始了。學生搶著發言,有學生說:「我喜歡第三自然段,因為這一段描寫了割草孩子的外貌,用了比喻句。」我插話:「把什麼比作了什麼?」他答:「把臉蛋比作月季花;把細汗比作露珠。」我:「其餘同學都同意他說的嗎?」「同意。」「那麼喜歡這一段的同學可以自由站起來跟他一起讀讀這一段。」另一個學生又說:「我喜歡第四自然段,因為它用排比手法給我們介紹了金色的油菜花、黑白相間的蠶豆花、雪白的蘿蔔花,顏色很豐富、很美。後面還說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這是擬人手法。還有『麥芒像線條,麥穗像音符』連用了兩個比喻。」「你說得很準確。願意讀讀嗎?」「願意。」由於我沒有說要站起來,幾乎全班學生都坐在位子上跟著他一起讀起來,我沒有任何反對,只是站在一邊仔細傾聽著。讀完,又有學生說:「第五自然段寫的內容讓我很羨慕,平時我們根本不能像農村孩子那樣自由玩耍。」「他們都玩了些什麼?」「翻跟頭、豎蜻蜓、摔跤。」「你會豎蜻蜓嗎?」「不會。怎麼豎?」「我也不會。不過我想應該是頭朝下、腳朝上、兩手撐地。」我的回答引來了幾個附和聲「是的是的!你看課文里的插圖就是你說的那樣。」我們大家這才注意到課文插圖。果然,淡藍色清澈的湖水邊是一望無際金色的麥田,旁邊綠茵茵的草地上孩子們正在玩耍,「繡花兜肚」在摔跤;「白布衫」在豎蜻蜓;其餘孩子或吶喊助威,或拍手叫好。書包和草帽扔在地上,一籃子打滿的青草也擱在一邊,看樣子他們是放學以後割完草才玩的。我近乎自言自語的描述學生們聽得非常專心,都沉浸在畫里。突然一個聲音傳來「畫里怎麼不畫『茅茅針』呀?老師你吃過嗎?」「我小時候吸過,是清甜清甜的。」「多好,不花錢的天然飲料。」他坐在座位上嘟囔著。看樣子是被第六自然段里描寫的茅茅針吸引了,我真佩服他的聯想力。
  「1、2段和7、8段有人喜歡嗎?」老師,留給你喜歡吧。」「你們勸我喜歡有什麼理由嗎?」「有哇!它們一頭一尾這是首尾呼應呀。」大家都笑起來。 我想知道,這沒有引申、沒有拓展、沒有咬文嚼字的細細品味、在課文中自然而然感受、產生的愉悅是否是一堂正宗的語文課?

麥哨教學反思5


  《麥哨》是新課程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選學課文,文章一共有8個自然段段。課文的1、2自然段和7、8自然段採用前後呼應的形式,寫了孩子們歡快、柔美的麥哨聲。課文中間的4個自然段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4幅鄉村孩子快樂生活的場面。
  教學中,我先從已有的知識積累入手,幫助學生理解課題。通過分別給「麥」「哨」組詞,使學生自然地理解了「麥哨」的意思。接著以培養學生語感為出發點,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與表達。學習1、2、7、8具體描寫麥哨的段落,以讀好「嗚卟,嗚卟」的麥哨場聲為入口,引導抓住課文中「忽高忽低,一聲呼一聲應、你呼我應、此起彼落」等詞語體會這歡快、柔美的麥哨聲。同時又通過回答第2、8段的問題引導學生一問一答朗讀,達到在誦讀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目的,同時又在一問一答的朗讀中體會課文問句的作用。最後在整體回歸中欣賞課題《麥哨》,感受課文前後照應的寫法,感受結尾「傳得很遠很遠……」的意味。但是課上下來,自我感覺學生沒讀夠,沒讀好,也沒說夠,沒說好,留下很多的遺憾。

麥哨教學反思6


  《麥哨》是新課程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選學課文,文章一共有8個自然段段。課文的1、2自然段和7、8自然段採用前後呼應的形式,寫了孩子們歡快、柔美的麥哨聲。課文中間的4個自然段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4幅鄉村孩子快樂生活的場面。我被那一幅幅溫馨和諧的農村生活場景感動著,被那一句句詩一般的語言感染著。
  本文內容淺顯,寫景意境清新,寫人童稚純樸。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因為,多讀是品位語言的最佳方式。有疑問時讀,多讀茅塞頓開;有感悟時讀,多讀理解深入;品位語言時讀,多讀朗朗成誦。
  「麥哨」的聲音是課文的線索,緊扣文題初讀課文,能快速理清課文脈絡。其後,讓學生聯繫文中「和、應、歡快、柔美」等詞對 「嗚卟嗚卟」的麥哨聲展開想像,能有效把握學習語言的本質性目標。同時,那歡快而柔美的麥哨聲在課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風,使學生仿佛置身於田園之中。
  以「歡快、柔美」為重點,讓學生自主讀悟,能有效地延續第一層面對「麥哨」的解讀,把握課文的主旨,尋找到解讀感悟的突破口,並搭建起一個有效的學習空間。在學習中抓重點詞句品詞想像,使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從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語言所流淌著的濃濃的情趣。

麥哨教學反思7


  《麥哨》(人教版課標本八冊)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滿懷喜悅之情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全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嗚卟,嗚卟,嗚……』田野里,什麼聲響和著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一聲呼,一聲應,忽高忽低,那麼歡快,那麼柔美。」接著點出湖畔割草的孩子,緊跟著重點描寫了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他們在這種天然娛樂場中遊戲的情形,最後再次以歡快柔美的麥哨聲作結,「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一忽兒,四處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此起彼落。那歡快的哨聲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裡,傳得很遠、很遠……」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暗示著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麥哨的聲響,歡快、柔美,悠遠、綿長。本文的語言生動優美,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細細讀來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
  這樣的美文,如何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學習,得到美的感受,又切實得到語言文字的收穫呢?所以,教學時把握住教學思路:引領學生在讀文中賞析;在讀文中積累;在讀文中學習作。
  一、在讀文中賞析
  賞析有玩賞的意思,指因愛好某種東西而觀看,後解釋。在讀文中賞析,有細細品味的意思,而且這種細細品味有兩層要義:首先,這是樂於參與、主動積極的參與。不是教師的牽引下,對知識點的枯燥分析;其次,賞是為了析。反覆讀文後能體驗寫作特色、方法以及優美的詞句。在讀文中賞析,使語文學習學得趣味十足,又學習文章寫作方法,從而綜合提高語文素養,如《麥哨》第3自然段:「那一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把蒙上了一層晶瑩細汗的孩子們紅撲撲的臉蛋比成是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既寫出了孩子的可愛,又非常貼切,連蒙上的晶瑩汗珠也考慮到了,帶了進去,成了「沾滿露珠的」,對這一句的賞析,可以是這樣的: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一句,看看其中用了什麼修辭方法?當學生說了比喻,則追問引導學生說出把臉蛋比成月季。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進行分析,但這樣的分析絕不是賞析,因為這個過程只是枯燥的分析,沒有樂,沒有體驗,也沒有情感的參與。
  課堂二:引導學生結合想像、上下文體會月季花。初讀文本後——
  師:你印象中的月季花是怎樣的?指名學生答。
  生:美麗的、好看的、鮮艷的……(這時候的學生還只是為了應付教師的問題)
  師:沒細細看過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吧,準備好了嗎?我看誰看得最認真(出示一張張各種月季的圖片),看到了嗎?怎樣的月季?
  學生1:嬌貴的月季、粉嫩的月季。
  學生2:五顏六色的月季。
  學生3:色彩艷麗、迷人的月季。
  學生4:五彩斑斕、色彩明麗、絢麗多彩的月季。
  學生5:高貴的、鮮艷的、引人注目的月季……
  師:為什麼可以用月季來比孩子們呢?引導感受「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的孩子們的天真、純樸、可愛。
  師:如果不這樣比,還可以怎樣比?出示句式:那一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
  生:熟透的蘋果、玫瑰、辣椒……
  師:如果你是孩子,喜歡怎樣的描寫,為什麼?
  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通過比較得出了文本中比喻的形象傳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找文本中其餘的比喻句,在自讀自找交流中鞏固如何運用比喻的方法。在這一個片段中,教師的角色有氛圍營造者,如月季圖片的呈現;有方法指導者,如讓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想像;有機會創造者,如給予學生作其它比喻,鞏固認知。
  二、在讀文中積累
  積累的是指聚集、積澱,使數目增加。在讀文中積累指使詞、句、段、篇等知識積少成多、嘗試運用。如果說在讀文中賞析,是精讀課文讀書方法的延伸,有時需要教師的引導,那讀文中積累更多的要靠學生自己的努力與創新。如讀了文本第4自然段,重點體會了句子「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在體會到排比中所要表達的豐收、歡樂、喜悅、自豪後,讓學生想像,還會有哪些豐收的景象呢,你能不能學樣接下去說一說?學生經過思考後,就有了精彩的續文:
  生6:粉色的桃花謝了,結出了紅中透綠的桃子;
  生7:粉紅色的櫻桃花謝了,結出了又精緻又紅的櫻桃;
  生8:白色的玉蘭謝了,留下一片生機勃發的綠葉;
  生9:地上的西瓜開花了,結出了又大又紅的大西瓜;
  ……
  在這樣的課堂讀書中,學生不僅是對文本形式的模仿,也是積累。積累了個人經驗,積累了這樣精彩的描寫方式,為習作由說到寫架設橋樑。
  三、在讀文中練筆
  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降低了小學生寫作的難度:一二年級叫寫話;三——六年級叫習作。無論是寫話還是習作的提法,都表明了小學階段作文只是練筆。練筆的形式很多,有仿寫詞語、嘗試片段、填補空白、豐滿文章等。究竟採用何種練筆的形式,要看文本的特點,也要根據學生的狀況,根據年級、單元的特點確定一個重點。
  《麥哨》形式美,首尾呼應;詞句更美,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恰到好處的運用營造了美的氛圍;開頭用象聲詞,引人入勝等等。要學生一下子學會這麼多的寫作方法有難度,可先學文中寫鄉村美景詞句整齊的手法,如「一聲呼,一聲應」、「那麼歡快,那麼柔美」、「玩累了,喊渴了」、「嚼嚼,吮吮」、「嗚卟,嗚卟」,都句式對稱,非常富有節奏感。有學生就這麼寫:
  「我們在小竹林里挖竹筍,比誰挖得多;我們又在小泥路上比跑步,比誰跑得快。」
  「看著鴨子在水中嬉戲,雞在場地玩耍。」
  「我們再也招架不住香味的誘惑,大家拿起勺子,直衝鍋邊,狼吞虎咽起來。」
  ……
  這樣的仿寫,既是練筆,也寫出了小作者自己的農村生活樂趣。當然,還應承認差異:學生個體的差異,由此標準也應有差異。能力強的學生多用幾種方法,如同樣是比喻,一般學生把「滲著汗珠紅撲撲的臉蛋」比成熟透的蘋果、玫瑰、辣椒,就不錯了,可另外一些學生就應更具體,比成嬌嫩欲滴的玫瑰、沾滿露珠的月季……焉知能力強的學生不是這樣慢慢由不會到會轉化來的?

麥哨教學反思8


  朗讀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語文基本功之一。而朗讀能力的培養,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積月累,不斷訓練。怎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呢?請看《麥哨》的一個片段,老師引導學生找到描寫農村美麗景色的句子之後,學生開始自由朗讀課文,但並非很投入。根據實際情況,教師調整了導讀書的最高境界是:把文字都讀活了,演變成一幅幅美妙的圖畫。我們來比一比,誰把文字讀成的畫面最美!
  學生爭先恐後地再次投入了對課文的朗讀之中,個個搖頭晃腦,聲情並茂。「把文字讀成美麗的畫面」,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卻激起了學生高漲的讀書慾望。在琅琅書聲中,無聲的文字轉變成有聲的語言,這有聲的語言,又在孩子們的頭腦中,漸漸地演變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從他們那無限憧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讀書的投入程度。「把文字讀成美麗的畫面」,使學生在語言文字與思維火花的撞擊中,產生共鳴效應,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把文字讀成美麗的畫面」,提醒著教師以讀代講,以讀代練,以讀促思,化抽象的語言文字為具體形象的畫面。這樣,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引領學生讀出文章的「味」來——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趣。

麥哨教學反思9


  《麥哨》是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這篇課文,不僅文質優美,而且韻味雋永,值得品味感悟。通過教學,收穫頗豐,有可取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一、亮點: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勵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設置了課前談話交流,由極其平常的話題「你喜歡農村嗎?為什麼?」入手,調動孩子的生活經驗,既引領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農村的生活情趣,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助於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理解意境。果然,在課前談話中,孩子們就自己眼中的農村暢所欲言,師生間的距離一下子就縮短了。接著,我又以麥哨為引子,介紹了麥哨的做法,為孩子們模仿吹麥哨聲音,還鼓勵孩子們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這一招,相當有效,孩子們馬上進入了學習熱潮,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思考問題,對學習《麥哨》一文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為了進一步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我及時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的表現作出評價。當孩子們興趣盎然地自由朗讀課文後,我不失時機地送上一句「你們朗讀課文的聲音真美妙!絲毫不亞於悅耳的麥哨聲!」或送上一個大拇指,或報以熱烈的掌聲,或送他一個真誠的微笑,時刻以自己的態勢語鼓勵孩子。
  2、以生為本,發展學生。《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因此,無論是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是在《麥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都努力立足於學生實際,關注到學生的學。小組合作學習:畫出文中優美的句子,在旁邊批註出感受或體會,然後在小組交流。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文本,自主學習,從交流中豐富自己的體會。為了讓所有的孩子在讀中有所提升,我放慢教學節奏,為孩子們創設讀的平台,有自由讀、默讀、齊讀、小組讀、男女聲呼應讀、師生配合讀等,各種讀法交叉進行,目的只有一個:語文教學,一定要讓孩子讀有所得,讀有所長。

麥哨教學反思10


  《麥哨》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作者滿懷喜悅之情描寫了盛夏季節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展現了鄉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課文以盛夏的鄉村特有的「麥哨」為題,富有詩意。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接著點出湖畔割草的孩子,重點描寫了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他們生活在這種天然娛樂場所中遊戲的情形。最後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暗示著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麥哨的聲響,歡快、柔美,悠遠、綿長。語言生動優美,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我覺得《麥哨》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布局構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章表達順序,領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的藍本。《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於是我在實施教學時充分挖掘課文可利用資源,用足用好教材,收到較好教學效果。
  一、抓住課文題目,滲透寫作知識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麥哨」嗎?
  (不少學生納悶,搖頭。)
  師:(出示實物,試吹)它是一種用麥杆做成的哨子,能發出悅耳的聲音。
  生眾:(恍然大悟)哦,原來就是這個呀,我也吹過。
  生:我們叫它「叫子」。
  師:(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盛夏的農村,大片大片的麥子成熟了,也給孩子們帶來了快樂。他們用麥杆做成哨子,「嗚卟,嗚卟」地吹著……請大家默讀課文,想想,課文為什麼要用這「麥哨」作為課文的題目呢?
  生:我覺得以「麥哨」為題,點明這篇文章是寫農村生活的。
  生:我認為「麥哨」也是我們農村夏天特有的,所以作者就以「麥哨」作為題目。
  生:麥哨雖小,但給孩子們帶來了童年的歡樂,所以作者就以「麥哨」作為題目。這叫「以小見大」。
  生:我一看見「麥哨」這個題目,就感覺很美,就喜歡上了這篇課文。
  師:是呀,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題目取得好,能給整篇文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課題。
  【反思
  現在的孩子對麥哨缺少感性的認識,因此出示實物顯得很有必要。其次,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妙,以盛夏鄉村特有的「麥哨」為題,富有詩意,是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知識滲透的好教材。以教材為例子、深入淺出地教學,具體形象,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學生學得有滋有味。
  二、理清課文脈絡,揣摩表達方式
  師:同學們,課文幾次寫到麥哨的聲音?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讀課文)兩次。第一次在課文的開頭,第二次在課文的最後兩段。
  生:我從「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的麥哨?」這句話猜想上一句「嗚卟,嗚卟」就是吹麥哨發出的聲音了。
  師:你能聯繫上下文進行猜想,真會讀書。再讀課文,體會這兩處描寫麥哨的好處。
  生:課文以「嗚卟,嗚卟」的聲音開頭,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我想這是什麼聲音啊?我覺得這樣的開頭有新意。
  生:課文以「嗚卟,嗚卟」開頭,然後又提出「田野里是什麼聲響和著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給我們設下懸念,吸引我們讀下去。
  生:課文最後又寫到麥哨的聲音,這樣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師:大家體會得真好!同學們,寫一篇文章就好比要造一幢房子。在造房子之前首先要考慮我要造怎樣的房子,怎樣來建造。寫文章時也一樣,也要先打個框架,比如怎麼開頭,怎麼結尾。
  【反思】
  雖然我們主張學生放膽寫文,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但是, 我們不能否認為數不少的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存在著盲目性。「由放到收」也是一條有效的作文教學的原則和方法。四年級學生已有了一年的習作經歷,學生也開始自覺或不自覺地在進行如何表達方面的考慮,他們急需教師指點迷津。在這個時機適當地對學生進行表達順序、表達方法上的指點,很有必要。從上面的教學片段來看,學生已有了一定的鑑賞能力,體悟得相當深切、到位。教師形象的譬喻則促進學生的遷移、內化、吸收。
  三、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師:同學們,造好了房子,要想住得舒適,還需要做什麼?
  生:買來裝飾材料,把房子裝修得漂亮些。
  師:是呀。寫文章也一樣,有了大致的框架,還需要用恰當的、優美的語言來表達。這樣的文章大家才喜歡讀。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你喜歡課文的哪些句子,大家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我最喜歡「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這句話了,讀起來特別順口。
  師:真有眼光!讓我們也一起來享受享受。
  生:(齊)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
  生:我喜歡這一句:「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它把孩子的臉蛋比作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多麼形象的比喻。
  生:我來補充,這樣寫寫出了孩子充滿活力,充滿生機。
  師:好!接著交流。
  生:我最喜歡「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這是一組排比句。
  師:還有誰喜歡這個句子?(很多學生表示喜歡)請大家再讀讀這個句子,你有什麼發現?
  生:我發現這幾個句子寫的都是什麼花謝了,結出了什麼。
  生:我發現這些花都是夏天這個季節的。
  生:我還發現這句話用了不少顏色的詞,金黃、黑白相間、雪白。
  師:看來作者觀察──
  生:非常細緻。
  生:這兒還有一處比喻,把蠶豆的豆莢比作小指頭,很形象。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這是個排比句。作者抓住了田間最具有代表性的幾種作物:油菜,蠶豆,蘿蔔。它們不同顏色的花相繼凋謝,各種形狀的嫩果剛綴,為我們生動地再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田間風光,也營造了豐收在即的喜悅氣氛。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我喜歡第四段的「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我讀著這句話,好像看到了豐收的景象。
  師:真好!我也有這種感覺。
  生:我覺得「齊刷刷」這個詞用得很好。
  生:我覺得這兒的比方打得特別好,連麥穗兒都要唱歌了。
  師:讓我們帶著喜悅的心情讀讀這一句。
  生:(齊讀)
  生:我特別喜歡「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裡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這一句,作者拿草地和體育館的墊子進行對比,可見這兒的草地有多柔軟了。
  師:說得真好!請大家再仔仔細細地讀這句話,你還發現了什麼?
  生:(激動地)我發現了這句話還運用了比喻手法。
  生眾:(恍然大悟)把草地比作了天然運動場。
  師:文章太美了,讓我們百讀不厭。接下來,老師就把這麼多美的句子作為禮物送給你們,你喜歡哪些就收哪些,把它們儲存到自己的記憶倉庫里。
  生:(誦讀、記憶。)
  【反思】
  孩子們在教師引領下咀嚼、品味和交流,被美文深深地陶醉了。課堂上時而默讀靜思,時而交流碰撞,時而書聲朗朗。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欣賞,豐富了積累,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表達。
  四、體驗鄉村生活,揮筆傾訴心語
  師:同學們,學了《麥哨》這篇課文,我們完全被這篇美文陶醉了。老師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想求助於大家,作者為什麼能寫出這麼美的文章?
  生:我猜想作者小時候就生活在農村。
  生:他對農村生活很熟悉,也很留戀。
  師:說得多好!其實,我們只要細細品味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豐富多彩,這樣令人回味。接下來,請大家好好回憶,從小到大,你經歷了多少有趣的事情。把你最感興趣,引以為榮的趣事介紹給大家。
  生:(回憶)找螢火蟲、捕蟬、游泳、翻石蟹、挖番薯……
  師:想把這些事情介紹給沒有這樣經歷的人嗎?好好把這麼多有趣的事情寫下來,讓更多的人分享你的快樂。當然,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挑選自己最想寫的來寫。
  (多媒體出示:練筆超市:
  可以寫寫農村景:田野、山林、小弄堂、百草園……
  可以寫寫農家事:春種、夏忙、秋收……
  可以寫寫農家人:地道的農民,我們這些農家孩子……)
  生:(用筆傾訴。)
  【反思】
  我們的學生置身於豐富多彩的農村,有著親密接觸自然的機會;有過親身體驗勞動的感受;更有暢玩農家遊戲的經歷……今天借《麥哨》的契機,把平時積累的素材紛紛地亮了出來。
  田本娜指出:閱讀教學和閱讀是不同的。閱讀就是要讀懂文章內容,而「閱讀教學」,不僅要讀懂文章內容,而且還要了解文章內容是怎樣表達的,也就是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因為閱讀教學還要教學生去讀——怎樣去讀,去寫——怎樣會寫……尤其是高年級的閱讀教學。
  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應摒棄「以教材為本」和「教教材」的舊觀念,確立「以人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要善於讀懂教材、處理教材、利用教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本課教學我採用「了解文章內容,領悟表達方法」的雙線齊進的教學方法,如品一杯茗茶,邊品讀,邊揣摩,平中見滋味,淡里有幽香。

麥哨教學反思11


  《麥哨》是語文第八冊第六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進行編排,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田園生活由衷的熱愛、讚美與嚮往。本文作者滿懷喜悅之情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展現了鄉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
  揭題時,我選用了這樣一幅畫面,碧空白雲下,一片金黃的麥地,麥浪滾滾,無邊無際。這樣純美的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令他們眼前一亮,帶給他們一個全新的感覺,激發他們的情感。在整堂課上,我以課文的主情景圖作為背景,結合文本內容,給孩子們展示五彩斑斕的田野圖畫,展示豐收在望的麥田圖,以及豐滿的麥穗的特寫圖。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不僅激活了孩子們內心的美感,更為孩子們理解語言文字,感悟文本之美,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這篇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接著重點描寫了湖畔割草的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他們遊戲的情形。最後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我也想創造一個麥哨縈繞的課堂,在此中引領孩子們感悟語言文字。
  我從課題麥哨引導到學習直接寫麥哨的段落,通過讀讀、吹吹,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歡快、悠長。接著,「尋著聲音走進田野」,欣賞了田野優美、喜慶的豐收美景後,我這樣說道:當這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田野展現在我們眼前時,無論是誰都不禁會用麥哨吹奏起心中的讚美之歌。整堂課從哨聲起,又從哨聲中結束,洋溢著濃郁的鄉間生活情趣。這樣的設計將麥哨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不僅使我的課堂節奏首尾呼應,流暢舒緩,而且也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們,麥哨聲中就包含了孩子們幸福的童年,無拘無束的生活,包含著他們的笑聲、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在文末,這「歡快,柔美」僅僅指麥哨嗎?孩子們的理解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排比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布局構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悟文章內涵的藍本。
  我把品味文字的重點放在田野美景這塊。先是通過圈畫詞語,讀讀這些詞語,感受色彩的美感。接著抓排比句,享受田園豐收樂。最後重點品味麥穗段,主要是利用插圖來幫助孩子咀嚼品味文字。我又利用插圖啟發學生想像「微風拂過,麥穗輕輕晃動身子,你仿佛聽到什麼」,孩子有的說:我看到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麥稈,像在向農民伯伯致謝呢。在表達中,學生的情感與教材的情感進行碰撞、交融,學生入情入境、活躍而投入,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生機與智慧,語文課也就上出味來了。
  在整堂課中,我帶領孩子欣賞美圖,品味文字,朗讀抒情。而最能引起孩子共鳴的是鄉間的遊戲生活。鄉下孩子們的遊戲跟我們的不同。他們因地制宜,玩得都是天然的遊戲。他們不需要陀螺,不需要紙牌,在草地上隨便打幾個滾,和夥伴們摔次跤,或去河裡游一圈,就能快樂好一陣子呢。所以讓孩子們藉助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像編寫鄉村孩子在草地上的遊戲過程,讓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

麥哨教學反思12


  《麥哨》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鄉下人家》、《牧場之國》、《古詩詞三首》三篇有關鄉村生活的課文。上這堂課前,布置學生結合綜合學習的任務,收集田園風光的資料,便於學生進一步感受鄉村自然環境的特點和在那樣的環境中生活的快樂。
  本文內容淺顯,寫景意境清新,寫人童稚純樸。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因為,多讀是品位語言的最佳方式。有疑問時讀,多讀茅塞頓開;有感悟時讀,多讀理解深入;品位語言時讀,多讀朗朗成誦。
  我以麥哨為引子導入課文,介紹了麥哨的做法,讓孩子們模仿吹麥哨聲音,孩子們馬上進入了學習熱潮,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思考問題,對學習《麥哨》一文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麥哨」的聲音是課文的線索,貫穿全文通過初讀課文學生能快速理清課文脈絡,找出描寫麥哨的段落。其後,讓學生聯繫文中「和、應、歡快、柔美」等詞對 「嗚卟嗚卟」的麥哨聲展開想像,讓他們體會當時的情景,切身感受鄉村生活的美感。
  吸取自己以前教學中,讓學生朗讀不足的缺點,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所有的孩子在讀中有所提升,我放慢教學節奏,為孩子們創設讀的平台,有自由讀、默讀、齊讀、小組讀、男女聲呼應讀、師生配合讀等,各種讀法交叉進行,始終提醒自己這樣一個觀點:語文教學,一定要讓孩子讀有所得,讀有所長。
  上次在舟嵊小學聽了姜茗芳老師的對自己課的評價後感觸很深,她說課堂上對於學生的回答,不能簡單的給出對或錯,學生回答問題時才是一個老師最緊張的時候。於是在平時教學中自己開始注意自己對學生回答的評價。在《麥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當學生回答問題語言表述不完整,或有語病時,我都會及時提醒他們,給足時間,讓他們自行糾錯。當一個孩子讀課文漏字時,在肯定他的優點之後,鼓勵他別急,不要漏字,把句子讀通順。
  這堂課可能由於沒有其他老師來聽課,自己也比較放鬆,與學生之間互動的也比較多,整堂課比較自然融洽。但畢竟自己經驗有限,很多地方不能很好的應變。如讓學生讀的時候每一個環節要求還是沒能做到層層遞進,想到該讓學生讀的時候才讓學生讀;感悟鄉村美景時,學生找出的句子和自己預設地不一樣時,沒能很好的銜接,只是讀一讀帶過,直到找到自己所需的句子為止,這樣顯得有點為教而教,不夠尊重學生的自讀感悟。
  相信每一次嘗試都會是自己的一次學習改進的機會,自己也會牢牢抓住機會爭取每一次都有所得。

麥哨教學反思13


  《麥哨》是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我在教學時,定位為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來到城市學生走進鄉村生活,欣賞鄉村田園風光,感受鄉村孩子們淳樸自然、歡快的童年生活。
  教學過程中通過城市的常用的「口哨」引入到了鄉村的「麥哨」,讓學生對麥哨充滿了好奇,而引發了質疑。通過教師的講解,了解了什麼是麥哨。於是引入了文章的預習檢測之中。對生字、詞語、以及句子的複習,進一步鞏固了預習的成果。預習課文後學生整體感知文章,歸納出《麥哨》這篇課文:寫了盛夏時節,鄉村迷人的田園風光和勤勞樸實的孩子們的歡樂遊戲。總結出了「美與樂」兩個關鍵詞語。接著就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從文章中找出表現「美」或者「樂」的句子,做好批註,小組交流之後,全班交流。就在我準備結課時,一名學生站起來問:「老師,麥哨是在文章開頭和結尾寫了,我明白了這是首尾呼應,但是,文章卻沒有介紹具體是誰在吹?」我把問題拋給全班學生,說實話,麥哨到底是誰在吹,我也不太清楚。
  有學生說:「麥哨是小孩子在吹。」馬上有學生反對:「不對吧,為什麼圖上沒有畫一個小朋友吹麥哨呢?」「會從插圖中找信息,了不起。」我及時鼓勵。又有學生說:「麥哨可能是風吹麥田發出的呼呼聲。」「從哪兒看出呢?」我這一問,馬上有學生恍然大悟,急著讀課文最後一句:「那歡快的哨聲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裡,傳得很遠很遠……」「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我給以肯定。又有學生說:「其實,麥哨到底指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歡快的麥哨聲襯託了鄉村孩子們幸福快樂的生活。」
  在這一問題的探究中,學生拓寬了閱讀方法,而且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我通過總結板書:「麥哨吹響豐收頌,湖畔田野好風光;勤勞孩子遊戲樂,鄉村生活譜華章。」從而讓學生明白了麥哨其實就是文章的線索,是一條明線,暗線就是美和樂。實際上不僅是小孩在吹麥哨,更是鄉村在吹奏美與樂之歌。
  在美的升華這個環節中,我充分利用四人學習小組的集體力量,一人寫一個部分,然後合起來呈現一篇文章。學生非常願意及時表達自己對鄉村生活的新認識,於是學生均用心寫作。最後抽小組彙報時,一人念一段,很欣喜地發現了學生做到了以聲音開頭、聲音結尾的寫法,文章中有景美,更有人樂的內容。
  語文教學其實就應該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去走進文本,然後走進生活。

麥哨教學反思14


  《麥哨》一課的「突發」現象處理的較為得當,但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因學生年齡特點,「搗亂」現象屢有發生,如何處理它,是我們小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每當這時,我都思考:如何「蹲下來看學生」?如何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了解學生,寬容學生!你對學生的寬容與理解,學生會一更大的積極進取回報老師。我們必須用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來指導。
  如何真正地做到寬容呢?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品質
  首先教師自身要有良好的修養、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以真誠的態度接受不同類型的學生,冷靜的面對教學中的突發事件。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容易擾亂學生的情緒,而情緒穩定的教師能是學生的情緒趨於穩定,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心理學研究再表明: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人的自主探索和體驗生命的狀態最具有創造性和開拓性。老師是學生學習中的輔導者,是思想的領路人,是活動中的好朋友作為音樂教師,應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大度的心態面對學生,運用教育機智,變「搗亂」為「教學資源」,藉機營造出寬鬆、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音樂中發揮想像,去盡情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
  (二)以民主與尊重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
  現代教學觀強調: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做出的反映是多元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他們在接受新事物、感知新知識的同時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和體驗,他們是那麼具有靈性和思想。教師應允許、尊重學生這種獨特的體驗,並激發學生進一步去發現、創造的熱情,鼓勵學生大膽的嘗試、表現、創新,而不必擔心他的回答是否會受到批評——無論他們的創造是多麼幼稚和離奇。教師的態度對學生的創造性的發揮起著關鍵的作用。民主、平等的標誌是尊重。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允許學生犯錯誤。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成長中的學生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是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老師完全可以寬容、諒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髮現錯誤並自己改正錯誤。
  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鬆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然而,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表揚、激勵時,我想我們都將會看到另一種情景,一種讓人喜悅的情景!
  (三)、疾風驟雨
  春風化雨
  教師的寬容,象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氣氛比起疾風驟雨更見效。她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創造出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無拘無束,更好的發揮創造力。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牛頓,你的譏笑里中愛迪生。」
  但是,也不能對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鬧,這就需要把握一個度,需要教師能夠用敏銳的眼光去審視學生在課堂上的「惡作劇」的表象下是否是對知識的真正渴求。

麥哨教學反思15


  《麥哨》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前連結語中提示的問題是這樣的:「讀讀課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再對同學說說喜歡的理由。」我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進行自學、交流,學生學得很好。
  可是,就在我準備結課時,一名學生站起來問:「老師,麥哨是什麼?」「麥哨是什麼,課文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細讀課文,尋找答案。」我把問題拋給全班學生,說實話,麥哨到底是什麼,我也不太清楚。
  這時,有學生說:「麥哨可能是用麥秸管做的哨子。」馬上有學生反對:「不對吧,為什麼圖上沒有畫一個小朋友吹麥哨呢?」「會從插圖中找信息,了不起。」我及時鼓勵。又有學生說:「麥哨可能是風吹麥田發出的呼呼聲。」「從哪兒看出呢?」我這一問,馬上有學生恍然大悟,急著讀課文最後一句:「那歡快的哨聲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裡,傳得很遠很遠……」「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我給以肯定。又有學生說:「其實,麥哨到底指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歡快的麥哨聲襯託了鄉村孩子們幸福快樂的生活。」
  在這一問題的探究中,學生拓寬了閱讀方法,而且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