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2018年高考歷史複習知識點歸納

2024年01月05日

- txt下載

2018年高考歷史複習知識點歸納
2018高考即將到來,對於高三學生來說,掌握一個良好的複習技巧和把握住複習重點很重要,那麼歷史這門課程需要複習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歷史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考歷史易錯知識點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
1.夏商周時期,受封的諸侯對土地只有世代使用權,而無權轉讓與買賣,需向國王繳納貢賦。
2.春秋時期,“私田”不歸國王所有,而是歸“私田”主人控制,稅制改革承認了土地的私有權。
3.標誌著中國傳統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現,而是曲轅犁的發明,因為它可以調節犁耕深淺,適應各種土地的精耕細作。
4.關於井田制和均田制
(1)井田制:①是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實質上是國王代表整個奴隸主階級占有全國所有土地。②井田制下的經營方式是奴隸和庶民集體耕種,奴隸和庶民無權支配勞動產品。
(2)均田制:是封建社會的土地國有制,政府將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均田制下的經營方式是個體耕種,農民能夠支配部分勞動產品。
5.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經營形態:在商周時期,手工業由官府壟斷。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和小農經濟的形成,開始出現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
6.明朝時期白銀的普遍流通並沒有促進對外貿易的繁榮,這是因為明朝政府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7.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但直到鴉片戰爭前夕,就全國而言,自然經濟仍占據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不單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反映,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專制制度的阻礙。
8.閉關鎖國並不是絕對禁止對外貿易,而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9.小農經濟、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
(1)小農經濟是以土地私有制為基礎,以家庭生產、生活為基本單位的小規模的個體農業經濟。它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背景下,其性質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2)自然經濟基本特徵是“自給自足”,和商品經濟相對立。與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社會分工不發達相適應的,帶有閉塞性和遲滯性。
(3)商品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態,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商品經濟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和進取性。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是近代社會區別於古代社會的最重要標誌。
10.“重農抑商”“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都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產物,不但妨礙海外市場開拓,而且導致中國固步自封。這些都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高一歷史必考知識點


一、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1)農作物:水稻(南)、粟(北)(引進作物:玉米、番薯)
(2)生產工具的變革:
①原始農業:刀耕火種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戰國:鐵器和牛耕出現
④唐代:曲轅犁
⑤灌溉工具:三國翻車、唐代筒車
(3)水利設施的完善:
①春秋戰國:芍陂、都江堰、鄭國渠(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②漢代:漕渠、白渠、坎兒井、治理黃河
(4)生產方式的變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時期大規模簡單協作
②自耕農經濟:
原因: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進步;私有土地出現
產生:春秋
特點: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規模小,難擴大再生產
二、古代中國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時期
實質:以國有為名的貴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確立:
形成:戰國時期
原因:私田逐漸私有;稅制改革承認土地私有;商鞅變法從法律上確認土地私有
(3)多種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農土地私有制
(4)擴大地產的主要途徑: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1)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為輔
(2)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
(3)“男耕女織”式的經營方式
四、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和特徵
(1)金屬冶煉術的演變: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
(2)紡織技術:
①絲織技術:西漢中國被稱為“絲國”稱號‚唐代發明了緙絲技術
②棉紡技術:
元代: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元明時期:江蘇成為棉紡織業中心,棉紡織業新興的手工業部門
明代後期:棉布成為廣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瓷:
①陶器的發明:新石器時代:黑陶、彩陶、白陶
②制瓷技術:
東漢末年: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時期:技術臻於成熟,制瓷業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
宋代:瓷都景德鎮,出現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體系
元代:創造了青花和釉里紅,開始進入彩瓷時代
明代:創造了鬥彩和五彩瓷
清代:創造了粉彩和琺琅彩
③影響: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
(4)手工業經營方式的變化:
①官營手工業:
產生:西周時期
特點:官府統一經營管理、工匠職業世襲;生產範圍廣、規模大、分工細緻;明代以前占據古代手工業的主導地位。
②私營手工業:
興起:春秋時期
發展:明中葉後取代官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
經營方式的變化:明中後期,孕育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
(5)古代手工業的特點:
①官營、私營、農民個體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發展;
②手工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③古代手工業生產長期領先於世界,產品不僅供國內消費,而且還遠銷亞、非、歐許多國家;
④手工業生產規模大、分工細;
⑤手工業經濟是農耕經濟的附屬;
⑥明清時期手工業生產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高中必修三歷史知識點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一、三民主義的提出
1、孫中山創立三民主義的背景:
(1)鴉片戰爭以後,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2)許多先進的中國人提出不同的救國主張,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改良,使中國免遭列強侵略、擺脫危機。
(3)19世紀末,當中國面臨瓜分危機的時刻,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台。
2、三民主義的創立:
(1)1895年,孫中山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豐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孫中山同黃興、宋教仁等在日本東京組建了中國同盟會。
(3)在《中國同盟會總章》中,孫中山提出同盟會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不久,又將這個綱領進一步闡發為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目標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
3、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
(1)民族主義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治;
(2)民權主義指“創立民國”,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3)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主張核定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後因社會進步所增漲的地價歸國家所有,由國民共享。
二、三民主義的實踐活動
(1)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建立了中華民國,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孫中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實踐。
(2)1912年,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認國家主權屬於全體國民,國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二、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1、原因:
(1)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援助。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影響與幫助下,孫中山決定吸收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改組國民黨。
(2)孫中山本身的與時俱進的精神。
(3)當時革命鬥爭形式的需要。
2、過程: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宣言,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反帝反封建主張,實際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3、基本內容:新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有兩方面含義:一為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二為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則指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民生主義指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