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效課堂高中歷史教案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原定教案,在上課進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課後隨時記錄教學效果,進行簡要的自我分析,有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感謝您的閱讀,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高效課堂高中歷史教案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高效課堂高中歷史教案1
《第二次工業革命》
教學目標
1.知識要求:了解或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壟斷組織的形成原因、主要形式、作用。
2.能力要求:
(1) 分析和比較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2)通過對壟斷組織的形成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認識到,隨著生產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產力的進步越來越依賴於科學技術的新發現。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產的發展,導致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
課時安排 1課時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本節重點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壟斷組織的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層次分析,它反映了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繫,即歷史發展的規律性,這是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壟斷組織的形成,就其內容來說,它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轉折時期,它使現代意義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基本定型,它對以後資本主義的發展乃至世界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就其能力要求來說,它需要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分析,才能對這一時期的歷史現象形成正確的認識。
2.難點分析:本節難點是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的分析,學生往往只停留在教材的字面分析,難於深入理解其深層含義。
課堂教學設計
師:19世紀中後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確立,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
一、第二次工業革命
1.背景和條件
師:工業革命的進行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請同學們結合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條件,從社會政治前提、市場的需要、技術的準備等方面思考。
生:(思考、回答)
師:(歸納)19世紀中期,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後,資本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確立,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必要的社會政治前提條件;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尤其是更為廣大的世界市場呼喚第二次工業革命來臨;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作了物質的技術的準備。
2.主要成就
師: 1870年前後,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科學技術對工業生產的巨大推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製、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四個方面的具體成果請同學們看錶。(放投影片)
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成果表
類別 年代 內容 國別
電力 1866 西門子製成發電機 德國
70年代 電力成為新能源
-十年代 電燈、電車、放映機相繼問世
內燃機
交通工具 七八十年代 汽油內燃機 德國
80年代 本茨製成汽車 德國
90年代 狄塞爾製成柴油機 德國
1903年 飛機試飛成功 美國
通訊
手段 40年代 有線電報開發成功 美國
70年代 貝爾發明有線電話 美國
90年代 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 義大利
化學
工業 石油化工工業產生
1867年 諾貝爾發明炸藥 瑞典
80年代 從煤炭中提取鹵、苯、人造染料
塑料、人造纖維開始生產
(教師概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並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上有關插圖)
3.特點
師:請同學們對比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思考一下,就兩次工業革命發明的進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
(投影: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的一些主要發明)
年代 內容 國別 發明人
1765 珍妮紡紗機 英國 哈格里夫斯
1779 騾機 英國 克隆普頓
1785 水力織布機 英國 卡特萊特
1785 改良蒸汽機 英國 瓦特
1807 輪船 美國 富爾頓
1814 蒸汽機車 英國 史蒂芬孫
生:(議論並回答)
師:(小結)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是從紡織部門的紡紗環節開始,然後推動其它環節、其它部門,層層展開,不斷深入。從其各項發明的時間也可以看出,從 1765年到 1814年,各項發明呈逐步遞進的關係。而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在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電力、內燃機和交通工具、通訊、化工工業——幾乎同時展開的。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同呢?
生:(回答並相互補充)
師:(小結)是因為兩次工業革命產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的主要發明,都是為滿足當時的社會需要而產生的,如:英國出現「紗荒」,促成珍妮紡紗機的誕生;紡織部門使用機器後,對動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繼而有蒸汽機的問世。正像恩格斯所說,社會需求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而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科學研究的新發現為先導的,19世紀科學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它的新發現在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出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因而,第二次工業革命表現為在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幾乎同時進行。
我們教材還從第二次工業革命各項發明的產生、發生的地域範圍及其對各國的不同影響等三個方面總結了它的特點。下面我們就逐項進行分析。請一個同學讀教材總結的第一個特點。
生:(讀書)
師:就兩次工業革命中的各項發明產生的特點,教材總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是工匠在總結自己實踐經驗基礎上的發明,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是在科學研究新發現基礎上的應用。請同學們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同呢?
生:(回答,並互相糾正或補充)
師:(小結)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生產過程中的科技含量較少,因此,生產過程中革命性的創造,利用實踐經驗就可完成。而隨著生產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產過程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再僅僅依靠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總結來實現生產過程的革命性發明創造就不夠了,就必需以科學研究的成果作為基礎。英國人W·丹皮爾在《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一書中對這一特點進行了總結。請同學們讀一讀。(放投影)
在以前時代的大發明中,我們看見實際生活的需要推動技術家取得進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說除了偶然發現所帶來的發明之外,需要常在發明之先。但在19世紀,我們就看見為了追求純粹的知識而進行的科學研究,開始走到實際的應用與發明的前面,並且啟發了實際的應用和發明……
科學過去是躲在經驗技術的隱蔽角落辛勤工作,當它走到前面傳遞而且高舉火炬的時候,科學時代就可以說已經開始了。
——摘自[英]W·丹皮爾在《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
生:(讀材料)
師:他所說「科學時代」的含義是什麼?這一觀點對不對?
生:(議論並回答)
師:(小結)科學時代就是指科學研究「開始走到實際的應用與發明的前面,並且啟發了實際的應用和發明」。這一觀點是正確的。歷史的發展證明了這一點。此後社會生產的每一次飛躍式的進步,都是依賴於科學研究的新發現。所以我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下面我們看教材總結的第二個特點。
生:(讀書)
師:這一點教材說得已經很清楚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而且主要成果也都發明在英國;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原因何在?
生:(回答並互相補充或糾正)
師:(小結)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時,只有英國具備了工業革命的基礎,即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當時,世界上只有英國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而其他國家都還處於資本主義前的社會狀態。而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已經確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已初步形成,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社會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所以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請學生讀教材,總結特點之三)
師: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的國家除日本外,還有德國、俄國、美國的西南部地區等。由於這些國家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較晚,所以,這些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尚未完成,就迎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潮。這樣,對這些國家來講,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又可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最新技術,從而使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這又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生:(回答)
師:(小結)說明了後來者居上的道理。因為後來者可以借鑑先行者的經驗,避免或少走彎路,這樣,他們就可以很快趕上或超過者。但要注意,這需要主觀、客觀條件都具備,條件具備了後來者才可以居上。
二、壟斷組織的形成
1.產生
師:第二次工業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且也推動了社會關係的變革,這就是壟斷組織的產生。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看壟斷組織是怎樣產生的?
生:(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師:(小結)主要是兩個途徑,一是先進的企業擠垮、兼并落後的企業,使生產和資本不斷集中,產生了壟斷組織;二是新興的工業部門需要實行大規模的集中生產,使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2.主要形式
師:壟斷組織是為了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因此,因為所在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不同、企業部門的不同以及環境等的不同,壟斷組織形式也就隨之多樣化,主要有哪些呢?
生:(找出幾種不同的壟斷組織)
師:(歸納、簡化)
流通領域:卡特爾——分割市場(初級)
辛迪加——設總辦事處協調(中級)
生產領域:托拉斯——合股經營(高級)
3.影響
師:從壟斷組織產生的途徑,同學們可以分析壟斷組織的作用和影響。
生:(回答,並相互補充)
師:(總結)首先,壟斷是在競爭中形成的。在競爭中獲勝的必然是設備先進、經營管理完善的企業,而遭淘汰的必然是設備陳舊、經營管理不善的企業。設備先進、經營管理完善的企業發展成為壟斷組織,顯然有利於生產效率的提高,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其次,壟斷是新興工業部門生產的需要。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工業,如電力工業、化工工業、石油工業和汽車工業等部門,都需要巨額投資,進行大規模生產,壟斷組織在這些部門發展的程度較高。這些資金雄厚的壟斷組織能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從而使其能更快取得新的成果,並加快新成果應用於生產過程中的步伐。總之,壟斷組織的產生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19世紀晚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出現了壟斷組織,在這些壟斷組織內企業經營管理得到改善,產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勞動生產率極大提高。我們可以看到,壟斷組織的出現,實際上是在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之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局部調整,調整適應了發展起來的生產力,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因此,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經濟處於高速發展時期。
我們同時還應該看到,資本家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利潤,控制壟斷組織的大資本家為了攫取更多的利潤,越來越多地干預國家的經濟、政治生活,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者。
第三,資本家建立壟斷組織的目的就是為了獨占生產和市場,國內市場顯然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因此壟斷組織還跨出國界,形成國際壟斷集團,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這促使各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給亞非拉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同時也造成了世界的緊張局勢。
第四,列寧說:壟斷是帝國主義的主要特徵,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高效課堂高中歷史教案2
【課標要求】
⑴講述發明珍妮機的故事,了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於一系列工作機的發明;
⑵知道瓦特改進蒸汽機的史實,認識蒸汽機在大工廠生產中的作用;
⑶簡述發明"旅行者號"機車的基本史實,認識鐵路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記住工業革命首先開始的國家和時間;記住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瓦特改進蒸汽機,富爾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的基本史實;認識蒸汽機在大工廠生產中的作用和鐵路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理解工業革命的概念和英國首先發生了業革命的原因以及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大影響。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對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和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大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工業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機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門間相互促進的認識,培養學生運用比較、判斷、聯繫、推理分析歷史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工業革命中的一系列發明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
通過工業革命中一系列國家的科學家在發明創造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史實,讓學生樹立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開放性觀點;
通過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發展需要技術革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重點難點】
一、重點:英國最早進行丁業革命的原因;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創造及工業革命的影響。
二、難點:工業革命中各環節的相互促進和工業革命的影響。
【授課類型】 新課。
【教學準備】
教師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案,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講述為主,輔以討論法、列表法、圖示法、問題探究法。
【教具媒體】 計算機和多媒體課件、圖表。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設問引導)同學們,你們乘坐過火車和輪船嗎?你們知道它們發明於什麼時候?誰為它們的發明做出了重要貢獻?(學生回答後教師過渡)這兩種重要交通工具誕生於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那麼,第一次工業革命最先發生在哪個國家?其間有哪些重要發明創造?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影響?本節課我們一起探討。(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學習新課:
(教師過渡)工業革命又叫「產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生產從工場手工業過渡到大機器生產的重要階段。那麼,工業革命是怎樣興起的呢?我們先探究第一個問題。(板書第一標題)
一、工業革命的興起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圍繞下列問題自主學習)
1.工業革命興起的原因是什麼?
2.工業革命何時最先發生在哪個國家?
3.工業革命最先發生於哪個部門?
(學生學習後教師進行總結,並形成如下要點)
1.興起原因:工場手工業生產不能滿足不斷擴大的國內外市場市場需要。
2.時間國家:18世紀60年代,英國。
3.最先部門:新興的棉紡織業。
二、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創造
1.系列紡織機械的發明(珍妮紡紗機)
(指導學生看書,了解一系列系列紡織機械的發明情況,並理解紡紗與織布是如何相互促進的)
2.改良蒸汽機的成功研製(瓦特)
(教師強調瓦特製成的是改良蒸汽機;改良蒸汽機是動力之源;改良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推動了其他工業部門的技術革命)
3.火車和輪船的發明
(指導學生看書,舉出火車、輪船的發明者和第一輛火車(汽船)的名稱,認識火車、輪船的發明重大意義)
美國人,富爾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萊蒙號」;
英國,史蒂芬孫,世界上第一輛火車「旅行者」號。
三、工業革命的完成
(引導學生知道工業革命完成的時間,理解工業革命完成的標誌)
四、工業革命的影響
(教師指導學生主要從三方面總結認識工業革命的重大影響)
1.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形式的出現;
2.促進了城市的興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長;
3.工業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強大的工業國。
拓展思考:
(通過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發展需要技術革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板書設計】
一、工業革命的興起
1.興起原因:工場手工業生產不能滿足不斷擴大的國內外市場需要。
2.時間國家:18世紀60年代,英國。
3.最先部門:新興的棉紡織業。
二、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創造
1.系列紡織機械的發明
珍妮紡紗機
2.改良蒸汽機的成功研製(瓦特)
3.輪船和火車的發明
美國人,富爾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萊蒙號」;
英國,史蒂芬孫,世界上第一輛火車「旅行者」號。
三、工業革命的完成(19世紀上半期,大機器生產基本取代工場手工業)
四、工業革命的影響
1.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形式的出現;
2.促進了城市的興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長;
3.工業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強大的工業國。
高效課堂高中歷史教案3
第一節 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
重點:袁世凱復辟帝制和護國運動
難點:袁世凱得以實現轉制獨裁統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學手段: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的綜合法;運用相關的歷史圖片、視頻資料、動畫
教學過程
一、袁世凱專權
明確指出:袁世凱建立北洋軍閥政府之後,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統一,但在政治上仍處於對峙狀況。北方各省基本上處於袁世凱控制之下,南方大多省份實際上處於同盟會的控制和影響下。袁世凱建立北洋軍閥政府後,破壞《臨時約法》,控制內閣,加強北洋軍,削弱革命軍,實行專制獨裁統治,並且派人刺殺宋教仁,從而導致了反袁的二次革命。
二、二次革命
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一是聯合中間力量,造成中國第一大黨,以奪取國會中多數席位,建立以國民黨為中心的內閣。二是企圖通過民主手段建立責任內閣,以保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實施,把中國政治納入資產階級共和制的軌道。但是這一行為,阻撓了袁世凱的獨裁。因此,袁世凱派人在上海火車站刺殺宋教仁,以阻止國民黨組閣,撲壓革命勢力,並派北洋大軍南下,從而導致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維護民主共和,反對袁世凱專制獨裁的武裝鬥爭,它是辛亥革命的繼續。但是由於革命黨人力量渙散,北洋軍閥力量強大而失敗。
三、袁世凱稱帝
袁世凱稱帝採取了哪些手段?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兩面派手法,唱擁護共和的高調,行獨裁專制之實。政治暗殺手段,武力鎮壓,先發制人,鎮壓二次革命。強迫國會選舉其為正式大總統。獨斷專行,解散國民黨、國會,廢《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使其獨裁專制披上合法外衣。
通過上述分析進而歸納袁世凱稱帝的原因是什麼?可概括為:袁世凱掌握強大的北洋軍;帝國主義的支持(以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為例,目的在於換取日本的支持);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袁世凱在思想文化領域推行「復古尊孔」,為復辟大造思想輿論。
四、護國運動
護國運動粉碎了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迷夢,恢復了中華民國的國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護國運動勝利了。但是,護國運動並未-北洋軍閥的統治,更沒有擺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控制,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並沒有改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還遠未完成,所以,依然失敗了。然而,護國運動說明違背歷史發展潮流,必將遭到歷史的懲罰。從另一方面說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五、小結
本節由始至終貫穿著資產階級革命派與北洋政府之間維護民主共和與堅持獨裁專制的矛盾與鬥爭,其鬥爭的實質是資本主義勢力與封建勢力之間的鬥爭,是順應歷史潮流前進與逆歷史潮流搞倒退的鬥爭。同時,向人們展示:任何違背歷史潮流的逆行,終將以失敗而告終,遭到歷史的征懲罰。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閱讀課本、製作資產階級革命派反袁鬥爭紀事年表、思考討論:袁世凱為建立獨裁統治和復辟帝制採取了哪些手段?袁世凱這樣做的主觀原因?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為什麼能夠在中國實現帝制?袁世凱復辟失敗說明了什麼問題?等問題,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設計一系列問題,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三章 第一節 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
一、袁世凱專權
1.政治:控制內閣
2.軍事:削弱革命軍
二、二次革命(1913年)
1.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2.宋教仁案
3.善後大借款
4.二次革命的發動與失敗
三、袁世凱稱帝
1.袁世凱竊取正式大總統
2.袁世凱獨裁
3.袁世凱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條"
4.袁世凱稱帝
四、護國運動
1.孫中山成立中華革命黨討袁
2.蔡鍔在雲南組織護國軍討袁
3.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
高效課堂高中歷史教案4
第六節 美國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
重點: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背景、1787年憲法
難點:對美國1787年憲法的評價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教師可通過美國國旗導入本節的教學,「請同學介紹一下美國國旗的含義」。美國國旗記載著美國由13個州擴張演變為50個州的歷史,也紀念著最初英國殖民統治下的13個州參加獨立戰爭並最終為贏得獨立做出的貢獻。由此導入新課的學習。
2.北美獨立戰爭的原因和背景,教師可按教材中提到的幾個方面內容請學生歸納,也可換一種方法,例如給出幾段原始材料,通過學生分析理解,歸納出獨立戰爭爆發的深刻根源。
材料一 北部殖民地,資本主義工商業發達。中部殖民地,以農業為主,土地肥沃,被稱為「麵包殖民地」。南部殖民地,盛行資本主義種植園奴隸制經濟,主要作物是煙草、藍靛,有一批「藍靛百萬富翁」
材料二 1660年的《航海條例》規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輸入和輸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國船隻運輸,一切物品只能運往英國。1765年的《印花稅法》規定,所有的印刷品、商業單據、法律證件等都要繳納印花稅。
教師提問學生,這兩段材料說明什麼問題同學們能否從中分析英屬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獨立的原因?與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相比較,歸納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共同原因。在學生思考、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北美獨立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要求擺脫英國的盤剝和束縛,雙方矛盾激化致使戰爭一觸即發。
3.獨立戰爭的經過。建議教師給學生一段時間閱讀教材關於戰爭進程的有關內容,按時間先後順序總結獨立戰爭進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製作一張大事年表。其中包括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1774年第一屆大陸會議,1775年來剋星頓槍聲和第二屆大陸會議,組成大陸軍,1776年發表《獨立宣言》,標誌著美國的誕生,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1781年約克鎮大捷,戰爭勝利結束,1783年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等幾個要點。
4.1787年憲法。這部分內容的講授建議教師通過原始材料的分析加深學生對1787年憲法的理解。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1787年)》摘錄
我們合眾國人民,為了建設完善的聯邦,樹立正義,保證國內安寧,規劃共同國防,增進一般福利,使我們自己和我們後代得到自由和幸福,特為美利堅合眾國制定本憲法。
第1條
第1節 本憲法所賦予一切立法權,應操於聯邦國會,國會包括參議院和眾議院。
第2節第1款 眾議院應由各州人民每兩年選舉的議員組成……
第3款 眾議員名額和直接稅,應按照本聯邦內各州的人口分配。這種人口
的決定,除全部自由人外,應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這種自由人中
包括必須服一定年限勞級的人口,不包括未納稅的印第安人……
第3節 第1款 聯邦參議院應由每州兩名參議員組成。參議員由州議會選出,其任期為六年……
第2條
第1節 第1款 行政權應操於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總統的任期定為四年……
第2節 第1款 總統應為聯邦的陸海軍及奉調為聯邦服階段的各州民兵的總司令……
第3條
第1節 聯邦的司法權應操於法院及聯邦國會得以隨時規定並設立的各種低級法院。法院和低級法院兩者的法官,只要能忠於職守,即應繼續在職……
教師可就以上這些材料,提問學生,該憲法中規定的建國目的是什麼?政府的組成形式是什麼?有哪些權力?國家職權由哪三個部門分掌?如何評價這部憲法?通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完成教學。
5.北美獨立戰爭的影響,引導學生從對美國本身的發展和對世界其他國家及地區的重大影響兩方面分析。
教學設計思想
利用現實社會生活中美國的影響入手,結合大量的圖片、文字、網上資料,創設歷史學習的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慾望,在教師的設計、引導下,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完成知識的識記、能力的培養、情感的流露。
高效課堂高中歷史教案5
羅斯福新政
1. 羅斯福新政的背景:
(1)1929年10月下旬,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形勢急轉直下,股價狂跌。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終於爆發,美國曆的「大蕭條」時代來臨了。
(2)這場由美國開始的經濟大危機迅速席捲資本主義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在劫難逃。
(3)這場經濟大危機不僅範圍廣泛,持續時間也特別長。
(4)這場經濟大危機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罷工等-運動不斷發生。
(5)在經濟大危機初期,美國胡佛政府採取了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自由放任是西方傳統的經濟思想。結果,在胡佛任內,經濟危機非但沒有克服,反而更加惡化。
2. 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
(1)「新政」的主要內容包括救濟、復興和改革三個方面。
(2)救濟是指救助急需幫助的大批失業者和貧民;復興是指為失業者提供工作機會,使陷入蕭條的經濟恢復運轉;改革是指採取長遠措施改善全國總體經濟狀況。
(3)「新政」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933~1935年,著重調整與復興經濟;1935年以後,著重改革。實施救濟則貫穿「新政」的全過程。
3. 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1) 羅斯福新政吲起一系列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在美國曆留下深刻印跡,對後來資本主義世界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2)羅斯福新政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大危機。
(3)羅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
(4)羅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
(5)羅斯福新政的一個更為重要的影響,是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4. 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新政的特點,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管制。
第二單元: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經濟的表現
(1)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經濟進入快速增長時期。戰後20年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
(2)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出現滯脹局面。
(3)1981年就任美國總統的里根到1983年初,美國經濟開始復甦。
(4)1993年柯林頓人主白宮後從1991年3月到-- 12月,美國經濟出現了歷空前的持續1 17個月的增長,失業率下降到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低點。
(5)然而從--年起,美國經濟再次陷入衰退。
2.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聯邦德國經濟的發展表現
(1)聯邦德國經濟發展原因
a.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義殘餘勢力,社會秩序比較穩定,同時實行非軍事化,集中國家有限的財力、物力發展經濟;
b.政府採取市場經濟、國家調控、社會保障三者相結合的經濟政策,注意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
c.出於美蘇冷戰的需要,美國對德國採取扶持政策,並通過馬歇爾計劃對德國提供大量援助。
(2)表現:到60年代初,聯邦德國的經濟實力已經超過英、法,成為歐洲頭號資本主義國家。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