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晉察冀根據地新事業的特點與歷史貢獻

2023年10月03日

- txt下載

  摘要: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根據地創辦了大量報紙和刊物,出版了許多馬列著作、毛澤東著作和其他政治理論讀物等,這些新聞出版物,在宣傳貫徹黨的抗日政策、對敵鬥爭和聯繫群眾、團結抗日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貢獻和作用。晉察冀根據地的新聞出版事業是近代中國新聞出版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其獨特的辦報辦刊特點和理念,也成為新中國的新聞出版事業的寶貴財富,影響深遠。
  關鍵詞:晉察冀根據地;特點;歷史貢獻;新聞出版事業
晉察冀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被譽為“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範區”。自1937年晉察冀根據地開始創建,到1948年5月與晉冀魯豫解放區合併,根據地存在長達十餘年之久。特別是在抗戰期間,晉察冀根據地作為堅持華北敵後抗戰的堅強堡壘,為華北抗戰、全國抗戰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晉察冀根據地在對敵鬥爭和建黨、建政、建軍、群眾工作及經濟、文教諸方面,都留下了極為豐富和寶貴的經驗。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寶貴的經驗,無論在革命還是之後的建設時期,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新聞出版機構,是邊區文化戰線一個很出色的部門。”時任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聶榮臻同志曾高度評價邊區的新聞出版事業。在戰火紛飛的抗戰歲月,面對日寇的瘋狂掃蕩,晉察冀根據地的新聞出版事業,為鼓舞民眾的抗日決心、宣傳黨的抗戰政策、堅持華北敵後抗戰都做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成為近代中國出版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一、晉察冀根據地的新聞出版概述
1、報紙
抗戰時期,晉察冀根據地創辦了一大批宣傳抗戰的進步報紙,影響較大的主要有《抗敵報》後改名為《晉察冀日報》,《晉察冀畫報》《抗敵副刊》後改名《抗敵三日刊》和《子弟兵》《抗敵畫報》《戰鬥報》等等。其中,《晉察冀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敵後抗日根據地創刊最早、連續出版時間最長的大區黨報之一[1]。它1937年12月11日創刊,1948年6月14日終刊,堅持出版達10年6個月。《晉察冀日報》的前身是《抗敵報》,1940年11月7日,《抗敵報》改名為《晉察冀日報》,毛澤東還專門為報紙題寫了報頭。直到1948年,《晉察冀日報》和《人民日報》合併,出版發行新的《人民日報》。
《晉察冀日報》宣傳了中共中央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情謳歌了根據地軍民克服困難、戰勝敵人的英雄業績,及時揭露了敵人的種種陰謀和罪行,有力批判了各個時期的有害傾向和思想,起到了鼓舞人民、團結人民的作用[2]。
2、期刊
晉察冀根據地同樣也是各種期刊最為集中的地方,在眾多的期刊中《戰線》《邊政導報》《新長城》《抗戰建設》《邊政往來》《邊區教育》《教育陣地》等都是當時比較有影響的[3]。中共晉察冀省委的機關刊物《戰線》就是其中的代表。《戰線》創刊於1938年2月20日,由晉察冀省委編印出版,為不定期刊物,後幾經停復刊,直到1948年5月停刊。《戰線》的讀者對象主要為縣級以上幹部。內容主要刊登政治形勢、邊區建設、黨的組織、地方武裝等等,每期都有側重內容,特別是在貫徹黨的歷次會議精神和宣傳黨的各項政策方面。《戰線》的創辦,對根據地黨的政策宣傳和黨建工作的開展,發揮了重大作用。
3、圖書出版
自1938 年起的5年時間,晉察冀根據地先後出版發行政治、軍事、黨務、社會科學、文化教育、文藝等各類圖書達1175300餘冊。前衛出版社在成立之後的一年時間內,就出版發行了供幹部和群眾學習的教科書及通俗文藝讀物等多達十萬餘冊[4]。特別是1944年,按照中共晉察冀分局的決定,由鄧拓主持選編,晉察冀日報社出版了《毛澤東選集》(五卷本),這是中國出版的第一部 《毛澤東選集》,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二、晉察冀根據地新聞出版的特點
1、堅持黨性原則
根據地的新聞報刊報道內容始終與中央保持一致,卓有成效地宣傳了黨在組織武裝群眾,開展對敵鬥爭,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民主和統一戰線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減租減息,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政策和精神。
2、戰鬥性較強
針對日偽政權的奴化宣傳,根據地報刊旗幟鮮明地宣傳動員廣大民眾進行各種形式的抗日鬥爭,不斷提高民族意識,宣揚民族氣節,真正發揮了報刊思想武器的作用,極富戰鬥性和鼓動性。
3、數量多,發行深入
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晉察冀邊根據地鉛印、石印和油印的大小報刊,共有近百種,雜誌在兩百種以上。因發行工作相當深入,許多偏僻村莊和敵占區的民眾都能看到我黨的報刊。
4、細化讀者,服務工農兵
根據地報刊的服務群體相對集中和細化,面向工人、農民、士兵都有各自的報刊,這樣更容易深入工農兵群眾的生活,更受歡迎。
5、油印報刊占多數
艱苦的戰爭環境中,敵人嚴酷的經濟封鎖,加上經常處於戰鬥之中,建立規模較大的印刷廠相對比較困難,造成晉察冀根據地的鉛印出版物較少,大多數都是油印報刊。後來經過摸索,根據地的油印技術也在不斷提升,由最初單一顏色印刷,變成可以使用三四種顏色的套印。報道內容也由單一的消息報道,變為社論、短評、通訊、戰地文藝、漫畫、專刊、副刊等。
  三、晉察冀根據地新聞出版的歷史貢獻
從1937至1949年的12年時間裡,晉察冀根據地的新聞出版事業在中共中央和各級黨組織的關懷領導下,從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步發展並走向成熟。根據地創辦了大量報紙和刊物,出版了許多馬列著作、毛澤東著作和其他政治理論讀物、科學技術讀物、文學藝術讀物、中小學課本、掃盲識字教材等,為根據地軍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在戰爭中,他們宣傳了黨的思想和政策,提高了廣大軍民的愛國熱情和思想覺悟,鼓舞了士氣,對抗戰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成為對敵鬥爭的銳利武器,同時,也為根據地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書寫了新聞出版史和中國抗戰史的光輝篇章。
1、黨的喉舌和聯繫群眾的紐帶
根據地的各級報刊,始終和中共中央及上級黨組織保持緊密聯繫,把黨在不同時期的對敵鬥爭和黨政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鬥爭的各項方針政策,切實傳達給根據地軍民。如關於黨的對敵鬥爭策略,關於黨的減租減息、平分土地的政策,關於黨內整風的指示文件,關於軍民大生產的指示精神等等,成為宣傳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喉舌。
十餘年時間,根據地編印出版了大批馬列主義著作、毛澤東及其他中央領導同志的著作,出版了大批的政治理論讀物。據不完全統計,晉察冀根據地共出版政治理論讀物三百餘種,印數近千萬冊。這些經典著作和政治理論讀物,大大提高了邊區幹部群眾的理論水平,增強了黨的凝聚力,並迅速轉化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革命力量。
根據地的各級報刊還是黨密切聯繫群眾的紐帶。它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傳達下去,並把實際貫徹中的情況及群眾意願反映上來,上傳下達。同時,各報刊編輯部都比較重視讀者來信,除經常刊登群眾來信外,還發動各地通訊員踴躍寫稿,派記者深入實地採訪,這也成為邊區新聞工作的一個優良傳統。
2、對敵鬥爭的有力武器
根據地的新聞出版事業,在黨的領導下,以其鮮明的戰鬥性,成為黨宣傳、組織群眾的強有力工具。根據地出版的報刊、書籍,宣傳貫徹了中共中央在抗日戰爭中的各項重大方針政策,如毛澤東關於“持久戰”的思想,關於游擊戰爭的思想等等。我黨正是依靠根據地的各級報刊,把黨的方針政策及時傳達給各級幹部、黨員和群眾。根據地的廣大幹部和群眾,也都把黨的報刊看作黨的聲音,看作黨組織存在的憑據,成為鼓舞群眾對敵鬥爭的有力武器。
報刊及時報道國際國內的對敵鬥爭形勢,報道部隊與敵鬥爭的戰果和我軍將士的英雄事跡,同時揭露敵人的陰謀和暴行,成為鼓舞邊區軍民的戰鬥號角和鞭笞敵人的利劍。
3、文化教育事業的源泉
自抗戰開始,根據地的文化教育工作就十分活躍,凝聚了一大批有作為、有才華的文藝工作者,創辦了大量文化刊物。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根據地的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出一大批為工農兵喜聞樂見的文藝讀物,翻譯了一大批蘇聯文學作品。除了在報刊上發表,還編印出版單行本,由書店公開發行。為滿足各級各類學校的用書,發展根據地的教育事業,各級出版部門克服人力、物力上的困難,或油印,或石印,或鉛印了大量的農民識字課本,戰士課本,幹部課本和中小學教科書。
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根據地的大眾文化運動,團結與聯繫了一大批抗日文化工作者,提高了大家的創作積極性與寫作積極性,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文化創作人才。
4、新中國新聞出版事業的搖籃
晉察冀根據地的新聞出版事業,為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新聞出版人才。當時,根據地從事新聞出版工作的大多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們在黨的領導下,在長期的對敵鬥爭中,提高了覺悟,經受了考驗,增長了才幹,成為一支有才有識的“戰地報人”。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他們始終是全國各地新聞出版及文化教育戰線上的主力軍,為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新聞出版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抗戰時期,晉察冀根據地最初的報社、刊社,只有幾個人,由一塊鋼板,一台油印機起家,從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創建和發展起來的。在艱苦的環境中,新聞出版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在軍民的支持下,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才形成編輯、印刷、發行比較完備的組織體系,還具有較高的印刷出版技能和較好的印刷設備。這批寶貴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財富,成為新中國新聞出版事業的基礎和搖籃。
5、新聞出版事業的寶貴財富
根據地的報刊、出版社,都是在敵人嚴密封鎖、環境艱苦險惡的情況下創辦並堅持下來的,許多記者、編輯、通訊員、發行員為此獻出了生命,譜寫了人民新聞出版史上最壯麗的篇章。
他們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憑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強烈的敬業精神創刊辦報,為新聞出版事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5]。他們牢固樹立艱苦奮鬥、流血流汗的精神,白手起家,籌措各種物資和器材;自己動手,解決創業中的各種困難;艱苦奮鬥,戰勝敵人的封鎖圍剿。報社出版社的每一篇稿件從采寫、編審到最後刊登,每份報刊從編排、印刷到發行,處處凸顯著新聞工作者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戰勝困難的革命精神。儘管戰爭異常殘酷,生活異常艱苦,工作異常繁重,但新聞事業工作者熱情飽滿,鬥志昂揚,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表現出了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和責任心。
在長期的實踐中,根據地的新聞工作者還總結了大量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經驗。如“全黨辦報”“全軍辦報”和依靠群眾辦報的經驗,廣泛建立通訊隊伍的經驗,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配合黨的中心工作的經驗等等。所有這些實踐和理論上的經驗,甚至失敗的教訓,都永遠成為中國新聞出版事業一筆寶貴的財富,並繼續引導和推動新聞出版事業不斷向前。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當年,人們為之流血犧牲、艱苦奮鬥的目標,早已實現。但是,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辦報理念,以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業務態度,都將永遠成為我們新聞出版事業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 武志勇,宋陽. 論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日報》的發行工作[J] . 新聞大學,2006(6).
[2] 張金鳳. 抗戰時期《晉察冀日報》在阜平的出版宣傳研究[J] . 新聞界,2012(10).
[3] 裴雲鋒,徐莉. 山西四***根據地的黨刊[N] . 發展導報,2011-06-24.
[4] 張雪琴. 宣傳人民、打擊敵人的銳利武器 ――山西抗日根據地的新聞出版事業[J] . 滄桑,2002(5):78.
[5] 徐莉. 山西革命根據地黨內期刊綜述[J] . 滄桑,2009(12).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