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莊子逍遙遊讀後感800字

2023年08月19日

- txt下載

《逍遙遊》中有鯤、鵬、蜩、學鳩、朝菌、惠蛄、冥靈、大椿、彭祖等各種現實中存在或非存在,或小年或大年,或人或非人,都是自然中物。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逍遙遊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逍遙遊讀後感1

初讀逍遙遊,是感嘆鯤鵬之大,世間無有。鯤廣數千里而不知其修,鵬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在腦海中浮現如此龐然大物,氣勢無窮,頓是心胸寬廣,神思游弋。而莊子的神思不知遨遊到哪裡去了,才有了如此浪漫大氣的想像。
我覺得,莊子在《逍遙遊》一文中所體現的有道家清凈無為,自由飄逸的思想。堯讓天下與許由而由不受,藐姑射山神人無所謂而無所不為而天下大治,莊子以無用之物順應外境以為用而全其大用,闡述了無名無功無己的自由無為思想。這裡的自由不是任性而為,而是無所「待」而達自由,順氣而至逍遙,與萬物為一體。
《逍遙遊》中有鯤、鵬、蜩、學鳩、朝菌、惠蛄、冥靈、大椿、彭祖等各種現實中存在或非存在,或小年或大年,或人或非人,都是自然中物。這些已體現自然之物都有靈,人與自然為一體。從「生物以息相吹」,到「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更是體現了莊子的自然觀,順應自然。鯤大而游於北海,鵬廣而上九萬里,冥靈、大椿、彭祖壽命長久,這些大年與蜩、學鳩、朝菌、惠蛄這些小年形成了鮮明對比,若要達到或接近無所待而游無窮,首先是為大年,在大年的基礎上,順應自然,無己而為至人,無功而為神人,無名而為聖人。
《逍遙遊》中體現的道家思想是樸素純潔的,更有莊子的飄逸洒脫。與老子的思想相比,更沒有束縛,汪洋恣意,無拘無束。所以相對於老子的思想,我是更喜歡莊子的。對於《逍遙遊》這篇文章,更喜歡前半部分,特別是開頭對鯤鵬的描寫,就有莊子的感覺溢出,便無盡逍遙了。
現代人是不得逍遙的,羈絆太多,倚靠太多,功利太重。一些所謂逍遙只是發泄或裝B,相比,心靈片刻的寧靜來得更實在些,但卻是不可及逍遙的。
逍遙遊讀後感2
小時候看過一部被稱為仙俠劇巔峰之作的電視劇,名為《仙劍奇俠傳》,這部劇我想大家一定不陌生。
此劇太經典了。一是因為它當年由胡歌、霍建華兩大鮮肉領銜主演;二是因為劇中人物性格迥異鮮明,劇情跌宕起伏,足夠對味。憶起自己小時候追劇的情景,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對男主的仰慕之情。他遊走於三界之間斬妖除魔,一生恣意縱歌敢愛敢恨,當真符合他的名字——逍遙。
八年後的今天,我讀到了另一個關於「逍遙」的故事——出自兩千多年前的莊周筆下。讀完後合上書本喟嘆:真正的思想果然不被世人所理解,當然,我也只是個凡人。
莊周筆下的《逍遙遊》,闡述的是自己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他認為世間萬物都有所待,無論是上古神獸還是蜉蝣生物,都不能達到絕對自由的生命境界。但他自己卻嚮往這種「逍遙」,無奈的是,這只能成為一場幻想。
說到追求自由,我腦海中最先浮現「文藝復興」、「五四運動」等字眼。在人類普遍的認知觀里,自由並不等同於《逍遙遊》中的自由,它是指靈魂的獨立,精神的無束縛。首先,我要指出的是,我所說的靈魂並不是指控制肉體的靈魂,而是指思想、涵養、尊嚴等一系列生命本質澆鑄而成的「人」的模型。直至今日,我們所說的崇尚自由也是一個概念。
莊子的「逍遙」包括兩個方面:思想的自由與行為的無束縛。思想家的偉大之處,大概就是在若干年之後他的想法還能被認可並延續。莊子做到了,至今還有無數人在為達到思想與人格的自由而不懈努力。但同時,我又深深地領會到,莊子的自由只是一種絕對的自由,他為何如此強調這種自由呢?
人的思想是一個人的核心,思想可以操控行為,有時行為服從了,思想卻不會妥協。這樣看來,思想應是凌駕於行為之上的更深刻的東西,這一點就與莊子的想法相悖。也就是說,如果思想足夠「逍遙」,行為即使受限,也能有超脫世俗的感覺。數不清的古人為追逐精神自由而選擇隱居山林,雖困於柴米油鹽,但不也是逍遙自在的嗎?只不過不是絕對的罷了。
絕對自由包括行為上的絕對自由,在現代社會中,由法律和倫理締結的行為準繩下,這種「自由」更加不可能達到。我們不能隨意縱火、殺人。因為這是違法行為,但我們能去熱愛自己熱愛的東西,踏遍自己嚮往的土壤,這是法律給予的安居樂業的生活。莊子生活在戰火紛飛的春秋前期,自身性命難保,何談生活自由?沒有道德禮法的約束,社會處於大動亂中,生靈塗炭。而現代人生活在看似與自由最相悖的法律下,卻能過著自由自在的日子。雖然自由不是絕對的,因為「絕對」是不可能的,但至少是莊子思想深處嚮往的一部分。
世間萬物都有所待,莊子也明白這個道理。兩千多年過去了,或許只有他生在當今這個時代,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實現「天地任我行」吧!
逍遙遊讀後感3
我們的祖先為我們造出了很多意思相對的詞:小與大,多與少,贏與虧,有與無……而祖先們卻沒有將其劃清界限,所以現在沒有人能真正分清它們,自從讀了莊子,我對有與無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實這些詞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就如物理上的動與靜,宇宙萬物都是運動的,而靜止只是相對於某一個物體而言。這些詞亦如此:富人會認為一間三室兩廳的舒適的房子過於狹小,而對於一位饑寒交迫的流浪者,一個屋檐下也許就足以他避雨容身;一塊麵包渣如果是人將其掉在地上當然不會撿,但那卻是一群螞蟻的午餐……人生中的有與無也如此,沒有誰能真正劃清它們的界限,而且有時候,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莊子云:「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有時人無求反而會得到很多:公司里有些人雖然嘴上不追求太高名位,但他們腳踏實地的工作,也會獲得老闆的賞識;買股票時如果你急於追求眼前的小利或盼望著每次都能賺大,反而會虧得很慘,而別無高求的人也許會找對時機。也許有些人認為這是錯誤的,現在的社會人只有有官欲、會做事、會說話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進一步想,那些人真的什麼都擁有了嗎?有官欲即會失人慾,有野心即會失善心,有地位即會失自由……由此可見古人造詞之精妙,「捨得」一詞就可以理解為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會舍,如果想得到所有,就要失去所有,這便是「有即是無,無即是有」的道理。
「有無」的概念可以引伸到生命的誕生和湮滅。莊子認為人之初就是一陣風,所以人死後也將化為一陣風仍然飛在人世間,因此世間沒有生與死的差別。這種想法也許很荒謬,但這都是因為他看淡了一切,在他的眼中人世間萬物都是無,也因此他寫下了流傳後世的《逍遙遊》。身為青少年的我們也許不能像莊子那樣齊生死,等萬物,然而莊子看淡一切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莊子認為逍遙就是無所待,學習處事亦如此。學無旁貸,心無旁騖,看淡一切成敗、悲喜,人生即是無,無中即是有。
逍遙遊讀後感4
孔子被人們稱為「聖人」,把莊子稱為「神人」。一提到莊子,我們就會想到他的《逍遙遊》。
《逍遙遊》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游」的狀態。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我與,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大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
在《逍遙遊》中,莊子用了較大的篇幅來討論有用與無用,大用與小用。似乎現代人自認為更切近的把握了什麼是「有用」,即能使自己短平快的獲得想要獲得的一切,包括權勢,利益等等就是有用,就是有利於自己。這在惠施看來是無可置疑的,而莊子則睿智的指出,有用無用的標準是主觀的,大用小用的結果是事在人為的。同樣的防治龜手的藥在不一樣的人手中就會發揮不一樣的功效,發揮不一樣的作用,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物是否有用要看人是否會用,會用則物無可不用。惠子的問題:「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在莊子那裡,「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可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自然,有用無用也就無需再爭辯了。
《逍遙遊》借鯤化為鵬徙南冥的寓言闡明作者蔑視人間一切功名利祿以求不受外無限制的絕對自由觀,是莊子精神的集中體現,也貫穿了整個中國的思想史及文學史。其對當代人的啟示,在於其超脫精神,提升自我的心靈境界。
《逍遙遊》中出現了莊子理想中的神人,至人,聖人的具體形象,既「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的藐姑射神人形象。她「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她「之人也,之德也,將旁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這個神人的形象寄予了莊子最高的人格理想,展現了一種理想化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種通達人生理想境界之美妙而有效的途徑。值得注意的是,逍遙遊不是指向迷失本性的醉生夢死,更不是指向喪失現實人生的邪教性寂滅,也不是看破紅塵的消極出世,而是指向主體身心的審美體驗,即人生的詩意化,審美化。這實際上是忘我境界的`一種引申性和自覺性追求。身陷物慾的漩渦中不能自拔的人只會對「藐姑射神人」是位神話而付之一笑,殊不知,這種對神人的嚮往與追求中恰恰蘊含著他們最最需要的超脫的,純粹的智慧。
《逍遙遊》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發乎自然,莊子於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於達觀中流露出些許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同時我也想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勾心鬥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吧,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持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暢遊。
逍遙遊讀後感5
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期,我偏愛於道家代表人物莊周,也喜歡看他的代表作《莊子》,其中最讓我身臨其境的,就是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第一句一出,讀起來就朗朗上口,別有一番韻味。文章描述的都是虛無縹緲,並非真實存在的。但在腦海中,卻能意外浮現出深海中一條大魚的情景。深黑的海,襯托著大魚更加的醒目。
「而化為鳥,其名為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那名為鯤的大魚游著游著就飛起了,從深黑的海洋到湛藍的天空,他的翅膀就像天邊的雲彩,是那樣的輕巧。閉起雙眼,就仿佛我坐在他的脊背上,吹著微風,領略著河山的美,就突然冒出奇特的想法,像詩仙李白那樣,斟一杯小酒,那可真是逍遙自在了。
逍遙遊,至始至終,語言簡潔,讀起來卻讓人深陷其中的意境,無法自拔。從文章的第一句開始,就陷入了章子創造的,只有在夢境李才會出現的畫面。就好像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無欲無求,逍遙自在的在自己的世界裡馳騁。
《逍遙遊》全文想像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肆意,卻又洋溢著浪漫主義色彩。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一篇文章讀下來,哪怕並不了解這篇文章到底寫了些什麼,但也能被它所散發出來的浪漫氣息和自由逍遙的氣息所感染。
其實,文中不論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還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這篇文章藉此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成為真正的「逍遙」。裡面的大道理,對於我來說或許很難一時去理解,但我能體會到,文章中每一詞,每一句所散發出來的自由和逍遙的感覺。
莊子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境界,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於無窮,才能是真正的「逍遙者」。
我很嚮往那種忘我的境界,想去更深入的理解到底什麼是逍遙、什麼是忘我。在如今這個誘惑極多、十分嘈雜的世界裡,有誰能夠進入忘我的境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呢?我想做一個現代的「逍遙者」,做到「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暢遊。
我對追求逍遙的理解就是減少對物質上的需求,我們需要提高在精神上的享受,做真正逍遙的人。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