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一歷史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高中階段學習難度、強度、容量加大,學習負擔及壓力明顯加重,不能再依賴初中時期老師「填鴨式」的授課,「看管式」的自習,「命令式」的作業,要逐步培養自己主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的能力,制定學習計劃,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接下來是關於高一歷史教學設計與反思的文章,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高一歷史教學設計與反思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南京條約》及其附件。
2、使學生認識到鴉片戰爭是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它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重難點
1、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的主要內容是重點。
2、條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對一些專有名詞的理解和把握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導入:利用「洋火」等日常詞彙,引起學生的注意。分析中國社會如何打開國門引入西方科技。
鴉片戰爭的原因:
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硝煙引起英國不滿
根本原因:英國企圖打開中國市場,傾銷產品,掠奪原料,把中國淪為其殖民地
鴉片戰爭過程:
1、1840、6-1841、1(定海、大沽、廣東戰事;所謂《穿鼻草約》;英軍強占香港島)
2、1841、1-1841、5(廣東戰事;《廣州和約》;三元里抗英)
3、1841、8-1842、8(廈門、浙東、長江戰事)
戰爭失敗原因:
1、清朝社會制度的腐朽和經濟、科技的落後。清王朝處於封建制度的衰敗時期,政治昏暗,各種矛盾加劇,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禁錮,使得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落後,財政拮据,軍備廢弛,武器低劣,封建統治自身已陷入嚴重危機,連其本階級的有識士都感到面臨「末世」,在這種情況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2、統治集團昏庸_。「時代呼喚巨人,上台的卻是侏儒。」鴉片戰爭當中,清政府各級決策者錯誤頻出,上層指揮簡單低效,各級官員欺上瞞下,導致不知己不知彼,對戰局應變低效。兩年的戰爭過程中,同樣的決策錯誤在各地重複上演。這既是由於清政府的_所致,也是清政府_的具體表現。正是在清朝統治集團的這種狀況下,英國方面的優勢才得以顯示和發揮出來。
南京條約的內容:
1.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係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_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中國向英國共賠償二千一百萬西班牙銀元(一個賠款以「銀元」為單位的不平等條約)。
4.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5.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貿易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南京條約影響:
社會性質的變化。條約簽訂前,中國是一個經濟上自主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著統治地位;條約簽訂後,中國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遭破壞。外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社會革命任務(革命對象)的變化。條約簽訂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四、板書設計
第二節鴉片戰爭的影響
一、中英《南京條約》
1.中英《南京條約》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二、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
三、鴉片戰爭的影響
1.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
2.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3.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
高一歷史教學設計與反思2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柯立芝繁榮」、衝擊資本主義的大危機、意義深遠的新政。
學習本課的目的主要在於使學生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以及羅斯福新政有比較全面而清晰的認識。1929—1933年經濟危機不僅僅是資本主義世界在經濟上的一次重大危機,也是整個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場危機,對世界各國,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以及國際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推動了世界整體性發展進程。而羅斯福新政則避免了美國經濟的徹底崩潰,不僅保存鞏固了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而且開創了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樹立了典範。所以本課在世界現代占有重要的地位。
學情分析:學生對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等世界史內容接觸較少,需藉助更多的史料幫助學生理解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
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針對本課中難度較大的問題,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多種形式的歷
史資料,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現象,客觀地去評價歷史事件。
學習方法:自主研習、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歸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特點和影響。
歸納羅斯福新政措施、效果,探究「新政」特點和影響、充分理解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對西方發展的影響。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通過閱讀課內外多種史料獲取歷史信息、認識歷史現象、
分析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羅斯福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和勇於面對危機克服困難的精神。
認識到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不治之症,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
重點: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影響。羅斯福新政措施和影響
難點:全面客觀地認識羅斯福新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播放CCTV公益廣告《讀書-主持人篇》視頻,
【教師活動】閱讀可以提升我們的品味和文化素養。同樣閱讀豐富的史料也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歷史現象,解決歷史問題。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以閱讀課的方式來學習一下《羅斯福新政》。
大家跟老師一起迅速瀏覽課本,看一下共包括哪三個子目:
【師生共讀】1.「柯立芝繁榮」;2.衝擊資本主義的大危機3.意義深遠的新政。
【投影展示】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略)
二.【新課探究】
(一)自主研習
1.自讀課本33頁小字回答:柯立芝繁榮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矛盾?
2.自讀課本33--34頁內容歸納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特點。
3.自讀課本35--36頁內容歸納羅斯福新政涉及的領域、措施、影響。
(二)自學檢測、合作探究、教師點撥強調
【教師引導】一戰後,國際環境相對穩定,資本主義經濟也出現了一度繁榮,歷稱為「柯立芝繁榮」,那麼繁榮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矛盾呢?
【投影展示】自學檢測一:柯立芝繁榮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矛盾?
【學生回答】略
【教師引導】生產的相對過剩,造成產品大量積壓,最終引發了股票狂跌,企業倒閉、一些大股東瞬間變得一無所有【投影展示】資料和漫畫
【教師引導】這樣1929.10.24一場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就在美國爆發了,那麼這場危機具有哪些特點呢?
【投影展示】自學檢測二:歸納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特點。
【學生回答】學生根據材料分析說明
【教師引導】這場爆發於美國的經濟危機迅速波及全球,對世界各國,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了重大影響,下面大家閱讀以下史料探究」經濟危機的影響」
【投影展示】反映經濟危機影響的歷史資料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材料從經濟、政治、國際關係角度說明「經濟危機的影響」
【教師引導】這次經濟危機對資本主義經濟、政治,乃至國際關係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受害的是美國,災難中的美國此時迎來了第32屆總統大選。胡佛和羅斯福成為美國總統的候選人,下面大家共同讀他們的競選主題,
【投影展示】胡佛和羅斯福競選畫面和競選主題
【學生活動】學生讀競選主題
【教師引導】假如你是美國的民眾,你將把寶貴的一票投給誰呢?
【學生活動】投票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就加一個小插曲,【投影展示羅斯福的生平】據此闡述一下羅斯福最讓你敬佩的地方在哪?
【學生自由發言】(略)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通過材料來了解一下羅斯福執政時遇到了那些棘手的問題?
羅斯福總統又是怎麼解決的呢?
【投影展示】危機中美國面臨的種種問題和羅斯福新政的措施,
【教師引導】通過這些措施我們共同歸納一下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
【教師強調】新政的特點就在」在它拋棄了美國信奉的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通過立法手段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最後使美國成功渡過了危機。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通過材料來共同了解一下新政後的美國,歸納一下「新政的影響」
【投影展示】新政後美國社會發展的資料
【學生活動】合作探究根據材料從經濟、政治、資本主義發展角度歸納新政效果。
【教師引導】新政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新政不僅挽救了美國,而且使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得以保存,更重要他開創的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在二戰後被資本主義國家廣泛推廣,迎來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時期。就此能否新政「完美無缺」呢?我們又應該如何全面客觀地認識『羅斯福新政』呢?
(三)師生交流園、拓展延伸
【投影展示】
從來在美國沒有另外一個人比我對於資本主義制度的私人企業、私有財產和私人利潤有更堅強的信仰……當這個私人利潤和自由企業制度面臨到毀滅邊緣的時候,是這個政府(即羅斯福政府)挽救了它。——羅斯福
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羅斯福
【教師引導】問題1.新政有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
如何理解「新政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
2.新政能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3.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什麼?
【投影展示】全面客觀評價羅斯福新政資料
【教師引導】目前我國改革不斷深化發展,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從成功的改革案例中用應該吸取哪些經驗呢?
三.以史為鑑:改革路上的探索
【投影展示】列寧新經濟策:——借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探索社會主義道路
羅斯福新政:——借鑑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教師點撥】啟示:開拓國際視野,相互學習、相互借鑑、不斷發展進步,走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
【教師引導】本節課我們利用大量的可內外資料探究了「羅斯福新政」的重點知識,下面大家根據老師提供的知識結構梳理一下本課內容,以便幫助我們構建一個整體的知識結構。
四.知識梳理、課堂小結
【投影展示】學生根據板書自行梳理知識結構
高一歷史教學設計與反思3
知識與能力:
基礎知識:1、重點: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難點: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能力培養:培養利用歷史資料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與思考,初步培養高一學生用歷史眼光和歷史意識來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產生髮展和影響。
方法與過程:
①分組討論:前後桌一組,選出組長一人,記錄討論的中心論點並作好發言準備。 ②分階段進行問題解決,在高一學生自學階段,老師走下講壇,深入各組討論中,以便隨時發現高一學生在解決過程中出現的疑惑或難點,增加課堂解決的針對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高一學生認識到我國幾千年前,就有了相當完備的國家運行機制,有相當高的政治文明,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認識到中國是一個淵源流長的文明古國,理解宗法制對歷史和現實的影響。
講授新課:
一、單元序言分析: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1996年開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更進一步證實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麼四千多年前我國國家機器是怎樣運作的呢?本單元我們一起來探究中國古代國家機器運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中國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高一學生形成時間概念。)
2、本專題的關鍵詞是「政治制度」。考查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響等各方面的內容。本單元分四個階段對中國古代不同時期政治制度的內容、特點、沿革和影響進行了概述,向我們描述了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發展脈絡和趨勢。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導入新課:從「大禹治水」的故事講起,可以由高一學生講述導入夏朝的建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設問: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傳說很久以前,黃河發大水,把莊稼和房屋都淹了。當時的部落聯盟首領舜就派鰥去治理洪水,但鰥沒有使洪水馴服。鰥的兒子禹就自告奮勇地要求繼續治水。他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從而_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間,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正是因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過禪讓制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後來,禹的勢力越來越大,於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國曆第一個王朝——夏朝(根據斷代工程,科學地測定夏存在時間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設問:請觀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圖《戴冠冕的夏禹》,這時的夏禹有何變化? 這時的夏禹因為權勢的強大,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轉變為夏國王了。(舉例:在禹統治的時期,禹已有特權。相傳因為有個部落酋長參加會議遲到,被禹處死,可見禹已在行使著君王的權力。)冕是古代帝王專戴的禮帽,圭為古代帝王舉行禮儀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襲制
禪讓制,是原始社會部落聯盟內部民主選舉首領的制度,「選賢與能」。 設問:成為夏國王的大禹還會繼續推行禪讓制,選出他的繼任者嗎?
材料分析:禹繼位後,社會進一步發展,階級已經形成,組成國家的各政治、軍事要素已經具備,國名「夏」,禹就是「夏後氏」(夏朝)的第一位國王。他的兒子啟殺掉益而奪得王位。從此,「禪讓時代」結束,「夏傳子,家天下」的時代開始。
——《中外歷史問題八人談》
禹雖然按照傳統的禪讓制推舉伯益為繼承人,卻不給他實權。相反,禹把實權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啟殺掉益而繼承王位。這說明我國原始社會的禪讓制已被王位世襲製取代,中國社會也由「天下為公」的時代進入到了「家天下」的時代。
提供兩段材料給高一學生,可比較分析原始社會的「天下為公」與階級社會的「家天下」: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和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襲制不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終弟及這種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時期,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制定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為例說明。在中央,統治者為王,設相、卿士參與商王決策;卜、祝、史負責占卜、祭祀和記錄王朝大事;武官師執掌軍權,各類官職的主要職能劃分非常清楚。在地方,商時期方國林立,方國首領被商王封賜為「侯」「伯」等,他們對方國擁有一定的支配權力,同時對商王效忠,定期納貢、朝見,並奉命征伐。(這裡可結合《商朝疆域圖》和高一學生所熟悉的《封神榜》,以周方國的文王被賜封為西伯侯為例講述,高一學生更易理解。)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前1046年,陝西一帶周部落首領周武王滅商,以鎬京為中心建立西周。西周強盛時控制的地區,已經遠遠超過商朝。
材料說明:「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
西周控制區域西起今甘肅東部,東達海濱,北起遼寧,南達長江,是三代中疆域的王朝。
情境設置:對於如此龐大的王朝,作為周王,怎樣才能有效地統治?(西周疆域圖)
1、西周的分封制 (「分土封侯制」) (武王開始,周公繼續)
(1)分封的目的
鞏固周王室的權力,一是要「封建親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遺族叛亂,三是要適應人口不斷發展、疆域不斷擴大的需求。(最根本的即鞏固統治)
情境設置:如果我是周王,我該怎樣進行分封呢?(結合《周朝分封諸侯分類示意表》說明分封的對象,能認識到分封的主體是同姓分封,同時可結合地圖說說一些功臣的封地)
(2)分封制的內容 (周王與地方諸侯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係) 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②被封的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盡到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舉實例說明,周成王、周康王時期的會盟諸侯,周昭王時期的巡遊南方。)③受封的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實行再分封。(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分封制也是一種分級立宗制,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3)分封制的影響 設問:當周天子把同姓王室貴族、立功的異姓貴族和先代貴族的後裔分封到各地做諸侯以後,他們到底起到什麼作用?是否真如周天子所想,鞏固統治,擴大疆域?(用此設問主要是讓高一學生充分體會分封制帶來的影響,高一學生可結合教材以及自己的認識進行思考。)
教師總結:認識分封制的影響,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強大,與諸侯國勢力強弱成反比。當周王室力量強大時,就能保持對諸侯國的震懾力,並能通過諸侯國強化對邊遠地區的統治;當周王室力量衰弱時,諸侯國獨立性就會增強,並威脅到周王的統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時期對周王朝統治的鞏固起了積極作用,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明顯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統治,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我們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後者,也不能用後者掩蓋前者。
2、西周的宗法制
設問:在分封制下,為什麼分封的主體是同姓王室貴族? 同姓王室貴族和周王的關係最親。他們之間是有血緣關係的。而血緣關係的親疏對周朝同姓貴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實際上,西周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的親疏不同的家族結構,構成了當時另一個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它與分封制密切相關。
(1)宗法制的含義 簡單說即宗族的法規。它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是用規定宗族內庶嫡系統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終保證王權的穩定。
(2)內容:嫡長子繼承制,餘子分封;龐大的宗族網;與分封制互為表里(其中嫡長子繼承制是的特點)。
(3)影響:確立一整套分配與繼承制度,有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家國一體。
早期國家制度以宗法制為核心,用分封制為治理國家的基本形式,用世卿世祿制為選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總結:在夏商周時期,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構成了古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宗法制通過血緣關係的親疏,規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會統治秩序,分封制則保證了周王對全國各地的統治。它們互為表里,相互滲透,共同維持西周社會秩序正常運轉。
高一歷史教學設計與反思4
一、基礎知識目標
漢武帝實現大一統的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措施。理解其內容、作用、影響。
二、能力培養目標
培養歷史人物評價能力,初步掌握歷史人物的評價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進行維護國家統一觀念的教育。通過漢武帝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其相互關係的教學,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
教學重點:尊儒術興太學。開發邊疆。
教學難點:「大一統」的含義。「推恩令的內容和作用。
一、導入新課:
放電視劇《大漢天子》的主題曲,創設歷史情景,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並引發思考,問:
1)、講的是漢朝哪個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關於漢武帝的哪些故事?
歷的漢武帝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今天穿越時空,置身西漢,走近大漢天子——漢武帝。
二、教授新課:
歌中唱到「守業更比創業難」,西漢自高祖劉邦建立以來,歷經惠、文、景帝幾代人努力,到武帝時,他不但守住這份業,而且還發揚光大,今天把中國人稱為「漢人」,把我們的語言叫「漢語」,就是因為漢朝的強盛對後世影響深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漢武帝是如何守住這份業的?
(展示)漢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鐘的時間,學生閱讀課文,自主學習。分為3組,分別找政治、思想、經濟面臨的問題?有什麼措施?起什麼作用?各組學生相互提問、解答。
政治:王國問題→頒布「推恩令」→內容→作用:政治上一統於皇帝,加強中央集權。
(問)與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軟」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過渡)但是,削弱王國實力的做法,在當時招來了諸子百家的責難,他們由於立場不同,議論紛紛,甚至朝廷,謾皇帝,面對這種局面,漢武帝怎麼處理?
思想: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廢除諸子百家的學說,惟獨推崇儒家學說。)興辦太學,推行儒家教育。看圖觀察太學的基本情況。從此,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經濟:措施:(統一鑄幣、鹽鐵官營)→原因→作用:經濟上一統於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討論「五銖錢」為什麼是天圓地方的形狀?
這樣子就從政治、思想、經濟等各方面將權力一統於大漢天子手中,這就是大一統。董仲舒宣稱天是萬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兒子,是人間的主宰。「天子」一詞由此而來。
(過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為後,感到他確實是有勇有謀的政治家,那麼,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統為武功提供了堅實的政治、經濟基礎,國力強盛後打敗了匈奴,開始了開疆拓土的征戰,請認真觀察比較一下:秦、漢的疆域對比:漢朝管轄範圍大大擴張,奠定了祖國地大物博的基礎。
高一歷史教學設計與反思5
通史概要:
古代希臘、羅馬由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歷史條件,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被稱為「海洋文明」。在學習本專題內容前,可以引導學生先回顧初中的相關知識,或者讓學生去收集一些自己了解的有關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相互交流,以激發其探究這一專題的興趣。
古代希臘羅馬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希臘民主和羅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華,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發展史的光輝起點,是古代世界留給後人的一筆彌足珍貴的政治文化遺產。
本專題分三節內容詳細介紹了這一政治文化遺產:教材第一節主要介紹古代希臘民主政治形成的地理條件、希臘城邦特點和希臘公民的素質表現;第二節主要介紹希臘民主最為完備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設過程、表現和評價;第三節主要介紹羅馬法的產生和發展、主要內容及作用影響。學習本單元,要求準確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和羅馬法的概念和主要內容,重點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和羅馬法的基本特徵、實質和歷史作用。
課標要求: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識記梭倫改革內容、克利斯提尼改革內容和伯里克利時代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現;在通過對以上知識的了解,讓學生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和表現,明白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執政時期是希臘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引導學生客觀評價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
(2)、過程與方法:查閱、分析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就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設過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具體表現、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三個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全面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雅典民主政治是非得失的歸納總結,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民主政治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重點難點:
重點: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設過程、表現、基本特徵、實質和評價。
難點: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徵、實質和評價。
教學課時:1、5課時
教學建議:
(1)、製作課件,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收集資料(網絡、圖書館等)、討論、辯論、師生交談等形式。
(2)、利用多媒體投影文字資料「伯里克利《在陣亡將士國葬禮上的演說》」,讓學生先體驗一下雅典的民主政治。
(3)、在上述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所提供的資料,思考分析:
①、雅典民主制度為什麼在希臘各城邦中最為發達完備?
②、簡要歸納概括雅典民主制度建立、發展的過程及主要內容。(君主制—貴族制—梭倫改革「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終確立民主制」—伯里克利時代「黃金時期」)
(4)、對比梭倫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認識這個時代是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建立和初步發展時期。
(5)、補充反映雅典伯里克利時代的相關材料,引導學生從材料中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伯里克利時代的民主制度及其特點,可採用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最後總結的辦法,讓學生得出認識:伯利克里統治時期是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黃金時期」。
(6)、對於雅典民主制度得與失的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辯論的方式加以理解。在此基礎上,分析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