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初中歷史教學策略3篇

2023年10月18日

- txt下載

第一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創造性
一、利用鄉土歷史資源,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興趣也是追求知識慾望的前提和先導。鄉土歷史的選材要從學生生活的周圍獲取,貼近學生生活的環境,使學生對鄉土歷史不感覺到陌生,能夠對鄉土歷史的學習充滿興趣和熱情。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鄉土資料具有新奇性,比起書本上的知識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學生對身邊發生的事件更加熱衷與關注,對生活的這片熱土更加充滿新奇感。在講授「抗美援朝」這節課時,我先介紹了當時抗美援朝的社會背景和中國在抗美援朝上的戰局,然後講授了本縣本鄉鎮的抗美援朝英雄馬如華的故事,使學生聽了之後為家鄉出現這樣的人物而自豪,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這樣書本課堂的教學在鄉土教材的融入下,使歷史課堂更加接近現實生活,拉近了遙遠的歷史與現實生活距離。學生學習的歷史顯得更加真實,仿佛就發生在昨天,這樣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慾望,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提高了歷史課堂學習的效率。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注入鄉土氣息,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二、利用鄉土歷史資源,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改下,歷史教學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習歷史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近代歷史的教學中,歷史教科書中描寫到中國為了發展工業,在五年計劃中實現工業化大生產,走「左傾」路線,出現了冒進的思想,部分錯誤的決策引起了錯誤的行動,主要表現在工業生產的冒進,如在學生的祖輩身上發生大煉鋼鐵和引洮灌溉工程,在甘肅渭源縣名叫「鐵溝」的地方,聚集全縣的勞力在此處大煉鋼鐵,煉鋼的材料是河裡面的石頭,部分老百姓為了煉出鋼,將自家的鍋、門扣和農具拿去煉,這樣的煉鋼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教師在講述這段歷史後提出問題,讓學生反思和討論:「『』運動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哪些消極影響?在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執政黨又應如何貫徹、執行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講到元朝回族的形成時,由於學生都是漢族,沒有見過異族風情,因此,我只能以本地三河口村的回族作為例子與漢族的風俗做對比分析,介紹回族的宗教禁忌和民族建築,以及本地回族的淵源。最後我讓學生以問題的形式進行討論:「根據民族的生活條件不同和信仰不同,如何做好民族團結?請述說你知道的民族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並且積極地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利用鄉土歷史來補充教學內容,通過適當的方式開展提問式的教學方式,使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利用鄉土歷史資源,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新課程理念的情感目標是使學生達到關心祖國和人類的命運,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開放的世界意識。但愛國的感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往往是從熱愛家鄉開始的。家鄉輝煌的過去,燦爛的文化,名人的事跡是學生引以為豪的最佳材料,可成為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思想情感的生動教材。同時鄉土歷史與祖國歷史血脈相連,對學生理解課本知識,形成學科能力起著眾多輔導材料無可替代的作用。家鄉歷史上名人的非凡經歷、生動感人的事跡及其所表現出來的民族精神和科學精神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很好素材。學生在活動探究中了解家鄉歷史上優秀人物、先賢名人的格言、歷史遺蹟等鄉土資源同時,還開闊了眼界,豐富了歷史知識,從情感中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愛家情感。把這種感情同祖國聯繫起來,無形中激發了學生效法先輩們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社會責任感。這在中國革命史方面是比較明顯的,我們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去引導學生調查了解當地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同敵人作鬥爭的經歷和事跡,讓學生體會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應該好好地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四、科學運用鄉土歷史資源
鄉土歷史資源在教學中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興趣。鄉土歷史資源只是教科書的補充,在教學中必須恰當地運用,不能喧賓奪主,捨本逐末,更不能用鄉土歷史代替教科書。如果把歷史教材比作一道佳肴,那麼鄉土歷史便是這佳肴中的佐料。我們必須充分挖掘鄉土歷史教學資源,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自去體驗祖祖輩輩生活的這片熱土的厚重歷史,去體味歷史與現實以及個人的緊密關係,學會用心去感受歷史的靈動。我們學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將鄉土歷史融入校本課程,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愛國、愛家鄉的情懷。讓學生置身熟悉的鄉土文化氛圍里,他們所學的知識就是他們身邊的東西,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他們對家鄉的愛戀之情油然而生,激發了學生振興家鄉之志。
作者:汪建軍 單位:甘肅省渭源縣蓮峰中學
第二篇:初中歷史新課程教學的問題
一、要把提高教師素質作為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
教師是新課程改革最主要的承擔者和實施者。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課程改革的成敗。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必須認清形勢,加強學習,從三個方面入手主動提高個人素質。
(一)提高知識儲備
過去,我們經常說一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現在,歷史教師僅有「一桶水」已經遠遠不夠,應該具備「一缸水」。甚至是「長流水」,只有具備了淵博的知識,才能實現較好的知識傳授效果。教師掌握的歷史知識系統不系統、全面不全面,直接影響到知識的傳授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歷史教師要想上好初中歷史課,不僅要掌握系統、全面的歷史知識,還需要掌握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科學方面的基本知識。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博學多才的教師。同時,歷史教師還應關心國家大事,能夠談古論今,只有這樣才能使歷史課堂富有時代氣息。
(二)要提高課堂組織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效果,與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直接關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牢牢把握課堂組織的主導權,要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精心安排教學內容,通過講故事、談典故、論時事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
(三)要提高鑽研教材能力
教材是課堂實施的主要依據。但是新課程下的歷史教材在內容編排上非常靈活。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深入把握教材,提高備課質量,同時還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為課堂添加「素材」,以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
二、要把轉變教師角色作為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
歷史課程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必須實現從傳統的「主角」向「配角」轉變,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一)要突出學生主體作用
在原來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滿堂灌」,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的效果不是很好。而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把學生放在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自我思考和主動探究,突出師生互動和共同體驗。因此,教師要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主體地位得以真正落實。
(二)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已經成了廣大歷史教師的共識,但這絕不是說教師的作用已經可有可無。相反,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在更大範圍內發揮指導作用。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卻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如在課堂教學工作中,一些教師採取了小組學習等形式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仿佛置身事外,成為了學習過程中的旁觀者,在整個的過程中,未能及時對小組學習和個體學習給予指導,使得一節課看上去很熱鬧,而最終的效果卻是不好。
(三)要堅持分層教學
「分是學生的命根」,這句話一直是過去課堂教學的指揮棒。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放棄這種狹隘的認識,要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突出關注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學生個體在心理品質、智力品質等方面的異同。教師必須從學生的未來發展出發,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長遠發展,讓每一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位置和平台。
三、要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作為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出發點
歷史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培養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要深入把握歷史的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了解歷史事件的同時,找到歷史事件出現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從事件的表象找到事物的本質,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歷史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
(二)要鼓勵學生對歷史事物發表自己的觀點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記住歷史,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歷史觀點。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學生在頭腦中逐漸對歷史的感性認識提高到了理性高度,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或觀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並結合史實論證自己的觀點。通過分析和推理,學生對歷史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刻。
(三)要構建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
建構完整的歷史學科知識體系是歷史學科學習效果測試的重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歷史事件的聯繫。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尋找同一時期不同區域或不同方面歷史事物之間的聯繫,讓學生通過分析,找到其相互作用和影響,並歸納出這一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徵。長時間的鍛鍊和培養,必將對提高學生的梳理分析和歸納總結能力有很大幫助。
作者:劉國臣 單位:河北省涿鹿縣趙家蓬中學
第三篇:初中歷史教學互動性的方法
一、靈活選取互動形式,深化互動內容
教師的備課質量,直接影響著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形式又非常多樣化,因此教師在備課階段應當根據初中歷史的教學內容對互動形式進行精心的設計與合理的選擇。同時,教師還應當重視師生互動過程中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於初中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與感悟課文中的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計相應的情境模擬,讓學生在情境模擬中扮演課文中「南方黑奴」的角色,然後表述自己在看到《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發表之後的一些想法,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了關於「美國南北戰爭」等方面的知識。由此可見,教師在備課階段的精心設計與安排,能夠有效地加強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互動目的
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是有效開展互動教學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師必須明確自己在教學互動中扮演的角色:初中歷史教師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而學生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合作者與參與者。同時,教師還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保持民主師生關係的基礎上,活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氛圍,為學生創造、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建議;處理好學生能力培養與知識講解之間的關係,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重點,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互動中,了解與掌握初中歷史教材內容中的重要知識點,正確認知初中教材中的一些問題,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此外,初中教師還應當了解與掌握學生具有的個性特點,實時關注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的心理變化,並根據初中歷史課堂的實際教學、互動狀況,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趣味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掌握學生的特點,培養參與互動的興趣
大多數初中學生的年齡處於12-16歲之間,他們對於一些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因此,一些初中學生在歷史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希望教師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實例對歷史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進行教學,而不是單一地對教學內容進行灌輸。而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地加強互動性,就必須把握初中生的這一特點,通過情境設計、舉例說明等方式培養學生參與歷史課堂互動活動的興趣,激發學生在互動方面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解「台灣問題」這一內容的時候,可以把握學生對於祖國的情感,先對台灣省的歷史進行簡單的介紹,然後向學生提出關於台灣回歸大陸的問題,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對於祖國統一的認知。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的愛國情感被教師激發了出來,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不僅提高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還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性。
四、完善課堂教學中互動的過程
由於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形式多樣化,因此教師應當完善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互動過程,提升互動效率與質量。例如,在向學生提問時,教師需要重視問題的難易程度,關注每一個學生參與互動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實際學習的狀況,並保證提出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能,以此來促進學生對於問題的理解與知識的掌握。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小組探討互動的活動中,不僅要合理指導學生,還要對學生互動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調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互動教學活動中來,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
五、結語
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改變了以往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再處於被動地位,而成為了積極自主的參與者,有效提高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作為歷史教師,我們要加強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性,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互動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課堂互動活動中來,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作者:張建兵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二十九中學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