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二歷史單元教學設計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高二變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選三)。在對各個學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後,學生們需要對自己未來的發展科目有所選擇、有所側重。這可謂是學生們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風險未知的主動選擇。接下來是關於高二歷史單元教學設計的文章,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高二歷史單元教學設計1
第一部分為什麼要有理學
教師講述:概括先秦儒學和西漢儒學的主要不同點。
提問:儒學從春秋一直發展到西漢,有哪些基本「缺陷」?
教師講述:
1、非哲學思辨。
2、非萬能學說。
3、沒有真正成為獨尊、主流,獲得不可動搖的地位。
過渡:之所以儒學會發展為理學,肯定是彼時彼刻的儒學出現了問題,沒問題的話就不需要改變了。我們抓住了這3個問題,實際上才能很好地理解理學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連帶理解理學到底和之前的儒學有什麼不同。
第二部分理學到底是什麼
1、理學的內容和之前的儒學有什麼不同。
2、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不同
教師講述:先秦儒學和西漢儒學的先天缺陷在於沒有哲學思辨,先秦諸子中道家的哲學思辨做的。
展示材料:周敦頤的《太極圖說》
教師講述:通過材料,幫助學生理解理學與先秦儒學相比,在哲學思辨上面的重大修正。並由此幫助學生理解,思辨化哲學化的理學,究其本質,依然是儒家倫理道德。
展示材料:《大學》節選
教師講述: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究其本質依然是儒學,他們對於尋找天理的方法雖有很大差異,但本質上是有很大共同性的,理解了《大學》這段話,才能很好的理解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不同。
1、都更加重視人的內在修養,誠意正心是根本的起始點。
2、程朱理學的尋理過程與實踐,是有先後順序的;王陽明的心學則是致良知以後,必然會知行合一。
3、雙方用的都是大學裡面的格物致知,只不過對「格物致知」的理解存在差異而已。
4、講明白為什麼找天理一定要滅人慾的問題。雙方對待人慾的界限劃分問題。
展示材料:聯繫上述理解,解答高考試題。
第三部分理學的影響
展示材料:一組文字和圖片材料。
教師講述:
1、理學使儒學哲學化、思辨化了。
2、理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很強,注重氣節、道德、自我節制,強調人的主觀意識力量,凸顯人性莊嚴。
3、壓抑人慾,強化等級,空談心性,中國文化失去了張揚與活力,走向全面內斂。
展示材料:一組高考試題
教師講述:對於文化史而言,一定是先要理解文化思想內涵的本身,才有可能面對高考題的新材料、新問題,做到高屋建瓴、遊刃有餘。
源於書,迴避書;迴避書,源於書。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所有的高考試題,在教材上都是有直接或間接的援引的。理學之所以難學,難考,歸根結底的根本性問題,還是在於有沒有從內心真正理解這三個基本問題:
(1)為什麼要有理學。
(2)理學到底是什麼?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不同。
(3)理學到底對中國人、中國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
高二歷史單元教學設計2
【單元地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學習漢族經濟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封建化改革。通過改革鮮卑族逐漸實現了由遊牧生產方式向農耕生產方式的過渡,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為隋朝完成統一奠定了基礎。
【引言分析】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提:5世紀,北魏統一黃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緩解___和社會__,發展生產,鞏固統治。
3、改革的兩個階段:馮太后主持下的改革與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義:促進民族融合,推動了北魏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進步。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活動1】了解北魏的崛起和統一黃河流域。
1、閱讀課本P32,說說北魏政權是我國北方哪一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什麼時候崛起?
2、哪一年北魏統一了黃河流域?根據課本P32最後一段,從政治、經濟、民族關係三方面,概括黃河流域統一的意義。
3、根據P32—33,指出拓跋珪改革在經濟、政治上帶來的影響。
【活動2】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閱讀P33「社會改革迫在眉睫」一目,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有哪些____?
2、閱讀P34「馮太后與孝文帝」一目,簡要分析馮太后對孝文帝改革的影響。
孝文帝改革是在馮太后的影響和直接推動下進行的。
(1)馮太后臨朝聽政,積極推動學習漢族先進文化;
(2)對孝文帝進行系統嚴格的漢文化教育;
(3)馮太后死後,孝文帝繼續推動其改革政策。
【活動3】結合活動1、2的問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北魏統一黃河流域。
2、改革的必要性:階級___和民族___激化,社會動盪不安。
3、改革的可能性:馮太后掌握實權,積極推行漢化改革;孝文帝精通漢文化。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材結構】
1、前期:馮太后主持,創建新制;
2、後期:孝文帝主持,遷都洛陽、移風易俗。
【活動1】閱讀P36「卓有成效的新制」,了解馮太后的改革。
1、馮太后的改革的重點是什麼?主要措施有哪些?
2、馮太后改革的意義:促進了經濟恢復發展,鞏固了政權,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礎。
【活動2】490年馮太后病逝,孝文帝繼續改革。閱讀P37—39,了解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
高二歷史單元教學設計3
一、概念
二、西歐諸國的文藝復興
①英國人文主義的傑出代表是戲劇家莎士比亞.
②法國作家拉伯雷著有《巨人傳》。
③德意志人文主義代表人物伊拉斯謨著有《愚人頌》。
④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著有《堂吉訶德》。
三、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
(1)近代自然科學蓬勃興起的條件:
①文藝復興的深入發展使人們對自然界各種現象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②生產經驗積累,技術能力的提高也為科學研究創造了條件。
(2)成就:
①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否定了上帝選定地球為宇宙中心的謬論,動搖了封建神學的基礎。
②德意志學者開普勒發現行星沿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的規律。
③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用自製望遠鏡證實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他注重實驗、實踐,被視為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
④義大利的布魯諾和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是卓越的思想家,他們提倡唯物主義的科學研究方法。
高二歷史單元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掌握諸子百家的思想特徵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張;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與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推理分析,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並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等方法學習有關問題。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
教師應該注重啟發式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並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表現予以及時而恰當的評價。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活躍而繁榮的文化盛況的學習,使學生對祖國文化有深入的認識,從而更加熱愛祖國歷史與文化,有志於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難點: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內容較多而且新知識、新內容多,不易掌握。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學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一、孔子和早期儒學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
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敬而遠之。
(2)教育思想:開創了中國古代私人講學之風;把自己的思想主張貫穿到教育活動中;注重人的全面發展。
(3)孔子的歷史地位:儒家學派創始人,教育家,文化傳播者。
2.孟子
(1)思想內容:孟子繼承了孔子學說,並對其「德治」思想進行發揮,提倡「仁政」學說,並提出「民貴君輕」思想。
(2)影響:對儒家思想發展有重要貢獻。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強調「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還對「禮」進行深入的討論。
(2)地位:廣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華,豐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內容,成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講完本子目後,歸納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發揮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學的基本特徵。
二、其他主要學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指導學生填表,之後啟發他們結合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分析老莊之學產生的社會基礎。
對於同一學派內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區別分析。從總體與局部兩個方面來把握各家學派的思想特點。
記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還有吳起、申不害等。法家內部形成重「法、」重「術」、重「勢」三個不同學派,韓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建議分組討論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啟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結合當時及以後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實來理解。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主觀認識、獨立思考與判斷,分析春秋戰國時期各學派思想對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並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那麼,儒家思想又是怎樣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的呢?下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課後小結
本課的設計採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後進行當堂檢測,課後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高二歷史單元教學設計5
一、教材
過渡語: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將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音樂與影視藝術》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八單元第24課的教學內容。本課由「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傑作」「20世紀世界音樂的發展變化」和「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展」三個子目構成,主要介紹了19、20世紀音樂發展的背景、各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展歷程。
二、學情
過渡語: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不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還要對學情有深入的把握。
高中生已經掌握了豐富的歷史學習方法和手段,並且已經建立了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能夠較好的跟隨老師的思路和教學方法的引導。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會從學生實際的發展需要出發,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心理特點。
三、教學目標
過渡語:新課程標準是制定教學目標的出發點和依據,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說出19、20世紀音樂與影視藝術發展的相關史實。
【過程與方法】
通過歸納總結、問題探究等,鍛鍊和提高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認識人類文化發展的時代性和民族性。
四、教學重難點
過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主要的音樂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影視藝術的起源與發展歷程。
【難點】
19、20世紀音樂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各流派特點。
五、教學方法
過渡語: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本課,我主要採取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表格歸納法和小組討論法等。
六、教學過程
過渡語:接下來,我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和難點,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過渡語:我採用談話法,導入新課。
課程伊始,我會與學生互動,詢問同學們周末都有哪些休閒娛樂活動?引出音樂、電影和電視。順勢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從生活入手,拉近了大家日常生活和歷史的距離,使學生更好的投入新課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教學
1.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傑作
首先引領學生回顧以前所學知識,19世紀世界歷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引發學生對19世紀音樂發展背景的思考。學生能夠回答出工業革命、殖民國家的擴張、美國南北戰爭等。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19世紀音樂的發展是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講浪漫主義音樂時,我會多媒體出示《浪漫主義音樂概況》表格,讓學生自主學習,對表格進行補充完善。學生在填寫表格的過程中,就能夠了解浪漫主義音樂的特點、代表人物及作品。
緊接著我會多媒體展示一組《天鵝湖》劇照,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後簡單向學生介紹民族樂派。
【設計意圖】通過對以前所學知識的回顧,能夠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聯繫性;表格的運用,能夠使零散的知識更具系統性,方便學生的記憶。
2.20世紀世界音樂的發展變化
首先,展示20世紀世界音樂發展變化的相關史料,學生閱讀思考發展變化的原因。其次,介紹現代主義音樂,採取學生自主學習填寫表格的形式進行。最後,學生依據課前準備的當代音樂發展的相關資料,就當代音樂發展的趨勢及走向繁榮的原因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學生代表發言的基礎上,我進行補充完善。
【設計意圖】通過表格的形式,把音樂發展各流派的特點、代表人物及作品進行系統歸納總結,既簡單實用,又突出了這一重點知識。史料的運用,能夠鍛鍊和提高學生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養成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
3.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展
這一部分知識點的線索脈絡較為清晰,且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願望較為強烈。因此在這一部分我完全採用學生自學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充分突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我只在必要時刻進行引導和點撥,讓學生著重理清影視藝術的發展脈絡和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設計意圖】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學生能有極高的參與性,更容易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鞏固新知。因此在小結環節我採用了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知識內容的方式,加深同學們對本課知識的認識與理解。
2.作業
在課程的最後我設置了開放性的作業:請同學們課下互相分享交流自己最喜歡的音樂。
【設計意圖】開放式的作業設計,更能夠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達到課雖下,趣仍濃的特點。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