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民族文化教育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摘要:當前,教育體制改革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出現了不少問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整體性還明顯不足,重知識講授、輕精神內涵闡釋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本文試圖通過高中歷史教學中該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分析,以期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高中歷史;民族文化教育;滲透結合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中學歷史學科性質的要求所在
  歷史學科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在基礎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同時,歷史課程有很強的思想性,在其鑄造民族精神、堅定政治信,提升學生公民素養方面有重要的功能。從時代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需求出發,《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就提出將“培育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作為歷史課改的前提,在培育學生的民族意識方面要求學生能夠“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中也提出了明確的學習任務,要求在學習中國文明史內容的基礎上,“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具體國情,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二)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重要因素
  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領域最熱門的一個關鍵詞,而能夠讓學生樹立“家國情懷”的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立家國情懷是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在思想,觀念,情感,態度方面的重要體現,是實現歷史教育育人功能的主要標誌。那麼,讓學生認識到包括漢族和各少數民族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有哪些,從而認同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才有可能熱愛自己的國家,強化民族意識,振奮起民族精神,進而捍衛民族利益的責任心,有了這些情感和力量才能真正自發的從心底產生“家國情懷”,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去理解“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民族文化教育的實施策略
  高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為重點,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為出發點,再加上南京本身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教學中可以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素材有很多,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形式進行滲透:
  (一)通過價值觀引領,內化優秀傳統文化精神
  教身就含有價值觀的引領。比如筆者就曾經帶著學生參觀了位於南京城西北獅子山下的靜海寺的《南京條約》史料館,裡面陳列著一位“為保家衛國而光榮犧牲”的英雄人物郭絡羅·海齡的英雄事跡,讓孩子們印象尤為深刻。通過閱讀他的檔案,讓孩子們在多角度的探討海齡的人生價值的過程中聯繫到我們中華傳統的儒家文化,就是“和”字,它是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核心,而海陵正是得以精髓,在國家危難面前,克制自己的慾望,以國家利益為重,“舍小家,為大家”。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就在無形當中滲透到孩子的心理,內化為自己對民族文化認同的情感。
  (二)通過史實認知,普及傳統文化常識
  因為其理解程度的有限以及缺乏必要的引導,學生通過書籍,網絡媒體,電視等對我們中華文化的認識一般只會停留在淺薄的層面。所以,作為歷史教師有義務有責任對學生普及傳統文化常識。
  (三)通過活動體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學生僅從課堂教學,書籍中獲取的相關知識雖然不少,但真正內化自己內心的文化認同卻十分有限。根據中學生的認知及心理特點,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比如參加社會上一些傳統禮儀和節慶活動來了解傳統文化的習俗內涵,或是在學校的校本課程中或社團展演中展示一些中國古代傳統禮儀,如中秋祭月儀式等等,讓學生參與古代禮儀的同時也能深入體會傳統節日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民族文化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一)要進行有深度的學術閱讀,提高教學設計質量
  目前,我們沒有完整的配套的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教材,一方面我們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就相關的人物、事件或歷史現象等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教育。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編制相應的校本教材,開設社團課等進行系統的教育與滲透。這就需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以及學校教研組或是備課組的群策群力,提高教學設計質量,注重其科學性、合理性和規範性。
  (二)應多關注學生學習的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青少年承載著國家的希望,弘揚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增強青少年的歷史責任感和
  使命感,對實現中國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只流於形式,那麼也是徒勞一場,甚至於適得其反。所以,授課要基於學情,要針對中學生的特點以及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容易接受的方式將民族文化的精髓展現出來。
  (三)要有相應的教學評價機制
  無論是課程的開設還是活動的開展,都要有相應的教學評價機制。評價機制要根據每個學校的校情、效的開展下去。
  總結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國家教育的根本,任重而道遠,在中學階段實施中國優秀傳統教育是大勢所趨,作為人文學科的歷史教師更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也並不是家庭、學校、社會某個方面能夠單獨完成的,需要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才能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得以保護和傳承。
  作者:張文峰
 參考文獻:
  [1]林存光;歷史的脈絡與思想的線索———兼評高中歷史教材中的“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課程內容,《歷史教學(中學版)》 2007年02期
  [2]張慶;論中學歷史教育中精神的弘揚和培育[D];華中師範大學;2008
  [3]左玉河,李文平;近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述評[J];教學與研究;2005年03期
  [4]李長莉;社會文化史的興起[J];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郜世奇;民族精神的概念界說[J];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